前面我给大家介绍了五侯杨令公杨业的故事,现在我在来给大家说一说历史上真正的杨家将。
有人可能会问我为什么中间要隔开了一章再来说杨家将?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因为我现在要给大家说的的杨家将的第二代和第三代的人物,所以中间要间隔出来再说。
真正的历史上其实是根本就没有杨宗保这个人的,那么既然没有杨宗保,所以就连穆桂英也是不存在的。但是杨文广却是真正存在过的人物,因为杨文广其实是杨延昭的老来子,这父子两个人的年龄大约差了一代人,要是不知道的人都会认为杨延昭和杨文广是祖孙的关系,所以后世的评书演义里,就演义出了杨宗保这个二代的人物形象。
虽然杨宗保和穆桂英是不存在的,但是佘太君是有人物原型的,前面我也说过,这位佘太君,其实就是杨业的原配夫人折氏。
折氏家族本来也和杨家一样,都是在今天的山西豪强家族,折氏的名字在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是知道折氏的弟弟名字叫折御卿。
另外还能查到的就是,杨业和折氏是公元949年结婚的。
而杨家将的第二代人物的典型就是杨延昭,在正史上他的名字是杨延朗。
这个杨延昭从小就沉默寡言,但是却非常的喜欢行军作战的游戏,所以当时的杨业只要一出去打仗就必然要带杨延昭同行。
后来在杨延昭长大以后,就镇守了边防二十几年的时间,在这二十年当中,辽兵对这个杨延昭那叫一个害怕,而且辽兵还很迷信,他们认为天上北斗七星中的第六个星星,就是专门克制辽国的,所以当时的辽兵就认为杨延昭就是那第六个星星的转世,同时也因此辽兵都称呼杨延昭为杨六郎。
后来杨延昭是在公元1014年去世的,享年五十七岁。
自从北宋和大辽签订了澶渊之盟以后,北宋的武将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因为北宋自从开国的时候就不重视武将的存在,什么弃武修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什么的,都是出自北宋年间,其实这个就是当年赵匡胤,为了防止武将再来一个黄袍加身而特意这么安排的。
结果你这么一来,到了杨文广这一代,杨家将其实就开始落寞了,并且这位杨文广的前半生是一点价值也没有。
自从杨延昭死了以后,杨文广只不过得到了从九品的武阶,你就想想这个官能有多小行了,当年杨业那是出了名的杨无敌,到了他孙子这一辈,连一个正九品的官职都不是,也由此可见,当时的北宋是多么的轻视武将了。
后来到了公元1043年时候,山西大旱,然后就有一个叫张海的人带领饥民搞了起义,随后杨文广就跟着韩琦一起去镇压,回来之后杨文广才混了一个正九品的官职。
后来那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在陕西任宣抚使的时候就认识了杨文广,此后的杨文广就开始跟着范仲淹混了一段时间。在往后在北宋和西夏的战争中,范仲淹被贬了官,同时杨文广也失去了靠山。
再往后就是广西叛乱,当时的杨文广又跟着狄青去讨伐广西叛乱,到了这个时候的杨文广才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并且最后被任命为宜州、邕州知州,镇守广西。
后来到了宋英宗继位的时候,杨文广已经是一个六十岁的老人了,当时宋英宗得知了杨文广是名将出身的后人以后,所以就加封了杨文广。
到了公元1067年的时候,西夏又和北宋开战,结果杨文广又利用这个机会建功立业,最后一直做到了朝廷的禁军的步军都虞侯。
公元1074年,大辽又开始侵犯北宋,因为杨文广的祖父杨业是死在了辽兵的手里,而父亲杨延昭又镇守边关二十年抗辽,所以杨家和大辽可是说是不同戴天的世仇。
于是当时已经七十五岁的杨文广,就向朝廷提供了一套如何收腹幽云十六州的战略方针,并且希望可以出兵讨伐大辽,结果还等到朝廷回复的时候,这位杨文广就去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