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到大唐的盛世繁华,这背后有一个人是不得不提的,这位说的就是那个集诗仙、剑仙、诗仙为一身的李白。
关于李白大家可能都知道他的洒脱与浪漫,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李白是一个挺郁闷的人。
李白出身于一个犯罪家庭,当年李白的祖父就是因为犯了罪,所以才被流放到了今天的中亚地区的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后来李白的父亲也就是李客,同时也是一位行侠仗义的剑客,但是很不幸,因为这位李客年轻的时候也因为是杀了人,所以后来为了躲避仇家的追杀,最后隐姓埋名的跑路到了今天的到四川一代。
当时的李客为了隐瞒自己的身份,所以对外就自称是商人,结果谁也没有想到,最后就是这么一个倒霉的身份,李客可是把亲儿子李白给害的不轻。
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的阶级是按照士农工商来划分的,而当时的商人因为是最后一个等级,所以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所以这位李白即便再有名垂千古的才华,最终也不能通过参加科举考试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理想。
公元705年,当时大概是武则天刚刚去逝的时候,李白才刚刚5岁,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李白就开始奋发读书了,后来等着李白到了15岁的时候,就已经写了很多的诗歌。
等着李白到了18岁的时候,就开始在大匡山开始隐居,后来李白可能是过不习惯隐居的生活,这个也不奇怪,你看谁家18岁的孩子能隐居的?这个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后来的李白就开始到处旅游,同时也开始逐渐的增长自己的阅历,26岁的李白结识了孟浩然,后来等着李白到了29岁的时候,唐玄宗李隆基的盛世已经到了顶点,当时的李隆基40岁。
那么到了这个时候,李白因为不能参加科举,所以就开始想别的办法来踏上仕途。
起初李白求见了李隆基的妹妹,也就是所谓的玉真公主,但是当时的李白并没有什么收获,那一年的李白已经是30岁了。
到了公元731年的时候,李隆基开始重用宦官高力士,当时的李白31岁,而且还在长安城里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直到公元734年,李白为李隆基献上了着名的《明堂赋》,这首《明堂赋》写尽了开元盛世的辉煌成就,同时也写出了李白报国无门的思想。
当然了,李白的这首《明堂赋》,同时也是为了拍李隆基的马屁而创作的,目的就是想通过科举以外的路径来谋求一个官职。
直到三年以后,最终还是通过了玉真公主等人的推荐,李隆基才召见了这位郁郁不得志的李白,并且随后李隆基封李白为翰林。
如果当时的李白生于明朝,那么翰林这个职位的权利可以等同于宰相,但是很可惜,因为唐朝的翰林也就只是给皇帝提供文字娱乐的这么一个官职。
虽然李白的这个官职并不算大,但是当时的李白却深受李隆基的喜爱,所以李白也招来了不少人的嫉妒。
后来李白在43岁的时候,为李隆基和杨玉环创作了《宫中行乐词》,另外还有着名的《清平调》,但是李隆基似乎是已经对这些诗文游戏失去了兴趣,从此开始李隆基就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
而此时失宠的李白同时也开始自暴自弃,后来就连李隆基要召见李白的时候。李白竟然也懒得去搭理,这才有了后世“天子呼来不上朝”的诗句。
再往后的李白就越发的过份了,李白甚至还趁着酒后让高力士为自己脱靴子,让杨玉环亲手给喂他喝汤。
随后不久,李白就被李隆基给罢了官,直到安史之乱的时候,李白因为做了永王李璘的幕僚,并且为永王创作了《永王东巡歌》,结果这位永王竟然擅自引兵东巡,导致最后被人征剿,而李白为因为被永王所连累,随后被流放,当时的李白已经58岁了。
最后直到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写了一首《临终歌》后去世。享年61岁。
最后我再来补充一下关于李白是个酒仙的事情,关于李白自称是酒仙的这个事,其实是个大牛皮。
李白的酒量和酒品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诗句来对比一下,比如说当时有一首诗的内容是“斗酒三升又三斗,醉卧长安不识家。”
这首诗的句子也很美,不过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有个人喝了三升三斗酒,就睡在马路上,找不到家了……。
相比之下的李白,只喝一斗酒就醉了,而且他还号称酒仙?那么这个所谓的酒仙,就是真有点说不过去了。
另外李白喝酒从来不带钱,还记得他的诗歌是这样写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个意思就很明显,李白喝酒以后没钱付账,最后把马和貂皮大衣全部都拿去抵账了,你想想几个人一起喝酒,结果这位装大头还没钱付账,最后把衣服和马拿来抵账,当时和他一起喝酒的人,谁还好意思让他这么干?
而且李白这个人的酒量很小,但是还特别能装,问题装了以后还没钱付账。所以最后就没人愿意和他喝酒了。
后来才出现了那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这个意思很明显就是没人陪他喝酒了,所以李白就只能自己就和月亮喝个闷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