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再来说三个从李世民到李治和武则天时期的武将。
头一个就是战神李靖,这位可不是陈塘关生了哪咤的那个李靖。
这位李靖本来是隋朝代的马邑郡丞,后来归属了李渊以后,就一直在李世民麾下,曾经跟随李世民打过王世充,后来又辅佐赵郡王南平萧铣和辅公祏。
后来到了贞观三年的时候,李靖率领精兵三千打败了颉利可汗,随后又奔跑袭阴山,一举灭亡东突厥。
经过此战,李靖杀突厥一万兵马,俘虏十万多人,缴获牛羊数十万之多,并擒还俘虏了颉利之子叠罗施,杀死隋义成公主。逼的颉利可汗率万余人想北过大漠,结果在碛口被李靖阻拦,只弄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最后还有很多的突厥首领纷纷投降,不久以后,颉利被行军副总管张宝相擒获并送到京师,而东突厥也从此灭亡,后来李靖被奉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还有一位就是李绩,这位李绩原名叫做徐世积,后来改名叫李绩,这位早年也是瓦岗山的起义军,而且他本人就是所谓的徐茂公的人物原型。
这位李绩也和李靖一样,早年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并且也参与了李靖灭突厥之战,但是李绩主要成就并不是这些。
李绩最主要的成就是讨伐高句丽之战,前面我说过,这个高句丽在隋炀帝杨广在位的时候就出来捣乱,后来虽然杨广征集了百万大军但是都没有灭了高句丽。
这是因为当时隋朝爆发了杨玄感和其他的各路起义军,所以就导致了杨广首尾不能相顾,所以就连续错过了三次讨伐高句丽的机会。
当然了,当时的高句丽也不是个软柿子,因为当时的高句丽手上也有六十万兵马,所以还是很有资本和隋朝的百万大军一较高下的。
所以当时的高句丽既然能和大隋王朝对抗,那么后期也就能继续和大唐王朝对抗。
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的初期,本来是不打算与高句丽交战的,但是高句丽仗着自己曾经打败过隋朝的百万大军,所以气焰一直都很嚣张。
最后李世民也看出来了,和高句丽这一战是早晚都要打的,与其让后世子孙去打,还不如趁着大唐刚建国的这些能征惯战的老将军都还在的时候就去攻打高句丽。
于是等到了贞观十九年的时候,已经五十一岁的李绩就出征高句丽,结果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战李绩竟然整整和高句丽纠缠了整整二十五年的时间。
直到第三位战神出战的时候,大唐王朝才解决了高句丽这个后顾之忧。
而这第三位战神就是鼎鼎大名的薛仁贵。
这位家喻户晓的薛仁贵是贞观末年才投军的,后来受到了李世民的提拔,曾经曾大败九姓铁勒,三箭定天山,破突厥降伏高句丽。
公元666年,高句丽内部出现了争夺皇位的内乱,后来泉男生投奔唐朝恳求唐朝发兵相助。
同年六月,李治派遣薛仁贵与泉男一同讨伐高句丽,次年,也就是667年,老将李绩攻克高句丽十六座城池,但是结果却被高句丽主力给包围了。
随后薛仁贵火速救援,并且将高丽军截为两段,紧接着就大破高丽主力部队,斩首五万余人,随后又乘胜连续攻陷南苏等三座城池。
到了公元668年战神薛仁贵和开了外挂一样,仅仅率领二千多人就占领了高句丽四十多座城池。
随后不久,薛仁贵与李绩在平壤城下汇合,并且一举攻克平壤城活擒获泉男建。至此高丽灭亡。
最后唐朝共获得高句丽五部、一百七十六座城、六十九万七千户口,随后又将其划分九个都督四十二州、外加个一百个县城,并且设安东都护府统管整个高句丽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