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王朝历经四帝享国五十一年以后,终于还是彻的灭亡了。
现在的历史又进入了一个纷乱的时代,北方是逐渐的建立了所谓的五胡十六国,而南方琅琊王司马睿也是奋发图强的建立了东晋王朝。
从此以后,就形成了南方的东晋王朝与北方五胡十六国并存的局面。
这位琅琊王司马睿就是当年和诸葛亮斗智的司马懿的曾孙子,十五岁就继承了琅琊王的爵位,因为当时还是“八王之乱”的时期,所以当时的司马睿还是跟着司马越混的。
后来就是后汉刘渊攻打洛阳的时候,司马睿就南下去了建邺,所谓的建邺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后来司马睿在建邺也是励精图治的经营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等着到了公元316年西晋灭亡以后,司马睿就继承了晋王位,等到了公元318年4月21日,司马睿就即皇帝位,并且还占据了长江中下游以及淮河珠江等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晋王朝。
虽然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朝,但是因为司马睿当年是由于在战乱的情况下才从北方迁到了南方。
而当时的两晋王朝重用士族阶层都已经成为了习惯,所以当时的司马睿虽然已经做了皇帝,但是在南方的政权利益中,他的地位也并不稳固。
所以当时司马睿为了稳定新王朝的的政权稳定,也只能重用琅琊王氏的王导为宰相,并且在司马睿登基的那天,皇帝司马睿与宰相王导,还是一同坐在御座上接受百官的朝拜。
而当时的琅琊王氏中的王导和王敦也很给司马睿面子,并且也为司马睿笼络了江南的士族阶层一起去支持司马睿。
但现在的问题是,当时的士族阶层干预朝政都已经是成为了习惯,所以皇帝司马睿的权利也受到了士族阶级的限制。
所以当时就形成了宰相王导掌握了内政,而王敦则是掌握了军事力量,但是王导这个人还是比较淡泊名利的,而王敦就比较有野心了。
所以现在司马睿准备解决了王敦的这个问题,他就引用刘隗、刁协、戴渊等为心腹,试图压制王氏权势。
王敦倒是也痛快,直接就在武昌起兵造反了,王导当时为了保证琅琊王氏的利益,所以就帮助王敦攻入了建康城。
到了这一步,司马睿也只能去找王敦谈判了,当时的情况就是王敦差点就逼的司马睿直接脱了龙袍要把皇位让出来了,而司马睿则是自己打算回去继续做自己的琅琊王。
而此时的王敦也并没有要取而代之的打算,如果王敦现在再往前走一步,那么东晋王朝的历史就可以结束了。
但是王敦却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给自己加官晋爵,说起来这个王敦也是挺幽默的,因为当时司马睿说:“谁要是杀了王敦,我就给他封个五千侯”。
后来就因为了司马睿的这一句话,结果王敦就自己给自己封了一个“万户侯”,目的就是为了嘲讽司马睿。
经历了一场闹剧之后,王敦撤退到了雨花台附近,而此时的司马懿也彻底的成为了一个摆设。
从此以后,文武百官,同时也包括了王导在内,所有人就都是去雨花台朝拜王敦的,而国家政令也基本归了琅琊王氏所有。
而晋元帝司马睿这个时候也就是顶着一个皇帝的名字,说话也不好用,当然了,他说话也没人听他的,所以司马睿不久以后就这么连气带病的刘这么驾崩了,享年四十七岁,在位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