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氓董卓和大贵族袁绍比完了谁的刀快以后,这两个人斗刀的就这么不欢而散了。
但是袁绍回去以后就离开了洛阳,董卓一看碍眼的人走了以后,于是就更加的开始肆无忌惮了。
首先董卓废了汉少帝刘辩,随后立了陈留王刘协为帝,这就是所谓的汉献帝刘协。
其次董卓就开始斩草除根,先后暗杀了刘辩和何太后。
当然最后一步就是开始笼络人心了,当时被董卓笼络过来的人,基本上都是一些地方豪强和一些被十常侍残害过的贵族阶级。虽然事是这么干的,但是董卓还算是有点政治头脑的人,因为董卓没给自己家里人谋一点福利。
但即便是董卓这么笼络人心也还是有一大部分的士大夫们还是死活看不上董卓,既然你们看不上董卓,那么董卓就开始大开杀戒了。
于是嗜杀成性的董卓现在就已经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了,最后还是白脸的曹操看不下去了,于是就决定去刺杀董卓。但是真正的历史上是没有所谓的曹操献刀这一说,当然也没有陈宫捉放曹的故事。
但是曹操杀吕正望一家后是说了一句“宁不负天下人的话,”这到是真的,但是当时捉放曹的人和陈宫一点关系都没有。
后来顺利跑路后的曹操很快就和袁绍达成了统一共识,很快这两个就开始通过利用伪诏的形式开始联络天下兵马共同反对董卓。
这就是《三国演义》上开头那几集里的所谓的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的场面,这次联盟在历史上被称做“酸枣联盟”,这个名字多少有点讽刺的意思。
当时因为袁绍家里的所谓的四世三公的身份很显赫,所以大家都推荐袁绍做了盟主,但是其中的出头鸟却是白脸的曹操。
曹操最早的时候就制订了非常完善的战略部署,怎么兵打函谷关怎么保证后勤运输,让谁负责死守酸枣,怎么布置疑兵,那说的是一个天花乱坠的。
等曹操安排完了再一看?这些联盟军的首领没一个听他的,大家都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毫无组织纪律性。
曹操一看这些都是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于是就决定自己单干。
但是很快曹操就被董卓手下的大将徐荣给打败了,于是就出现了曹洪在乱军中给曹操让马的故事,当时曹操死活就是不要曹洪的战马但是曹洪说:“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但是不能没有你曹操”。
虽然曹操这边不怎么给力,但是孙坚这一路打的倒是很生猛,可以说讨伐董卓的英雄应该就是孙坚。
当时孙坚不但能和董卓对抗,而且还打败了吕布的部队。而且最后还一路直接打到了洛阳城。
这个时候的董卓本应该组织有生力量去收拾“酸枣联盟”,但是董卓的脑回路还真是有点问题。
因为当时身边有人建议董卓说,所谓的十八路联军都是一些乌合之众,而且这里面还有很多人都说自己给自己封的官,所以根本就不值一提。
这些话说的倒是挺贴切的,但要是我本人听了这些话,一定就会派吕布去剿灭袁绍的联军。
但是很可惜因为听了这些话的人是董卓而不是我,因为董卓的当时并没有奋发图强,而是做出了迁都长安去躲避“酸枣联盟”的事情。
这个决定就是相当的扯蛋,当年光武帝刘秀迁都到洛阳,那是因为王莽之乱的时候长安被毁了。
现在你放着洛阳不待,偏要去一个废城长安,那老百姓肯定是不愿意走了。
于是董卓就开始让手下人强行逼迫老百姓迁都,这一路上就给弄的是尸骨如山,而且董卓半路上抓了一批山东兵,然后董卓就把这些士兵全部给点了天灯,严重的违反了《日内瓦公约》。
光这些还不算,董卓当时还命令吕布去把洛阳城附近的皇陵还有贵族的坟墓全部都给挖了,然后就用里面的金银珠宝去补充军费。
这里我要顺便说一点前几年最火的《盗墓笔记》和《鬼吹灯》里都说曹操是“摸金校尉”的祖师爷,我看这个吕布干的这些事比曹操也差不多。
要不说中国古代都是十墓九空,因为中国人讲究视死如生,死了以后陪葬品要和生前都必须是一样的,或者就是直接拿生前的东西来陪葬。
所以就别说什么摸金校尉,搬山卸岭什么的盗墓贼了,很多坟墓都是刚埋了就直接给被人挖了。
你看外国人就没有盗墓这个行业,人家外国人死了以后就是简单的一身西装,这个你就是给他挖了你也不敢穿,要不就是是外国古代的时候下葬的时候带一把佩剑,这东西满大街都是所以也没人去挖。
现在说董卓董卓利用迁都的办法躲避了“酸枣联盟”,虽然这次联盟也是一场乌合之众的闹剧,但是却彻底的毁灭了东汉王朝。
因为通过这次联盟所谓的十八路诸侯讨伐完了董卓以后,这些人就开始相互讨伐,而且到了谁也管不了的地步了,所以三国初期的军阀混战的的局面现在就已经开始显露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