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龙带领着中国南极科考队乘坐着“东方红六号”极地科考船在珊瑚海慢速航行进行科考取样工作二天后,来到了威利斯群岛附近的海域。
“呜——”
一声悠长而浑厚的汽笛声,如同浩浩巨人般而发出来的一长声吟唱,划破了珊瑚海四月春天中那特有的略微带着几分凛冽的宁静,回荡在科考船所处海洋的四周。
“东方红六号”这艘代表着国家科技实力的极地科考船,缓缓地畅行在这片艳丽多彩的珊瑚海世界中,一路进行着寻觅海洋深处所隐没的一切神秘,踏上了漫长而又充满希望的返航征程。
潜龙,这位皮肤黝黑、眼神坚毅,如同海洋般沉稳的老科考队长,带领着中国南极科考队,在完成了为期数月艰苦卓绝的科考任务后,正指挥着这艘承载着无数希望与荣耀的科考巨轮,在这片广袤无垠的珊瑚海上慢速航行,指挥着全体科考队员们进行着沿途海洋科考的取样工作。
在珊瑚海航行的两天中,海面异常地风平浪静,阳光也一改那种在南极的刺骨,变得温煦起来,仿佛是母亲的手正轻轻抚摸着大海这个蓝皮肤的孩子。金灿灿的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像无数颗细碎的黄金在其间跳跃着闪烁着;整个海面又像是一块巨大的蓝色绸缎,被微风轻轻地皱起。科考队员们穿着厚厚的、带有各种口袋的工作服,在甲板上有序地穿梭忙碌着。
科考船来到了威利斯群岛附近的海域,科考队员们认真细致地进行着一系列的海洋生物和地质样本的采集工作。身着白色防菌服的微生物学家们,小心翼翼地用无菌采样器从不同深度的海水中提取水样,这些水样将被用来分析这片海域独特的微生物群落,寻找潜在的新型药物菌种。而地质学家们则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和地震波探测仪,对海底地形进行精细的扫描,他们试图解开威利斯群岛形成的奥秘,并寻找公海区域可能存在的潜在′矿产资源。另一边,物理海洋学家们正将一个个黄色和橙色的漂流浮标投入到大海里,这些浮标如同信使,将实时监测海水的温度、盐度、流速等具体的海洋数据,为研究南极海洋环流和气候变化提供宝贵的信息依据。
终于,在完成了威利斯群岛附近海域的科考任务后,“东方红六号”科考船驶向了此次返航途中的另一个停靠站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巴布亚湾某处港口。在这片海域里,他们将进行一次至关重要的科考取样工作。巴布亚湾的海底热液区是此次科考的重点区域之一,这里蕴藏着丰富的extremophile(极端环境生物),这些生物能够在高温、高压、无光、无食物的极端环境中生存,是研究生命起源和生物多样性的“活化石”。科考队员们将利用深海遥控潜水器(RoV)“海龙号”,深入到几千米深的海底,采集热液区的生物样本、岩石样本和水样。RoV的机械臂能够灵活地抓取着各种奇特的生物,摄像头将把海底壮丽多彩的景象实时传输到船上,让所有科考队员都能够亲眼目睹这个神秘的世界。
夜幕降临,巴布亚湾的海面上星光点点,与船上的灯光交相辉映,像无数颗钻石镶嵌在黑色的天鹅绒上。科考队员们围坐在甲板上,海风吹拂着他们疲惫的身躯,也吹走了他们心中的思乡之情。他们望着满天繁星,回顾着这几个月来的点点滴滴,那些在南极的日日夜夜,那些与风雪搏斗的日子,那些取得科研成果的喜悦,那些与队友们并肩作战的瞬间,都像电影画面一样,一幕幕浮现在他们的眼前。他们经历了风雪的洗礼,也收获了科学的硕果;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也收获了珍贵的友谊,更收获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深蓝浩浩渺渺,“东方红六号”科考船将继续它的航程,带着科考队员们的梦想和希望,驶向祖国的怀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