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公元368年,太和三年,春三月。

晌午,辰时中。

建康城,天空蔚蓝,阳光灿烂。

清新的空气中,带着丝丝凉爽。

两岸桃花的清香夹杂其间,沁人心脾,引得蜂蝶纷飞,翩翩起舞。

翠鸟在枝头鸣叫,婉转动听,不绝于耳。

秦淮河畔,桃叶渡口,碧波荡漾。

衣甲鲜明的晋军士兵,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戒备森严。

一大帮文武官员齐聚渡口,正三五成群的交头接耳说着话。

为首两名紫袍文官服饰的官员,昂首肃立,一动不动地看向秦淮河的北边。

其中一人五旬上下,个头稍高,五官端正,沉稳有度,五缕短髯,目光深邃,儒雅的气质中隐隐掺杂着一丝焦虑和不安。

另一人三十出头的样子,个头稍矮,身材瘦削,面色如玉,齿白唇红,颌下微髯,一双漂亮的桃花眼,顾盼流转。

若不是唇上的那撮微髯,证明了他是个男人,直比绝色女子还要美上几分。

前者名曰谢安,字安石,出自于名门陈郡谢氏,官拜尚书仆射(相当于副宰相)。

后者叫做王坦之,字文度,出身更是显赫,魏晋时期的大族太原王氏,任侍中,官拜右卫将军,袭封蓝田侯。

今天是侍中、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大司马(相当于全国武装力量总司令)桓温进京的日子。

文武官员奉圣旨,来此迎候,由位高权重且出身根红苗正的谢安和王坦之领衔。

满足了这个双重身份的人,才能有资格代表朝廷的诚心实意,彰显了对大司马的最高规格接待。

差不多到了巳时多一点,秦淮河北面薄雾中,隐隐有船队驶来。

谢安边翘脚张望边轻声对身边的王坦之道:“大司马来了。”

一直没得到回应,谢安回头看了看王坦之,只见王坦之姣好的面容上已经有了细密的汗珠,而且身子在微微地抖动着。

“文度?文度!”谢安连叫了了王坦之两声。

“哦,哦,是大司马来了。”王坦之缓过神来,附和道。

谢安回头关切地看着王坦之道:“你是不是身体不适?”

“没有,没有。”

“那你身子怎么在发抖?”

“有吗?哦 ,明明是风吹的衣衫在抖动嘛。”

“……”

二人说话间,几艘大小官船已经驶进了桃叶渡。

众人抬头望去,几艘五十人的晋制战船开道,上面布满了剑拔弩张,身材魁梧,英姿飒爽的荆州水军。

后面是一艘雄壮的艨艟巨舰,犹如一头怪兽般,从晌午还有些迷雾的河道中漂移过来,显露出狰狞可怖,张着血盆大口的虎面船头。

当看到船顶端十余丈高的牙旗、纛旗上分别书写着“桓”和“晋大司马”之后,谢安忙向后挥手吩咐道:“奏乐,快奏乐!”

一时间,秦淮河两岸鼓乐齐鸣,锣鼓喧天。

众文武官员,整理官袍,换上庄重表情,按官阶大小,规规矩矩地站在了王、谢身后。

艨艟巨舰慢慢地靠向了岸边,船上军兵扔下数条杯口粗的绳索,岸边早有军兵准备好,动作麻利地拴在了缆绳柱上。

船上一名英武俊朗的年轻将领抬手一挥,艞板从船上伸了出来,慢慢落到了岸上。

岸上众文武多数都认得,这是桓温亲信,侍卫长,牙门将竺瑶。

他一出现,必定是桓温要到了。

待船靠稳,艞板搭好,谢安左手持笏,右手撩衣袍,抖身形屈膝跪倒,双手握笏板,匍匐在地!

后面的众文武皆大惊失色!

这礼遇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德高望重的仆射大人竟然用迎接帝王的跪礼相待。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大家只得纷纷跪倒在谢安、王坦之身后。

王坦之也是没想到谢安不按套路出牌,但又一想,此次桓温回京本来就是来加殊礼的,跪也是应该的。

加殊礼的三件套,封王、赐九锡和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虽然大晋祖制规定异性不得封王,但桓温的加殊礼,权利及地位均在诸王之上,封不封王只是虚名而已。

这次来迎接桓温,皇帝司马奕面授机宜,只能答应桓温第三条,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这第二条,也不能答应,加九锡,明眼人一看就是要为了将来要篡位准备的,历史上前面几个权臣加九锡的,后来都自称皇帝了。

如王莽、孙权、还有羯人石勒。

所以,谢安和王坦之二人更加心惊胆战了,这要是激怒了桓温,他们俩可就替司马家尽忠了……

许久,却未见船上有人下来。

跪在地上的众文武不觉有些诧异,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

一盏茶工夫,只听竺瑶朗声喊道:“大司马请尚书仆射、蓝田侯上船一叙!”

“卑职,遵命!”王、谢二人一起高声答道,遂站起身来,将笏板揽在怀里,硬着头皮向艞板走去。

不多时,二人登上了七八丈高的官船,见甲板上满是军兵,刀枪林立,衣甲鲜明。

船头甲板偌大的空地上搭有一座军帐,着实令二人有些费解。

正满腹狐疑中,只见竺瑶躬身做了个请的手势,大声道:“请二位大人进帐,大司马在里面等候。”

此时,王坦之身子抖地更加厉害了。

他是当朝宰辅,总领中书监的琅琊王(东晋皇储才能拥有此王位)司马昱首席谋主。

而司马昱也正是在朝中唯一能抗衡桓温势力的带头大哥。

前者被称之为“清谈派”,后者被称之为“荆州派”,双方名刀暗枪,互相倾轧争斗了近二十载。

来迎接桓温之前,建康就有传言,桓温此次回来要杀的两个人,第一王坦之,第二谢安。

看着帐篷,王坦之的脑海里蹦出了无数个关于帐篷的历史场景。

一般流程都是这样的,赐座——饮酒——歌舞——半酣……

杯子“啪”摔在地上,刀斧手从帐外涌入,将自己和谢安砍成肉泥。

大家不都是用的这一招来铲除异己,不用说他,即便是主公司马昱甚至当今圣上被桓温诛杀,也像是碾死一只蚂蚁。

大晋一共有十三个州,如今西、南两面的江、荆、广、交、宁、益、司、梁八个州在桓温手里,北面豫、青、徐、兖四个州在太尉陈谦手里,朝廷只掌握了一个扬州。

可以说三分之二的国土属于荆州派。

想到这里,王坦之抬眼偷偷看了看身侧的谢安。

只见谢安面色平静,依然如故,心下稍稍安定。

二人一起朝竺瑶点头,亦步亦趋,像是赴死一般,表情木讷,慢慢走向了大帐。

进的了帐中,王坦之快速地扫了一眼,见帐中空空荡荡并无他人,只有桓温端坐在正中的胡床之上。

二人上次见桓温还是三年前,皇帝陛下登基大典时。

如今再见,桓温除了一对紫目依旧犀利之外,须发已是半白。

一身金甲闪闪发亮,依旧映衬出一代枭雄的逼人气势,居高临下,不怒自威。

王坦之少年成名,才思敏捷,冠盖京师,与另一名少年才俊郗超并驾齐驱,被世人称之为“盛德绝伦郗嘉宾,江东独步王文度”。

但二人在仕途中却走上了两条截然相反的道路,王坦之追随了司马昱,郗超做了桓温的谋主。

这十几年来,王坦之为了对付荆州派,没少给司马昱出谋划策。

所以,王坦之比起四十多岁才“东山再起”出仕的谢安来,心中更加忐忑不安。

他在幕后做了太多制衡桓温扩大势力范围的事情,大家心照不宣。

远远看着全身戎装的桓温,王坦之不由得双腿发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叩首道:“卑职左卫将军王坦之,拜见大司马!”

走在他身侧的谢安也没料到他跪的如此之快,这刚刚进门,也慌忙跪倒在地,叩首道:“卑职尚书仆射谢安,拜见大司马!”

谢安眼角的余光看着王坦之,见他已是汗流浃背,身子抖个不停,忙悄声提醒道:“拿倒了,笏板,笏板……”

王坦之赶忙将笏板又正了过来,匍匐在地,不敢抬头。

等待二人的是福是祸,全凭坐在大帐中央的那位大司马一句话,甚至是一个手势。

良久,二人听到了那曾经熟悉的,枭鸟夜鸣般的“喋喋”怪笑声。

“哈哈,安石,文度,快快请起。”

“卑职谢大司马。”说着,两人从地上爬了起来,惴惴不安地低头站立当场。

“二位请坐。”

“卑职谢大司马。”两人躬身谢过座,分东西两侧坐了下来。

三人礼节性地寒暄了一阵子。

桓温回忆了当年谢安在荆州幕府任职的往事,感慨了刚刚去世不久的王坦之之父,老蓝田侯王述,才逐渐步入了正题。

“二位此次前来,可有陛下旨意?”

“禀大司马,陛、陛下圣裁,加九锡之事,还有待商榷——”

王坦之话音未落,只听“啪”地一声,桓温手中的茶盏重重地落在桌案上。

吓得王坦之浑身一个激灵,将头缩进了肩膀中,不敢抬头了。

“二十多年来,我收复巴蜀,一伐关中氐秦,二伐中原姚襄,平定成都萧敬文谋反,南剿文卢、李弘叛乱,难道还当不起这个九锡的虚礼吗?”桓温怒道。

“当得起,当得起,只是……”谢安忙接话道:“陛下听说大司马欲行三次北伐,征讨鲜卑白虏,想着您大获全胜后,再行加九锡之礼,令天下士子、民众更加心悦诚服,皆大欢喜,不知大司马意下如何?”

“嗯……”桓温仿佛在努力抑制住心中的怒火,沉吟了起来。

这时,谢安和王坦之都看到了,随着刚才桓温茶盏落在桌案上,大帐两侧外面,隐隐有人影晃动起来。

二人万万没想到,活到这个岁数了,生命是否延续下去竟然全系于一个价值二十五钱的铜盏之上,取决于它落地还是不落地。

谢安眼睛死死地盯着茶盏,急中生智道:“陛下还说,大司马若是北伐鲜卑,乃我大晋头等大事,可将徐州……”

说着,谢安卖了个关子,止住了话语。

“哦?安石,陛下之意是……”桓温紫目带电,射向了谢安,急急地问。

跪在一旁的王坦之暗道,怪不得谢安如此淡定,原来是手里握着桓温当前最感兴趣的“北伐”王牌。

现在据桓温第二次北伐已经过去了十三年。

北方两个超级大国,如今的氐秦在苻坚、王猛这一对黄金搭档的治理下,国富民强,兵强马壮。

而鲜卑燕国的擎天柱慕容恪死了,他感觉北伐的时机又到了。

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他桓温想要的是什么。

北伐,不是为了大晋朝廷的统一,谁为这个卖命那谁就是傻子。

而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在天下人面前树立形象。

那么,没有把握的仗,他是不会打的。

谢安见果然戳中了桓温的心思,更加放心了。

他端起身前桌案上的茶盏,呷了一口,慢条斯理地道:“诸侯有道,守卫在四邻,明公何意在帐外安置人手啊。”(《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五》)

言语间,谢安既点明了桓温在帐外埋伏了刀斧手,又用“明公”二字提醒了桓温,自己曾经在他的幕府里参赞军务,一直未忘记当年的知遇之恩。

“哦?哦……”桓温略一错愕,又用大笑声掩盖了尴尬之意,“哈哈哈,这不是针对你们的,侍卫们一直如此啊。”

接着,桓温大声下令道:“你们全都退下。”

瞬间,轻微的脚步声响起,大帐两侧的黑影不见了。

“安石,快快讲来,陛下还有什么圣谕?”桓温急不可耐地问道。

徐州,曾经是东晋另一名门世族颍川荀氏世代把守的地盘。

升平三年徐州刺史荀羡(三国荀彧六世孙)病故,因后继乏人,所以司马昱立刻安排清谈派的郗昙领了徐州刺史。

再后来,谢万、郗昙北伐失败,妄图在下邳谋害顶头上司陈谦,反被陈谦所杀。

现由太尉陈谦暂时接管,竟再未吐出来。(到嘴的肥肉,谁能吐出?)

这是桓温现今第一政治对手的地盘,也是他觊觎已久的地方。

如果能得到徐州,比什么加殊礼都要来的实在。

桓温心道,若是天子有诏,除了自己,谅那陈谦也不敢不从。

只听谢安不疾不徐地道:“陛下听闻大司马要再次北伐,徐州地界离鲜卑较近,从那里出兵最为妥当,所以,欲命大司马兼任了徐州刺史一职。”

“哦,好,好,”桓温连连点头,兴奋地搓着手道:“陛下圣明啊,若从徐州北伐鲜卑白虏,为最佳路线,只是现今徐州刺史柏杰怎么安排?”

大家都在回避着一个名字——陈谦。

谁都知道,柏杰是陈谦的人,徐州实际的统治者是陈谦。

许久未发言的王坦之,此刻也渐渐安下心来,他在座榻中拱手道:“禀大司马,前日朝会,陛下为充实国库,正大力推行“土断法”,有意将柏杰调回京师,分担琅琊王和安石兄的繁重公务,担任尚书左仆射。”

桓温点了点头,沉吟了片刻道:“安石、文度,陛下圣明啊,鲜卑白虏巨酋慕容恪新亡,伪燕朝局动荡,人心不稳,此时正是北伐大好时机,臣桓温若得从徐州出兵乃最佳路线,事半功倍,可直捣邺城。”

二人忙一个劲地躬身附和,头点得像捣蒜一般。

只见桓温突然面色一肃,双手在空中虚拱了一下,大声道:“请二位大人代我转奏陛下,臣桓温必为大晋浴血奋战,赴汤蹈火,克复河东、河北,将鲜卑白虏赶回辽东老家。”

眼见的桓温一口叼住了他们抛出去的肉骨头,啃得心满意足,还欢快地“汪汪”叫了几声。

谢安和王坦之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下来。

遂一起躬身答道:“卑职一定代为转奏陛下!”

谢安接着感叹道:“我大晋有大司马这等肱骨柱石,驱除胡虏,收复故土,统一华夏,指日可待啊。”

王坦之唯恐落后,跟着慷慨陈词道:“大司马殚精竭虑,为大晋二十余载之安定太平,呕心沥血,纵是伊尹、姜尚也难与大司马相提并论。”

这个人啊年龄大了,而且久居高位,对奉承的话虽然听得很多很多,但依然受用。

桓温朗声大笑,倒也不谦虚,吩咐道:“来人,摆酒宴,我与安石、文度畅饮一番。”

谢安赶紧躬身道:“不敢,不敢,卑职与文度还要回复陛下,且船下文武百官在迎候大司马,待改日再去大司马府上叨扰为好。”

“嗯……”桓温沉吟片刻,手抚花白的钢丝般杂髯,温言道:“也好,那我也就不挽留二位大人了,即刻回赭圻(今安徽芜湖市繁昌区)准备兵马粮草,择日北伐。”

王坦之小心翼翼地试探着问道:“文武百官在桃叶渡边迎候大司马,都已等候良久,欲一睹大司马风采,您是不是在船头露一面,已解同僚之殷切企盼……”

“哦,哦,哈哈哈,也好,也好,我都忘了船下诸公了。”桓温笑着站起身来,从案几后转出。

王、谢二人慌忙站起身来,紧跟在他后面,走出了大帐。

来到船舷边,桓温双手扶着船帮,向下望去。

只见桃叶渡边,文武百官分成两排,一起跪在地上,齐声口颂道:“卑职等,参见大司马!”

一种满足和自豪感从心底油然而生,桓温威严地扫了一眼众文武,缓缓道:“诸公请起。”

文武官员早已跪麻了双腿,心中一边诅咒着桓温的祖宗八代,一边互相搀扶着站起身来。

权力,真是男人最好的春药。

此时此景,年近六旬的桓温顿觉神清通透,全身舒爽。

一身金甲在朝阳下熠熠生辉,如天神下凡般俯瞰着脚下黑压压,躬身侍立的文武大员。

还有远处那象征着最高权利,巍峨耸立,雄伟庄严的皇宫,以及这座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建康。

一时间,桓温不禁雄心万丈,意气风发!

说出了流传后世千年,每每被奸臣酷吏引用的话语。

他感慨道:“大丈夫若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谢安、王坦之在岸边看着桓温的大小仪仗官船在秦淮河上调头转弯,缓缓向长江口驶去,方才与众文武官员道别,回宫复命去了。

桓温径直回到雕梁画柱,窗几明亮的船舱中,在亲兵的帮助下,卸去金甲,换上便装。

这时,船舱外走进三旬上下的儒士,白衣方巾,身高七尺多,白净面皮,一双星目炯炯有神,衬托得浑身上下透着一股机灵狡黠。

唯有一脸的浓髯,给这年轻英俊的脸上增添了几分成熟稳重之感。

桓温转身一看,正是他最为倚重的天才谋主,首席智囊——郗超,字景兴,小字嘉宾。

他出自于名门世族高平郗氏,祖父为东晋老一辈的革命家,创始人之一太尉郗鉴。

“景兴,哈哈,快来坐。”桓温整了整衣衫,笑道。

郗超迈着名士特有的四方步,潇洒地走了进来,躬身施礼道:“明公,恭喜啊。”

“你都听到了,哈哈,陛下要将徐州给咱们,你看看由谁去做刺史合适?”桓温说着,在中间座榻中坐下,摆手令亲兵上茶。

刚才桓温与王、谢二人一起的对话,郗超在甲板大帐后面听得明明白白。

郗超边走到桓温旁边座榻上坐下,边道:“明公,卑职认为此刻不是考虑人选问题,考虑的是柏杰的问题啊。”

桓温端起茶盏来呷了一口,很有些不以为然地道:“他能有什么问题,北伐大计,圣意已决,他敢抗旨吗?”

“卑职以为,柏杰必定会请示陈谦后才能回京,恐一时半时不会让出徐州。”

“无妨,咱们北伐事宜也得筹备个一年半载的,到时大军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市)登陆北上,奉天子诏谁敢挡我。”

“明公,所言甚是,但卑职恐迟则生变。”

“嗯,你可有何良策?”桓温按捺下兴奋之情问道。

他想想郗超所虑也不无道理,别准备了大半年,到了北伐之日,徐州之事再生变故。

郗超不紧不慢地呷了口茶,心中想到,自己追随桓温也有十余年了,他现在随着权力和年龄的增长,越发听不进去反面意见了。

柏杰是谁啊,是谢安的前任,当朝尚书仆射,陈谦手下得力军师,多谋善断,运筹帷幄,更何况他身后还有个位高权重的陈谦!

遂缓缓低语道:“明公,徐州司马匡超之子匡伟在益州任职,他几次托卑职提携照看匡伟,多有书信来往,徐州之事将来可倚重与他。”

“匡超……”桓温手指敲着桌案,微眯紫目回想了半晌,也记不起此微员末吏,只好道:“也好,这事儿就交于你办,待大军出征之日,且不可生出意外。”

郗超在座榻中躬身施礼道:“卑职定当尽全力办理此事,到时让徐州尽在明公掌握之中。”

桓温抬头看向船舱窗外,官场渐渐接近长江口,水面开阔起来。

往来的商船渔舟穿行如梭,帆樯如林。

秦淮河两岸,梨白桃红,柳翠竹绿,交相辉映,俨然一幅江南秀美画卷。

欣赏了一会儿,心情逐渐平静下来。

他虽然野心日渐膨胀,飞扬跋扈,但依然是位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

忽然意识到了徐州问题的严重性,首先大军北伐是粮草问题,而徐州境内河流湖泊密集,不利于陆路运输。

其次陈谦可是个狠角色,他能控制得了朝廷,但控制不了陈谦,若陈谦不同意出让徐州,一切工夫都是白费。

桓温攒眉沉声道:“景兴,你说的这个匡超很重要,得多与之联系,必要时可以以我的名义给他写信,许其子以高官俸禄。”

郗超脸上浮出些许得意地微笑,桓温终于想明白了。

不敢怠慢,遂欠身道:“此事包在卑职身上,明公只管主持北伐大计。”

桓温也站起身来,向船舱外走去,郗超赶忙跟在身后。

“徐州境内还得提前开凿运河,贯通江淮,供军粮运输,回赭圻后你和元琳(桓温另一重要谋士王珣)好好合计合计。”桓温边走边吩咐道。

“是,卑职早有打算,广陵城东有个沙头镇,北上二十余里是武安湖(今邵伯湖),将此二十余里陆路打通,船队可以向北行进六十余里,若再开凿十余里陆路可汇通樊良湖(今高邮湖)……”

爱读书屋推荐阅读:明末之大国崛起魂穿水浒:不做皇帝难道做山贼!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我在大明当暴君胡扯五千年福寿至三国:从农村小屁孩到千古一帝贞观清闲人大秦:政哥我不想学英语了龙腾美洲穿越秦二世胡亥,开局忽悠始皇帝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对不住了朱棣,我假太监要当皇帝乞丐也有风花雪月时锦衣黑明绑定自残系统:三国第一寿星诞生汉末少帝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崇祯末年带妹征伐穿越三国之众将云集降落在清初大唐逍遥侯帝王之名穿越兽世:兽夫太凶猛厨子也可以改变战国历黄巾张狂人在大明,我是朱瞻基香江1966,从九龙城寨开始崛起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综武:之大秦仙朝大明朱标重生女帝帝师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弃少:从种田开始发家系统再拉也得用着穿越异世界?我有军火系统!厚黑小县令,从驸马到皇帝崇祯窃听系统猛将三国之无限召唤重整汉末重生1840:从废柴到霸主三国:白毦陈到绝色至尊:邪王,放肆疼!大明:被迫登基我是个风流公子却被迫保持童子身重生成为刘秀,收小弟打天下天将任:百战英魂三国之小兵传奇琳琅幻境:穿越大唐重振家族荣耀
爱读书屋搜藏榜:丹麦崛起1890日出海东大唐锦鲤小郎君谋士骗术大齐好男人田园空间:倾城嫡女玲珑五胡之血时代寒门出了个状元郎昌明民国响马乱皇兄,这个皇位我真不要大秦:治粟内史的狂想宏图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调别刺激孤,孤不傻了君临天下大秦:陛下快退位,不然公子反了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宫廷幽处孤芳难自赏从特种兵开始的军旅生涯江山争雄大明天仙谱忆昔大唐贞观世宋朝玩主三国争霸,最强六边形战士三国:武将拉满谁能拦我一统全球穿回元末闹革命一起当兵的日子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重生于红楼末年天骄狂尊大唐:开局迎娶李秀宁天幕视频,给古人亿点点现代震撼北宋:武大郎变成高富帅!重生之废材皇子缔造理想国度瑟瑟惊蝉永远的兵魂大秦神捕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秀才无双大唐太子爷我,怎么可能有很多娘子!幻之盛唐开局造反:女帝请自重枭风寒门枭士龙影战神成了八爷大唐:开局跟武媚娘流落荒岛束秦抗战最牛路霸
爱读书屋最新小说: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