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麻贵与麻锦兄弟二人仍在推杯换盏,此刻人少了,他们才有机会好好说一些亲兄弟们,才能讲的自家话。
麻贵身材高大,肩宽背厚,脸庞轮廓分明,一双眼睛深邃而锐利,他的面容与麻锦有几分相似,同样的坚毅,虽然年龄比麻锦小了几岁,但长得却比麻锦老态,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更多的痕迹,显得更加沉稳老练,浓密的眉毛微微上扬,透露出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麻贵端起酒杯,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凝重,看向麻锦缓缓说道:“大哥,这一路你从辽东打过来,当真算得上是壮举。可我心中一直有个担忧,若是这三千士兵全都深陷敌阵,全军覆没,对于辽东而言,影响是不是极大……未战而丧军,李将军那里就不怕朝廷追责……”
麻锦微微皱了皱眉头:“你有所不知,李将军心中早有盘算。此次我们出兵,即便不幸遭遇土默特部或者察哈尔部的大部队,陷入苦战甚至全军覆没,也并非赔本买卖……”
“我们在前面已经清扫了蒙古各部的诸多冬营地,狠狠挫了他们的嚣张气焰,入冬之后,蒙古人可就难熬了,这一战,我们打出了辽东铁骑的威风,让他们知道我们大明绝非好惹的。”
“而朝廷这边,皇帝陛下亲下旨意,给了李成梁李将军临机决断,相机而战的权力……所以,即便战事不顺,朝廷也不会追责……”
麻贵听后,轻轻叹了口气,眼中露出一丝敬佩之色:“李成梁将军确实有魄力,胆略……”
麻锦微微一笑,脸上露出几分自豪:“这些年跟着李将军在辽东,我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就像李将军常说的,有舍才有得……。”
麻贵点了点头,又给自己和麻锦斟满了酒,神色变得更加凝重起来:“朝廷在一个月前给我下了旨意,让我积极备战……”
“可我总觉得朝廷没有下定决心,这马市还开着,若是朝廷没有关闭互市,就是承认俺答顺义王的地位,承认封贡的约束,我又没办法出动出击,烧荒清边,辽东蓟门风声鹤唳,宣府大同安乐升平,哎,这真是西北无战事啊……。”
麻锦微微沉吟片刻,目光坚定地看着麻贵:“在这里你还是要听朝廷的旨意,李成梁将军那里得到了相机行事之权,所以才派我们千里奔袭……”
“不过,你这边的扫烧荒等事宜,也得早做筹备。把所需的东西都早早备好,一旦朝廷有了新的动向和旨意,你们便立即行动,争取打个先手。”
麻贵微微皱眉,思索着麻锦的话,缓缓说道:“话虽如此,可这其中的分寸着实不好把握,稍有不慎,便会有了把柄,被人弹劾,监察御史,监军可都在宣府城内啊……”
麻贵说的这是多年前大明的政治情况,边将被监察体系紧紧盯着,自主之权比以往少了许多……稍有举动违规,便会被弹劾到御前。
麻锦看出了自己兄弟此时的窘迫,他端起酒杯,与麻贵饮了一杯之后……
两人酒杯刚刚放下,沉默片刻后,麻锦开口说道:“你可曾见过陛下……”
麻贵思考片刻后,开口道:“皇极殿中见过皇帝陛下,不过,跪得位置挺远,没有看清,并未得皇帝陛下的单独召见……”
麻锦点了点头。
这个时候,他已经有了些许的醉意……
“自隆庆五年始,宣府大同山西镇,军饷已无拖欠情况,到了万历三年,宣府大同山西镇的兵卒,不论是军械,还是饷银足额发放,我记得万历四年,万寿节那日,朝廷还给士兵多了两个月的饷银,让边军士卒们,都期盼着皇帝陛下过生日呢……”
“这种情况下,若是这三重镇的将领们,还去吃空饷,可真的该死了……”
“我与陛下见过面,也得单独召见的殊荣,他遣我去了辽东……”说道这里,麻锦略有停顿,而后看向窗外,片刻之后,他借着酒意开口说道:“这是咱们兄弟俩,关起门的话,出去之后,我可不承认对你说过……”
麻贵听完苦笑一声,自家大哥去了辽东这个是非之地,政治素养还真的提升了不少,变得小心了。
麻贵赶忙说道:“大哥放心……小弟知道轻重缓急……”
“当今陛下有英主之风,年纪轻轻,在北京城说一不二啊,可比先帝,世宗皇帝,靠谱多了……”
“李成梁将军,被朝廷拿捏的死死的,现在连银子都不捞了,一心想着得个侯爵……兄弟,你在宣府虽是副总兵,但也有节制之权,得逢英主,也拼一把,得个爵位,光耀门第啊……”
而麻贵听完其兄的话后,叹了口气,而后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此时,窗外已是深夜,万籁俱寂。
皎洁的月光洒在宣府城的城墙上,映出一片银白。
远处的山峦在夜色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画……偶尔传来几声狗吠,更增添了几分夜的静谧。
屋内的油灯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光影在两人的脸上摇曳。
不过神态各不相同。
麻贵又端起酒杯,再次仰头一饮而尽,说道:“有大哥此番话,小弟心中也踏实了许多……不过,大哥去了辽东,也是建功立业之地,你也不要有所松懈。”
两人相视一笑,眼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在这寂静的深夜里,他们继续畅聊着,从战事到朝廷局势,从兄弟情谊到未来的抱负,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窗外的月光依旧柔和,见证着这对兄弟的满怀壮志……
麻锦将战报送到辽东的时候,是九月十五日,在辛爱黄台极的催促下,察哈尔部与土默特部蒙古联军才刚刚开始会合……
而在广宁城的李成梁,收到麻锦的战报后,大喜……他立刻找来幕僚,让其构思,写一份请功的奏书……
马锦的战报上,清扫洗掠四十余个小部落,斩杀八千余人,已方损失六十五人,焚烧营帐,羊群,秋草数不胜数……大胜……
而在李成梁的请功奏疏上,加上传统的夸张,千里奔袭,横扫大漠五十多个部落,斩杀蒙古一万一千余人,因为损失方面,还要拿朝廷的抚恤,没有刻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