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用的就是修车行办公室的电脑,他自己改造不需要画图,留下图纸就是给陆强他们看的,以后也可以给其他车子做改造。
辛苦设计出来,光他自己用,太浪费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改装用到的部件和材料都是市面上能买到的东西,经过合理设计组合到一起才会发挥神奇的功能,设计好需要很多方面的知识,组合到一起装上车需要高超的技术。
有修车行的各种设备可用,曾凡买来的各种部件很快完成改装,省去很多麻烦,以后也不需要费力去给别人解释。
酒泉虽然是个小城市,附近煤炭、石油、铁矿、各种有色金属都不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工业基础在西部地区排在前列,曾凡需要的各种材料和零部件基本都能买到,少数没有的网购也能补齐,他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设计和改装,顺便帮陆强检修了几辆车。
到了当前的境界,曾凡不需要动手拆开看,就能精准识别车辆故障,找到最佳维修方案,这一项能力让陆强和几个技师敬佩不已,不用他动手维修,别人照做就能少走很多弯路,节省大量修车时间。
车辆改装完成后,曾凡告别陆强和刘志伟两人,开始了在酒泉的自驾旅程。
肃州区往北四十公里的金塔县,以六十多万亩的苜蓿草场,成为全省最重要的肉羊养殖基地,还有十六万亩的胡杨林景区,这个季节刚好入秋,蓝天白云黄叶的景色蔚为壮观。
在金塔住了几天后,曾凡开车到了始建于明朝的嘉峪关,这里也是万里长城最西边的关卡,这个因为钢铁建立的城市,除了一座翻新的嘉峪关城,也没多少可看的地方,市政方面和国内很多小城没太多区别。
沿着沙漠中间的绿洲带继续向西,经过因为石油而兴又因为石油枯竭没落的玉门,再西行一百多公里,有一片很大的绿洲-瓜州,这里有五六万亩的蜜瓜种植面积,据说产品远销国内外。
九月份正是瓜果成熟的季节,空气中似乎都飘着清甜的气息。
瓜州地处河西走廊西端,面积两万四千平方公里,下辖十个镇五个乡,总人口却只有十多万人。
从瓜州继续向西就是新疆的哈密,向南就是着名的旅游城市敦煌,再向南就是阿克塞和肃北两个以畜牧为主的自治县。
沿途主要走的都是公路,曾凡新换的越野轮胎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十几天的游览下来,他也有时间更深入的感受这辆车的优缺点,针对性的进行优化调整。
原车质量两吨左右,加装电池包、太阳能发电板、两台发电机和前后拖车钩等设备后,质量增加到两吨半,经过曾凡优化的发动机热效率翻倍提升,能耗反而有所降低,同样七十升的柴油,行驶距离他有信心超越所有同级别的越野车,不会逊色那些大油箱的全尺寸越野车。
曾凡买这辆车只是方便在这里活动,没打算到处穿越,哪怕是罗布泊,对他也算不上挑战。
参观完热闹的敦煌后,曾凡开车继续南行,到了酒泉人数最少的一个县,阿尔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这个位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县,疆域面积超过三万平方公里,人口竟然只有一万出头,他看到这个信息的时候感觉很不可思议。
相比之下,瓜州的十万人都已经算很多了。
阿克塞处于南部阿尔金山,北部的祁连山等多座山脉环绕的山谷地带,海拔从五千多米过渡到一千五百多米,区域内除了高原盆地,就是沙漠戈壁,属于典型的大陆性高寒半干旱气候,气候条件非常恶劣。
冬季寒冷、春季多风、降雨稀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很大,年均气温都在四度以下,夏季最热的时候气温都很少超过二十度,时间还非常短暂。
这个偏僻的小县,最有特色的一个景点就是博罗转井影视基地,博罗转井镇原来是阿克塞老县城,九十年代,监测到饮用水中放射性元素超标,整体搬迁到了二十多公里外的红柳湾镇。
废弃后的博罗转井镇保留了学校、医院、政府机构等建筑设施,有着独特的末日废土风格和荒凉神秘的气息,正好被剧组选景看中,多部电影在这里取景拍摄,前两年一部《九层妖塔》再次让这里出名,政府出资建设了旧城食坊、景区停车场、旅游公厕、景区导视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其打造成了文化旅游为主的影视基地。
可惜这个地方跟敦煌没法比,曾凡来的时候,游客少的可怜,也没有影视剧组拍摄,格外的冷清,和小镇的风格倒是很搭配。
游览过这个基地后,曾凡没有向南去青海,而是从县城转向西行驶,横穿安南坝野骆驼自然保护区,到达库姆塔格沙漠西部地带,从这里往西北地势逐渐降低,就是位于塔克拉玛干东部边缘地带的罗布泊。
越向西行驶地势越低,从三千多米的高原过渡到几百米的荒漠盆地,温度也升高了许多,风沙同时多了起来。
就算曾凡可以感应前面的道路情况,不用担心会陷车,在这种戈壁和荒漠地带,车速仍然快不起来,开了半天时间才行驶三百多公里。
他不是来穿越体验,这个地点周围最少一百公里都是绝对无人区,正符合他的要求,不用担心影响到别人。
南面是绵延七百多公里的阿尔金山,其他三面都是一望无垠的戈壁荒漠,足够的荒凉和地广人稀,植被极其稀少,连耐渴耐热的野骆驼都生存不下去。
曾凡把车子停好,将后备箱的小风机零件拿出来开始组装,这是他用普通人能力荒野求生的关键装备,能持续发电一切都会轻松许多。
他设计的风机叶片和主流的细长叶片不同,而是迎风面积更大、类似螺旋桨的宽叶片,这个地方风大,大叶片发电能力更强劲。
组合起来类似一个大吊扇,不过是叶片朝上放置,在车前车后用钢管固定住,叶片通过连接杆内部的发条装置将旋转动能传递给车上的绞盘电动机,反向发电存入车载电池包。
发电设备的原理并不复杂,难的是设计并组装出来,对曾凡来说当然不是问题。
比较有挑战性的难点,是叶片动能传递的发条材料,既要有足够柔韧性,可以转弯变形,还要能有一定强度,减少动能传递损耗的同时,保持长寿命。
市面上符合曾凡要求的就是一种细钢丝绳,根据他的测试这种钢丝使用寿命堪忧,主要是不耐磨,强风状态也就百来个小时,他只好改造一下金属材质晶体结构,反正他自己用不量产销售,原理上说得通就行了,别人发现估计也不会去思考实际使用寿命。
两个大叶片风机平时可以用来发电,特殊情况下,由电池反向驱动就是两个螺旋桨,下水可以驱动车辆前进后退,如果曾凡减轻车身重量,反向旋转还可以提供升力,进行短暂飞行。
当然,这个功能他没打算使用,只是设计的时候,考虑了这种可能性,真到了那种困境,他有的是其他方法脱困,比这种设计更安全可靠。
安装好风机,天色已经完全黑了,曾凡将车内后排座椅放平,铺上充气床垫,就是一张两米多长的大床,车内空调可以保持适宜的温度,不用担心会没电。
前后两个风机呼呼转动起来,带动的车身有点晃动,曾凡拿出一把工兵锹组合起来,在车后方挖了四个半尺深的车轮坑,然后将车子倒进去,车辆托底,整体坐在地上,这下就纹丝不动了。
他不担心明天出不去,只是先前没考虑到这种情况车门开关困难,好在可以用铁锹解决,将车门两边的地面找平就行了。
解决完问题进入车里,躺在柔软的气垫床上,身心放松的曾凡,很快就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