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 殖民吕宋
朝廷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财政投入主要用于修路,目的也非常明确。
在北方,大致草原以南,通过修路将朝鲜行省的松岳府与辽东行省的沈阳府连接起来,向西经燕山府、大同府、居延府以及西域的北庭城,这是北方最重要的一条道路。
中原方向,则是东起蓬莱府,经开封府、洛阳府、长安府、武威府,将道路一直修到敦煌府。
同时沿海的旅顺府、辽西府、横海府、蓬莱府、向南经日照港、连云港,跨过长江经江宁府、姑苏府、宁波府,一直修到浙江、福建二行省,再加上广东行省的南海诸府、广西行省的宁越府,这一条纵向的官道,就从陆地上连通了沿海的诸多港口城市。
通过对官道的修缮、连接,朝廷的最终目的,是要兴建数个区域性的中心城市,比如湖北行省的江陵府、湖南行省的长沙府、四川行省的成都府等。
修路的同时,朝廷也计划对黄河、长江继续治理,不断加固堤坝,种植树木以维系水土,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大工程,绝非一两个五年计划就可以完成的。
王伦很不愿意似前朝一般,只将朝廷赋税的重点放在田赋上,实际上前宋的每年财政收入的大头,商税、杂税就已经占到了多半,这本就是一种趋势。
洪武十二年的数据统计,新朝的各种赋税之中,与商业行为有关的税收,第一次超过了一半,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丝绸之路的畅通。
而到了去年的洪武十三年,朝廷的“钱荒”问题也终于大为缓解,前宋时期由于铜钱的大量外流,导致赵佶在位期间朝廷发行货币不足。
王伦通过努力,总算是初步建立起了朝廷的公信力,交子这种纸钞便以开封府为中心,不断向天下推广,在山东、浙江、江南等经济强省,交子纸币也得到了民间的认可。
现如今的新汉政权,就仿佛一个绝大的“吞金兽”,各种矿石不断向内地运输而来,湖北与广东二行省,就出现了数个以冶炼为主业的县城。
前宋时期冶铁行业就已经出现了高炉,如今国内需求旺盛、对外贸易繁荣,经济的发达再加上朝廷的鼓励,使得民间追求新发明和改进变得十分迫切。
为此负责立法的中书省,不断组织各行业的从业人员们,增设新的法律规定,朝廷也第一次推动出现了《商标法》、《发明创新法》、《契约法》、《担保法》、《租赁法》等诸多法律法规。
这也是王伦带给这个时代的诸多变化之一,法律不断细分,并在历朝历代优秀律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了起来。
时代在发展,并渐渐合流凝聚为一股大势,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在主动或者被动地前进着、适应着、学习着、改变着。
华夏从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尽管本朝延续了前宋的海外贸易,而且规模更大,但海上通行仍旧存在着巨大的风险,许多赚了钱的海商,更愿意将赚来的钱财投入到内地的土地上。
于是浙江行省方面,乡议局的乡议大夫们,最近讨论的一个话题,是希望朝廷放开对土地的租赁甚至买卖,但王伦始终不松口。
好容易推动了均田令,这个口子一开,土地兼并又回来了,总得给最底层的、指望土地生存的百姓一条活路吧?
于是洪武十四年五月,朝廷颁布了皇帝诏令,鼓励民间向东南诸岛开拓,尤其是吕宋诸岛。
按照朝廷的新法,民间大户可以以家族的形式南下吕宋,不管是武力开拓还是游说,只要在海外占得一块土地,朝廷就派水师巡逻,保护百姓在吕宋诸岛已经取得的利益。
王伦是期望再次以民间开拓为主力,以水师为保护,在吕宋大搞种植园经济,这样朝廷就可以通过收税的行为,将东南变为华夏的殖民地,最终变为华夏的熟地。
这个办法在内阁扩大会议上拿出来讨论时,东南沿海诸行省的官员无不赞同,但内地诸行省的官员们持保守态度。
这也未必都是从受益群体的角度考虑,相当一部分官员们,担心的是另外一个问题,一旦百姓出海,路途遥远,朝廷难以掌控,岂不是说这些民间势力就失去了朝廷的约束么?
王伦不觉得出海了的百姓们就一定会造反,他觉得恰恰相反,越是远离中原,百姓们对中原王朝的向心力就越强。
就好比朝廷引导草原势力进入西域,如今碎叶城等汉军占领区域内,多半都是迁徙而去的漠北诸部牧民,这些人在当地人口数量不占据优势,到了西域之后,反而与汉军的关系更为密切。
因为是个人都知晓,若想要在西域彻底立足站稳并生存下去,来自朝廷的支持、汉军的武力威慑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朝廷在东南诸岛,相当长时期内的殖民方式,仍旧是种植园经济,这些原材料产出后,需要运送到中原进行加工,而且均田令的推行后,民间普遍有了基本的消费能力,在这个时代乃至往后数百年,中原都是这个地球上最大的消费力量。
一旦经济行为上与中原绑定了,彼此利益一致,试问谁会在海外闹事呢?
王伦将他那一套“大循环经济理论”掰开了揉碎了,反复讲与众臣子听,最终这份诏令勉强得以通过。
实际上朝廷对大琉球岛的开拓本就如此,但大琉球岛距离福建行省隔海峡相望,不算太远,本就被中原视为自己的领土,现在王伦期望用后世成熟的殖民方式,继续对东南开拓,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
诏令推动之后,福建百姓最为兴奋,大琉球岛已经新建了两个县,吕宋岛未必不能变为吕宋府,遇到这么慷慨、对百姓信任的皇帝,不主动一些就对不住皇帝的这番好心了啊!
福建的许多大户迅速行动了起来,东征日本福建行省由于路途遥远,投入的民间力量并不如浙江多,现在朝廷又指了一条出路,那就干啊!
压力顿时来到了李俊这里,南海水师需要再度扩建,造船的树木、技术和工匠不缺,但水兵缺口就很大了,因为一旦吕宋被殖民,就意味着整个南海都要被纳入到水师的日常巡逻当中。
好在朝廷及时下令广东行省,要求扩建南海府的南海造船场,同时扩大广东海事学堂的招生规模,并从东征日本的义勇水师中挑选了十余名头领,任命为水师军官,即日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