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乱世将临
既然士颂的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
在场之人,自然知道不能继续闭口不谈了。
但关于士颂想要问的事,所有人都知道这事,份量不轻。
士颂现在这么问,一来的确是想要听一听大家的看法和建议。
另外嘛,又何尝不是士颂的一次试探呢?
就和当年曹操拉着刘备一起,去陪着汉献帝田猎一样。
抢了皇帝的威风和皇帝本该享有的称贺,借此来试探在场之人的反应。
在不少聪明人的思维中,此刻的士颂,一如当年的曹操。
第一个回答士颂问题,或者说表明自己态度的人。
是士颂起兵开始,就一直跟在士颂身边,为士颂尽心尽力,一门三兄弟都为了士颂的基业而奔波的马良。
马家五常,白眉最良。
“要我说,从那曹操将汉帝从洛阳迁都之后,这四百年大汉,基本就算是灭亡了。”
“所谓许都的大汉朝廷,不过是曹操给自己套的一层皮罢了。”
马良也是狠,直接从根源上,就否定了大汉的延续存在。
“汉朝既灭,一如秦末。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现在得局势,便是这个局势!”
“不论是曹丕自称什么汉帝禅位,还是刘备自称的什么再造大汉。都不过是放在明面上的借口而已。”
“看着吧,后面各地诸侯,自然会有各种天象异宝出现。然后这些诸侯,就一个个的称王称帝。但说到底子上去,还是得看实力说话。”
马良说着,目光炯炯,热切地看向士颂。
说道:“在我看来,曹魏和我们,自然是死敌。那刘备和曹魏,只怕也是不死不休之局。”
“至少名义上来说,刘备是咬死了曹家杀了汉献帝。”
“那刘备想要靠着分封三王的手段,来稳定天下,延续所谓的大汉传承,简直是痴心妄想,我们根本不用理会。”
“如今刘备占据中原,和曹丕对峙,我们完全可以直接要刘备把江夏,汝南二郡归还我方。”
“不但如此,甚至豫州其他州郡,也应该给我们让出一些来。否则,赤壁之战,我们诛杀曹操,吸引曹家主力,岂不是白白给他刘备做了嫁衣。”
“他刘备还真当我们是当年的西楚霸王,他是当年的汉高祖吗?”
马良的话说,越说越诛心,完全不把刘备当一回事。
而且故意把话术,引导到秦末汉初的时代,就是要营造出楚汉不两立的气氛。
再加上,他有意无意的暗示,刘备不过是占了赤壁之战的利好,才趁机拿下中原腹地。
但赤壁之战,正面是东吴出力破了曹军主力,后面又是自家大军拖住曹军支援。
甚至是士颂亲手斩杀了曹操,把曹魏高官杀了个干净。
可以说是东吴和南楚出力最大,但是获得利益最多的人,却是刘备。
这种事情,任谁心里都不会舒服。
士颂微微点头,对于马家的站位和对自己的支持,很是满意。
不过脸上依旧保持平静,缓缓说到:“季常的意思,是不必接受他刘备的楚王册封?但刘备开出来的条件,江夏和汝南二郡,我们还是要拿下。”
“只是,以什么名义去接受呢?还是我直接出兵?”
人群之中,忽然有人出声询问,正是武陵派系的领袖之一石滔。
接着,石滔对士颂行礼后,继续说到:“大汉传承四百年,天下之人,早已默认。”
“不论以后这刘备是否能再兴大汉,我们可以丝毫不费力气,白得收获两郡之地,这种好处,为何不要?”
“若是不顾大局,此刻和刘备反目为仇,岂不是给了曹魏休整的机会。”
“如今,我军气势正盛,当继续以刘备为盾,让他在中原拦住曹丕,我们则兵出武关,拿下司隶。”
“而后,既可西定雍凉,也可北上并州。拿下形胜之地,自西向东,席卷天下,何愁大事不成?”
很快,石滔和马良便争论起来。
士颂没有想到的是,后面站出来的人,本来按士颂的理解,肯定是站在石韬一边的。
因为这人即便是荆北派系出身,但个人关系来说,和石滔关系更加密切。
这人便是徐庶,但他的主张,却是坚定地支持马良。
“广元兄不要动怒。”
徐庶做出一副站出来当中间人的样子,却是拱手说道。
“以兄之才,难道还看不出,如今这天下,还叫大汉朝吗?”
“或者反过来说,大汉朝把天下,祸害成了这种样子,还有脸面有资格说,自己配拥有这个天下吗?”
“既然德不配位,自然应该退位让贤。”
“如广元兄所言,拿形胜之地,成席卷天下之势,自是上策。”
“但以何名目,还需三思。”
“如今大汉已亡,黎民百姓心中,只知楚侯不知汉国者,不可胜数。我们这时候,还去高举什么复兴汉室的旗帜,多少有些画蛇添足了。”
很快,杨修,和洽等武陵书院这边的人,纷纷站出来,反驳徐庶和马良,当场辩论。
士颂一眼就看出来,现场已经成为了荆南派系和武陵书院派系的辩论会了。
而荆南派系这边的态度,就是直接和刘备翻脸,逼着刘备让出江夏和汝南郡不说,还不认刘备的皇帝,建议士颂走自己的路。
而蒋干这位辩才无双的荆南派系代表,硬结合军事,政治,天下大势,士颂个人为人,以及品性,还有民心所向,甚至于天命轮转等诸多方面,口落悬河。
仿佛这天下,本来就应该是士颂的。
仿佛那刘备称帝,就是忘恩负义的小人一样。
当然了,关于士颂是否称帝,这两个派系,倒还真没有人敢开口直接说这个事。
另外一边,很奇特的一点就是,荆北派系众人,却是一言不发。
贾诩、裴潜、李严、伊籍等人,按道理也是有说话的资格的。
但是直到现在,全都没有发表看法,倒是把一边荆北派系的武将们,急得不行。
以贾诩为首的荆北派系文臣们,还真就这么坐得住。
尤其是贾诩,抱着一杯茶,时不时地抿一口,却丝毫没有表态的意思。
原因无他,荆北派系内部本身,就是乱的。
支持汉室的,想要士颂更进一步的,都有。
但唯一能按住所有人的贾诩,却在这事情上,没有发表言论的资格。
而且对于这个事情,整个楚国内部,多少都是有些避讳的。
毕竟贾诩如今在楚国的地位,那真是巨头之一的那种了。
现在大家都在说,汉朝是曹操裹挟汉献帝迁都时,就算是灭亡了。
但是根本上来说,汉朝的灭亡不是李傕郭汜之乱,才导致曹操有裹挟汉献帝迁都的机会吗?
其实当年董卓乱政后,被王允所杀。
王允后来的治理,虽然有些急功近利,但毕竟也是在维护和认可朝廷中央的,也是恭恭敬敬认汉献帝这个皇帝的。
更别说,李傕郭汜都准备隐姓埋名,放弃军队,当个流窜的盗贼了。
就是被他贾诩一句话,给逼回来造反,反攻长安,祸乱天下。
说到底,在大汉朝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决定大汉灭亡的人,正是他贾诩啊!
这时候,你贾诩还站出来说什么汉朝已亡,以后历史书上,怎么写你贾诩?
从前贾诩就说过,曹操若死,这天下,就没有人能可以挡住他士颂了。
那刘备在他眼中,也算是一时之英雄,但却是生不逢时,无用武之地的英雄。
在贾诩看来,刘备即便是现在占据了中原,也太晚了。
士颂威势已成,自西向东,吞并天下几乎已成定局。
现在要争的,不过是争个名义,让士颂以什么样的手段拿下天下,才算是漂亮。
对于这种既没有实际利益,还让自己背骂名的事,他贾诩才懒得发声。
所以贾诩干脆闭嘴。
这时候,一向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交州派系,或者说是交州派系中,被大多数人所忽视了的“士家宗亲”们站了出来。
“如今刘家气数已尽,这天下,当有德之人居之。”
领头之人,正是士颂的三叔士?。
这位士家上一代掌握兵权的“猛将”,在士燮退休之后,也不知道是听了谁的劝说,要离开“嫌疑之地”。
他主动的交出手上那点兵权,回到士家老宅过着安享天年的生活。
随着士颂的威势越浓,他这个曾经和士颂“并肩作战”过的亲叔叔,在地方上的权势地位,自然是越发的重。
这时候的他,似乎也明白了过去所谓的“嫌疑”是什么了。
一家势力,最终的掌权人是谁,这个势力得了天下后,谁坐皇帝位置?
都是十分敏感的话题。
即便是父子之间,都没有商议。
而这天下,显然是士颂打下来的天下,那皇帝的位置,难道会让士燮去坐吗?
显然士颂不同意。
但是从前跟着士燮的那一班老兄弟,若是谁心里有气,还想要扶持士燮上去怎么办?
要知道,士燮可不仅仅只有士颂一个儿子啊!
有这样的风险,效忠士颂的人,不会让他们得逞,当然会有所反击。
别的不说,士燮当年麾下的武文,也就是所谓的交州派班底,除非是投效到欧夫人麾下,才勉强有官职在身,毕竟欧夫人可只有士颂一个儿子。
另外的,也就如他士?一样,要么去职当个富家翁,要么就在武陵书院里面挂个闲职,保证衣食无忧而已。
“三叔祖言之有理。”
这时,站起一少年,剑眉星目,一脸傲色,正是士廞长子士安。
当年士廞作为士燮长子,因为是庶出,人又老实,常常作为家中被牺牲的那种工具。
但不论如何,别人也是任劳任怨,该牺牲就牺牲,被放弃也就认命上,几次作为人质,也确实为士家做出过贡献。
而他的儿子士安,和他的成长环境则全然不同。
在士颂强势崛起的过程中,自信心早和其父不可同日而语。
而且此人也算是文武全才,更是一再表明态度,说自己是士颂侄儿,以后也会全力辅佐士颂这一嫡系子弟。
这样一来,他很快得到了欧夫人的认可,被提拔了起来。
在交州,那也是统领万余地方郡兵的人物。
“当年暴秦亡后,本是楚国义帝之天下,后义帝死,楚汉相争多年,汉高祖刘邦占有天下,可见这天下,本就是能者居之。”
“现在的情况,一如当年!”
“汉帝既死,则又到了天下群雄逐鹿的时候。”
“而我主楚侯,仁德之名,天下共知,百姓爱戴,军旅拥护,在我看来,主公可登帝位,再整山河。”
最终,还是士家人喊出了让士颂称帝的口号。
这个提议一出来,本来热闹的现场,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谁都不知道士颂是什么想法。
若是这个时候自己提出反对意见,惹了士颂不高兴,那自己以后,还混不混了?
没有看到了曹操那边,荀彧那样的人物,不就是因为反对曹操称魏王,就被曹操送了空盒子吗?
现在局势大好的情况下,你反对士颂称帝,你还想不想活了。
要知道,士颂可不仅仅杀你一人。
这士颂,喜欢灭族,然后掘你祖坟。
“以主公的名望,如今之这时局,主公登高一呼,必能应者景从。”
益州派系的代表之一,黄权居然头一个站出来,表态支持。
无疑,他的这一支持,再次让现场,掀起了热烈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