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吕布的奋战
除去手下负责退路的军队,吕布只有一千五百余人。而卑弥呼却有着足足十倍于吕布的大军,但是面对着吕布,卑弥呼一点也不敢大意。
她戴着面具,亲自指挥着军队。
双方同时采取守势,因为吕布虽然经历了六战六捷,但是他的军队有些疲劳,现在需要让自己的军队恢复体力。
而卑弥呼采取守势的原因是,她手上还有五千的军队正在赶来,她迫切希望可以扩大自己的优势。
等到卑弥呼军队到来的时候,作为东瀛作为出名的巫女,卑弥呼开始沟通上天,而卑弥呼在上天的那边得到的消息是“此战必胜”。
即使到了东瀛之前,吕布或者其他的并州人都听说过邪马台巫女的威名,毕竟在中原的大地上,有无数的英雄豪杰,用他们的失败证明了邪马台的巫女非常的强。
对上卑弥呼,吕布自己并没有什么害怕的,毕竟在他的眼中,巫女虽然强,但是却是可以以力破之的,他所担忧的事,当他的军队遇到邪马台军队的时候,是否会因为卑弥呼的名声而感到恐惧。
不过很快,吕布的军中就排除了这样的恐惧,因为张既作为董仲颖的使者,他被允许携带秦王的旗帜,甚至在他去东瀛之前,李儒等人还要求张既将这样的旗帜插在东瀛最为神圣的山上。
当董仲颖的旗帜一出,整个吕布军队的士气鼓舞了起来,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吕布军队中的大部分人是秦王的手下,另外一方面的原因是,吕布剩下的手下过去是董仲颖的敌人,而现在,他们清楚的知道,秦王和他们在一起,他们现在是秦王的盟友了。
不知道是谁带的头,军中的近卫骑兵队出身的队将或者伍长自发的呐喊了起来,“秦王万岁!”
甚至这些了带动了整个军队喊出了这样的口号。
“军心可用!”看到这一幕,大汉的正使张既默默点了个头,只是谁也不知道,这个“军心可用”指的是东瀛之地的战事,或者是其他的什么地方。
而这样的呼喊声响彻在整个吕布的军队之中,让军队的士气更为的高涨。
正在和吕布军队的卑弥呼也听到了这样的呼啸声,她的心中有些疑惑,她头一次看到这样“疯狂”的军队,即使上天降下了胜利的预言,她的军队也没有如此的士气高涨。
尽管众人看不到卑弥呼的表情,但是她的弟弟须佐之男却充分感受到了他姐姐忧虑的情绪,于是主动请缨,要求进攻吕布的军队。
卑弥呼同意了这样的请求,因为她也清楚的知道,再这样拖下去,处于不利的一方绝对是她。
只是卑弥呼并没有下战书,虽然她的兵力超过了吕布,但是为了稳妥起见,她必须要抢占战场上的先手。
天还没有亮的时候,卑弥呼军队就出发了,须佐之男率领着军队抢先开展了进攻,突然袭击了吕布的军队。
如果须佐之男进攻的是其他东瀛人的军队,或许他的进攻就得手了,可惜的是,他遇到的是大汉的精锐。
须佐之男的军队进军没有多久就被并州人发现了,很快,吕布的军队就完成了临阵转换,甚至等须佐之男的军队到达之后,吕布军已经全部出了营寨,并展开了阵列。
须佐之男发现奇袭不成,一边快速去信给了卑弥呼,告诉她战场的形势,另外一方面也迅速展开军队。
不过奇袭失败的须佐之男立刻陷入了困境之中。他的军队刚刚完成展开,宋宪率领的三百名并州骑兵就展开了冲击。
须佐之男从来没有见识过如此勇猛的骑兵,毕竟过去吕布手上的人太少,从来没有奢侈到凑出三百骑兵集中使用的地步,更何况,有着秦王财力支持的并州骑兵装备也远远超过吕布的那些被流放的骑兵。
当即,须佐之男的四千军队被三百骑兵硬生生的捅穿了阵型,甚至连预备队都被捅穿了,那些穿着草鞋,拿着竹枪使用竹弓的战士根本就没有办法抵抗并州骑兵。
如果是其他军队,说不定就溃散了,但是须佐之男所率领的军队毕竟邪马台国的主力,是卑弥呼最为倚仗的精锐。
而作为卑弥呼的弟弟,须佐之男在战场上的能力也非常的强,不然卑弥呼根本就不会将这样的军队交到他的手上。在败局之中,须佐之男很快就发现了吕布军队的破绽,那就是除去了这三百骑兵,吕布的中军似乎一下子变得薄弱了很多。
须佐之男一声令下,他将自己的亲卫和不少勇士汇合到了一起,凑成了一支近一千人的军队,他果断下令这些军队向吕布的中军开展了冲击。
而这时候,吕布的中军人数也就刚刚过百。
看到吕布的中军正在缓缓的后退,“赢了!”须佐之男的心中想到。虽然这一仗他的损失有点大,但是终究他还是最终的胜利者。
这一仗不仅奠定了他须佐之男是日本的军神,这一仗更是让邪马台国真正成为了东瀛的“领袖”。他向世人证明了邪马台国靠的并不仅仅是巫女,更有那东瀛无敌的军队。
吕布并不害怕须佐之男,在他的眼中,不要说仓促的拼凑而成的一千多军队了,就算是须佐之男的四千人列阵而战,他凭借着一百多人也能一战。
吕布退了一小段路之后,就停住了,而须佐之男终于发现不对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有两队吕布军的骑兵包抄到了他的两翼。
吕布居中,魏续在左,侯成在右,背后更有宋宪的骑兵,吕布用了一千多人就包围住了须佐之男的四千大军。
接下来就是赤裸裸的屠杀了,在被包围之后,须佐之男的军队根本没有办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就被吕布军队击溃了,逃窜的步兵面对追袭的骑兵就是待宰的羔羊。
救出须佐之男的人是卑弥呼,因为她的大军终于到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