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荣庆堂议名
贾环出京的当日,阳光明媚,微风拂面。
王熙凤心情也不错,她决定带着平儿一同前往尤二姐的院子,去看看贾琏的儿子。
尤二姐生的这孩子,名义上也是王熙凤的儿子,也不能一次都没看去过,还是要演一下。
当王熙凤带着平儿、旺儿家的、小红等几个丫头,踏进尤二姐的屋子。
屋内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尤二姐和她的两个丫鬟,如临大敌一般,急忙站起身来,恭敬地向王熙凤请安。
“二奶奶,您来了。”
尤二姐胆怯的望着王熙凤,两个丫鬟手忙脚乱的去倒茶。
贾琏收到消息,王熙凤带人去看尤二姐,也赶紧跑了进来,由于跑得太急,他还喘着粗气。
贾琏来到王熙凤的身后,望了一眼尤二姐,幸好没事,有些紧张地看着王熙凤。
王熙凤走到孩子的小床边,仔细端详着这个刚刚出生四天的小家伙。
只见孩子的皮肤已经不再像刚出生时那样红彤彤的,而是变得白皙起来,看起来十分可爱。
这小家伙听说能吃能睡,看起来,也非常健康。
王熙凤满意地点点头,然后从平儿手里,接过来一个精致的长命锁。
原本打算亲自将长命锁挂在孩子的脖子上,可当王熙凤看到贾琏满脸紧张的表情时,心中不禁有些恼火。
贾琏似乎生怕王熙凤会对他的儿子不利,他急忙伸手接过长命锁,脸上露出讨好的笑容,嘴上说着:“凤儿,我来吧,我给他戴上就行了。”
王熙凤见状,气得伸手,掐了一下贾琏的腰间,然后转身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贾琏将长命锁放到尤二姐的手上,轻拍了两记尤二姐的手臂,忙追着出去了。
………
已经过了三日,是第四日,贾琏的孩子算过了第一关,立住了。
贾母很高兴,在屋里摆晚饭请大家过来一起饮酒,薛姨妈一家也来了。
黛玉与史湘云两人一左一右,坐在贾母身旁。
宝玉经过多次出事,贾母也意识到太宠他,对宝玉不是好事,以后哪怕心里再疼爱宝玉,也要开始教他一些规矩了,宝玉年纪也不小了,今年是十七了。
贾赦的心情也不错,笑着道:“母亲,还请您给琏儿这孩子,起个小名吧。”
贾母微笑的道:“小名倒是容易,听说你这做祖父的,在书房待了几日了,怎么样?孩子的大名可想好了?”
贾赦抚须道:“名字想了几个,有些拿不定主意定哪一个。”
“哦,老大,你说来听听,今日人齐,让大家帮你参详参详。”
“儿子想了三个名,是贾芃、贾荃,还有贾萱。”
贾母虽然识字,毕竟是武勋侯爵之女,学问只是寻常,问身边的黛玉与史湘云,道:“玉儿、云儿,这几个字,是什么出处?有什么说法吗?”
黛玉推脱了一下,贾母笑着道:“无妨的,都是自己人,只当做闲聊。”
黛玉才小声的道:“芃字,(诗经.鄘风)“芃芃其麦”,形容草木繁茂,暗合贾府枝叶昌隆之愿。寓意是极好的。”
“荃字,古书中的芳草名,如(楚辞)里,多以芳草喻君子,暗合品德高尚。”
史湘云道:“萱字也极好,萱又名忘忧草,寓意强韧生长。(诗经)中的“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即是萱草。”
见史湘云说完了,黛玉小声的补充道:“萱草寓意母亲,萱堂指母亲的居所,萱字隐含孝亲之意。”
贾母听了这个字,心里也很喜欢,问道:“老大,你觉得这个萱字如何?”
贾赦心里也是喜欢这个萱字,见母亲也爱这个字,当即同意道:“母亲,儿子都听您的,就选这个萱字吧。”
贾母点点头,道:“尤姨娘生孩子那日,我听琥珀说,大观园池塘里的荷花也提前开了好些,真是好兆头,孩子的小名就叫“荷儿”吧。”
荷儿。
这不用黛玉与史湘云说了,荷字大家都熟悉。
荷花在佛教中,象征着圣洁,“出淤泥而不染”,如观音菩萨的莲台,佛陀出生时的异象,步步生莲。
宋代的爱莲说,荷花有花中君子的美誉。
邢夫人听她们说得热闹,心中欢喜,自己有孙子了,以后好好待他,老了也好有个依靠。
王夫人见邢夫人满脸笑容,心中不舒服,暗道,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脸都笑成菊花了。
有个孙子有什么了不起,自己早就有了,也没什么值得稀罕的。
薛姨妈心里也羡慕,想着薛蟠什么时候能生个孩子,自己还不得高兴坏了?
…………
随扈大军,驻扎好了,伙头军生火做饭。
等饭菜得了,分发到贾环他们手里,每人一大海碗的米饭,上面放有几片白菜叶。
另外还有一个大碗,盛着一块三斤左右的猪肉,一半肥一半瘦的,水煮的,肥的地方白花花的。
贾环不想要这肉,让他们自己分去了。
陈耀祖三人,庶吉士也不想要这水煮肉,倒是便宜了十个随从。
有随从拿出小刀来,分切好,一个得一块,有几两肉。
贾环、陈耀祖、林景行、庄水儿四人凑在一起用晚饭,各自拿出自己带来的腌菜、酸菜,肉干,摆了七八个小盘。
…………
这是出京的第一站行宫,康元帝与内阁两位大学士,还有李青秋等几位重臣,在处理政务。
次辅章衡博,康元帝将他留在了京城,京城只留燕王与蜀王,也不能放心。
小太监进来跟戴权小声耳语。
戴权禀报给康元帝,道:“皇上,韩王求见。”
“传他进来。”
(第一更送到,晚上再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