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咸阳宫中。
嬴政和扶苏相对而坐。
“你们可知道,此举一旦成为固例,意味着什么?”
嬴政放下手中的奏折,闭目半晌,这才说道。
“决议会一旦建立,权力定然会有所分散!”扶苏笑道。
嬴政手中的那份奏折中,赵昆提出了决议会的请求。
所谓决议会,是赵昆提出的一种构想。
参照议会的架构,但是相对来说,又比只有立法权的议会权限大得多。
它不仅拥有立法权,而且对大秦的任何重大事务,都有处置权。
决议会人数共计九人,均选取朝堂重臣,由皇帝指派。
即便是皇帝想要下达某个旨意,也需要决议会表决。
这就相当于一个扩大版的内阁。
如果这个机构真的设置起来,每个议员的权力将大得可怕。
人人都当的起宰相之称!
嬴政不明白,为什么赵昆要执意推行这种制度。
他建立大秦之后,自称始皇帝,就有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之意。
决议会定然会分摊帝皇的权力,这在嬴政看来,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扶苏和赵昆都清楚嬴政的想法,但,他们有信心说服嬴政!
“父皇,除了刚才那份奏折,我这里还有一份昆弟的密信,这份密信是我们父子一起看的!”
扶苏说着,从怀中拿出一份牛皮纸密信递给嬴政:“父皇,之前我也不明白昆弟的用意,当我看完这份密信,突然觉得,对于如今的大秦而言,决议会完全有设立的必要。”
“昆弟说,在欧洲大陆,罗马早已施行了共和制。这几百年来,罗马在欧洲所向披靡,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这种制度。”
“罗马?就是那个能够跟我大秦媲美的国家?”嬴政皱眉。
其实早在很早以前,他就听赵昆提起过这个国家,并担心对方是否会趁着大秦内忧外患,前来侵略。
如今听扶苏说起罗马,表情逐渐变得凝重。
其实在三百年前,罗马人就驱逐了国王,成立罗马共和国,形成了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为主要架构的体制。
这种先进的制度,让罗马在将近三百年的战争史中罕有败绩。
直到一百多年以后,贵族派支持的苏拉成为终审独裁官,罗马共和国才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即便那个时候,也没有人敢说罗马共和国的失败是因为体制问题。
问题的根源在于,罗马的失败主要还是落后的奴隶制。
然而,大秦和罗马不同。
大秦在赵昆的带领下,已经逐渐由农耕文明朝工业文明转变了。
在这种情况下,专权帝制,反而会逐渐成为限制。
当然,赵昆开决议会的本意,并非削弱皇权。
这天下,毕竟是大秦历代君王奋斗七世打下来的,怎么可能拱手让人?
决议会,最终不过是为皇权服务的工具罢了。
决议会中的九人,各有一票,但赵昆特意在计划中写明,皇帝在决议会中,拥有一票否决权。
这是什么意思,不言自明。
嬴政为始皇帝,气吞万里,一统诸夏。
赵昆自认为在治国方面,远不如嬴政。
但是,并不是说他不适合当皇帝,只是他们这两代之后,还有后世的皇帝。
在子孙后代中,总会出现几个不成器的。
到那个时候,决议会的存在,就成为维护皇权的保险。
赵昆相信,哪怕是再草包的子孙,也不至于连决议会过半的票数都拿不到。
如果真是那样,大秦的江山不要也罢!
另一方面,如今的大秦,已经和过去不太一样了。
以前,大秦国内情况其实比较简单。
只依靠嬴政的权威,就能够保持国内安定。
但如今,随着人们的口袋逐渐鼓起来。
不同的社会阶层已经逐渐出现,这必然会导致诉求的不同。
各种事务,千头万绪之下,怎么可能靠皇帝一个人就处理的过来?
这种情况下,帝王如果真的勤政,反倒会起反作用。
毕竟,人力有穷时。
“现在人们都说大秦已经分为新旧两个朝堂,虽然此言未免太过无稽,但也并非不实!”
扶苏笑道:“决议会的九人团中,儿臣认为,三公九卿,当有六人!”
嬴政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下来。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完全是靠嬴政和赵昆的威信持续下来的。
实际上,旧朝对五年计划中的一些内容,颇有微词。
赵昆此举,也是为了促进所谓的新旧朝之间的融合。
或者说,是让大秦平稳度过权力的交接期!
随着扶苏即将离开,嬴政已经表露了自己的态度。
那便是,这个位,他让定了!
一旦嬴政下定决心,赵昆也没有办法拒绝。
他只能想办法,将自己认为存在隐患的地方,在嬴政退位之前,全部处理好。
所谓堵不如疏!
与靠个人威信,来强压旧朝老臣们认同新政,还不如直接让他们参与进来。
不求他们全部认同,但只要能够理解赵昆推行的那些政策的意义,赵昆就心满意足了。
“朕最后再问一个问题,你们如何保证大秦万世?”
嬴政目光炯炯看向扶苏。
“军权!”
扶苏想也没想的答道。
“看来,这两年的监国,你确实成长了不少!”
嬴政听到扶苏的回答,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扶苏不疾不徐的道:“我会和昆弟建立内外两套防御体系,拱卫大秦的统一,而决议会成立后发出的第一个命令,也是认同皇室对军队的绝对掌控!”
“如此甚好!”
嬴政笑着颔首。
扶苏的思路非常清晰,直接就抓住了最重要的东西。
对于帝王来说,权势或许是他们平常展示最多的力量,但他们最根本的力量,还是军队。
只要将军队牢牢握在手中,那么,大秦就乱不了!
至于扶苏抵达海外以后,怎么建立军队,嬴政就不想再多问了。
虽然赵昆和他都是自己的种,但嬴政也不得不承认,两兄弟各有千秋。
嬴政并不是一个喜欢干涉太多的皇帝,所以认可了赵昆提出的计划,便让他们放手去做。
其他的事情,他也就懒得多管了。
不过,想到扶苏即将出国,嬴政又难免露出几分不舍,沉吟着问道:“去美洲的事,准备得如何了?”
“昆弟说,新的海军马上就要建立了,等我出行的时候,应该能够有一支万人的舰队!”
扶苏如实答道。
嬴政眉毛一蹙:“才万人的舰队?是不是少了点?”
“父皇,你可知我大秦的海军有多厉害吗?”扶苏听到嬴政的话,笑着反问。
嬴政愣了愣:“有多厉害?”
他这两年一直都在休息,还真不知道海军的发展。
毕竟他主政的时候,主要还是发展陆军,对于海军,也只是顺带发展了楼船士而已。
却听扶苏自豪的道:“前段时间,南海发生了一场海战,据说那巨寇刘成,麾下有将近十万人的海盗,战船不下千艘!”
“可就是这样一支横行海上的巨患,竟然被一支不足千人的舰队,打得落花流水,几近全灭!”
“啊?”
嬴政听到扶苏的话,吓了一跳,心说我大秦的军队竟然这么厉害了?
虽然大秦军队在陆地上,近乎无敌,但在海上有这种战力,也太夸张了!
眼见嬴政脸色不停变化,扶苏心中暗暗好笑,嘴上却澹定的道:“这还只是二代海军的铁甲船,这种铁甲船,主要是在木质船只上铺了一层铁皮。”
“上面的武器,也是以二代火炮为主!”
“但最新研制的战船,是以蒸汽动力驱动的真正铁甲船,采用的火炮也是高射炮,最高射程达到十里左右!”
“装备这种战舰的海军,一万人堪比五十万人!”
话到这里,扶苏没有再继续说下去,因为他发现嬴政有些失神。
此时此刻,嬴政终于意识到了赵昆说的那句,时代变了的含义。
难怪赵昆要改变朝政格局,因为时代变了,很多情况,不是当初那个样子了。
隔了半晌,嬴政才回过神来,朝扶苏道:“天色不早了,早些回去歇息吧!”
“是!父皇也早点歇息。”
嬴政有气无力的摆了摆手,目送扶苏离开。
........
大朝会之后,举国休沐三天。
三天后,开工的第一天,新一期的报纸刊发。
上面记录的信息,再次引得大秦震动。
细数报纸发行以来的这两年,上面记录的震撼性消息,几乎不胜枚举。
但是,之前任何一次的信息,都没有这期报纸给大秦带来的震动要来得大。
哪怕是第一次五年计划的提出,都远远不如。
嬴政第一次以报纸的形式,传达圣旨。
在圣旨中,嬴政命扶苏牵头,建立国事决议会。
决议会固定人数九人,其中由朝臣举荐六人,皇帝指派三人。
此后,任何国朝大事,都需要通过决议会表决。
即便皇帝下达圣旨,也是如此。
圣旨之中,明确指出,决议会拥有建议立法权、重大国事处置权以及最终决策的监督权。
报纸一经刊发,举国震惊。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个决议会的想法,出自太子昆。
可是,很多人都想不通,为什么太子昆要这么做。
从夏商以来,家天下,便已经成为诸夏百姓根深蒂固的观念。
们心自问,无论谁坐到了那个位子上,都恨不得将所有权利紧握在手中。
这个决议会的出现,却反其道而行,分摊了帝王皇权。
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
三公九卿,都被紧急召入咸阳宫中。
进宫时,每个人都神色复杂。
平心而论,嬴政下旨建立决议会,对于他们这些勋贵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可是,这些人心中却难免惴惴不安。
在过去,太子昆用无数事例向他们证明,他从不做无益之事。
可是,决议会的设立,对于帝王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所有人都想不明白,这个机构背后,到底埋藏了嬴政父子的什么心思。
按照嬴政独掌大权三十多年的一贯经验,这些人可不敢表露出什么喜出望外的神色。
一个时辰以后,这次简短的临时朝会结束。
嬴政此次召集他们,就是要商议国事决议会的人选。
虽说是商议,但嬴政却直白的给出了自己的名单。
不管是为自己项上人头着想,还是为屁股下的位置考虑,三公九卿当然没有敢提出异议的。
很快,他们就一致通过了第一届决议会议员名单。
老秦人口中常说的旧朝老臣,占了四个名额,分别是通武侯王贲、右丞相蒙毅、内史宁腾,以及宗正嬴德。
新朝占了五个名额,分别为左丞相陈平,廷尉萧何,郎中令张良,市场监管局监正武伯,以及刚上任的海事局监正范喜良。
除了范喜良以外,旧朝老臣们看到这个名单,那是相当的舒服。
这才对嘛!
什么决议会,实际上不过是为了太子昆新朝上位铺路而已。
想想也是。
如今,嬴政想要让位的意思,在大秦已经人尽皆知。
只不过,太子昆一直不接受罢了。
但以这些老臣们对嬴政的了解,太子昆怕是坚持不了多久了。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太子昆一旦继位,按照他做事的风格,一定会将旧朝老臣全部扔到一边,启用自己的人手。
但是,再用三公九卿的制度,显然就不合理了。
太子昆手下的那些人,哪怕是年龄大一些的张良、萧何,也不过而立之年。
这个年纪,封公拜卿显然是不合适的。
以太子昆一贯的作风,在一个制度之下想要做的事情玩不转的时候,他绝对会重新确立一个新的制度。
三公九卿,自八百余年前,周朝建立便已经确立。
说起来尊荣,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清楚,也就是一个荣誉称号罢了。
大秦只是沿用了其制度,但具体在朝堂上的权力,还不是看嬴政的意思?
反正这天下是嬴政父子的,他们想改,别人也不能有意见。
而且,这些老臣心中也有自己的算计。
决议会有九人名额,每人都可称得上是丞相。
而且,他们的权力,可比之前的左右丞相要大多了。
自己是没有机会了,但自己的子孙,是不是可以想办法去做一做这个议员?
诸夏文明传承了这么久,早已经锤炼出朝臣们超强的适应能力。
他们立马就从决议会的设立中,看出了潜在的好处。
第一届决议会成员,是由嬴政亲自指定,大家都可以理解。
毕竟,嬴政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太子昆铺路。
看他选取的人就可以知道。
每一个决议会成员,都与赵昆关系甚好,根本不可能跟赵昆唱反调。
那么,往后的日子,也是在赵昆的英明领导下,让大秦走到新的高度。
这是母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