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载坖看来,徐渭愿意去兵部担任小吏,是很好的一件事情,虽然徐渭年纪已经超过了吏员考选的年龄,但是朱载坖还是特旨录用了他,对于朱载坖来说,徐渭愿意担任小吏,是对于朝廷推动吏员考选的极大支持,徐渭这样名满天下的大才子都愿意担任吏员,对于朝廷来说当然是极好的广告。
不仅如此,朱载坖还亲自召见了兵部尚书霍冀,亲自安排徐渭的事情,对于徐渭的意见,兵部要重视,准允徐渭向朱载坖直接上奏,将徐渭安排在兵部职方司,也是朱载坖经过深思熟虑的,兵部职方司掌舆图、军制、城隍、镇戍、简练、征讨之事; 三年一报地图,以听征调之令; 阅视修浚城池,因事增置镇戍将校,设兵屯戍; 巡视操练,请命将出师,悬赏罚、调兵食、纪功过,及关津、缉捕、整顿军伍诸事。
是直接参与军务的部门,正好可以发挥徐渭的特长。
除了此事之外,还有就是吏部、户部还有刑部开革了大量的吏员,这些被开革吏员最近老是到都察院、通政司滋事,搞得各衙门都不胜其扰。
朱载坖当然也是知道了此事,为此朱载坖还专门召见了吏部尚书杨博和户部尚书马森,询问缘由。
吏、户两部开革吏员数量众多,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户部和刑部之前都是六部中机构最多,人员最多的两个部门,户部主管天下财计,刑部主管天下刑名,自然都很多的吏员,这次对于各衙门的吏员进行裁汰,京师各衙门的官员们也纷纷想办法,将平日里那些挟制上官的吏员,还有通过各种关系进来的吏员开革了。
而杨博本就是非常强硬的人,做过地方州县正印的他,对于这些胥吏极为不满,尤其是在吏部这么重要的衙门,在杨博的授意之下,潘晟、张四维两位侍郎对于吏部的吏员进行了非常严苛的审核,开革的不少的吏员。
根据吏部的统计,这次仅仅是京师各衙门,就开革了上千的吏员,占到京师各衙门吏员总数的五分之一,力度可谓是空前的。
这么多吏员被开革,朱载坖也担心整出事情来,他一面要求户部拨出一部分银子了,给这些被开革的吏员一份银子,同时令厂卫严密监视,严防他们作乱。
在锦衣卫指挥使朱希孝的部署之下,厂卫严密监视这些被开革的吏员,大部分人拿了银子之后也就不再闹事,他们有的是因为年龄太大,被开革了,这些人一辈子在各衙门,早就捞够了本,现在拿到了朝廷的银子,也就回家颐养天年去了。
而有的是因为平日里凌辱上官、挟制官员或者贪墨实在是过分的,被开革了出去,想要闹事的大部分也就来自于此。对于他们的想法,朱载坖并不在乎,只要他们不惹事,发发牢骚朱载坖还不至于管他们。
朱载坖正在批阅奏疏,突然听到了一阵咚咚的鼓声,朱载坖抬起头,问冯保道:“这是何处的声音?不是钟鼓司吧?”
冯保摇摇头说道:“陛下,这不是钟鼓司的鼓声,奴婢去打听一下,是何处击鼓。”
冯保赶紧去打听了,不一会冯保就有些慌张的回来说道:“陛下,是登闻鼓!”
朱载坖当即起身,问道:“谁击登闻鼓!”
登闻鼓已经很久不用了,上一次还是嘉靖时,冯恩案时,其母吴氏击登闻鼓,数十年不闻登闻鼓之声了,现在登闻鼓突然被人敲响,朱载坖当然是非常激动。
冯保说是那些被开革的吏员,他们认为朝廷这次开革吏员不对,不应该开革他们,正在说话间,几位阁臣也闻讯而来,朱载坖于是问道:“诸位怎么看此事?”
李春芳主张冷处理,敲登闻鼓自有一套处理方式,他们既然敲了登闻鼓,朝廷按照规定处理就行了。
朱载坖问道:“按朝廷定例,敲登闻鼓应该怎么处理?”
李春芳向朱载坖解释了登闻鼓的运作流程,登闻鼓的进状,是由六科给事中并锦衣卫值鼓官负责接收并呈递,锦衣卫值鼓官,从刑科领取驾贴后,将罪囚姓名及犯案缘由填写清楚,除了登闻鼓的鼓状由各科的值鼓官批送外,其余所有皆送于本科,经列名批铃后以此为凭证送问处决。登闻鼓案件的审理,一般都由都察院负责及拟定罪刑。
朱载坖见高拱有话要说,便问道:“高师傅怎么看?”
高拱说道:“陛下,值此朝廷新政推行之际,宜从速从严处断。”
朱载坖对于高拱的看法是比较认同,在朱载坖看来,这帮吏员们敲响登闻鼓,是对朝廷的挑衅了,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就会影响朝廷的新政。
朱载坖当即说道:“令锦衣卫将一干人犯即行缉拿,将状纸送朕亲自批阅,所涉衙门主官到此处来。”
很快,值守的锦衣校尉将这帮被开革吏员的状纸送来了,这次敲登闻鼓的,主要是吏部和户部的一些被开革吏员,他们在状纸中声称,他们为朝廷效劳经年,仅仅是因为与上官关系不睦,就被平白无故的开革了吏员身份,现在生计断绝,实在是凄惨,他们请求朱载坖亲自审断此案,体谅他们的苦衷。
朱载坖冷笑一声,等到马森和杨博到了之后,将状纸给他们看,朱载坖说道:“速将这些吏员被开革的缘由,找到,会同科道,验明无误之后,公之于众,朕好让他们做个明白鬼!”
杨博和马森互相看了一眼,都感受到了朱载坖言语中的冷冽之意,他们连忙去办,很快就将这些吏员被开革的原因找出来了。
根据他们的该管上官的说帖,他们都是吏员中的奸猾之辈,平素都是挟制上官,贪墨国帑,因而才被自己的该管上官禀明堂官,要求开革的。
朱载坖令科道言官去迅速核实,查明真相,将具状击鼓的全部下诏狱严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