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七日转瞬即逝。

大汉三傻又聚在一起,熟悉的未央宫之内。

刘邦和皇后吕雉坐于堂上,紧紧相依,一副你侬我侬的画面。

堂下韩信自顾自的喝着酒,不理张良二人。

“素王牛。”

“素王强。”

“不费一兵一卒,破敌人十万大军,阵斩两万,可谓之大胜。”

韩信埋着头继续喝酒,抬起衣袖,捂住面庞,旁人便看不见我尴尬的样子。

依稀记得回来之日,陛下在城门口迎接我的画面。

刚开始:

“素王,朕的马呢?”

十息以后:

“韩信,乃公的马呢?”

“你告诉乃公,乃公的马呢?”

此时,韩信像个手足无措的孩子,被刘邦疯狂摇晃,质问。

————

【许久不见,甚是想念。】

【今天拾柒讲一位奇才——宋太宗,赵光义。】

————

北宋,汴梁。

赵匡胤面无表情的看着面前半死不活的弟弟。

“有功有过,朕给你个痛快。”

“无功,你就等着去太医院当试验品吧。”

被赵德昭不小心毒哑的赵光义发出了无声的怒吼。

“阿巴,阿巴巴。”

“砰。”赵匡胤一脚踹了上去。“娘来没用,父亲复活也救不了你。”

“再叽叽喳喳影响朕看天幕,现在就宰了你。”

————

【他是哥哥的好弟弟。】

【他是侄儿的好叔叔。】

【他是王朝风气的缔造者。】

天幕评论区最不对付的两个人,此刻倒显得有些惺惺相惜,同病相怜。

李世民:你什么意思?

朱棣:确定是讲大宋?

【赵光义:后周检校司徒赵弘殷(后追封宋宣祖)与杜氏(昭宪太后)第三子,宋太祖赵匡胤之弟。

本名“匡义”,宋朝开国后因避其兄赵匡胤名讳而改名“光义”,即位后又改名“炅”。】

【所以称呼他赵光义,赵匡义,赵炅都没有什么问题。】

【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第二位皇帝不出意外的话,庙号是太宗无疑。】

【根据华夏王朝太宗继承法案规定——太宗不能是正常继位。】

【你可以是捡漏。】

汉文帝:你该不会是说朕吧?

【你可以杀了太子哥哥。】

李世民:朕弄死你,你信不信?

【你也可以造大侄儿的反。】

朱棣:朕断你香火!!!

【但赵光义不属于以上情况。】

【五代十国,经常出现传弟乃至传义子的情况。】

【天下混战,嫡不嫡长的先放一边,保住家业最重要。】

【皇帝无子或子嗣死绝,传义子,例如郭威传柴荣。】

【皇子年幼,传弟弟。】

【很正常。】

【但赵光义同样也不属于这种情况。】

————

北宋,汴梁。

赵德昭、赵德芳兄弟俩冷冷的看着哑巴赵。

破案了。

既然都不属于,那自然是杀了父皇,又杀了我们兄弟二人。

还能有其他方法吗?

总不能父皇死前,突然想遵守金匮之盟了吧?

这破玩意儿,完全是因为当初我们年幼,国家尚未统一,加上偏爱小儿子的祖母弄出来的东西。

如今国家统一在即,我已经行冠礼,娶妻生子。

谁家有家业,不传给儿子传给弟弟的?

【但我们先不讲他继位,先聊一个有趣的话题,赵光义改史了吗?】

————

【宋太宗淳化五年,赵光义把自己的宰相大臣们召集在一起,然后语重心长的对大臣们说:太祖赵匡胤的皇帝实录,有太多纰漏,不够详实。

他强烈要求,大臣们重修实录,而且再三强调,一定不能乱写!】

————

大明,北京。

朱棣有种不祥的预感,这玩意儿不会又绕到自己头上吧?

“不对,怎么越听越熟悉。”

一旁服侍的朱高煦嘀咕道:“爹,直笔,曲笔。”

“砰。”

“爹,你又踢我!!!”朱高煦满脸怒意,死老头子,我招你惹你了?

朱棣伸手摸着二儿子的额头,有温度,是真人啊,他也知道疼,这不是做梦啊。

“乖乖,你好久研究上史书了,这你都知道?”

朱高煦高高扬起脖子,得意洋洋。

“爹,我将来可是要去蛮夷之地就藩的,不多读点书,怎么治理国家?”

“又怎么变夷为夏?做出一番功绩来。”

“咱也要让某些胖子看看,我可不止会拿刀砍人。”

“孤可是孔夫子挎腰刀,能文能武。”

朱棣赞赏的拍了拍儿子肩膀以示鼓励,不由的又想到了李老二。

李老二啊李老二,赵光义很明显抄袭你啊,你让房玄龄用直笔,不要用曲笔。

你们可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哈哈。”朱棣不由大笑起来,朕记得宋朝的史书把赵光义夸的天上地下绝无仅有,说他堪比你李老二。

原来是这样堪比?

————

【仅仅这句话,还证明不了什么。】

【万一赵光义是个直肠子呢。】

【人家就是直来直往,没有其他想法。】

【怎么办?】

【嘿,这就不得不感谢某些“有节操”的史官。】

【赵光义重修的太祖实录称为“新录”,之前的则称为“旧录”。】

【陈桥兵变是大宋的龙兴之事。】

【司马光根据旧录记载在《涑水记闻》中记载了赵光义参与了“陈桥兵变”,但对他的描述只有“入白太祖”这一件事,也就是说赵光义在整个“陈桥兵变”中,他所做的工作就是向赵匡胤做了一个汇报,赵光义尽管参与了,但是贡献微乎其微。】

【但在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篇》中,整个“陈桥兵变”是由赵普和赵光义共同谋划的。】

【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篇》中详细地描述了赵光义在“陈桥兵变”中的作用,并且描述了“匡义立于马前,请以剽劫为戒”这么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是赵光义在赵匡胤率军回开封时,扣马进谏让士兵回兵营不要抢劫,因此赵光义就成为了“陈桥兵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与者。】

【但要不怎么说人家有节操呢,钱照拿,事照办,但我作为史官,我虽然不能像先辈一样记载:崔杼弑其君。】

【但暗示一下后人还是可以的。】

【李焘在记载这件事的时候,加了一句“《旧录》禁剽劫都城实太祖自行约束,初无纳说者,今从《新录》”这么一个注释。

这说明《旧录》的记载是赵匡胤自行约束士兵的,而赵光义及其后代编写的《新录》中记载的是赵光义拦马进谏的,这个注释表明了赵光义在继位之后,对他早年间的历史进行了太多的修改。】

【李焘表示:我是按照官方的意思,采信的是修改之后的皇帝实录。

但是之前的旧的皇帝实录,它是不是这么写的?到底要相信哪一个?懂的都懂。】

北宋,汴梁。

赵光义无声的抗议着。

还有王法吗?

还有法律吗?

拿钱不办事是吧?

“呵呵。”三声冷笑接连响起,改史改成你这样的,也真是不多见。

李老二改史尚且可以商榷,或为后人伪造……好吧,不是后人,是大宋干的。

按理来说,造谣别人如此优秀,洗白自己应该更简单吧?

你是怎么搞成这样的?

————

【接着说回他继位的事。】

【建隆二年七月以后长期出任开封尹。】

【开封府尹,在文献记载中称之为''掌尹正畿甸之事,以教法导民而劝课之,中都之狱讼皆受而听焉,小事则专决,大事则禀奏\"。】

【在五代十国时期,开封府尹的角色至关重要,通常是未来储君的锻炼场所,开封府尹并非常设官职,且多数情况为储君所属。而且在五代十国到宋朝时,一般默认为是储君之职。】

【所以史学界太多推测金匮之盟大概率是有的。】

【毕竟爱儿子的母亲确实有,逼着要一个儿子立另一个儿子为储君的也有。】

【比如汉朝景帝和梁王的故事。】

【但同样也是这一年,昭宪太后病逝。】

【但赵匡胤仍然没有撤销弟弟的开封府尹,这一年赵德昭才十岁。】

【外有北汉,南汉,后蜀,南唐,辽。】

【内有不服赵匡胤欺负孤儿寡母上位的李重进、李筠。】

【加上赵匡胤长子赵德秀早夭。】

【一不知这赵宋天下究竟能坚持几年。】

【二不知儿子能否活到成年。】

【五代十国之间,三四年的王朝挺多见的,为了稳定内部人心,也出于不知道将来究竟是何种情况,赵光义仍然是潜规则的储君。】

【儿子年幼,自己在前方打仗,肯定要个人看家啊。】

【否则下面人有样学样,给自己来一场陈桥兵变怎么办?】

【但时间来到了开宝六年。】

【内部早已平定,外早灭了后蜀、南汉、南唐。】

【儿子赵德昭也健健康康的,目前二十二岁。】

【既然稳定了,家业肯定给儿子啊,谁给弟弟啊?】

【开宝六年,赵光义受封晋王,位居宰相之上。】

【官职更大了,但很明显皇位和赵光义没关系了,这是补偿性的官职。】

【比如天策上将,这不就是李渊补偿李世民的:儿啊,太子之位就别想了,皇帝老大,太子老二,你老三。】

【李世民同意了吗?】

【没同意,干他娘的。】

【赵光义一想:李老二都行,没道理赵老二不行。】

pS:赵匡胤大哥早夭,宋朝史书默认赵匡胤是老大,所以用“赵老二”称呼赵光义。

【赵钱孙李,赵还在李前面。】

【干他娘的。】

【所以,开宝九年十月,赵匡胤突然驾崩。】

————

大唐,长安。

“什么意思!”李世民不计较后辈说他杀兄囚父,也不计较后辈调侃。

但很计较把自己和赵光义拿来做比较。

朕要是和他一样,朕直接撞死在玄武门前。

【这一年,赵匡胤五十岁。】

【很长寿啦。】

【毕竟比始皇还长一岁。】

————

大秦,咸阳。

“可真是个讨厌的后辈。”始皇皱着眉头说道。

“长寿和朕过不去了是吧?”

“朕只是想活的长一点?”

“朕有什么错?”

————

【癸丑夕,帝(指赵匡胤)崩于万岁殿,年五十。】

【第二日,赵光义就登基称帝了。】

【灵前继位啊,不知道还以为国家出了多大乱子。】

【整个宋朝官方史书对赵匡胤的死因避而不谈。】

【北宋除了开国君主,全是赵光义后代,他们不可能推翻自己法理。】

【而南宋呢,赵构无后,收了太祖一脉的作为养子,又将皇位还给了太祖一脉。】

【他们事实上是赵匡胤后人,但法理上得叫赵光义祖宗。】

【他们也不可能去写。】

【得,祖宗的事情,祖宗自己在九幽黄泉解决。】

【但正史没有,野史可就出来了。】

【再次强调,野史并非是指假的,而是指并非官方史书记载的都可以统称为野史。】

【这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斧声烛影。】

【拾柒讲个大家没听过的版本。】

【北宋僧人文莹所着的《续湘山野录》。】

【赵匡胤和赵光义曾和一道士同游同饮。

这道士\"能引其喉于杳冥间作清征之声\",且他偶尔唱出的这些话只有赵家兄弟能听见。

道士说:\"金猴虎头四,真龙得真位。\"

兄弟二人不解,问道士何意,结果道士说自己只是说了句梦话而已。

后来赵匡胤与这道士再遇,道士言:\"别来喜安。\"

赵匡胤则问:\"我久欲见汝决克一事,无他,我寿还得几多在?\"

道士给的答案,并非是\"万寿无疆\"。

而是\"但今年十月廿日夜,晴,则可延一纪;不尔,则当速措置。\"

\"十月廿日夜\",正是赵匡胤最终辞世之日。

这天原本大晴,星斗明灿,因而赵匡胤大喜。

可不久后又天色骤变,大雪和冰雹齐降。赵匡胤又大惊,急忙召弟弟赵光义入宫。\"

延入大寝,(兄弟二人)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

\"宫人们只能透过窗户上的烛影,见\"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

等到兄弟俩酒酣饭饱,宫殿外的雪已有数寸之深。

宫人们见赵匡胤引柱斧雪,还转头冲赵光义大声道:\"好做!好做!\"神似醉酒。

好一番折腾以后,兄弟俩终于消停。

赵匡胤\"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而赵光义也留在禁内休息。

将五鼓,也就是快到凌晨四点的时候,万籁俱寂,太祖已逝,而众人不知。】

【其他版本也大差不差,只是这个版本或许是为了传教之类的,加上了一个道士预言。】

爱读书屋推荐阅读: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穿越大唐我家财万贯才不要当赘婿三国:开局岳飞重生成马谡铁血丹心,明末的逆袭之旅迷川志我吕布要在三国插满红旗三国:最强谋士穿成假太监:后宫太乱,皇帝跪求我平乱前方高能重生废太子,修仙大能杀穿皇朝寒门书生,开局捡个便宜小娇妻骑马与砍杀从岛国开始拒嫁天王老公开着外挂闯三国大秦:开局祖龙先祖寒门小娇妻中州风云之霁月星辰秦昊全集小说阅读免费大唐,我刚穿越,竟给我发媳妇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李二,我真不是你三弟!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抗战:从东北军开始全面战争我们还没毕业,辍学的你成战神了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极品大地主大唐:谁让楚王上朝的世公子,以华夏人杰掌控异世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首辅家的傻儿子抗日之浩然正气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大唐小相公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医妃火辣辣大明:超神永乐时代红楼:重生贾环文武双全讨逆都市夜战魔法少男(库洛牌的魔法使)铁十字明末钢铁大亨被女帝退婚后,我捡走了她妹妹继承三位皇嫂后,我无敌于天下超神大军阀超级修真弃少大人,得加钱明贼
爱读书屋搜藏榜:丹麦崛起1890日出海东大唐锦鲤小郎君谋士骗术大齐好男人田园空间:倾城嫡女玲珑五胡之血时代寒门出了个状元郎昌明民国响马乱皇兄,这个皇位我真不要大秦:治粟内史的狂想宏图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调别刺激孤,孤不傻了君临天下大秦:陛下快退位,不然公子反了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宫廷幽处孤芳难自赏从特种兵开始的军旅生涯江山争雄大明天仙谱大明:我洪武爷亲弟!忆昔大唐贞观世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我,朱允熥带大明走向日不落,老朱直呼赢麻宋朝玩主三国争霸,最强六边形战士三国:武将拉满谁能拦我一统全球穿回元末闹革命一起当兵的日子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重生于红楼末年天骄狂尊大唐:开局迎娶李秀宁天幕视频,给古人亿点点现代震撼北宋:武大郎变成高富帅!重生之废材皇子缔造理想国度瑟瑟惊蝉永远的兵魂大秦神捕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秀才无双大唐太子爷我,怎么可能有很多娘子!幻之盛唐开局造反:女帝请自重枭风寒门枭士龙影战神成了八爷
爱读书屋最新小说:战火燎原:吞丹!灭天狼!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大谋谋天下嘉庆变法:数据治国重生悍卒:从强制发老婆开始战神:龙族人族混得开手搓大炮养娇妻,怎么就黄袍加身了?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穿越千年的时空之旅饥荒年,我喂养了一个大玄女帝大舜西游记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大乾贵公子大胤商枭开局于谦典韦?这反我造定了!医冠权宦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荒年神医:开局揭榜娶绝色病妻左传游记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陛下就是躺赢狗爱搞钱搞事三公子大漠群英传苏定方演义风雪战火哈哈哈,大明太子无敌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爱你老妈,玄武门见十七世纪富二代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汴京风云录那年那景那些人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天幕:我规划了秦皇汉武的死法!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梗王饶命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带着武库回明末爱情江山朕都要穿越古代: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大明:朱棣求我登基,我保老朱家长存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