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密斯这小子倒也算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物,表情变幻了一阵过后,居然还是热情不减。
他扭头看向韩宏远,无奈道:“韩,你们上回可是给我添了不少的麻烦。”
韩宏远笑起来:“彼此彼此,之前我常听分社的同志们跟我讲,说是你这位男爵往日里也没少给他们添堵,有话咱们不妨直说,你今天总该不会是特地跑过来找我们叙旧聊天的吧???”
见韩宏远并没有揪住以往双方不愉快的经历不放,史密斯总算是松了口气,实际上,在来的路上,他心里一直都有些忐忑来着。
盖因当初双方势力之间的交往那简直都不能用“恶劣”来形容,如果对方当真是睚眦必较的话,今天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必要再留在这边了。
整理好心情之后,史密斯开口道:“韩,这回我是带着十足的诚意前来同你们合作的!!!”
韩宏远皱了皱眉头,没说话,而是扭头看了何雨柱一眼。
何雨柱心领神会地应笑着应声道:“华夏有句古话,叫作识时务者.................啊不对,叫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空口无凭,史密斯先生你说自己带着十足的诚意来了,总该有所表示吧???”
史密斯压着声音道:“如果我从六处那边得到的情报没有差错的话,贵方这次前来香江的目的是为了跟灯塔方谈判???”
何雨柱笑道:“这是自然。”
史密斯眼珠子一转,道:“那我可以向贵方提供一些实用性较强的情报。”
何雨柱眯了眯眼睛,笑道:“比如说???”
史密斯也没故弄玄虚,直接就道:“比如说,这次进入南边作战的灯塔国的部队番号以及武器配置情况,甚至于,我还可以给你们弄来一份他们中层军官的名字、出生地以及生平履历,这样一来,想必贵方一定能在谈判之中占据相应的主导地位。”
闻言,韩宏远跟李冰都是诧异不已,他们想不明白史密斯这货到底是脑子里的哪根弦搭错了,居然在这关口向己方提供这样的情报。
何雨柱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
日不落自打没落了之后,实事儿没怎么干,但搅屎棍倒是当的挺称职的。
再加上之前在东边参加联军的时候吃了败仗,又搁苏伊士运河事件中被两级给摆了一道、闹得殖民地纷纷独立,现在他们怕是巴不得要站在背后等着看灯塔的笑话呢!!!
当然了,史密斯这搅屎棍肯定也不是白当的,无利不起早,要不是有所图谋,这小子才不会在这个时候巴巴地跑上门来背刺“盟友”呢!!!
何雨柱瞥了这小子一眼,笑着问道:“还有一个问题,你是代表谁来跟我们交涉的???”
史密斯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来:“何,用你们华夏的话来说,何必打破砂锅问到底呢???并且,我代表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带给你们的情报是准确无误的。”
韩宏远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他碾灭手里的烟头,淡淡道:“那,咱们不如换个地方,谈谈条件吧???”
史密斯嘿嘿道:“韩,我的朋友,我实在是太喜欢跟你们打交道了!!!”
..................
接下来的事情何雨柱跟李冰就没再继续往下跟进了,有韩宏远跟京华社的负责人在,想必史密斯手上捏着的情报一定能得到妥当的处置。
旅馆房间内,李冰皱着眉头看向何雨柱问道:“这个史密斯究竟是什么意思???”
何雨柱耸耸肩膀:“情报掮客呗,双方各取所需,其实也挺好的,只要能在跟灯塔的谈判中取得优势,想必上面也是很乐意为这些蛀虫提供一笔不菲的报酬的。”
李冰还是觉得不太妥当:“这当中不会有诈吧???”
实在是这些情报来的过于的“容易”了,李冰之前在一线跟各类潜伏间谍斗智斗勇了好一阵,总觉得这件事情透露着些许的蹊跷。
何雨柱撇撇嘴:“你是说他们的盟友关系???拉倒吧,这家伙就是一个妥妥的黑心资本家,列宁同志不都说了吗???只要价格合适,这些资本家甚至于连绞死自己的绳子都乐于卖给我们呢!!!”
看着这女的眉头依然蹙在一处,何雨柱又补充道:“之前灯塔连同大毛,在苏伊士运河那边给日不落和高卢雄鸡下了个死套,这使得他们短期内国债高涨、殖民地纷纷揭竿而起、连带着国内的经济也被冲击的一塌糊涂,自打那次事件之后,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已经是彻底一去不复返了,在这种背景下,他们自然不希望再卷入新的冲突当中去。”
“比起我们,他们更希望看到灯塔在南边吃瘪!!!”
听到这里,李冰也不再多言,她扭头看向窗外,开口道:“下雨了。”
.....................
随后几天,韩宏远忙得不可开交,经过初步的交涉,这边已经跟日不落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何雨柱也没闲着,自打便宜老丈人在香江那边将化纤生产的概况给摸了个七七八八之后,他可没少往娄家跑。
娄振华如数家珍道:“目前香江一共有四家厂子生产化纤,一家日不落的,两家倭国的,还有一家是汉斯国的,从生产工艺上来讲,汉斯国的最先进,其次是倭国,最后才是日不落。”
“要购买仪器和设备的话,怕是有一些困难,至于说原材料我也打听了,咱们内陆自己就能发掘,最重要的还是机器和工艺!!!”
何雨柱点点头,这些情况跟自己印象中的大体相符。
依着他的想法,最好还是能跟倭国那边搭上线,一来高桥千夏那边应该能帮自己筹谋到相应的机器和设备,最关键的是,如果真跟倭国那边达成合作的话,他还可以依葫芦画瓢,跟生产化肥一样,先派遣一批专业人员去倭国的生产一线“深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