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各地市舶司最高行政长官为市舶使,皆由当地知州或一路转运使兼任。市舶使之下又设调度使、税务使、点检使,但此三者为吏员,任免皆由地方。泉州海岸曲折,地势起伏,以致港湾、岛屿众多,又因海水侵蚀,航道宽阔而水深。王浩站在甲板上,朝泉州港的方向远远望去。狄工考见状,说道:“公子莫要心机,咱们距离泉州港尚有五六里。”王浩看着不远处的大大小小十余艘海船,感叹道:“泉州不亏为天下第一大港,尚未入港,便已是海船云集!”狄工考又说道:“泉州的地势不同于胶州,这里的海岸犹如锯齿,而胶州湾却如同口袋!”王浩更加惊讶,说道:“越是开阔的地势,船只越是分散,如此看来,泉州果真是千帆云集了!”狄工考点头,说道:“这里远离苏杭应承局,少了很多苛捐杂税,而且又靠近南洋,所以海外的胡商大多更喜欢来泉州!”
越靠近泉州港,周围的船只越多,当海堤迎入眼帘的时候,船只之间的距离已经很近,甚至能够清楚地听见周围船上的喊声。此时,囚牛舰已经放低了船帆,航速也在逐步放缓,最后停在距离海堤百余步的地方。很快,岸边划来一艘舢板,并将一根粗壮的绳索甩到了船上。船上的水兵拿起绳索,固定在桅杆之上。舢板上的船夫拿着绳索的另一头返回岸边,交给岸上的纤夫。纤夫拉近绳索,随着一声声呐喊,囚牛舰平稳靠港。王浩的入港申请是在半个时辰前送到岸上的,这时能够赶来的只有调度使李青。李青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黑,而且是那种常年被日光照射所导致的黝黑。
隔着船舷,李青高声喊道:“泉州市舶司调度使李青拜见王大人!”王浩跨过船舷,来到岸上,说道:“李大人无需多礼!”李青继续说道:“公子的拜帖下官已派人送往陈知州府上,税务使黄大人和点检使陈大人正在赶来!”王浩说道:“本官此次前来只为一睹闽地风采,不敢太过讨饶!”李青连忙说道:“公子名满天下,能来泉州是我等之幸,何来讨饶?”而后又说道:“海边风大,还请公子入驿站稍事休息!”王浩点头,又看向赵隆,说道:“告诉咱们的人,可以上岸,但一定要守规矩!”而后又看向杨志,说道:“每人赏一贯钱!”船上的士兵们听闻有假有赏,齐齐行礼,喊道:“多谢公子!”李青十分惊讶,心中想到:“市井传言王浩犹如一方诸侯,如今看来,这满船水军,不称大人,却称公子,更是如同私兵!”胶州军之所以称呼王浩为“公子”而非“大人”,是因为军中多项津贴都是王浩私人发放,而这些津贴的总额几乎是军饷的两倍有余。再加上王浩废除了朝廷刺字充军的陋习,故而胶州军无形中将自身视为一个独立的序列。
李青转念一想:“王浩异军突起,不过是最近两年的事情,皇上不仅亲手促成这一切,而且还将其招作驸马。我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市舶司调度使,何必操这个闲心!”说道:“王大人真是爱兵如手足!”王浩故意说道:“大宋四海升平,商贸繁荣,本官吃肉,手下的兄弟们自然得有口汤喝!”李青忽然有些羡慕王浩手底下这些人,因为从这些人的气色上便不难看出,他们的日子过得不错,说道:“王大人仁厚!”王浩的确有些疲倦,说道:“有劳李大人带路!”李青说道:“王大人请!”说完,引领王浩朝不远处的驿站走去。
李青因为在前方带路,大约领先王浩半个身子。王浩不经意间发现,这位天下第一大港的调度使大人竟然穿着一双破鞋。半刻钟之后,王浩来到一座驿站,驿站已经收拾出一个房间,供王浩暂时休息。李青说道:“这里到泉州城,乘牛车大约要两个时辰,坐轿子大概是三个时辰。公子是想在驿站暂住一晚,还是今日赶往泉州城?”而后又解释道:“下官好早作安排!”王浩问道:“泉州的船厂在什么地方?”李青说道:“船厂自然是在海边了!”王浩说道:“本官暂时不去泉州城。”李青出乎意料,说道:“下官找人给王大人单独准备一个院子!”王浩说道:“如此甚好!”李青说道:“下官立刻去安排!”王浩叫住了李青,说道:“此事不急,我有一个问题想问李大人,不知可否?”李青说道:“王大人请讲!”王浩指向李青脚上的步履,说道:“本官并无其他意思,只是以李大人的俸禄,为何会穿一双破鞋?”李青面色尴尬,说道:“不满王大人,下官一个月的官奉为五贯,还有两石官粮;无奈下官为家中独子,而拙荆亦为家中独女,四位老人、再加三儿三女,都要靠这点俸禄过活,故而拮据了些!”
王浩又问道:“请问李大人贵庚?”李青答道:“三十有六!”王浩稍作思索,说道:“你可知我来泉州所为何事?”李青摇头,说道:“下官不知!”王浩开门见山说道:“据说泉州有人能建造尖底海船,我需要这样的工匠!”李青心中震惊,说道:“泉州的确有这样的海船,但其工艺复杂,造价高昂,至今也只是林家造过两艘!”王浩追问道:“你可能为我引荐林家家主?”李青摇头,说道:“林家是泉州的首富,拥有泉州最大的船厂,就是知州大人见了也要礼让三分。下官只是一名小吏,如何能认得林家家主?”王浩不信,说道:“你负责整个泉州港的调度,即便认不得林家家主,也一定认得林家的主要人物。为我办成这件事情,我许你一千贯的报酬!”一千贯对李青这种小吏而言已是巨款,说道:“点检使陈政是知州大人的族弟,他也认得林家的人。”王浩忽然说道:“你似乎有些畏惧这位点检使大人?”李青叹了一口气,说道:“下官一没钱,二没靠山,只是因为在泉州港混迹了近二十年,会说多种番话,又与当地各大海商脸熟,所以才得了调度使这么个出力差事!王大人是皇上跟前的红人,理应与陈大人这样有背景的人亲近,下官不敢高攀!”李青的抱怨听在王浩耳中,却让其断定此人绝对是可遇不可求的人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