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恒和冯固的速度很快,短短半月的时间,胶州学院食宿免费的消息就被传遍整个京东东路。京东东路下辖一府、七州,再加淮阳军,一府指的自然是济南府,七州分别是青州、沂州、潍州、淄州、密州、登州、莱州,淮阳军为军州,领下邳、宿迁二县。这些地区之中,济南府最为富庶,占有整个京东东路将近一半的耕地;青州、沂州、淄州以及淮阳军占有剩余一半耕地中的八成;换言之,位于胶东半岛的登州、莱州、密州、潍州,仅仅占有京东东路所有耕地中的一成。济南、青州等地民生富庶,官学体制完备,胶州学院食宿免费的消息并没有掀起多少波澜,只是在一些颠沛流离的乞丐中成为谈资。胶东四洲则大为不同,这里耕地狭小,民风悍勇,人们为了生活多结寨以为依靠。村民结寨,必有强人为首,在这些强人的领导下,或出海为商,或买卖私盐,或打家劫舍。贫穷导致动乱,动乱又将加剧贫穷,胶东四州的人们听闻胶州学院食宿免费的消息之后,很多人竟然生出“吃绝户”的心思。“吃绝户”的现象曾广泛存在于旧社会的农村地区,是指一户人家的男丁去世之后,寡居的媳妇不仅无法得到本家与乡邻的关照,反而会被这些人趁机强行瓜分财产,至于寡居的媳妇们,或被逼身亡,或沦为乞丐。
当胶州学院的消息传遍胶东四洲时,王浩的发家史也被居心叵测的人挖掘出来,在那些强人眼中,王浩只是一名坐拥亿万家财的县令。倘若能够从这位少年县令的身上狠狠地撕下一块肥肉,将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就这样,一场围绕胶州的风暴正在迅速生成,而王浩这位当事人却全然不知。
胶州学院顺利开学,如何向童贯等人按时交付六百架呢布织机便摆在王浩面前。按照胶州工坊现有的生产效率,王浩半年之内最多生产九百架织机,如此一来,留给王浩自用的就只剩三百架。除此之外,童贯镇守西北多年,又在不久前成功收复横山防线,西夏无论是迫于大宋的威势还是为了眼前利益,都不会拒绝童贯提出的羊毛交易。然而王浩的辽国贸易,却只是尚在谋划之中,想要正式开通商路,并且将第一批羊毛顺利送到胶州,至少也要半年时间。王浩需要借助童贯的力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扩大宋国与西夏、辽国之间的贸易。因为只有让西夏和辽国体会到与宋国通商的好处,才能在将来让他们感受到商路断绝之后的痛苦,而且通商时获得的利益越大,商路断绝时承受的痛苦也越深。可是王浩既不愿放弃在羊毛纺织业中的话语权,又想在将来掌握与金、辽、西夏的外交主动权,那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胶州就必须大幅度改进现有的生产集束以及生产体制。
技术的革新需要坚持不懈的钻研与漫长岁月的积累,体制却可以凭借王浩的政治便利性在短期内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王浩清楚地记得:“去年在青州时,狄秦阳曾说狄齐仲擅长稳定军心,激励斗志。”而王浩以为当金兵入侵时,胶州之地唯有全民皆兵、抱必死之心放可取胜。
区区一座织机工坊,只是王浩打造胶州工场产业链的初次试水。王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充满北宋特色的工业园区。
王浩考察织机工坊,陪同之人有狄春秋、狄齐仲、秦关海、狄工考、陈松、马操、张句等人。王浩进入厂房,感到十分宽敞明亮,问道:“这个厂房是何人设计,何人建造?”狄春秋负责统筹胶州的各项事务,上前答道:“厂房的设计建造皆有秦关海负责!”王浩十分满意,说道:“秦先生果然不负众望,短短几个月时间便能够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秦关海讪讪而笑,说道:“公子当初的要求十分明确,长三百步,宽一百步,高两丈,不求精美,只要坚固。目标明确,在下自然很容易对症下药。”王浩没有继续夸赞,说道:“还请先生为我等讲述这座厂房的大概构型。”秦关海指向一根完全由青石垒成的石柱,说道:“这是就地取材的青石,价格低廉,坚固耐用,只需要在石块的缝隙之中填充石灰,自可稳固地结合。石柱之间无论东西南北,皆是间隔十步,所以一共有石柱三百四十一根。每根石柱买入地下半丈,露于地表两丈到两丈零三尺不等。”听到此处,王浩抬头看向屋顶,果然见北高南低。王浩问道:“秦先生如此设计,可是为了让阳光更好地穿过天窗?”秦关海面露得意,说道:“厂房屋顶宽阔,胶州临海多雨,故屋顶必须倾斜以便排水。室内纵深太大,单靠墙上的窗户不足以保证采光,故于屋顶之上开天窗三百扇以采光。”王浩笑着说道:“秦先生思虑周密,不亏为一代匠师!”
厂房内并没有因为王浩等人的参观而停工,所有人依旧各司其职,不停忙碌着。王浩看向狄齐仲,说道:“如今你掌管织机工坊,倘若我要你在一月之内将织机的产量翻倍,你可能做到?”狄齐仲不料王浩会突然提出如此无理的要求,说道:“每一架织机都是由数十个部件组合而成,而且每一个部件必须恰如其分,否则将无法完成组装。如此复杂的工艺,哪怕再熟练的工匠,也不可能在一个月之内掌握整个生产流程。而工坊之内的工匠,已经是起早贪黑,如果继续增加工作时间,恐怕对公子声名有害!”王浩微微而笑,说道:“你可曾想过,一场战争之中,可以有骑兵、步兵、火器营、斥候营、辎重营协同作战,为什么一架由数十个精密部件构成的织机不可以由多人协同完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