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解开脚腕枷锁的那个你,着陌生乡音走在宫闱里。我为君王抚琴时转头看到你,弦声中深藏初遇的情绪……
世事短如春秋,人情薄似秋云。一朝国破,琴有然从高高在上的宫廷御用琴师变为了阶下囚。若不是因着那名扬天下的琴技,恐怕他现在也要像宫廷内其他乐师伶人一样,沦为刀下亡魂了。
纵使还苟存着一条性命,作为被俘虏的奴隶,琴有然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他脚上沉重的镣铐昭示着罪臣身份,铁链深深嵌入皮肉,行走间在身后逶迤出一道触目的血污。
身上原本上好的月牙白锦衣也沾染着一片血污和泥泞,看起来狼狈不堪。唯一让他觉得欣慰的,就是他所钟爱的那把桐木琴依旧陪伴在他身边。
琴有然被一路压解进京,望着依旧金碧辉煌的宫殿,他想到了燃着熊熊大火的、他曾经居住的寝殿……
年轻的君主慵懒的一口饮尽杯中酒,而后挥退了正在起舞的舞姬。
在君主百无聊赖之际,惯会看人脸色的太监向他说起了琴有然。
君主这才想起还有这样一个人。
那时距离琴有然的国灭已经有三个月了,而他也就在敌国的宫殿不知冷暖、苟延残喘的挨过了三个月。
“那个据说琴技天下无双的琴有然呢?带他上来。”
于是,本来苟活于这宫殿最阴暗处的他有幸可以见到那年少有为的君主。
他脚上还带着镣铐,衣服比之前更加脏,宫女嫌弃的与他拉远了距离,琴有然却依旧不卑不亢。
金属扣击峥然有声,一如他高高扬起的傲然的头颅。
君王高坐殿上饶有兴趣地打量他:“你就是那个名满天下的琴有然?”
琴有然庄重的跪下去,面上没有一丝错漏,口中念着恭敬的话语,就好像演习了无数遍:“回皇上的话,名满天下不敢当,只是雕虫小技,微不足道。”
君王静静的打量了琴有然片刻,须臾道:“既如此,你来弹一曲给朕听听。”
“草民遵命。”琴有然应命。指尖翻飞如蝶,桐木琴特有的琴声如淙淙流水般倾泻而出,那是他家乡的曲调。
琴声响起的那瞬间,琴有然看到君王身旁的侍卫不由自主的向前迈了一步,眼中有光芒在万丈在闪耀。之后侍卫似乎后知后觉到君主在此,忙悄悄地退了回去。但望向他的眼神中却依旧残留着丝丝光彩。
琴曲萦绕间,琴有然隐隐听见静静立在君王身后的侍卫哼着同一支曲,琴有然惊叹的同时,才知原来那侍卫亦是来自自己的家乡。
于此,这支曲不再仅仅是为讨好君王而奏。为的,更是让他听见家乡的曲子。
一曲终,君王沉默三秒,赞了一个“好”字,并命他的近身侍卫上前除去琴有然脚上的枷锁。
侍卫深得君王的信任与器重,他的母亲是君王的乳母,两人喝着同样的奶长大。是以,君王对他不比寻常侍卫。
虽是从小一同长大,但侍卫不同于君王的阴晴不定,暴戾凉薄,他是那样生性活泼友善的人,天下人皆可以为友。
他怜悯地看着琴有然,枷锁摩擦深嵌的痛楚即使是自幼习武的自己也难以承受,何况是看似弱不禁风的他。
于是,他解开枷锁的手势便格外轻柔,抬头见琴有然疼得微微皱眉,他无计可施,唯有向他报以友好灿烂的笑容以示安慰……
琴有然以此曲得幸于君王,从此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宠臣,出入殿堂形影不离,有君王游幸处便有琴有然悠扬的琴声袅袅飘起……
多少人恨得眼睛出血,多少人妒得牙根发酸,琴有然却只是心如止水地弹他的桐木琴。君王的宠爱他视若无物,弦声中深藏的情绪,琴有然只想诉说给静静立于君王身后的侍卫。
终于到了爱宠无极的地步,多少年来第一次,君王挥手让侍卫退下,告诉他今夜无需再趋奉左右。
大殿之上只余下君王与琴师两人。两两相对之下,他戏谑的笑着说:“爱卿为朕弹奏一曲吧!”
琴有然向往常一样为君王弹奏,却猝不及防的听见那君王说:“今晚留下吧。”
琴弦骤断,琴声戛然而止。
琴有然兀自扬着他傲然的头颅:“皇上,臣不敢。”
口中说着不敢,但脚上却依旧是平淡无波,不卑不亢。他这幅叛逆的模样惹恼了君王。
君王被败了兴致,冷冷一笑,竟要把他赐死。
所为天家凉薄,不过如此。盛衰荣辱,朝夕更替,只在他轻飘飘的一句话间。
在琴有然被拉下时,侍卫匆忙闯进来求情。
好在,君主并不是真的想杀他。顺势饶了他。
但,触怒君主威严,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琴有然被杖责五十大板,禁足南苑冷宫,非诏不得见人。
他一介罪臣之身,信手弹拨几曲便轻易得君王万千宠爱,无上荣耀。然而不过一夕之间,乾坤流转,他又被囚禁在凄清萧瑟的南苑,满身伤痕无药无医,连视同知音的桐木琴亦被君王一怒间损毁,只余下一身血迹斑斑的白衣日夜相伴……
月光常常常常到故里,送回多少离人唏嘘。咽着你喂给我那勺热粥,这年月能悄悄地过去。灯辉摇曳满都城听着雨,夜风散开几圈涟漪,你在门外听我练这支曲,我为你备一件蓑衣。琴声传到寻常百姓的家里,有人欢笑有人在哭泣,情至深处我也落下了泪一滴,随弦断复了思乡的心绪……
凄冷死寂的南苑冷宫,君主放任琴有然独自一人自生自灭。
然而侍卫担心不过,悄悄带着药膏前来探望,悉心为他清理伤口,敷上草药。
又煮了清粥一勺一勺喂给他,笑容如初见时那样开朗,给予他深深的安慰。南苑的冷寂岁月,也变得好过许多。
琴有然伤势渐愈,侍卫问他究竟为何失了君心,琴有然只是别过头,淡淡道,技艺鄙陋,不慎弹错了音,扫了君王雅兴,这才以致此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