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明明是夏日,崇政殿却多少给人一种阴森压抑之感,殿内的白烛尚未撤去,发髻上明显又添了几分白丝的皇帝,则盘腿窝在宝座里,双肩耸起,后背微驼,默默地翻看着章德太子生前一些不为人知的作品与文章。

这些东西,在太子薨逝之后,便被封存起来,以备皇帝查阅。刘继礼生前作品还真不少,诗词歌赋,政论文章,其中还有不少极具文学价值,于刘文济而言,最有价值的东西则是以文见人,了解太子生前那些少为人知的心路历程......

阅之,则不胜感伤,国失其储,父失其子,不论哪一桩,对年逾花甲的刘文济来说,都是一场重大打击。良久,刘文济方才抬手轻轻拭了下发红的眼眶,冲侍立在御前的宦官石全彬吩咐道:“把这些东西,发还东宫,让弘文馆那些学学士、编修,将太子遗着,整理撰写成书,以为纪念......”

“是!”石全彬赶忙应道,心中莫名地松了口气。

皇帝的声音虽然沙哑而低沉,但比起前几日,已经平稳坚定了许多,显然正在慢慢地从太子薨逝的打击中恢复过来。毕竟,偌大的帝国,还需要皇帝陛下支撑着,尤其在国本动摇、人心思动的当下,更离不得老皇帝主持大局。

至少,也得等新太子确立之后......

石全彬,时年四十又一,但在皇帝身边当差,已经有七八年了,接的是前内侍行首郑康的班。仅从宫廷内部、内侍诸监系统来说,石全彬算是横空出世了,自世祖晚年以来,基本没有一个“内廷大总管”,像石全彬这样“年轻”。

经过近九十年的发展变迁,大汉宫廷的宦官逐渐形成了三个系统,一自是主掌通侍禁中、出入禁从的内侍后省,这是距离帝后及汉宫贵人们最近的一批人,地位远在其他的宦官之上;

二则是执掌宫廷诸监寺的内侍前省,这是一个事务性的部门,也是宫廷正常生活运转的主要维持者,实权很重,成分很复杂,斗争激烈,问题也多;

第三则是皇城司了,作为与武德司并列,一个以宦官为主体的特务监察机构,注定在宫廷内部具备特殊地位,不可动摇,也容易出人才。

三大系统,各有传承传统,也自有一套规矩规则,甚至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宦官世家”。石全彬就是“宦官世家”的产物,其祖父乃是世祖-太宗二朝时宫中的大太监石知颙,是内侍省排名前列的宦官,常年执掌宫中茶酒库监。

而出身内侍前省的石全彬,成为内侍后省的“大头目”,这也是帝国宦官三大系统之间界线打破,在人员、职事、权力上相互交流的一个重要标志。

与刘文济登基之初相比,建隆十九年的内廷三大系统,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一方面皇权的压制力更强了,一方面爪牙们越加锋利了。同时,向来固化的人事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或者说变故。

前内侍行首郑康,以收受贿赂、逾制僭越、干预朝政、欺官害民、凌虐生灵等罪被处死。这是明面上的理由,根本原因则在于他与前宰臣王钦若相互勾结,暗通款曲。

同时,执掌皇城司二十载皇城使蔡敬也在两年前遭贬,然后彻底消失,杳无音信,背景则是丁谓乞骸骨,其中有什么关联,不言而喻……

石全彬奉圣谕办差,离开未久,一名小黄门来报,皇城使陈巍求见。陈巍亦是内侍省黄门起家,其祖父名为陈延寿,最初乃是南粤国权宦之一,因早早投靠大汉,输诚于朝廷,潘美平定岭南之后,也顺利以“功臣”身份进入汉宫当职,就此延续下来。

而陈巍此来,自有要事汇报,在章德太子刘继礼薨逝后的这段日子里,整个宫廷内外,怕是没有比皇城司更紧张忙碌的衙司了。

一方面要彻查太子之薨背后是否还有隐情,另一方面,则是受诏命监控京畿之内一切动向,以刘文济之老谋深见,如何不知刘继礼之死给朝廷带来的重大影响。

这段时间,宫廷内外、朝野上下,在皇城司高效的努力下,无数消息向刘文济这边涌来,几乎将之淹没,而每一则消息,都会让他那颗阴沉的心,再度蒙上一层阴影。

当然,以刘文济这等老皇帝的见识经历,对于京中风波,不说心如止水,总归能够看淡几分,他年轻时候也那么过来的,这种场面不足为奇。

真正让刘文济感到心塞难受的是,有些人是真欺他年老,变得肆无忌惮,不知收敛,刘继礼尸骨未寒,下面就已经策动着、勾连着,要为他选个新太子了。

虽然打着巩固国本的名义,但刘文济又岂能为其所惑,岂能不怀疑其内心,太着急了......

而陈巍此番带来的,又是一则让刘文济万分恼火的事情,与济南公刘继德有关。刘继德,章德太子刘继礼胞弟,同为李皇后所生,建隆十五年诸皇子进爵,封济南公。

对于诸皇子,刘文济虽然要求很高,管束甚严,但在秘密监察上,一直以来却是很克制的,甚至禁止皇城司于诸皇子上肆意安插眼线。

但从刘继礼薨后,这条底线也迅速突破了,只因为,刘文济需要对诸皇子情况有更细致密切的关注,他要求的是一举一动都要报上来。

这种举措的背后,同样能够反映出刘文济的一些心理。作为一个合格且腹黑的皇帝,他即便有动情的一面,但更多是一个帝王的器量,那种唯我独尊、孤家寡人的气质。

或许在得知太子刘继礼薨逝的第一时间,伤心之余,他的潜意识里就已经琢磨起“如之奈何”的事情了......

而陈巍密报的,则济南公刘继德在章德太子薨逝之后及丧期之间的一些表现,其中有几点,十分致命。比如,在太子丧讯传至时,刘继德正与一干宾客饮宴,闻讯先喜而后哀;

比如,治丧期间,刘文济让诸皇子为兄长守灵,刘继德昏昏欲睡,极不耐烦,后又于府中与姬妾嬉戏,口出狂言;

比如,章德太子下葬后,朝廷册立新太子的呼声渐起,刘继德又召集幕僚宾客密议,内容大致是如何联络收买朝中大臣,争夺太子之位......

当这些情况从陈巍这里得知时,刘文济虽然保持着一个帝王怀疑一切的习惯,但情绪也明显受到影响,语气都阴冷了下来,目光冷冽而锐利地盯着陈巍:“这些情况属实?”

“句句属实,济南公言行举止,甚少遮掩,证人颇多,随时可供陛下查核!”陈巍以一种谨慎的姿态,向刘文济保证着。

闻之,刘文济沉默了,好一会儿后,疲惫的声音方从嘴里吐出:“朕知道了!你退下吧,济南公府的一举一动,交结了什么人,又有谁响应,都给朕如实记录!”

待陈巍离去,刘文济不由挺直了上身,整个人周遭仿佛环绕着一股阴沉之气,气息也慢慢急促起来,终是忍不住怒斥一声:“蠢材!你也想当太子!”

虽然内心愤怒不满,但刘文济再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新太子是他与大汉帝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几乎伴随着他整个统治末期生涯。

而围绕着新太子的推举,快速地在帝国上层形成了一个政治旋涡,几乎将所有中枢朝臣都吞噬其中,只要在这个权力场间,少有能置身其外者。

在这件事上,大汉帝国上层的权贵们,似乎都一一苏醒了,包括那些家世显赫,但在岁月流逝之下,已经渐渐边缘化的开国公侯,元从故旧。而这种斗争,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勋贵大臣们,实在给了皇帝刘文济半年多的缓和时间,希望他能从丧之之痛的阴影中恢复过来。因此,一直到建隆二十年春,随着京畿道布政使柴熙让(前以吏部尚书职出任)上奏,请立太子,早定国本,这场酝酿了半年多的暗流,终于彻底暴露了出来。

紧随柴熙让之后,请立太子的奏章有如雪片一般飞向皇帝刘文济,这还是明请的,还有诸多旁敲侧击、拐弯抹角,以各种形式向皇帝暗示的,类似的奏疏,十张皇帝御用大案都盛不下。

而这种风正式吹起来之后,在没个确切的结果之前,就很难平复下去了。随着“册立太子”的呼声甚嚣尘上,遍及朝野,对储君的意见,朝廷内部也逐渐正式地分裂成三派。

睢阳公刘继英以及皇长孙刘维箴,这是最核心的两派,还有一派,则是持“中立”态度,准确地讲,遵圣谕而行。但不论哪一派,在请立太子的事务上,态度是一致的。不管是存有怎样心思与谋划,太子该当及早确立。

而刘继英、刘维箴两人支持者们之间的争斗,也形成了开国以来帝国在继嗣问题上第一次尖锐的、大规模的政斗,影响之深远,甚至一度使朝政糜废。

双方从大方向上,代表了自世祖时代起就延续下来的两股势力的斗争,贵庶集团的角力。支持刘继英的,当然是以杨氏为首的军功贵族们,刘维箴则以庶族官僚集团居多,同时,也不乏贵族支持,毕竟杨氏树大招风,难免引人嫉妒,另一方面,在杨家也很难完全代表帝国的军功贵族阶级。

这也导致两者之间,实力与影响相对均衡,因此,如果仅凭臣僚们自己推戴拥立,是很难迅速出一个结果的。事实上也是如此,从建隆二十年,一直到建隆二十二年,为了将目标对象扶上位,帝国的权贵们是绞尽脑汁,各显神通,从鼓噪推戴,迅速演变成相互攻讦,一场大型的党争,就这么堂而皇之地在刘文济统治时期出现了.....

朝廷的风气,为之一改,建隆时代维持了二十年的清明政治,也不可避免地多了几分污浊与阴霾,甚至从中枢,传导至地方,最夸张时,连一边远州县官吏,都不禁参与到太子的讨论中来,其中不乏用自己的办法表明支持之意。

这样的局面,是远超很多人最初之意料的,没人能想到,太子之位能拖这么久,而造成这样的结果与影响,皇帝刘文济负有不可推卸之责任。

因为,一切的本质,还在于刘文济内心的犹疑。

同诸权贵大臣一般,刘文济对继嗣之君的人选,也是从刘继英、刘维箴二者之间考虑。但最终选择谁,却难有个果断的决定,每个人,都让刘文济顾虑重重。

刘继英,性沉稳,有志气,涵养足,是一个标准的皇室教育出的精英,虽然少锻炼,但毕竟还年轻,极具培养价值,未来可期,身份上也没有什么可指摘的地方。

唯一让刘文济顾虑的,恰恰是杨氏外戚的影响,看看以杨氏外戚及一干军功贵族们组织起来的“睢阳派”吧,那等声势,让刘文济都不禁侧目。

即便有诸多身不由己的地方,但杨氏之盛,并且持续了这么多年,甚至影响到下一代帝王了,刘文济是怎么都无法忽视这些因素的。

刘文济毕竟也是个老皇帝了,而老皇帝最不安的就是掌控力的减弱,有些忧虑甚至能盖过理性......

刘维箴,太子死时,也有十九岁,年纪上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性情上,比其父更加迂腐懦弱,虽然一样孝顺恭敬,但其短智迟钝,一度让刘文济看得都着急。

但是,朝野上下,偏偏支持者众多,并且涵盖诸多阶层,各派势力,人声虽杂,但其意甚坚,尤其是一些又臭又硬的谏臣,更是打着“死谏”的名头,要维持帝国正统!

正统!这个词,刘文济为之努力争取了一辈子,没曾想,最终却在继嗣的问题上,通过这样的方式被认可,说来也有那么几分可笑......

皇帝犹豫不决,传递出的模糊信号,自然给人钻营者浑水摸鱼的机会,夺嫡之势既成,斗争起来便是无休无止。虽然刘文济在这个过程中,也以严厉手段进行弹压,但表面上控制得住,但潜流依旧,他也震慑不住那骚动的人心。

也就导致,在建隆二十到二十二年这三年间,朝廷中枢的氛围十分紧张,为了禁止两派之间那种层出不穷、跌破下限的争斗,刘文济不得不以执政以来最酷烈的手段与作风去镇压,一大批的大臣遭到贬谪,其中不乏有识之士,忠臣孝子。

比如,在刘文济的大力提拔下,已经升任洛阳府尹的范仲淹,见太子之争,波及朝野,已经严重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对此痛心疾首,上表进谏。

言辞固然激切了几分,其中不乏影射政事堂诸相尸位素餐,坐视斗争,不为君王社稷尽心参谋之言。范仲淹的奏章,不只引起了刘文济的厌烦,还惹恼了那一干宰相。

尚书令陈尧佐,财政使吕夷简,先后上奏,弹劾范仲淹,说他不敬宰相、妄议朝政。罪名虽然很弱,但刘文济恼怒之下,于建隆二十一年春,将范仲淹贬到陇右道当布政副使了。

由此,开启了范仲淹在陇右长达七年仕途生涯,在那七年间,范仲淹也没有片刻放松,时刻关心朝局,忧怀君王。并且,在陇右完成了两件大事。

一是在曹利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大汉在青唐地区的统治,将帝国统治影响向高原深处辐射;二则推动陇右道治西迁兰州,一直以来,陇右道治都在凤翔府,从地理上来讲,偏重于东方,尤其在对青唐地区开拓益深的情况下。

也是从范仲淹遭贬开始,朝廷重臣,一一遭到刘文济的整顿,柴熙让被贬到高昌道任主官,吕夷简外放辽东,到建隆二十二年,尚书令陈尧佐罢相。

到这个时候,朝堂之上虽然在刘文济的镇压下平静了下来,但关于太子的争斗却在帝国更广泛的范围内展开,面对这种情况,刘文济既然恼怒,又无奈。

面对众多纷争,刘文济是日益疲敝,也清楚地知道,太子之事,是不能再拖了,他必须得做决定了,否则祸患或许就将起于忽微了。

在历朝历代的诸多权力争斗中,在那些漫长的角力之下,最终比拼的实则并不是有多优秀,而是比少犯错。而在太子之位的争夺上,这条规则同样适用......

爱读书屋推荐阅读: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穿越大唐我家财万贯才不要当赘婿三国:开局岳飞重生成马谡铁血丹心,明末的逆袭之旅迷川志我吕布要在三国插满红旗三国:最强谋士穿成假太监:后宫太乱,皇帝跪求我平乱前方高能重生废太子,修仙大能杀穿皇朝寒门书生,开局捡个便宜小娇妻骑马与砍杀从岛国开始拒嫁天王老公开着外挂闯三国无敌六皇子大秦:开局祖龙先祖寒门小娇妻中州风云之霁月星辰秦昊全集小说阅读免费大唐,我刚穿越,竟给我发媳妇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李二,我真不是你三弟!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抗战:从东北军开始全面战争我们还没毕业,辍学的你成战神了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极品大地主大唐:谁让楚王上朝的世公子,以华夏人杰掌控异世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首辅家的傻儿子抗日之浩然正气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大唐小相公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医妃火辣辣大明:超神永乐时代红楼:重生贾环文武双全讨逆都市夜战魔法少男(库洛牌的魔法使)铁十字明末钢铁大亨被女帝退婚后,我捡走了她妹妹继承三位皇嫂后,我无敌于天下超神大军阀超级修真弃少大人,得加钱
爱读书屋搜藏榜:丹麦崛起1890日出海东大唐锦鲤小郎君谋士骗术大齐好男人田园空间:倾城嫡女玲珑五胡之血时代寒门出了个状元郎昌明民国响马乱皇兄,这个皇位我真不要大秦:治粟内史的狂想宏图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调别刺激孤,孤不傻了君临天下大秦:陛下快退位,不然公子反了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宫廷幽处孤芳难自赏从特种兵开始的军旅生涯江山争雄大明天仙谱大明:我洪武爷亲弟!忆昔大唐贞观世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我,朱允熥带大明走向日不落,老朱直呼赢麻宋朝玩主三国争霸,最强六边形战士三国:武将拉满谁能拦我一统全球穿回元末闹革命一起当兵的日子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重生于红楼末年天骄狂尊大唐:开局迎娶李秀宁天幕视频,给古人亿点点现代震撼北宋:武大郎变成高富帅!重生之废材皇子缔造理想国度瑟瑟惊蝉永远的兵魂大秦神捕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秀才无双大唐太子爷我,怎么可能有很多娘子!幻之盛唐开局造反:女帝请自重枭风寒门枭士龙影战神成了八爷
爱读书屋最新小说:陛下就是躺赢狗爱搞钱搞事三公子大漠群英传苏定方演义风雪战火哈哈哈,大明太子无敌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爱你老妈,玄武门见十七世纪富二代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汴京风云录那年那景那些人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天幕:我规划了秦皇汉武的死法!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梗王饶命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带着武库回明末爱情江山朕都要穿越古代: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大明:朱棣求我登基,我保老朱家长存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大宁疯王:我让未婚妻亲爹跪碎膝盖骨大禹逍遥王爷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红楼之阅尽十二钗嫂嫂借我五百两,我当个锦衣卫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人在古代,每天直播整活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拆现代快递玩转古代人生奋斗在嘉靖年间开局假世子,我反手称帝你慌什么?三国:修改词条,曹操命运崩了大秦:生存法则,谁先造反谁输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开局夺嫡:从捡了个母老虎老婆开始乱世饥荒:开局发媳妇,打猎喂饱姐妹花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让你当赘婿,谁让你统治朝堂了?隋烽一品狂士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