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寿国公府,静园,碧湖边,绿荫下,须发雪白不见一丝杂色的寿国公李少游,静静地躺在一架藤椅上纳凉,伴着周遭的蝉鸣,昏昏入睡,若是仔细些,还能听到均匀的鼾声。

公府目前的当家人李宗恺走了过来,脚步静悄悄的。同样熬出头的,不只是新皇帝刘文济,还包括寿公七子李宗恺,在年近六旬的时候,终于把他的六个哥哥全部熬死了,于平康六年,被李少游上表,请立为嗣,成为李氏家族(李洪信-李少游一脉)的话事继承人。

当然,也就是老国公能活,生命力持久,都年近九旬了,仍坚挺地活着。哪怕早薨个十年,这寿国公爵第一继承人的名分都很难落在李宗恺头上。

同是帝国顶级权贵,有的家族已经传至四五代,甚至开始严格执行降等制度了,而如李少游家族,仍处于在辉煌的第一代,即便早已是落日余晖,洒落的光辉依旧足以照耀、庇护所有的后人。

原来,拼到最后,还是看谁活得最久,在大汉帝国的上层权贵圈子里,李氏家族,显然是经营得最好的几个之一。有没有与国休戚的命,或许从第一代就已经奠定了。

而作为即将或者说已经成为李氏家族“话事人”的李宗恺,能走到今日这一步,当然也非纯因李少游的偏爱,堂堂的寿国公,半个多世纪的观察,看重的岂能是一庸人。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李宗恺最大的成就,就是对南洋封地(公国)的拓殖与经营了。

雍熙时代,在世祖分封外番的基础上,太宗皇帝又进行了一轮持续数年的分封安排,除了宗室诸王之外,最大的进步就在于对一些功臣勋贵的赐封,彻底奠定了当下大汉帝国的分封格局。

虽然化外蛮夷之地的诱惑力有限,但在世祖强行掀起的“大航海”、“大开拓”浪潮下,太宗之举依旧收获了一大批功臣宿旧的忠心与感激。

到端拱元年,如果摊开完整的皇舆全图,就会发现,整个东南亚(已然探明部分)已经被大汉帝国所包圆(包括中南半岛、锡兰岛、天竺一部、南北金洲即苏门答腊与爪哇、渤泥岛即婆罗州、南海岛即菲律宾群岛)。

在这广袤的土地上,各大封国自然是主体,而在封国之下,就是各种大贵族、小贵族、海商家族、地主阶级,包括普通汉民乃至那些戴罪出海的汉人,在封国的体系下都能获得一个“士”的身份。

若从开宝年就算起,前前后后六十年的时间,终于形成了一种轻易不能走回头路的局面。而只要大汉帝国的权威依旧,中央朝廷依旧具备掌控帝国局面的能力,这种对外开拓发展的趋势都将持续下去,就目前来看,这种状态至少还能持续百年。

虽然有些地图开疆的水分,但如今的大汉帝国,已经确确实实地成为了一个东临大海,南尽南洋,北至漠中,西抵河中的庞大帝国,这是一个亘古未有的超级帝国。

在这样的一个非凡且伟大的帝国体系下,坐落在北金洲(南齐国)的寿国公封地,就显得渺小且微不足道了。

但就是这弹丸之地的地方,经过李宗恺及李氏家族二十余年的开拓发展,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坐落在金洲海峡(马六甲)进出口前端的海港城市——寿州(槟城),就这样应运而生。

到端拱元年,由李少游家族主导的南齐国寿州,治下已有超过一万七千的汉民,在整个南洋都是排得上号的新城,在整个北金洲,也仅次于南齐王城昀城(位置大概在吉隆坡)以及良平岛(新加坡)。

没错,在当下的南洋地区,比较城市规模与发展程度,就是看汉民有多少,至于土着人口、农渔业产出以及其他经济发展,都不是主要权重。在汉民以及汉文化狂飙急进对外输出的时代,对发展的衡量标准,就是这般简单粗暴。

而家族封地,二十来年间,李宗恺都曾亲自三次下南洋,如今年纪大了,不能跑了,也安排了两个儿子李德勤、李德芳到封国。

就最近二十来年的发展来看,大汉帝国的拓殖政策,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良性发展的循环了,以宗族、乃至豪强、地主为主体的开拓,才是更具效率与更具生命力的模式。

当然,也不怕海外封地壮大了,会脱离大陆的宗家,至少当前是这样的。且不说宗族集体对于每个宗族成员的约束力,首先顶头的封国王就不会允许,可作仲裁,再往上还是南洋驻军,再往北还有老大帝国的威慑。

即便再宏观点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南洋诸王国、公国、侯国要想发展,都离不开与大陆的交流,他们或许能对中枢形成一定“倒逼”作用,但其对帝国的依赖性却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摆脱的。

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趋势下,如果有人胆敢逆势而为,破坏共同意识与规则,不只会遭到唾弃,还会陷入到围攻的绝境。

说到底,中央朝廷的权威、老大帝国的人口与资源,才是大汉影响力持续对外辐射最根本、最有力的支撑。

至于更远的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与变化,那就不是当下能够说清道明了,百年之后,大汉帝国是个怎样的光景都还说不清楚了。

回到静园内,凉亭边,暴露在夏日之下,李宗恺打量了老父眼,拱手道:“禀父亲,陛下驾临,前来看望父亲。”

没有回声,李宗恺仔细听了听,注意到那鼾声,又大声地禀报一遍。终于,李少游有了反应,发出了一阵类似猪叫的声音,然后醒了过来,睁开迷蒙的老眼,一副迟钝的模样,有气无力地道:“是宗瑞吗?”

“禀父亲,是儿宗恺(李少游长子名为李宗瑞)!”李宗恺大声应道。

“何事?”李少游问。

李宗恺又重复了一遍。

“谁来了?”

见状,李宗恺表现得很耐心,佝下身提凑到李少游耳边,再度拔高声音,把皇帝驾到的消息禀报了一遍。

闻言,李少游身体一绷,浑浊的双眼都生出一种异彩,精神焕发,然后问道:“哪个陛下?”

“当今天子,世祖之孙,太宗之子,端拱皇帝陛下......”李宗恺解释道。

“太宗之子,不是平康皇帝吗?”李少游似乎听明白了,这么应道。

闻言,李宗恺又道:“康宗皇帝去岁驾崩,今上已然登基,改元端拱,此番特地出宫,前来看望父亲!”

“哦!皇帝来了......”李少游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抬手便吩咐道:“快给老夫换朝服,大开府门,老夫要亲自迎接!”

就李氏父子反复拉扯的时间,皇帝刘文济已然走了进来,打断了父子俩之间“和谐顺畅”的交流。

近前,平静的目光中透着威严,刘文济仔细观察了李少游几眼,嘴上说着要迎接皇帝,但人都到跟前了,还躺在那里,嘴角甚至挂着点涎水。

“寿公已然衰弱至厮?”刘文济扭头,看着李宗恺。

不知为何,迎着皇帝目光时,李宗恺心中涌起一股极大的压力,当即拜道:“家父年迈,精神难济,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平日里多念及一些往事......”

听李宗恺这么说,刘文济收回目光,屈腿蹲到李少游身前,主动握住他那布满斑点、枯瘦得有些恐怖的手,以一个温和的口吻说道:“小子刘文济,今日得暇,特来看望寿公,不知寿公是否安好?”

“好!好!好......”或许是皇帝权威所致,李少游就仿佛听明白了,嘴里囫囵着应道。

注意到嘴角的滴水成丝,刘文济又掏出一方帕,帮他擦拭干净。一直注意着刘文济的李宗恺见状,慌忙地想要上手帮忙,却被刘文济拒绝了。

亲自帮李少游料理好之后,方才坐在一边的石凳上,表情随和,嘴带笑容地看着李少游。

这段时间,刘文济出宫的频率有些高,当然不似康宗一般好嬉戏游玩,他只是去拜访老臣,尤其是那些历仕数朝老臣宿旧,一慰老臣之心,继续养望,赚取了着“端拱皇帝”的好名声。

而年近九旬,依然健在的寿国公李少游,则是一个不可能避过的人物,就冲刘文济这一番表现,也足显重视。

思虑间,忽见李少游眼睛大睁,精神大振,手舞足蹈地,便开始宣讲起来:“想当年,高祖起兵,世祖年不过十七,老夫年方及冠......”

刘文济与李少游的交流,基本是各说各的,李少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刘文济则讲述着他想表达的东西,即便问对之间驴唇不对马嘴,但皇帝光环形成的滤镜下,画面却显得格外和谐。

等刘文济离开公府,銮驾起行之时,刘文济不由怅惘的叹息一声,李少游虽然不属于那种传统的英雄式人物,但毕竟是开国功勋、世祖元从,也曾一度活跃大汉政坛,对大汉的政治、经济、民生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如今老来,落得这番昏昏垂暮之态,实在令人唏嘘。同时,像李少游这样的“五朝老臣”,在帝国也是凤毛麟角了,而每一颗硕果,都弥足珍贵。回宫之后,刘文济便降诏,赐寿国公李少游袭衣、金器、玉杖等物品。

而寿国公府内,送走皇帝之后,李宗恺方才下意识地松了口气,回到亭间,李少游已然又睡过了,鼾声又起,面态安详。

李宗恺也仔细观察了老父一番,此时心中也充满了纳罕,他不知道,适才自家老父究竟是清醒,还是糊涂......

端拱元年,是一个凋零的年份,一大批“上古时代”的老贵陆续辞世,包括好几名重要人物。

首先是广阳侯赵匡义,于当年七月初,在侯府中辞世,无疾而逝,算是善终,享年七十七。关于赵匡义,他的履历与身上头衔,无需赘言,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刘文济登基后,于府中大笑不止,笑到最后又哭泣不已,最终宿醉。

对素来深沉内敛的赵匡义来说,出现这等异常的表现,这背后显然蕴藏着诸多复杂难言的情绪,而郁结所在,也必然与帝位有关。

刘文济都能做皇帝,那刘文涣呢?这种事情,从来是越想越郁闷的......或许赵匡义到死,心中都还在默默地骂“妇人之见”!

随赵匡义之后,就是寿国公李少游了,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秋寒直接被夺了命,享年八十九。

虽然没有熬过九十,但算是喜丧,毕竟后事早就交待过了,朝廷也会给他该有的尊荣,留下的也是一个底蕴深厚、影响力强大的勋贵家族。

“嗣子”李宗恺袭爵,可以提一嘴,李宗恺的袭爵,于李氏内部也埋下了冲突的种子,且不提李少游那数十名子女,就是长子李宗瑞一脉,就不可能心服口服,毕竟在他们眼里,祖父的遗产,应是他们的。

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则是前尚书令张齐贤了,在登基之前,刘文济有一个重要举措,那就是把曾经被康宗贬出中枢的宰辅重臣们召回京,参加登基大典,以慰老臣、忠臣之心。

张齐贤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对刘文济的作用也是巨大,若不是李沆、吕蒙正已逝,开宝中期的“政坛三杰”再度齐聚中枢,也算一段佳话了,当然对刘文济的支持作用也会更强。对此,刘文济也只能暗觉可惜了。

来京参加完大典,与新皇讨论了一番治国之策,并上呈他总结了一生的治政经验,然后就于礼宾馆内辞世。

除李、赵、张三者外,在这一年,还有一位不那么重要但身份足够尊贵的人物也去了,那便是吴王刘晖。以他颓废、放任多年的生活习惯,能活这么久,本身就是一种意外。

对帝国而言,刘晖并不重要,甚至已经难谈影响,但刘晖的死,却引发了一起波澜。

传言说,吴王并非病逝,而是另有缘由。真实原因,与当初的帝位之争有关,具体细节,则需避讳了......

这样的流言,含沙射影,可谓诛心,皇帝刘文济闻之,一时惊骇不已。“杀叔”这样的罪名,他可不想承担,而这种以污蔑为目的谣言,就更让他愤怒无比。

爱读书屋推荐阅读: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穿越大唐我家财万贯才不要当赘婿三国:开局岳飞重生成马谡铁血丹心,明末的逆袭之旅迷川志我吕布要在三国插满红旗三国:最强谋士穿成假太监:后宫太乱,皇帝跪求我平乱前方高能重生废太子,修仙大能杀穿皇朝寒门书生,开局捡个便宜小娇妻骑马与砍杀从岛国开始拒嫁天王老公开着外挂闯三国无敌六皇子大秦:开局祖龙先祖寒门小娇妻中州风云之霁月星辰秦昊全集小说阅读免费大唐,我刚穿越,竟给我发媳妇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李二,我真不是你三弟!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抗战:从东北军开始全面战争我们还没毕业,辍学的你成战神了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极品大地主大唐:谁让楚王上朝的世公子,以华夏人杰掌控异世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首辅家的傻儿子抗日之浩然正气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大唐小相公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医妃火辣辣大明:超神永乐时代红楼:重生贾环文武双全讨逆都市夜战魔法少男(库洛牌的魔法使)铁十字明末钢铁大亨被女帝退婚后,我捡走了她妹妹继承三位皇嫂后,我无敌于天下超神大军阀超级修真弃少大人,得加钱
爱读书屋搜藏榜:丹麦崛起1890日出海东大唐锦鲤小郎君谋士骗术大齐好男人田园空间:倾城嫡女玲珑五胡之血时代寒门出了个状元郎昌明民国响马乱皇兄,这个皇位我真不要大秦:治粟内史的狂想宏图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调别刺激孤,孤不傻了君临天下大秦:陛下快退位,不然公子反了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宫廷幽处孤芳难自赏从特种兵开始的军旅生涯江山争雄大明天仙谱大明:我洪武爷亲弟!忆昔大唐贞观世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我,朱允熥带大明走向日不落,老朱直呼赢麻宋朝玩主三国争霸,最强六边形战士三国:武将拉满谁能拦我一统全球穿回元末闹革命一起当兵的日子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重生于红楼末年天骄狂尊大唐:开局迎娶李秀宁天幕视频,给古人亿点点现代震撼北宋:武大郎变成高富帅!重生之废材皇子缔造理想国度瑟瑟惊蝉永远的兵魂大秦神捕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秀才无双大唐太子爷我,怎么可能有很多娘子!幻之盛唐开局造反:女帝请自重枭风寒门枭士龙影战神成了八爷
爱读书屋最新小说:陛下就是躺赢狗爱搞钱搞事三公子大漠群英传苏定方演义风雪战火哈哈哈,大明太子无敌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爱你老妈,玄武门见十七世纪富二代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汴京风云录那年那景那些人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天幕:我规划了秦皇汉武的死法!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梗王饶命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带着武库回明末爱情江山朕都要穿越古代: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大明:朱棣求我登基,我保老朱家长存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大宁疯王:我让未婚妻亲爹跪碎膝盖骨大禹逍遥王爷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红楼之阅尽十二钗嫂嫂借我五百两,我当个锦衣卫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人在古代,每天直播整活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拆现代快递玩转古代人生奋斗在嘉靖年间开局假世子,我反手称帝你慌什么?三国:修改词条,曹操命运崩了大秦:生存法则,谁先造反谁输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开局夺嫡:从捡了个母老虎老婆开始乱世饥荒:开局发媳妇,打猎喂饱姐妹花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让你当赘婿,谁让你统治朝堂了?隋烽一品狂士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