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成绩在同学们中间,也就沸扬了一节课,渐渐逼近的中考,逼得大家已经没有精力关注更多的东西了。花子涛这段时间也停止了写作,专心致志的对付每天做不完的试卷,每天都要到11点多才睡。
班主任老邹现在每天提前一个小时到校,相应的大家也要提前一小时到校,同学们每天来学校时,都顶着一个大大的黑眼圈。不过这时候是没有人叫苦的,现在还留在教室里的,都是想着在中考时有点建树的,没人在乎这最后的10几天有多苦。
6月9号,初一和初二的学弟、学妹们就要放麦假了,不知道是该羡慕他们有假可放,还是同情他们要起早擦黑的辛勤劳动。反正这些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至少不以学生的意志为转移。
下午是拍毕业照的时间,已经离开学校的同学们返了回来,一个个鲜衣怒马,比教室里的一帮苦逼,看上去要精神百倍。
摄影师是学校的一位老师兼任的,他每年都会帮大家拍毕业照,也顺便挣点零花钱,也就是挣点零花钱。
初三二班有应届学生56人,复习生8人,其中有3个人没有回来,参加毕业照的还有班主任老邹以及各任课老师,还有校长和教导主任。花子涛个子比较高,所以站在了最后一排的凳子上,露出多半个脑袋,前面是王石磊这家伙。
摄影师连着给大家拍了几张,到时候选一张效果最好的,给大家洗出来。不过花子涛觉得那一张也没有照好,不是趁自己闭眼时,就是趁自己摸鼻子时。
照完合影,剩下的就是同学们各自的合影了,这些不包含在五块钱的毕业照费用里面。花子涛和黄毛猪、娄十里、王石磊、等都照了一张合影。当他照完准备回教室时,高媛媛拉着陆秋玲过来,非要和花子涛合影不可。
看着陆秋玲一脸不情愿的样子,那意思你想和他合影就去呗,干嘛非拉上我不可。
无奈的花子涛只得站在她俩中间,眼看前方,目不斜视,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其实内心美的买买皮),前面的摄影师拿起相机,看了仨人一眼,准备按下快门,就在这时陆秋玲突然跑了出去,没等花子涛反应过来,照片已经拍完了。
拍完了毕业照,麦假也就正式开始了,但是这一切与花子涛无关,他变得更加忙碌了,每天只有在路上的时间,可以和荣开学聊一会,算作休闲时光。
荣开学第三次摸底考试成绩一般,总分675,全校第63名,这个成绩上一中有些困难,不过也不是一点希望没有,全看考场发挥了。
现在学校里只剩下初三毕业班的学生了,整个学校显得冷清了很多,老师们也大都回家帮着麦收去了,教室的黑板报上,一个大大的阿拉伯数字“8”,提醒着同学们,距离中考只剩下8天了。
老师们此时也不在讲课了,每到上课时,老师就在前面的讲台上一坐,谁有问题直接举手求援,没有问题的就自己看书做题。
娄十里的爷爷昨天去世了,他今天没来上课,托同村的刘卫星给他请了假,娄十里的爷爷,花子涛也见过几次,挺和善的一个小老头,可惜去年得了癌症,再坚持了近一年之后,终于没坚持到孙子中考结束。
6月中旬的天气,太阳毒辣辣的,空气干燥的好像能搓出火来,老妈一个人要负责七八亩的麦田,虽然有收割机,但是现在的收割机只能收割,不能脱粒,还需要人工打捆,捆好后还需要用拖拉机往家里拉。
老爸酒厂没有麦假,只能趁着周末请假回来两天,帮着妈妈将麦秸运回家里的晒谷场,而后面晒干后,还要进行脱粒,扬场、晾晒麦粒,装袋,入仓,这些都要靠老妈一个人来完成了。
麦收完了还要夏种,刚刚收割完的小麦,麦茬露在外面,这时候马上要进行玉米播种了,玉米的生长周期长达三个多月,要是种的晚了,国庆节就无法成熟了。
老妈没日没夜的抢收抢种,连做饭都顾不上了,花子涛每天中午都是在奶奶那里凑合一下。奶奶年龄大了,无法下地干活,每天在家里准备一大家子的午饭,也算是帮孩子们减轻点负担。
对于麦收来说,时间总感觉过得很慢,每天总有干不完的农活,从早晨睁眼起床,到晚上熄灯睡觉,每天能把一个壮劳力累得想哭。
而对于坐在教室里学习的学生们来讲,时间又过的很快,黑板报上倒计时,从两位数到一位数,从九到三,感觉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今天离中考只有三天了,也是同学们在教室里学习的最后一天了,过了今天,这个教室就要与大家说拜拜了,至少大家再也不会在这里学习了。
下午刚一上课,老邹就走了进来,他手里拿着厚厚的一沓纸张,这是大家的准考证,32开大小,上面有自己的考生号,还有考试时间以及考场信息。
老邹将准考证发到大家手里,又讲了后天看考场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及中考期间的考场纪律和考试策略。总之一句话“找对考场别迟到,各种文具准备好,先写姓名和考号,能得分的别丢掉。”
老邹讲了大概有一节课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就交给大家自由支配了,可以提前回去,也可以留在教室里,只要不打架,其他的随便。
老邹一走,大家安静了有几十秒,突然之间教室里就沸腾了起来,人们都离开自己的位置,有的和关系好的同学拥抱在一起,有的拿着笔记本到处让同学写留言,还有的干脆在教室里跳起了不知名的舞蹈。
娄十里先是拿出一个笔记本,打开后让花子涛在上面写上毕业留言,花子涛想了想,提笔写到:“初中三年,我们一起度过了4200节课,3150个小时,120个星期,6个学期,希望未来的三年继续与你一起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