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鹿鼎记》
与慈善基金同时面世的还有新书《鹿鼎记》,花子涛明确告诉了应东君,这部小说连载完毕后,他短时间内是不会再动笔写武侠小说了。为了能取得更好地结果,这次应东君决定每期只连载一章,让一众读者纷纷大骂《武林传奇》太鸡贼了。
对于鹿鼎记花子涛其实早已经写完了,毕竟从《笑傲》结束到现在也有四五个月了,按照花子涛的手速俩个月也就完成了。
《武林传奇》为了发现人才,在06年将要举办新一届的征文大赛,这次花子涛将作为评委参与作品的点评,比赛采取评委点评,读者投票的方式筛选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四名。
当然这个活动持续时间为整个2006年,也就是到了年底的时候才真正评奖,因为任意一篇长篇小说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连载完成的。
当然了花子涛的《鹿鼎记》不参与评奖,要是他也参与的话,那也就么有别人什么事情了。不过这次应东君却是匿名参加了,他倒不是奔着将向去的,而是在做了这么多年总编后终于静极思动,准备重出江湖了。
这些都是后话,花子涛将《鹿鼎记》的书稿通过邮件发给清湖后,清湖一如既往的用了两天一夜将全书读完。
读完之后清湖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这部书不动于以往的任何一部武侠小说,书中的主角韦小宝除了会点逃跑的本领外,好像是一无是处,但是他又偏偏能将一众江湖豪客和庙堂大员玩弄于鼓掌之间。
韦小宝生长于扬州妓院,不会任何的武功招式,但是他却能周旋与皇帝、朝臣、天地会、神龙教、以及俄国女皇等之间,塑造了一个与传统武侠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并借助这个形象讽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与迂腐顽固的旧思想,表达了各族和谐相处、国家民族统一的思想。
清湖从何部小说里还读出了花子涛的去意,这部书是一部悲剧性的英雄史诗,是昆仑为其昔日笔下创造出的无数江湖英雄唱出的一曲无尽挽歌。
小说全长150万字,共分为了五十章节,和《天龙八部》字数相差仿佛,是昆仑作品里篇幅最长的作品之一。
当清湖将这本书发给总编应东君后,应东君用了足足三天才看完这部小说,他看的比清湖要仔细得多,他最近也在动笔写小说,多少也是存了一点与花子涛比较一番的心思,他这些年读过的武侠小说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自认为融各家之所长,所以这才有了重出江湖的念头,大概就是小说里面所写的武功大成吧。
不过当应东君看完了花子涛的这不《鹿鼎记》之后,与之一较高下的那点小心思早已经飞到了爪哇国去了,应东君以一部武侠成名,直接铸就四大金身,所以他内心是骄傲的,其他的三大宗师都是经过一部一部的小说逐渐积累起来的,只有他一步到位。
可是看完花子涛的这部《鹿鼎记》后,应东君自己的那点小骄傲彻底的灰飞烟灭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花子涛的武侠小说早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地步,随手拈来一个小混混在他笔下都能笑傲江湖。
这大概已经达到了他小说里面所描述的“草木竹石皆可为剑”的地步了。
06年的第一期《武林传奇》连载了昆仑的《鹿鼎记》,无数读者喜大普奔,盼望了近半年的昆仑新书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
读者朱伟凡是中原省在京的打工者,他是昆仑的忠实书迷,因为读书而与起师傅小黑胖子结识,后来他就辞去了饭店的服务员工作,跟着师傅小黑胖子专心学习评书,朱伟凡资质不佳,比起一众师兄弟来进度缓慢。
曾有师兄弟在师傅面前进言:“朱伟凡资质愚钝,不堪培育,不如将之逐出师门。”
幸好小黑胖子念及与朱伟凡的书友身份,没有将朱伟凡逐出,而是安排他一边学习,一边打扫卫生。而且小黑胖子还告诉朱伟凡,昆仑的小说里面有有一位主角就是天生资质愚钝,但是后来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成为武林盟主,所以资质不好不代表什么,只要肯努力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的。
这天朱伟凡上街看到新一期的《武林传奇》上市了,于是走上前去想着看看有没有昆仑的新作,昆仑已经好久没发新书了,没想到意外来得如此迅速,在封面上有几个加粗的大字“昆仑新书《鹿鼎记》火热连载中。”
看到自己盼了很久的昆仑新书终于又开始连载了,朱伟凡兴奋地拿起杂志交完钱就直接跑了回去,小黑胖子看到朱伟凡气喘吁吁的跑了回来,急忙问道:“发生什么事情了,你这是被狗撵了?”
“没有狗追我,是昆仑的新书发表了,我刚刚买到的,这不正准备回来阅读呢。”
“哦,昆仑出新书了,拿过来我看下是什么新书?”
朱伟凡将杂志递给师傅,道:“我看了封面了新书叫做《鹿鼎记》,这是什么意思呢?”
小黑胖子在看看小说的名字《鹿鼎记》,对朱伟凡讲道:
“鹿”和“鼎”代表什么?在《史记.淮阴侯列传》里面有这样一句话“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逐鹿中原也是由此引申而出的,鹿代表的是江山和帝位。鼎是古代煮东西的器皿三足两耳,后来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后,将天下分为九州,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铜铸成九鼎。到了商代对表示王室贵族的身份鼎,曾有着严格的规定:士用一鼎或者三鼎,大夫用五鼎,诸侯用七鼎,只有天子才可以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时行九鼎大礼。
因此,“鼎”很自然的成为了国家政权的象征,进而成为国家的传国宝器。在《墨子.耕注》中有这样的描述:“夏侯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后、殷、周之相受也。”
如此到了东周时期,周王室衰落,各诸侯开始觊觎王权,周定王时,楚庄王首次于洛邑“问鼎之轻重”,被周大夫王孙满驳回。后楚灵王一度也动心问鼎,以国内发生叛乱未果。所以在这里面定也是国家社稷的象征,更是王位政权的代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