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写一本以假乱真的历史小说
听了韩教授的话,花子涛心中灵机一动道:“我倒是曾经有过一个想法,那就是写一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小说,这个时期汉室沦落,群雄并起,风云激荡,门阀势力开始形成,少数民族也开始得势,天下英豪你方唱罢我登场。”
“蜀汉有五虎大将,东吴有十二虎臣,而曹魏也有五子良将,谋士方面曹魏有郭嘉、荀彧,蜀汉有凤雏、卧龙,东吴则有鲁肃、陆逊。这是一个人才辈出,英豪遍地的年代,大家都有以弱胜强经典战役,也有以强败弱的惨痛经历。”
“我想以东汉末年为蓝本写一部描绘当时三国争霸的小说,你觉得怎么样?”
听了花子涛的话,韩教授鼓舞道:“我支持你写这本关于三国的小说,国内还没有关于三国时期的小说,需要什么资料伱尽可以找我,我为你提供后勤保障。”
“对了那你想好了这本小说准备叫什么名字吗?”韩教授看着花子涛道。
“就叫《三国演义》。”花子涛想了想回答道。
“好,那就这样定了以后你就专心写这本书吧,写好了的话拿给我看看,我可以帮你审稿。”
为了更好地了解那段历史以及避免出现一些历史性的错误,花子涛还是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来熟悉汉代的历史,不仅仔细研读了《三国志》、《后汉书》就连《史记》、《汉书》他都通读了几遍。
2005年的元旦花子涛在经过了一番准备之后,正式开始了《三国演义》创作,《三国演义》的第一篇就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花子涛将原时空明朝杨慎写的那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给加到了章节前,当然这个世界上是没有这首词的。
《三国演义》是明代罗贯中在有关三国故事的宋元话本、戏曲、和轶事传闻的基础上,一句晋代陈寿所着《三国志》以及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所做的注,而进行的二次加工创作。
原着《三国演义》按照历史情节可划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描写了从汉朝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
小说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和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期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当然了花子涛在写《三国演义》之时,对于相关的三国传说和戏曲故事也做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个时空没有新安虞氏所做的《全相三国志平话》,但是却有例如《大刘备》、《骂吕布》、《赤壁鏖兵》等民间故事。
前世的时候人们很长一段时间是将《三国演义》当做正史来读的,这也说明了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可以说所有历史类小说都以《三国演义》为榜样,因为它真正做到了以假乱真,而花子涛也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
三国开始是从黄巾之乱开始的,东汉末年,皇帝昏庸,宦官专权,民不聊生。于是爆发了大型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主角是黄角兄弟三人,他们喊出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黄巾军向官僚地主阶级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了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然黄巾起义失败了,但是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了。
大将军何进在与十常侍的斗争中被杀,袁绍、曹操等大臣以平息“十常侍之乱”为名冲进皇宫,剿杀宦官。在保护少帝的过程中,西凉刺史董卓引兵进关,随机掌握朝廷大权,废汉少帝,另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
生性残暴的董卓倒行逆施,引发多方愤慨,曹操假借圣旨之名,召集了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虎牢关前,只在匡扶汉室的刘备、关羽、张飞三英战吕布。讨董联盟声威浩荡,迫使董卓挟汉献帝逃往长安,最终被司徒王允设连环计除掉。
而十八路联军诸侯各怀异心,联盟开始瓦解分崩离析,袁绍预谋取长沙太守孙坚手中的传国玉玺,联合刘表将孙坚杀死。同时,袁绍又在界桥之战中击败公孙瓒,成为北方最强势力,此时的曹操也广招贤才,积聚实力,群雄逐鹿的雏形逐渐形成。
三国演义的原着成书于明代,使用的语言是半文言、半白话,有些词语比较生僻,在当时看来属于白话小说,但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有些在现代看来已经不算白话了,花子涛对个别的生僻字和比较晦涩的语言做了微调,以方便现代人的阅读习惯。
《三国演义》全书一共一百二十回六十四万字,花子涛每天出去上课时间外,全部用来写这部小说,每天大概能写一万多字,估计用不了两个月就可以完稿,这次花子涛不准备在连载了,他想着完书之后直接出版。
韩教授这段时间比较关注花子涛的创作,花子涛毎写完一章,他都会拿过去仔细阅读,对于花子涛天马行空的创作能力,秦教授只剩下满满的佩服,用一句“经天纬地之才”来形容秦教授都觉得毫不为过。
他觉得还是用南朝谢灵运的一句名言来夸赞花子涛更为合适,那就是“才高八斗”。不用说这部小说的艺术价值,只看他在本书的第一章里的那首《临江仙》,就不是现在哪一个人可以做出来的。
秦教授虽然是历史系的教授,但是他对文学尤其是古代诗词颇有研究,要不然他也不会参加《诗刊》举办的读者见面会,他写过不少的历史小说,但是他还是一名古诗词爱好者,他初识花子涛就是因为那首《木兰花》。
这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借着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