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天龙八部》登场
花子涛看到有外人在场,就用眼睛瞄向林教授,林教授是教花子涛汉语研究的教授,林教授笑着给双方介绍道:“这位是《华侨日报》的编辑吴克永,也是我的好友,这位是作家昆仑,我们学院的交换生。”
花子涛这才知道对方的身份,双方客气地握手问候,吴克永有些不好意思的道:“这次冒昧前来打扰实在是有些不好意思。”
花子涛笑着摆了摆手,也没绕圈子直接开口问道:“吴编辑你太客气了,不知你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吴克永见花子涛询问忙道:“这次我是代表我们报社向昆仑先生邀稿的。”
“哦,要什么样的稿子?”花子涛问道。
“最好是武侠小说,昆仑先生的武侠小说在香江深受人们欢迎,我们希望昆仑先生能在《华侨日报》上新开一部武侠小说。”
听了吴克永的话,花子涛思考了一下,对着吴克永道:“我这次来香江是做交流生的,时间可能比较紧张,不知道贵报对每期连载的字数有什么要求?”
吴克永听花子涛这意思明白他已经同意了,心下大喜急忙道:“我们一切依着昆仑先生来,只要每天中午前将第二天的稿子交给我们报社即可,不过最好是多储备一点稿件,免得临时有事来不及交稿。”
花子涛点了点头,道:“这件事情我答应了,其他的你和我的团队联系。”
说着花子涛将自己公司的电话和邮箱交给了吴克永,接下来花子涛又和林教授以及吴克永聊了一会,这才起身告辞。林教授见花子涛这么给自己面子,心中对花子涛也是非常得满意,临走时对花子涛道:“子涛伱家是内地的,在香江遇到什么事情尽管来找我。”
花子涛心中知道林教授这是对自己痛快答应吴克永的事情表示满意,也就笑着点头答应,表示有事一定免不了麻烦林教授。
11月初《华侨日报》刊登了一则消息“着名武侠作家昆仑先生将在本报连载武侠小说《天龙八部》。”
是的,花子涛这次决定将《天龙八部》搬到这个世界,经过团队与《华侨日报》的协商,花子涛在香江的稿费定为千字两千港元,这是花子涛目前为止拿到的最高标准的稿费,此时港元与人民币的兑换比例是1:1.06,也就是说花子涛的稿费换成人民币大约是千字两千一百二十元。
十一月八号这天《华侨日报》正式连载《天龙八部》,每天连载三千字,第一期连载的是“青衫磊落险峰行”,故事的一开始是从一段打斗开始的“青光闪动,一柄青钢剑倏地刺出,指向在年汉子左肩,使剑少年不等招用老,腕抖剑斜,剑锋已削向那汉子右颈。”
之所以先拿出《天龙八部》这部长篇大部头,而不是接着写《射雕》三部曲里的最后一部《倚天屠龙记》,花子涛是考虑到现在《神雕》还在连载,要是在香江直接开《倚天屠龙记》,故事情节可能会有些衔接不上,在这内地的读者也不方便订阅香江这边的报纸。
《天龙八部》这本小说可以说是金庸的巅峰之作,故事以宋哲宗时期历史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
小说故事之离奇曲折、涉及人物之众多、历史背景之广泛、武侠战役之庞大、想象力之丰富当属“金庸小说”之最。作品风格宏伟悲壮,是一部写尽人性、悲剧色彩浓厚的史诗巨着。
全书一共一百五十万字,共分五十章,在金庸小说里面篇幅仅次于《鹿鼎记》得160万字,小说体现了佛家思想的“众人皆苦”,小说的几个主人公,虽然各个武功高强,但是却依然过得并不快乐,就连唯一有点快乐的段誉,后来也被金老爷子将王语嫣给弄走了。
不过花子涛没有选择金老爷子的最后修定版,他总觉得晚年的金庸有点昏聩了,掉到了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完全不顾及读者的感官,要是他一开始发表的就是第五版,那么也许就无法成就《天龙八部》在读者心中的赫赫威名了。
小说的一开始写的是云南大理国武林世家镇南王世子段誉,为了逃避习武,来至无量山中,因种种机遇,学得一身古怪奇妙的武功,并先后结识了少女钟灵、木婉清,互相悦目,岂料此二人都是父亲段正淳四处留情的私生女。
《天龙八部》小说一开始就是高潮迭起,主人公出场之早在“昆仑小说”里也是十分少有的。小说连载几天就已经牢牢地吸引了一大批读者,起初大家都是冲着昆仑的名气来的,昆仑的《白发魔女传》、《碧血剑》、《连城诀》以及《射雕英雄传》都曾在香江出版过,也为花子涛积累了一大批的粉丝读者。
花子涛在中文大学边读书边搞创作,生活过得充实而有趣味,在学习过程中也结识了不少的同学和朋友。相对而言香江的大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这边的课后作业大都是以团队的形式完成。
这期间花子涛与几位教授关系也保持得不错,甚至林教授和胡教授都劝花子涛留下来继续在香江中文大学学习,他们和学校去沟通花子涛转校的事情,花子涛对几位教授的关爱十分感动,但是他还是微笑着婉拒了几位教授的一番好意。
现在论大学国际排名的话,香江有五所大学进入了全球的前一百名,而国内仅有水木和京大在里面而且排名都不高,落后香江中文大学不少,但是花子涛知道未来的趋势,再过二十年到时候无论是水木还是京大都是吊打亚洲所有大学的。
当然现在的情况是中文大学的排名要高于京大,几位教授也是一番好意,花子涛将这份好意记在了心底。
花子涛在中文大学确实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中文大学在文学这一块一方面他们继承了国内的文化传统,这一点甚至比国内绝大多数大学都要好,另一方面他们积极学习西方的文学创作风格,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在文学创造上是压了国内一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