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现象不知道怎么形成的,貌似现代也是有的。
五族老这一支目前只有一家让他操心,是五族老弟弟一家,也是他最想帮的一户,弟弟弟妹早亡,留下一子,这侄媳妇去年也因病去了,侄子是怎么都不肯自己的儿子去从军,他自己去了,家中就留下一个人了。
这孩子名叫苏建果,今年已经十七岁了。他的父亲已从军去了,而他早年是一直跟着自己的父亲和堂哥苏建林等人在码头谋生。后来,码头的生意越来越少,苏建林都为了生计不得不前往县城寻找其他的工作机会。
苏建果本来是想要继续留在县城里的主人家那里打工的,想着等过完年之后再去做其他的打算。
然而,五族老却突然让他回到村里来成亲。原来,那个乐家的姑娘年纪已经不小了,如果再不结婚的话可能就会被人说闲话了。而且现在两个家庭都已经没有了大人,作为五族老,他自然要多替这孩子考虑一下才行。
“这过年,建昌那边还说有木盒做,这建林都在忙活,要不你成亲了,就别跑那么远去了,跟着堂哥一起跟建昌学手艺,给人做礼盒!”
苏建果知道,那木盒是苏建昌给堂兄做的,自己再进去就是抢人家饭碗了。人家不高兴了,还不教自己了呢。所以,他拒绝了大爷爷的好意,决定过完年就继续出去找活干。
五族老摇摇头,这一支的晚辈就这个让他没办法,别的不都点头同意了,这还有理有据的拒绝了,像个大人一样!
这孩子总是这样,一直在外做活,从来不找五族老这个大爷爷帮忙。越是这样,五族老越是疼惜他。目前,除了生活,还有苏建果的婚事也让五族老牵挂。
姜玲玲原本对苏建果这个孩子不太熟悉,只知道他常年在外帮人干活。直到一个月前,孙氏拖着她去做了什么牵娘,她才对苏建果有了一些了解。也是从孙氏口中,她得知了苏建果的一些事情。
因着苏长青寄信回来,带回来不少村里人的军饷。每个人多少钱,都按了手印。户数挺多,除了五族老这一支,还有苏建牛、大陈氏的丈夫、李才生,大房二房的都有。估计入冬了,大家怕家里没钱过冬,所以才盼着这军饷。
其实,军饷也是这次才发下来的。五族老拿着侄子的军饷,做主把苏建果的婚事给定了。
婚事一个月前就说定了,这才把苏建果从县城叫了回来。大家想帮苏建果,可苏建果还问是不是大家需要帮忙,甚至还拿出自己赚的一百文钱出来给族人们应应急!
五族老气的没敲苏建果的脑袋,有点银钱就应该节省起来买田地,娶媳妇有了,还得想着未来孩子呢!
姜玲玲这个长辈看着小伙子豪气的举动,这跟孙氏口中的侄子完全不同,没有那么可怜,那么穷吧!
也许这也是另外一种固定思维吧,无父无母、丈夫亡故,除了亲情上缺失,更多的会让人觉得无依无靠,基础薄弱,加上没有田,就像现代无房无车无存款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