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能把自己借出去的银子在赚回来,这也应该算是一种本事。

用了几天时间,某太子便从倭国使团手里赚取了不下五十万两银子的纯利润。

在阿部重次分发了从明廷领取的银两之后,一群大名便开始疯狂消费了。

主要是不想白白便宜了本国的商人,与其让他们大赚特赚,还不如自己做个兼职代购。

尤其是诸多本土尚未贩售的商品,只要能带回去贩卖,便可连本带利都能收回来。

有一种商品暂时只能带,不能卖,那就是坐便器。

每人限购两个,要是回去卖掉的话,自己就享受不到这种无以伦比的舒爽感觉了……

虽然坐便器与木桶的作用是一样的,但毫无疑问,前者更能体现出使用者的尊贵地位。

只要自身的财力允许,谁都希望可以使用高大上的坐便器,而不是简陋的木桶。

抢购坐便器?

嗯!

看起来这群倭人真的是很有眼光,也很有品位!

眼光很独到,品味很独特……

这也难怪,在畿辅地区,坐便器都是热销商品,需要预先订购才能买到。

在某太子饥饿营销的刺激下,坐便器的受追捧程度直追元代的青花瓷!

这年头什么都是虚的,只有钱最实惠。

倭国使团也很会钻空子,利用两国的银铜差价,在大肆兑换铜钱,连很爱面子的武士都加入了套现大军。

一下就能净赚数千甚至上万铜钱,弄得大明百姓都觉得倭人天生智障,用比市场价格高的价钱来换铜钱。

趁这次抵京要钱的机会,倭国使团购买了一千多个坐便器、两千余辆人力车、三千多部沙发、一万余套铁皮玩具、两万余罐玻璃球以及其他商品。

算上郑芝豹为福健郑氏上下的大采购,这两伙人几乎将某太子库房里的囤货一扫而空,也没让工人们白白赶工,众人也对太子爷的深谋远虑极为钦佩。

郑芝豹虽然只是郑氏兄弟之一,但却是财大气粗的纯土豪,出手极为阔绰,光是购买以及下定的商品总价值便超过了一百万两银子。

之所以买下如此多的商品,一来是之前在海上将泡菜水师给抄了,除了大米之外,其他商品都装进了郑芝豹的口袋里,金银都能消费,其他的泡菜特产抵京也能套现。

二来则是俘虏与战果都能领赏,郑芝豹实际掏出的银子并不多,区区几十万两而已,在郑芝豹看来就是小钱。

首先,郑芝豹也打听到千奇百货商店的东家就是太子爷,自己买的越多,太子爷自然就越开心。

其次,这些稀罕的物件运抵福健老家也能卖钱,而且还能把本钱赚回来,郑氏本来就从事海商生意,这算是看家本领。

最后,郑森就在京城接受太子爷的训练,郑芝豹看过新军的演练之后,也动了恻隐之心,留下三百随从,请太子爷代为训练。

这些人在外征战许久,虽然很想回福健老家看看亲人,但能跟世子爷一起训练,毫无疑问,便无须为今后的前程发愁了。

为了安定军心,郑芝豹还特意给每人发了五十两银子的生活费,让他们老老实实留在京城,一切都得听太子爷的,若有违背,便会被军法从事。

郑芝豹是行家里手,看了看大哥郑芝龙请太子爷训练了数月的人员,再对比自己手下的这些土鸡瓦狗,那就顿感相形见愧了。

哪怕是尚未成年的郑森,在经过这种新式训练之后,浑身上下也焕然一新,已经变得跟一头蓄势待发的小老虎一样。

在见识过新军之后,郑芝豹也佩服起大哥郑芝龙的远见卓识了。自家有了这支能征善战的精兵,往后郑氏不论海战还是陆战,均可以克敌制胜了。

郑芝豹打算再从所部抽调一些手下派过来接受太子爷这里的训练,并想回去建议大哥再派两千人过来。

若自家有三四千这样的精兵,哪怕是红夷真的从巴达维亚派大军杀过来,郑氏也全然无惧了。

除了商品,郑芝豹还采购了两万枚手榴弹与五千桶石油,订购了一万盒特效药以及五千瓶医用酒精,还有包扎用的纱布等用品若干。

之前缴获的泡菜土特产除了留下一些供自家使用之外,全部套现用来采购诸多用品。

此番率郑氏水师北上,郑芝豹歼灭东虏左翼水师,虽并非博得爵位,但却让正妻得了一个二品诰命夫人的头衔。

这也很好理解,郑芝龙之前冒着得罪红夷的风险,率郑氏上下倾力攻取东番,也不过得了个伯爵而已。

由于歼灭东虏右翼水师的登莱水师总兵官茅元仪也得到了相同的赏赐,所以已经身为朝廷总兵官的郑芝豹也没什么不满。

此番北上,在海战时没吃多大亏,没死多少人,就缴获了一堆战利品,还取得了丰硕战果,眼下为贱内拿了个二品诰命夫人头衔。

通过贩售京城出产的商品,未来还能赚取一大笔银子。大侄子在京城也平安无事,而且精神头很好。这下里子面子都有了,郑芝豹心里倒是很舒坦。

令郑芝豹担心的并不是自己这边,而是老家那边,因为根据太子爷得到的最新情报,郑军仍旧在围攻红夷的热兰遮城堡,可谓是久攻不下。

当初郑芝豹便知晓最多三个月,红夷的援军便会赶到东番,这都过去了多长时间了,己方再拿不下来的话,便要腹背受敌了。

想到这里,原本还打算在繁华的京城多逗留几天的郑芝豹便归心似箭,决定向太子爷告辞,率领水师迅速回援老家。

不论如何,只要能在红夷援军抵达之前打下热兰遮城堡,那红夷援军即便抵达东番,也失去了最后的落脚点,其舰队必定会成为无根之水,不能长久盘踞于此。

********************************************************

“此地便是马加丹?”

“当是吧!”

“甚冷哉!”

“还好!”

“听说此地没有鞑子!”

“自然!自然!”

一群郡王聚在郑氏战舰的甲板上,望着不远处出现的大陆指指点点。

经过二十天的航行,由郑芝莞船队负责运输藩国兵马终于抵达了马加丹地区。

此地狱大明本土的气候截然不同,即便还未入秋,仍能感到扑面而来的阵阵冷风。

船队里有四分之三运输的是周国的兵马与家眷,余下部分则是要去往东方的崇国的。

周王朱恭枵望了一眼岸上的情况,又低头看了看地图,心里萌生出一种释然的感觉。

此地虽然气候不比开封,但胜在幅员辽阔,无拘无束,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开府练兵了。

移藩海外是当初小太子与诸多藩王达成的条件,只要藩王同意移藩,到了海外属地,便可自行建国了。

用开封城里的一座王府换来海外面积数千里的土地,这笔买卖在周王朱恭枵看来,自然是非常划算的事情。

虽说地方是偏北了一些,气候也不大好,可此地没有流寇,更无须担心东虏入侵,只要周军所到之处,便是周国领土了。

为了这个目标,朱恭枵命令每个郡王拿出一百家丁,后来鉴于还需要自保与建设,便降低到三十。

即便如此,三十七位郡王加上周王朱恭枵麾下的兵马,合计便轻松达到了一千五百人,在马加丹地区几乎是无敌的存在。

由于最先登岸的马卒尚未发现敌情,郑芝莞便让船队开始靠岸卸载人员与物资,这样可以尽快去往堪察加,帮助崇王登岸。

上百艘商船同时靠岸,让岸边立刻变得无比热闹起来,与之前此地孤寂与空旷的风景截然不同。

郡王们是亲戚关系,如今也变成了竞争对手,岸边自然是好位置,变成了大家竞相争抢的肥肉。

由于互不相让,很快便发生了郡国之间的械斗事件,最后由朱恭枵决定抽签来安排各地的位置。

为了便于保护与补给,一个郡国暂时拥有一里宽的沿岸地盘,即便如此,整个藩国也长达三十七里……

原本并不需要这么大,但诸多郡王在坐船时亲如一家,等到登岸之后,便露出了真正的嘴脸了。

三十七位郡王早已分为泾渭分明的若干小集团,只不过之前大家同舟供济,如今可以分庭抗礼了。

周王朱恭枵对此心知肚明,不过也没有频繁调解,暂时与自己的几个儿子住在一起,到了北地,一切都要自力更生。

聪明的郡王都忙于指挥手下赶紧砍树盖房子,一定要赶在冬季来临之前便要造好木屋,而且要多多捕鱼,这样才能熬过寒冬。

因为据说八月份北地便开始下雪了,这让久居中原的郡王们都感到不可思议,之前觉得小太子在危言耸听。

等自己真的感受到了北地的气候,大家也就不敢多言了,保不齐过些天真的就能下雪了,届时必将迅速降温。

与男人们争抢地盘不同,女眷们则对一片荒芜的北地半点好感都没有,若不是朝廷执意移藩,她们根本就不愿意来这种没有人烟的鬼地方。

望着眼前的树林、苔地、草场、河滩,女眷们心里顿生哀凉之色,莫说偌大的开封城,此地恐怕连府县都比不了。

没有集市,也没有商家,放眼望去,全都是忙于卸货、运输、砍树的仆役,由于连木屋都没有,最近几天众人也就只能住在帐篷里了。

“父王,孩儿是这么想的,先遣人为父王盖一座大木屋。若是可以,便在外层涂上泥土,屋里修筑火炕,用以抵挡严寒。”

朱绍烱是嫡长子,也是世子。其父朱恭枵已经年近六十,具体事宜都交给年富力强的朱绍烱来办。

修筑火炕的砖都是从大明本土运来的,再多的话就无能为力了,实在攒不出盖房子的数量,因为众多郡王也要修火炕,船上还要运输人员与物资。

“……嗯!如此便好!”

即便是涂了泥巴的大木屋也决计比不上开封城里的奢华府邸,但朱恭枵明白,这会儿不是讲排场的时候。

在短时间内能有木屋住就不错了,是年冬季必定无比寒冷,若是住在帐篷里,只怕要被活活冻死了。

只要屋里有火炕,那就会很暖和。此地有的是树木,反正都属于周国所有。尽可砍伐,用来盖屋或烧柴。

朱恭枵决定先试试今年的冬天,若是实在太过严寒,自己难以抗住,明年开春便可搭乘商船去往惠王、襄王、楚王那里暂居。

这是太子特许的,并不违反移藩的相关规定。听说那些藩王的地盘四季如夏,风景秀丽,自己也好顺势去瞧瞧。

户外暂时还不太冷,即便住帐篷也没多大关系,再说木屋在一周左右便可建好,不会拖延太长时间。

“报~!启禀王爷、世子,下属在距离此次三里处发现一条河,于河内捕获鲑鱼六条,特来呈现!”

“哦?呈上来吧!”

家将周通将六条大鱼献上,这算是来到封地之后所获,算是个好彩头了。

“嗯嗯!甚是肥美!”

朱恭枵端详了一番,看其青褐的模样,再估量了一下,只怕每条鱼都有五六斤之重,在中原算得上是上等大鱼了。

“父王,儿臣听太子爷说,此鱼有健脾、暖胃、补体虚之功效,肉质鲜嫩,且少骨刺,莫不如让厨子炸制,再做些小菜,恭贺父王驾临封地。”

“如此也好!”

朱恭枵是位务实的藩王,朱绍烱作为嫡长子,自然非常清楚,换作在开封,堂堂王爷用膳如此寒酸,未免有些贻笑大方了。

此地不比开封,没人跟你讲排场,能吃饱就不错了,捕获大鱼便是喜事。若是今明两天能猎取一头野猪或者麋鹿,那就更好了。

鲑鱼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油炸,而且刚出锅的炸鱼非常香嫩,口感上佳,对于坐了多天的家小们来说,不啻于一种滋补。

周王一家近二十口人,吃六条鱼外加几道蘸酱的野菜,看上去无比落魄,有的女眷甚至在黯然神伤。

不过朱恭枵对此却毫不介意,甚至非常满意,这里的一切都属于自己,出来之后便是海阔天空,无拘无束了。

往后可以多捕鱼,多狩猎,争取在入冬之前将肉食积攒起来,等明春再行北上开矿,届时的日子便会大为转好了。

“娘!我还要吃……”

几个孩子倒是吃得津津有味,根本不考虑其他烦心事,不管在哪里,只要能吃饱喝足,再美美的睡上一觉,那就可以了。

吃完饭之后,朱恭枵便在周通的指引下,率部来到了河边。见到河水清澈,与中原的黄河截然不同,连水里的鱼都清晰可见,便心情大好。

新成立的周军首次巡弋国土,便所有斩获,猎取了一头三百余斤重的野猪,士卒们喜气洋洋地抬着这头猎物归来。

根据报告,据说有人听到了虎啸,说明附近有老虎出没,大家外出当须结伴而行,一旦有事,可立即呼喊求救。

不过在有心人看来,只要猎杀了老虎,献与周王,那便可以领取从本土运来的不少物品了。

爱读书屋推荐阅读: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三国:开局岳飞重生成马谡铁血丹心,明末的逆袭之旅迷川志我吕布要在三国插满红旗三国:最强谋士穿成假太监:后宫太乱,皇帝跪求我平乱前方高能重生废太子,修仙大能杀穿皇朝寒门书生,开局捡个便宜小娇妻骑马与砍杀从岛国开始拒嫁天王老公开着外挂闯三国无敌六皇子大秦:开局祖龙先祖寒门小娇妻中州风云之霁月星辰秦昊全集小说阅读免费大唐,我刚穿越,竟给我发媳妇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李二,我真不是你三弟!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抗战:从东北军开始全面战争我们还没毕业,辍学的你成战神了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极品大地主大唐:谁让楚王上朝的世公子,以华夏人杰掌控异世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首辅家的傻儿子抗日之浩然正气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异界帝国:小王崛起大唐小相公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医妃火辣辣大明:超神永乐时代红楼:重生贾环文武双全讨逆都市夜战魔法少男(库洛牌的魔法使)铁十字明末钢铁大亨被女帝退婚后,我捡走了她妹妹从赘婿到女帝宠臣继承三位皇嫂后,我无敌于天下超神大军阀超级修真弃少
爱读书屋搜藏榜:丹麦崛起1890日出海东大唐锦鲤小郎君谋士骗术大齐好男人田园空间:倾城嫡女玲珑五胡之血时代寒门出了个状元郎昌明民国响马乱皇兄,这个皇位我真不要大秦:治粟内史的狂想宏图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调别刺激孤,孤不傻了君临天下大秦:陛下快退位,不然公子反了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宫廷幽处孤芳难自赏从特种兵开始的军旅生涯江山争雄大明天仙谱大明:我洪武爷亲弟!忆昔大唐贞观世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我,朱允熥带大明走向日不落,老朱直呼赢麻宋朝玩主三国争霸,最强六边形战士三国:武将拉满谁能拦我一统全球穿回元末闹革命一起当兵的日子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重生于红楼末年天骄狂尊大唐:开局迎娶李秀宁天幕视频,给古人亿点点现代震撼北宋:武大郎变成高富帅!重生之废材皇子缔造理想国度瑟瑟惊蝉永远的兵魂大秦神捕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秀才无双大唐太子爷我,怎么可能有很多娘子!幻之盛唐开局造反:女帝请自重枭风寒门枭士龙影战神成了八爷
爱读书屋最新小说:乱世饥荒:开局发媳妇,打猎喂饱姐妹花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让你当赘婿,谁让你统治朝堂了?隋烽一品狂士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十国风华老爹入赘王府,郡主姐姐宠我如命穿越北荒,我靠打猎养活娇妻美妾堪破三千世相娘化三国双穿门:开局创飞刘备魂穿历代老祖宗,我打造了传奇世家!纨绔世子,以谋夺天下乱世郎中,开局领对千金小姐当媳妇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人在皇宫:女帝让我替婚,皇后麻了!千古一帝,从九个老婆开始人在古代,开局送我七个老婆眼睛一闭一睁,继承七个杀手女仆和亲皇子:女帝逼我去北荒,屯粮练兵我称皇特战队长穿越抗战之风云再起凤凰交错,逆命妖妃寒门布衣,我从打猎到黄袍加身大秦:开局暴揍胡亥,攮死赵高互穿才知道有人图谋我武松的嫂嫂汉水东流我,最牛毒士,群臣骂我太无耻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庶民崛起俄罗斯风云录大唐:请陛下称太子!三国马通之是兄弟就来砍我国舅凶猛镇北小卒:开局满级霸王枪边荒枭龙皇朝才百万兵,六皇子他私兵千万水浒:灌口李二郎传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无双世子:开局大嫂提剑杀上青楼!完颜阿骨打传神话三国:刘备谋主,火烧洛阳乱世饥荒:我打猎娇养妻女弃子无双:我助女帝一统天下我去明末救义士开局捡媳妇:从布衣杀到九五之尊投诚大清失败,转身工业化纨绔世子觉醒大秦,我在天宗修仙的日子大唐储君请摄政王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