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大军两路渡淮,犹如神兵天降,却没有达成预想中的战果。
顿兵坚城,南北对峙,态势焦灼。
突袭的优势,在梁军坚忍奋战之下,已然消弭于无形。
裂土封侯遥遥无期,麾下兵卒却是多有伤亡,鲜卑将领已是多有怨言,甚至有人公然鼓噪撤军。
他们好战不假,却也是无利不起早,赔本的买卖不做。
杨彦超因为出身氐族的原因,又阵前吃了败仗,威望大跌,其麾下鲜卑将领更是愈发不服管教。
若非彭城王元沐来得及时,且身为鲜卑大贵族,杨部人马稍有不慎便是分崩离析、各自为战。
他受久战之弊所困,北帝又何尝不知鲜卑将领的习性,不着急就怪了。
若是就此收兵,再想南征,数年之内动员力必然下降。
鲜卑贵族仍盘踞北方,北帝既定国策无法施行,皇权无法强化。
雪上加霜的是:南北交恶,例行捐输必然中断。
而没了这笔钱,北朝皇室对鲜卑贵族的赏赐,必然大不如前。
国策抵触,利益受损,鲜卑贵族的不满情绪只能愈发高涨。
故于北帝,此战是只能进而不能退,只能胜不能败,南北置换之策必须实现。
所以,杨彦超有理由认为,北帝特使是来斥责战事进展不利,并代天子督战的。
“殿下,临行前陛下再三叮嘱下官务必当面询问:我朝大军何时可破梁于江淮?”
王帐内,说话者正是北帝特使,中常侍高焕。
他是北帝新设的中侍中省的副长官,负责侍从护卫,参政议政,可以说是专门服务于北帝的智囊近侍。
北帝以他为特使前来,其用意不言自明。
明明是火烧眉毛的事,从他口中说出,却有种娓娓道来、不疾不徐的感觉。
除了此人城府颇深,也可看出北帝并无申斥元沐之意,对他还是信任有加的。
尽管高焕表现得极为镇定,元沐却知北帝必然心急如焚。
若非连绵春雨相阻,他早就一战而定乾坤,了却君王天下事了。
然数日拖延,也许他率军而来的消息,已被梁军探子探知。
真若如此,再想速胜梁军,生擒梁帝,便失去了突然性,胜算大降。
而再拖下去,粮道受扰的弊端便将凸显,迷惑陆瀚洲的偏师也将凶多吉少。
身为北军统帅,元沐云淡风轻的外表下,其内心的急切并不亚于北帝。
“请代本王奏于陛下:梁将各怀心思,其力不合,臣破其军,必于月内!”
战机误于春雨,腹中尚无万全良谋,然元沐却不得不表现出胜券在握之态。
惟如此,方可安北帝之心。
“殿下,下官听闻我族将领多有怨言,当真能于月内破梁?”
高焕代表的是北帝,他必须确定战局走势,以便于庙堂早作准备。
他也并非不相信元沐的统军之能、帷幄之智,只是军中气氛的微妙,令他不得不多问一句。
元沐二目一瞪,沉声道:
“鲜卑男儿若要牛羊满圈、荣华富贵,岂能畏刀避剑、遇阻便退?
谁敢阵前擅自撤兵,动摇军心,不用请旨陛下,本王立斩之!”
随即,他一掌重重拍于帅案,双眸炯炯,王帅之威尽显。
“殿下息怒,下官失礼了。”
高焕见元沐动了怒气,当即起身,为自己方才之言而致歉。
然而他的心中却是认为:元沐动怒不过是做戏,其中另有深意。
这深意便是:随军镇将不会再返回北方了!
擅自撤兵,死于军法;刀剑无眼,殁于阵中;建功立业,封于江淮。
三者必选其一!
元沐等于在隐晦地告诉高焕:不论胜败,他都会为北帝改革扫清障碍。
“高大人何过之有?陛下那里就有劳大人美言了,呵呵。”
“下官必将殿下之意如实上奏,勿忧。”
雨过天晴,两个聪明人相视而笑,北帝的差事便算了了。
待送走高焕,去而复返并等候多时的杨彦超,终于见到了元沐。
一见面,他便迫不及待地将谢韬之意相告。
“殿下,机不可失啊,下令出战吧!”
元沐正苦于无策破敌,久拖必生变的窘境。
闻言,他双眸放光,如逢甘霖,心中反复推敲起来。
“谢韬与阿超之间早有默契,又有申屠昆从旁确认,此信应该为真。
战后两国和谈,划江而治,于谢氏有益无害,也符合谢宣怀的行事风格。
毕竟类似的事,十年前他就做过。
不同的是,上次牺牲的是范氏父子,这回变成了梁帝......”
元沐信了七分,并不完全排除是计的可能,他于心中冷笑:
“若是计,那本王便将计就计,总之,千里江淮之地我大魏吃定了!”
他想了想,又问:
“梁帝对南康郡王与范雍可有褒奖、封赠?”
萧锋伤重,梁军之中可虑之将,惟范雍与上次杨彦超提起的叶清玄。
长公主二子陆氏兄弟,元沐视其如稚童,并未放在心上,若是换作其父,则另当别论。
叶清玄隶属萧绍瑜幕下,问萧绍瑜,便是在问叶清玄。
因为年龄的原因,元沐同样没将萧绍瑜当作一回事。
巾帼女将柳文菲就更不用说了,元沐都不知道她的存在。
元沐要确定的是,范叶二将是否得梁帝重用,从而预估胜算。
“南康郡王受命督军沿江防线,范雍则同行返回新昌并辅佐之,二人及所部已经离开梁军大营南返。
这个消息也是申屠昆此番带来的,应该属实。”
此刻南北大军对峙,无论谁胜谁负,睢陵确实不再需要萧绍瑜这个郡王坐镇统领了。
魏军胜,则千里江淮终属魏,睢陵必然易主。
梁军胜,则江淮安危无虞,魏军是顾不上睢陵一隅之地的。
而调二人加强沿江防线,则是出于稳妥考量,未虑胜而先虑败。
一旦决战不敌,梁都建康便只有凭借长江天堑,争取喘息之机。
守住长江,也就是守住建康,守住江南广袤而富庶的国土,此老成谋国之策。
然与梁帝打了二十年交道的元沐,却能拨云见日,透过现象看本质,入木三分。
“梁帝啊,看来你对十年前的旧事,仍是耿耿于怀啊,如此便是天助我大魏了!”
在元沐看来,这表面上的合理布局,不过是冠冕堂皇之虚辞,因心结而弃良将不用,则为实。
他的心中,已然有了八分胜算。
双雕之计酝酿于胸,他沉声大喝:
“击鼓升帐!”
闻言,杨彦超顿时喜形于色,大呼:“殿下英明!”
王帐亲兵不敢怠慢,闻讯即行击鼓,一时间北军营垒鼓声大作。
持续数日的春雨渐有停歇之势,鲜卑诸将的心情刚有起色,便被大作的鼓声弄得紧张起来。
击鼓聚将便意味着将有大战,而此刻的梁军兵强马壮,兵力上已与魏军相当。
萌生退意的鲜卑诸将,自然是极不情愿的。
但元沐的王令他们还不敢违背,只能纷纷赶往王帐。
“诸位将军,我大魏破梁的时机到了!”
待诸将到齐,元沐先声夺人。
什么?破梁?
兴致不高的鲜卑诸将,纷纷翘首朝帅案看过来,流露出好奇之心。
若果能破梁,大战一场也没什么。
更重要的是,彭城王可不是信口雌黄之人,他素重信誉。
对于驰名军中,且同为鲜卑人的元沐,鲜卑诸将还是信得过的。
见鲜卑诸将被吊足了胃口,停顿片刻的元沐继续说道:
“南梁军中有我们的人,今夜正是由他所部值守!”
元沐没有暴露谢韬的身份,但这并不影响鲜卑诸将的震惊。
梁军之中有自己人,这意味着什么,久经军旅的鲜卑诸将再明白不过。
“殿下,末将请为破梁先锋!”
丰勋就在眼前,鲜卑诸将激情爆燃,纷纷主动请缨出战,退兵之念已然抛之九霄云外。
“殿下,历次大战都是末将打头阵,这次也不例外,末将请为先锋!”
见之前屡有怨言的鲜卑诸将,急不可耐地争抢先锋之位,憋了一肚子火的杨彦超,当即暴跳如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