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8宿舍确实有第8个人。
小宁有一天终于想起来了。
刚刚进入教授时代的小宁看到了大学时期的副班长赵前。终于想起了那438宿舍的第8个人。
这第8个人和身高183的大帅哥赵前大有关系。看到他,在教授时代的小宁那儿恰好唤醒了大脑中深埋的某个记忆。
同宿舍的,第8个人,周林。
多少年以后,二十年前的记忆突然无比的清晰。
周林是政府大官的女儿。基本在宿舍里对谁都不屑一顾。大家很奇怪她父母那么大的官,怎么会进到这不入流的专科院校来。陈晓琴消息灵通,经过几个月的打探之后,偷偷告诉大家,周林在高三时精神出了问题,抑郁症,父母给的期望太高,她无法学习,就没参加高考,周林算是没考试就特招进来的,应该是全院唯一一个这样的学生。多少年以后,小宁也明白了,周林的父母走这一步时早就给她留足了后路,只要上个大学,之后就怎么都光辉灿烂。
小宁对越大的官越害怕。她不敢直视周林。那可是市级大官的女儿!而且周林很清楚自己的地位,看人时明显眼带“汝之命在吾掌中”之轻蔑之光。她平时虽然不故意欺负人,但和人有矛盾绝对是她赢。那时正是小宁社交恐惧症最严重的时候。小宁看到她就发抖。
周林长相身材气质都是上好,属于人种的优良样品搭配的产物。和她的权力背景相合,真是世间溜溜的男子任她溜溜地选哟……
她不太来宿舍,她上课来去经常有小汽车接。那个年代,一辆桑塔那都二十多万,是政府部门的标配,那时德国人正在狠赚中国人的钱,一辆车的利润占六七成。周林却当之是自行车。
千冢说,小宁印象那么深刻的人怎么会忘了?怎么又回忆起来了?这是有精神问题的人常有的特征。对自己恐惧或厌恶的东西强迫性遗忘。然后,精神状态改变,先前之物不再是威胁,在适当的条件下,它又被从杂乱的记忆仓库中调到表层。
后来,周林出了事,好几天没来上课。听说其父得罪了上面的人,查出来问题,进了看守所。晚上熄灯,王怡说,哪个大官都能查出问题,就看上面有没有人罩着。
她妈带着着她跑关系。她长相不错,身材又好,身高166,是小宁很羡慕的那种。也是男人最眼馋的那种。她在学校非常洁身自好,不像陈晓琴那么大大咧咧,而是很有“理想”,她要干干净净地嫁给能光宗耀祖的那种人,境界果然不一般。陈晓琴毕竟只是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出身。
半个月后,周林回来了一次,两眼肿着。小宁梦中听到她哭,醒来吓得动都不敢动。小宁睡觉很警醒,一点动静,一点不安的事情都会醒。小宁就恐惧地听她压抑地哭。她抽泣一声,小宁就一抖,她一动都不敢动,只是抖。很久,她又一声低低的叹息,似乎是周林醒来了,小宁屏住呼吸,从胸到腿都止不住地抖着。周林的每一丝响动,小宁都一阵发抖。
过几天周林又走了。一脸凄然。小宁好同情。同情背后是巨大的恐惧。对周林的恐惧和对周林的背后的庞然大物的恐惧。
她消失了好久。和上次一样,班级干部和系里的老师、领导们无一人过问此事。提起者脸色凝重。一转脸或者带点奇怪的笑容。
再过两个月。她又回来了。脸上表情好了些,但有了些很明显的变化。
一个周末,周林她回家了。小宁对那空铺充满了疑问和恐惧。因为它不仅和监狱联系在了一起,还和另一件事有关。
有次从图书馆看书回来。听李汾绿和汉口女在悄悄地说着什么,一看她回来,就散开了。李汾绿临出门前还说了声,破了,一定破了。说完边怪笑边去厕所了。
那一段时间,周林和人交往似乎低调了很多,再也不用车接车送了。
几个月后,听大家说,她父亲似乎降职了。牢狱避免了。周林也似乎“成长”了许多。以前从不正眼看小宁,现在似乎经常瞟小宁一眼,不是看不起,而是幽怨和凄凉,她那段时间看大家都那样。小宁感觉,她一定经历了人生中的大事,那是作为一个不幸的农民家庭的女儿不可能想象的。她有点庆幸。她从周林的眼光中感觉出了无助,她在四处求援。她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她的人生价值正在缺失之中。小宁不敢和她对视。
再过一段时间,小宁发现周林重新神采飞扬起来。似乎真的有了一种突破。这种是划时代的个体成长的标志。小宁很羡慕。
周林开始恋爱,频繁地换男友,不但与同级的班草恋爱,还和校草恋爱。她似乎不再顾忌形象了。
小宁隐隐觉得,她的突破和那句“破了”很有关系。
后来,周林和小宁一样读了研究生,比小宁晚了一年,同等学力考的,就不用考本科学历了。之后周林进了政府部门,很快就成了最年轻的副处级干部,找了个有前途的帅小伙,两人同在政府部门,前途光辉灿烂。
但一切都是一瞬间。喜剧加上时间就是悲剧。
千冢说,咱先不乌鸦嘴,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尽管它在时间线上已经发生。每个人都走向自己的命运,无可更改。
多少年以后,小宁才知道,周林千挑万选的那个帅小伙,居然就是赵前。但几年后两人又离婚了,赵前去了杭州。至于原因,有很多说法。一说是赵前心不正,找周林时就为了留大城市进政府部门,实际还有一个更漂亮的女朋友等着他离婚。二说是周林也有一个喜欢的人,但赵前更好,她与前男友关系未断,后事发。三说是,两人都心中有鬼,实际双双出轨,悲剧来临。
但悲剧再加上时间,就又成了喜剧。离婚后两各自奔向新爱或旧爱,皆大欢喜。
在一次会议上,赵前和小宁相遇,此时赵前也已经在杭州师范大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正努力地办一个刊物,想挤进核心。十几年的老同学再次相见,赵前对小宁却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样子。小宁知道是自己对他没用。无用是自己的大用。小宁微笑了。不过就赵前那能力和智商,可能一辈子也经营不出来一个核心期刊。他行事太实用化了,什么都挂在脸上,手里有个普通刊物就眼睛长在头顶上,成不了气候,以后他万一有什么事需要作为985高校教授博导的小宁帮忙,就他对小宁那种狗眼看人的态度,小宁一定不会出手。对小宁来说,一切都无所谓,帮只是情分,不帮是正常,唯利是图的人小宁更不会理会。做什么都需要点理想的,至少需要点谋略,而他只看眼前利益,像当年对周林一样。
而此时,小宁也才知道,周林已经开煤气自尽。
据说周林的生前日记中记下了她死前的心理。她到死都在乎她的容貌,年近四十是漂亮女人最悲哀的年纪,容颜逝去是比死亡还痛苦的人生悲剧。她决定赴死之时到处寻找最佳死亡方式。后来,她从港星翁美玲的死法中得到启发。因为煤气中毒死亡之后容颜保持得最好,面色红润,如永远醉卧的白雪公主。
背后的内幕很复杂,或者牵涉其父母,或者牵涉其情人们,或者牵涉其第四任丈夫。
赵前离开政府部门怕也与此有关。
小宁也不想知道。反正靠近权力的人,都要随时等待权力的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