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徐清交托的任务,赵思銭自然不敢怠慢,与自己的幕僚和底下的官员立刻开始商议有关于偷税漏税的问题,对于解决这个方法,其实是有很多麻烦的,因为这些大企业的背后,往往是士族在撑腰,而面对士族,赵思銭显然没有那么大的魄力去对付他们,所以他面对经济问题,第一个要徐清保证的,便是对于他施政的绝对支持,不然他宁愿辞去官位不做。
徐清对此当然表示绝对支持,历代以来,想要从权势者的手中夺取利益,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必然会需要用到暴力机构的力量,这是一件必然的事情,毕竟对于这些有权势者来说,他们每年逃税漏税可能达到上百万贯,这些钱他们自然愿意守护,甚至不惜为此而丧失掉大量的人命,也要保护自己的利益,要与他们进行争夺,如果不采取激烈的手段,恐怕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因此,没有最高权力拥有者的支持是很难完成的,在徐清的保证之下,赵思銭立刻投入进有关税制的改革中,过程中,不少江浙集团的名士纷纷离开了赵思銭的幕僚团队,征收商业集团的偷税漏税,江浙集团自然不可能独善其身,他们在争论过程中,不停的提出新的意见,希望能够改变赵思銭的想法。
在他们看来,既然徐清提出了要征收偷税漏税,那就做出一副样子来就是了,从已经得到了利益中,让出那么一成两成来,想必徐清也就满意了,可赵思銭却并不这么想,他的设计理念,却是要毕其功于一役,怎么更大效率的完成任务怎么来,这种行为,自然触动了江浙集团的利益,他们又怎么可以容忍。
而赵思銭自己的家族,也是写来信件,委婉的劝说他,希望他不要太过于冲动,并且在信中告诉他,这件事为什么前任不做,是因为前任就是江浙集团的代表,且性格软弱,徐清这才没有将任务交给他,而你的上位,则是徐清一手策划的,为的就是让你当替罪羔羊,到时候你因为收税得罪了天下士族,而徐清则借着士族的手把你推出来送死,而他则是拿着商业税继续施行他的大业,他这是完全把你当旗子来使用。
这种言论也频繁传到赵思銭的耳朵里,至于士族们通过各种方法送来的纸条,其中有警告的,也有委婉表示让赵思銭不要太过于认真的,各种言论充斥在赵思銭的身边,甚至还有威胁他,说若是他要让商人们吐出钱来,那他的这条命就算在他们头上的,这种种的言论,时刻压迫着赵思銭,也让他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在自身的荣辱和历史的评价面前,赵思銭也不停的做着挣扎,身为江浙集团的一份子,他很清楚的知道,这些贪墨掉的税收到底有多少,那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商人们通过各种方法来逃避税收,这也是为什么徐清根本不担心是谁上台的原因,因为无论是赵思銭还是陆子游,都十分清楚商人们逃税漏税的办法,让懂行的人去干懂行的事情,这就是徐清的目的,至于他们会不会顺着徐清的想法去做,徐清根本就不担心,因为他很清楚的知道,无论是赵思銭还是陆子游,在他们的眼中,个人的利益始终比不过史书中的寥寥几笔,他们想要青史留名,而眼下,正是他们青史留名唯一的机会。
所以无论是赵思銭还是陆子游,当他们被提名宰相候选人的时候,其实徐清已经打好了全部的算盘,他只是在背后默默的观察,赵思銭到底会做到什么地步,是做一个样子给自己看,其实什么也没处理,还是说除恶务尽,将税收全部查抄出来呢?对此徐清也很好奇,所谓百闻不如一见,但在徐清这里,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徐清最后看的还是只有你的才能和觉悟,若是没有为朝廷奉献,为人民谋福祉的想法,那么徐清是绝对不会保他的。
相反,若是赵思銭敢于革除朝廷的弊端,那么徐清将会尽全力保下他,而如果他三心二意,想着自身的事情超过了国家,那么徐清会在暗地里让他下台,这个朝廷,他还是有说话的份的。
赵思銭的心中做着极为激烈的思想斗争,就在最近几天,原本与自己家族准备联姻的家族纷纷发来了退婚的书函,严明如果自己把事情做绝了,那么政治联姻便告一段落,自己的几个孩子都有些不太好过,毕竟一门好的婚姻,可以让他们的仕途变得更加顺畅,尤其是几个女孩儿,在这年头,尤其是士族家庭里被退婚,还是一件十分丢脸的事情,她们虽然没有当着自己的面说他们的不满意,但赵思銭显然能够感觉的出来,无论是孩子还是孙子们,都有些情绪低落。
这让赵思銭倍感压力巨大,也不可遏制的产生了一丝丝的动摇,他身居官场那么多年,自然知道其中的凶险,别看这帮士族平日里温良恭俭让,但若是真动了他们的利益,那这群人就是吃人的狼,看看江浙的议会把自己的家族告上了法院,说自己家族侵吞良家的田产,赵思銭就知道,利诱没有控制住自己,这群人打算威逼了。
赵思銭的犹豫也让税务改革陷入了僵局之中,统帅都被威胁的害怕了,他们这些部下又怎么敢继续操作下去,再说了,各个部会的首脑,官员也全部都是士族,是利益相关人员,这些幕僚们下去沟通,虽然对方都是客客气气的,但语气之中带着的警告之意和不耐烦,是个人都能听得出来,从中也可见这件事情到底有多难了。
这让赵思銭很是郁闷,前任宰相当的那么舒服,自己怎么就当的那么憋屈呢?原本他还以为自己将会在这个位置上待到光荣退休,可眼下来看,自己这个宰相似乎很快就要告老还乡了,心情的郁闷让赵思銭选择出城去转转,看看汴京城外的风景,散散步,也算是消解一下心中的苦闷。
开封城的美景很多,禹王山便是一好去处,这里原本不叫禹王山,乃是一不知名的山峦,后来宋朝定都于此,宋太祖见此山风景秀丽,有江南清丽之美,故而将此山命名为禹王山,此后山中多修有亭台楼阁,文人雅士,常常汇聚于此,是历代骚客最喜欢来的地方,处于此山禹王台上,可以比兴历代,也可眺望汴京城,一派风光,全在这禹王山上。
赵思銭走入这禹王山,身为宰相,自然与凡夫俗子不同,这禹王山总共分为三个部分,其中半山腰的这一部分是普通百姓们的游览场所,谁都可以来,亭台楼阁也是最多的地方,寺庙道观鳞次栉比,还有各种各样的小摊,方便着路上的行人。
沿着山路开辟出一个个的小摊,上面别致的八角玲珑屋檐,带着一丝江南的风雅,铃铛随着清风微微摆动,发出清脆的响声,文人墨客们便在这沿山而建的阁台上吟诗作对,风花雪月,间或能够看见不少男男女女们嘻嘻哈哈的走来走去,许多是汴京城中的大学生,高中生们,意气风发,满脸都是大国公民的样子。
在汴京城的各个景点,你到处都能看见这些高中生和大学生们,因为汴京集中了全国最好的教育资源,所以学生数量自然也非常的多,而在宋朝,重点高中和大学都是采取放养式教育,课程与现代的高中并不相同,倒于大学很相似,因此他们也有着空闲的时间可以来采风,看看这些美景,而周边的景点对于这些学生,往往也会免除他们的门票费用,算是方便他们。
因此在汴京的各大景点,你就都能看到这些年轻人,他们穿着自己学校的校服,成群结队的,男男女女混合在一起,看起来并不会觉得突兀,反倒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整个城市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才会充满了朝气和活力。
赵思銭看着他们,心情不由舒畅了许多,这十几天的时间,他虽然名为宰相,可各种各样的恐吓信件纷至沓来,让他心中郁气闷在心中,难以化解,但他却不能去说什么,因为他自己心里确实是害怕了,面对庞大的压力,即便是他,也不得不考虑严重的后果,他并不担心自己的荣辱,但这些利益集团,会不会拿自己的家人当做报复呢。
还有徐清,他真的会死保自己吗?对于徐清,赵思銭看不清楚他的为人,徐清主政的时候,赵思銭四十余岁,还只不过是一个地方上的长官,当时的他对于朝廷所进行的变革和世界的改变,手足无措,原本的世界只有中原,只有这方寸之地,可突然之间,这个世界突然辽阔起来,高大的楼房开始充斥在自己的眼中,庞大的机器开始代替人工生产,这一切的变化都让赵思銭这个四十岁的官员必须去适应,而这一切的来源,便是徐清的变法。
所以对于徐清,赵思銭是感到一丝害怕的,因为在他的眼中,正是徐清的变革,让整个世界翻天覆地,三皇五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这位年轻人的面前,好似都成了小人物似得,而紧接着全球化,殖民地,全面战争,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宋朝的地盘扩大了十几倍,整个世界为大宋所掌控,这一切都在二十年内发生了,这更让赵思銭对于徐清充斥着敬佩的感觉。
为官者,到这个地步,便是登基称帝,想必也不会有人反对了,但徐清并没有选择称帝,而是废除了皇帝一大部分权利,而继续担任首相,并且还把权利分散给其他几位宰相,而不是建立独相制度,当一个名副其实的皇帝,这一切都让赵思銭无法看透徐清,这个人仿佛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一样,但他的作为,却彻底改变了这个时代。
即便是赵思銭这样的老家伙,此刻也已经很难记起,没有高楼大厦的城市是怎么样的?也很难记起曾经贫困潦倒的人是什么样的了,他似乎已经很久没有看见,骨瘦如柴,肚子却被观音土称大等死的人了,他也已经很有没有看见失去希望如同活死人一般的民众了,这些苦难似乎已经是久远的回忆,但那一切正是赵思銭小时候经历过的,来来往往,不过才二十余年而已。
这一切的变化都来的太快了,而更加让人感到惊讶的是,这个世界还在发生着变化,作为朝廷的重要官员,他自然知道如今徐清的目光正放在电力革命上,如果这一次在成功,那么现在的世界将再一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切,又是徐清所推动的,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百姓认为他是神,而作为官员,贴身与徐清一起工作,他自然知道徐清不是神,而是一个人,但这样一个屡次创造奇迹的人,你很难想明白他的脑海中到底在想什么,曾经士族们拥立徐清称帝,但却被他拒绝,且还主动分权,将自己的权利让给宰相们,摆明了一副不愿意篡权的样子,他的举动让众人无法猜透,便是赵思銭也是如此。
因此他会不会实现自己的诺言,没有人能够保证,虽然他不是神,但人有的时候比神更加可怕,走在山路上一路往上,便渐渐开始有卫兵保守,这正是进入了禹王山的第二层,乃是公阁,所谓公阁,便是上等士族出入的地方,为一二级的士族所专有的景点,其他人是不能上去的,而在这之上,便是皇室的园林,位于整座山的最高峰,可以俯瞰天下,将整个汴京城尽收眼底。
这样的风光,常人平日里是看不到的,但也有例外,每每到皇帝寿诞或者是太后寿诞的时候,全国各地的皇家园林就都会打开,免费邀请百姓进入观看,这不是从现在才开始的,而是在宋朝立国以后便开始的传统,也算是与民同乐了,而在那个时候,百姓们也能进入皇帝的园林,去观瞧着世界一等一的景色。
这也是皇室在宋朝百姓有很大威望的原因,可以说宋朝的皇帝对于百姓确实不差,尤其是赵昕继位以后,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之所以还能坐在这个位置上,便是因为民意在他身上,所以对于百姓的照顾也是常常显露出高超的政治手腕,比如把皇宫珍藏捐赠给博物馆,让百姓观瞧,还有就是增长园林开放的时间,让老百姓去看。
总而言之,就是让皇室经常性的出现在百姓们的眼中,让老百姓随时随地的可以感知到皇帝的存在,就像那些宗教一样,把皇帝深入到传统之中去,让每一个人的心中,都觉得宋朝必须要有皇帝,而皇帝必须是赵氏,这就是赵昕的目的,从现在看来,赵昕做的确实不错。
即便儒家已经不是国学了,可每到宗族祭祖的时候,许多家族依旧会对皇帝叩拜,这并不是说他们尊重皇帝,而是这已经成为了传统,但在你看来这或许只是传统,可不知不觉间,其实你的心里已经埋下了对于皇帝的尊重,这样一来,即便赵昕只需要做一件小事,比如说把自己的衣服披给一个老人,就可以十分轻松的得到万民的拥戴,从这一点上,赵昕做的十分不错。
身为统治阶级却能被自己的人民这么爱戴,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赵昕也确实是十分努力的维持着皇家的体面,如今园林并没有开放,所以道路上十分的安静,基本上除了仆人之外,并没有什么人来,与下面的游客如织,形成十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