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636章 朝廷要南迁?

都说温柔乡是英雄冢,张准每日忙碌于灌溉田地,辛勤播种,三天的时间很快过去。年初八,云依顺利的生下一个男娃。张家终于有后,自然是举家欢庆。得知消息的亲朋好友,乃至是虎贲军上下,都纷纷表示祝贺。

加上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的消息,说是张准和杨映菡婚期将近,还有懿安皇后亲自前来主婚,杨映菡还将被敕封为郡主,紫苑变得更加的热闹,就连薛知蝶也欣欣然的从鹧鸪湾回来,表示祝贺。

年初十,孩子的三朝,张准小规模的宴请了几十名的亲戚好友,还有虎贲军、大都督府的代表,算是正式对外宣布此事。别人家生孩子,一般都是满月的时候才公开的。但是张准地位特殊,必须尽快的公布。果然,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都心安了不少,纷纷表示祝贺。

可惜,时间紧迫,军情紧急,在孩子的三朝以后,张准就急匆匆的踏上了征程。孩子的满月酒,只好交给杨映菡来操办了。正月十一,张准策马来到了平度州。

既然被敕封为平度伯,总是要来看看自己的领地的。当然,看自己的领地,是附带的,更重要的是,是来看看新成立的虎贲军狮骑营和熊骑营。有钱,又有武器,又有人员,又有战马,张准首先想到的,自然是立刻扩建骑兵部队了。

狮骑营和熊骑营的编制,都是两个协,十个小队,不算军官的话,总共是500名士兵。如果加上军官的话,兵力就要超过600人。两个营的兵力,总共是1300人左右。大部分的战士,都是从陆军各个部队抽调来的精锐,有一定的骑术基础。

根据张准的命令,狮骑营的指挥官是李昭辉,副指挥官是冯伟,队正有孙继明、孟侠、史立威等人。熊骑营的指挥官是谢志友,副指挥官是于影幽,队正有宇文寒涛、何佳宁、边锋、陈远志、金振岳等人。都是虎贲军的老人了。相当部分是来自张准身边的狙击手兼军官培训班。

到目前为止,虎贲军骑兵,总共有了五个营,总兵力超过三千人了。战马的数量,也超过了五千匹。尽管还不到达到每个人两匹马的标准配备,但是,已经可以做到每两个人有三匹马。当然,这样的数量还不够,还要继续增加。

无论是蒙古八旗,还是满洲八旗,骑兵的数量都很多,张准不敢奢望虎贲军骑兵的数量比他们多,但是起码不能相差太多。没有一万以上的骑兵,想要和鞑子野战,恐怕是有点难度的。在真正的大规模战斗中,虎贲军骑兵还没有真正和鞑子骑兵面对面的厮杀过。

骑兵的训练,要比步兵的训练耗费的时间多得多。要将一个新兵,训练成合格的骑兵,至少要两年的时间。要是有三年的时间更好。现在的虎贲军骑兵,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骑马的步兵。当然,少部分的精锐不是,有些人是天生就有骑术天赋的。

在平度州呆了两天以后,张准对两个骑兵营的训练效果还算满意。鼓励了众人一番以后,张准就离开了平度州,来到了青州城。有情报显示,鞑子骑兵南下以后,应该会第一时间“问候”青州城,然后才是济南城。因此,现在的青州城,已经完全进入戒备状态,虎贲军的所有部队,都在时时刻刻的待命。

来自北直隶和山东西部的移民,越来越多,他们都拖家带口的向莱州府转移。董家堡的胜利,极大的刺激了当地民众的心灵。在他们看来,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地方是安全的,那就是虎贲军控制的区域了。来往的移民,让青州城变得非常的热闹。

刚刚入城,张准还没有来得及视察部队,就接到陆伊典的报告:“大人,那个朱大典又来了。”

张准疑惑的问道:“朱大典?”

这家伙怎么知道自己要来青州城的?还真是有几分未卜先知的本事啊!自己拒绝朝廷的提议,拒绝兼管山东军务,朱大典难道不知道吗?他还来找自己,莫非是想私底下将山东的军务交给自己?这家伙,准备做甩手掌柜不成?

想了想,张准随意的挥挥手,漠然的说道:“让他进来。”

陆伊典出去,片刻之后就带了朱大典进来。

朱大典的脸色,明显不是很好,晦暗得好像是要大难临头的样子。看到张准以后,则是喜色一现,随即又有些黯然,恢复原来晦暗的样子。他整了整衣裳,恭恭敬敬的行礼,然后语调艰涩的说道:“下官朱大典见过都督大人。”

张准点点头,做了个请坐的手势,自己首先坐下来,然后不动声色的说道:“巡抚大人,请。”

朱大典有些忐忑不安的坐下来。

张准漠然的说道:“不知道巡抚大人这次前来,有什么要事?”

朱大典眼神游移,神态明显有些疲惫,语调艰涩的说道:“都督大人,下官是来求救的,还请都督大人伸出援手,帮助山东军民度过难关。”

贸然来找张准,朱大典也是迫不得已。他本来得到上层的消息,说是可以逃过一劫,将山东的军务丢给张准,然后自己拍拍屁股,到大名府去避难。结果没想到,张准居然轻飘飘的推辞了此事,他的愿望也就从此终结。

张准推辞了此事,就等于是将朱大典架在火上烤了。山东的军务,最终还是要他来主持。山东的军力到底如何,朱大典自己很清楚。吓唬吓唬老百姓是可以的,但是和鞑子交战……

朱大典无奈的说道:“都督大人,你一定要救救下官……”

张准微微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说实话,张准内心里对朱大典是有些鄙视的。准确来说,不是对朱大典个人有意见,而是对绝大多数的明朝官员有意见。对于这群人的嘴脸,张准真的是太厌恶了。

明朝的官员,很大的特点,就是清高的时候,骄傲的要死,正眼都不看你一眼。通俗的来说,就是拽得跟二百五似的。但是,一旦堕落,又要比谁的速度都快。贪婪,短视,无知,狂妄……张准能想到的词语,全部都是贬义词。

要说最有骨气的官员,出在哪个朝代,肯定是明朝,被皇帝打死都绝不屈服的官员一大堆。要说最没有骨气的官员,出在哪个朝代,同样是明朝。满清入关,主动投靠鞑子的明国官员,数不胜数。满清夺取天下之快,连他们自己都感觉到惊讶。

明末是我国历史上道德最败坏的时期之一,忠信仁义,礼义廉耻,三纲五常,全部都被抛在了脑后。大量的官员热衷于豢养歌姬,娇妻美妾,甚至是恶心的娈童。明末是男风最盛的时候,江浙一带,娈童之风鼎盛,令人反胃。

朱大典当然明白张准不喜欢自己的到来,可是他没有办法。他如果不想被鞑子抓走,又或者是在打了败仗以后,被朝廷追究责任的话,只有张准可以救他。他可怜兮兮的说道:“都督大人……”

张准端着茶杯,揭开茶杯,轻轻的吹了吹里面的茶水,然后将茶杯放回去,动作有条不紊,慢条斯理的,然后才慢悠悠的说道:“我如何帮你?”

朱大典顿时大喜,感觉到了一丝丝的希望。

张准的心情,其实非常好。从公事上来说,拿下了登州城,俘获了多尔衮等人,还将两个营的兵力给腾出来了。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也可以顺利的机动。现在的他,面对皇太极的进攻,有必胜的决心。打败皇太极,只是时间和代价上的问题。

从私事上来讲,收获也不错。云依已经给自己生了一个男娃,香火后继有人。沈凌菲渲染出来的,已经是第七朵梅花了。后面还有人在排队,等着开花结果。他只要努力一点,广种薄收,总会有收获的。

朱大典苦巴巴的说道:“都督大人,能否派遣部分的虎贲军,进驻济南城?济南军民都热烈的期待虎贲军的到来。”

张准嘴巴一撇,不屑的说道:“我去济南城做什么?”

朱大典苦涩的说道:“济南城兵力严重不足,只有一万三千多人。要是都督大人不支援一点兵力,只怕鞑子破城以后,济南城数十万的军民,都要被鞑子全部掳走了。”

张准也没有继续掩饰,冷冷的说道:“巡抚大人,我是反贼,你是官军,咱们道不同不相为谋。你请我去济南城,我没有一点好处,怎么跟下面的人交代?”

朱大典咬牙说道:“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天大的秘密。”

张准不以为然的说道:“切!什么天大的秘密?”

朱大典看看四周,压低声音,神秘兮兮的说道:“有人主张南迁。”

张准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轻描淡写的撇撇嘴,随口说道:“南什么南……”

他忽然醒悟过来,眉头紧紧的皱在一起,深深的凝视朱大典一眼,缓缓的说道:“你的意思是,崇祯准备迁移到南京去?”

朱大典摇摇头,委婉的说道:“皇上不愿意离开京师……但是,六部会逐渐的南迁。工部侍郎刘宗周已经被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统管南迁事务。知道这件事的,只有极少数人。”

张准下意识的摸摸自己的鼻子。

看来,自己的出现,的确让历史的轨迹,发生了一些变化,朝廷居然开始考虑南迁了。这可是要比真实的历史,提前了足足八年的时间啊!在真实的历史上,乃是崇祯吊死在煤山以后,南京才成为都城的。现在看起来,在未来的一两年时间里,南京就有可能重新成为明国的政治中心了。

其实,一直以来,在明国的高层内部,总是有人对北京不是特别的喜欢。这里的风沙太大,又干燥,住的不舒服。又危险,敌人太多,经常处于前线。土木堡之变,以及后来嘉靖年间的鞑靼俺答汗围攻,都让京师处于战争的氛围当中。尽管最后都是有惊无险,顺利的度过,可还是让不少人都是心有余悸。尤其是近年来鞑子连续三次入寇,更是让北京成了风口浪尖。

现在,北京周围的局势,其实非常的不妙。北面是鞑子和蒙古人,山东这里有张准,几乎将北京包围起来了。搞不好哪一天,北京就会被攻破。北京想要安全,就要主动出击,将这些敌人都消灭掉。但是,很遗憾,无论是哪一方面的敌人,以目前朝廷的实力,想要解决,都非常的不容易。就算可以解决其中的某一个,最后也会落得筋疲力尽,然后被别人吃掉。

比如说,这次鞑子南略,北京里面,就没有谁敢拍胸口保证,北京一定会安然无恙,绝对不会被鞑子攻破的。十万鞑子大军在城外,据说还携带有红夷大炮,京城里面的人不担心就怪了。与其每天都这样担惊受怕,还不如早点南迁,回去南京过安稳的日子。北京这边,只需要派遣军队驻扎就好了。

当初,朱棣迁都北京,很大的原因,是为了避开朱元璋留下的一切,至于天子守国门的说法,则是后来的人说出来的。就算朱棣当时真的有天子守国门的想法,现在已经不实际了。因为现在的北京,根本不能担当这样的重任。鞑子骑兵完全可以绕过京师,深入到明国核心腹地,继续抢掠。

相反的,由于京师被包围,钱粮运输、信息沟通等方面都出现很大的问题,导致全国的战局,都发生了被动。要是放弃了北京,就等于是抛弃了这些被动。如果明国的神经中枢是在南京,就可以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的进行调动,不需要慌慌张张的,乃是急中出错,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除了战争的原因,还有经济上的原因。北京周围的物资供给严重不足,必须依靠江南的漕运。漕运花费的成本很高。江南收购粮食,一石粮食只要一两五钱银子左右,漕运来到北京,至少要二两银子,凭空就多了五钱。

不要看每石粮食只是增加五钱的成本,积少成多啊!日积月累下来,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想想京师的上百万人口,还有辽东、宣大等军镇的兵员开支,都全部需要通过漕运来进行。这得是多大的一笔开销啊!朝廷每年的财政收入都耗费到哪里去了?漕运就占了很大的部分。

即使是最保守的估算,朝廷每年花费在漕运上的银子,绝对不会少于一百万两的。有些年份甚至超过一百五十万两。这也是漕运总督如此抢手的基本原因,那可是一等一的美差啊!只要从中动一下手脚,中饱私囊,私人的腰包,就好像吹气球一样的鼓胀起来了。

这笔费用,还不算疏通河道,开拓新河道的费用。如果算上这些,那漕运的开销,就更加大了。明国朝廷的财政,本来就是入不敷出,要是可以节省这一笔开支的话,财政肯定会宽裕不少。因此,从财政的角度来说,南迁也是比较划算的。

而且,江南的漕运,很容易被切断。尤其是日后张准控制了山东,漕运被切断的几率更大。漕运是北京存在的命脉所在,一旦漕运被截断,北京乃至是周边的地区,就会慢慢的枯萎,最后完全灭亡。没有了漕运,就没有了北京,乃是北国,这几乎是达成共识了。

面对如此的困境,有人提出南迁,自然是一点也不奇怪了。

南迁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自从宋代以来,江南就是国家的主要粮食和财源输出地。江南的富饶,那是天下皆知的。什么苏湖熟,天下足,什么卖不完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描述的都是江南的富饶。对于明国来说,东南半壁的财源,占了国家财源的七成以上。

南京周围都是富庶之地,物资可以就地补充,不需要漕运。江南的水系又发达,水运的成本也低。江南又没有遭受到战争的破坏,生产力可以继续发展。江南又是东林党官员的大本营所在,一般的士绅,对于朝廷的拥护力度,还是比较大的。

没有了漕运的沉重负担,朝廷就可以节省很多的银子,节省很多的人力。没有了蒙古人和鞑子的直接威胁,朝廷的军费支出,也可以削减不少。南迁以后,甚至可以暂时不考虑陕西乱军的威胁。因为一直到目前为止,陕西乱军对江南,还没有实质性的破坏。

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要是朝廷在这种艰难的局势之下,悍然做出南迁的决定,挽救危局还是有几分希望的。在抛掉身上的沉重的包袱以后,说不定还可以轻装上路,苟延残喘一段时间。

当然,南迁的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南迁,就等于是放弃北国了,放弃黄河以北的地区了。在明国的黄河以北地区,北京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北京存在,其他的城镇才有可能存在。要是北京不存在了,其他的城镇,也就不存在了。

这样说可能有点深奥。简单的来说,就是明国的政治中心,如果不在北京了,那么,整个北国,都会被迅速的边缘化,然后逐渐的被人遗忘。因为,无论是从人口,还是从资源来说,北国都不如南国。

这对于一个政权,对于一个皇帝来说,的确是非常难受的。要是皇帝不在北京了,安排的守将,到底可以镇守北京多久,谁的心里都没底。尤其是对于做出这样决定的皇帝来说,被贴上一个懦弱之君的标签,那是绝对跑不了的。

张准可以肯定,爱好面子的崇祯,一定不会同意这样的提议的。哪怕他从理智上知道这条退路其实是不错的选择。但是,文官的力量很强大,要是大部分的文官,都赞成南迁的话,崇祯恐怕也是要屈服的。

从历史的大势来说,在局势危急的时候,从北京迁回去南京,其实是可行的。要是崇祯愿意南迁,愿意到南京主持政务,后来的南明,就不会是一盘散沙,出现各种各样令人惊叹的怪现象。

南明之所以覆亡的如此之快,主要是因为内部的不团结,光是并立的皇帝就有好几个。大家互相抢夺皇位,不打鞑子,专门打自己人。而且一个打得比一个狠。结果,自己将自己搞得两败俱伤,同归于尽,白白让满清占了便宜。

要是崇祯南下,又或者是指定太子在南京监国,这样的情形就不会出现。只要南明自己不搞分裂,以满清当时的力量,想要吃掉南明,那是不容易的。鞑子的骑兵,在江南地区,完全施展不开。因此,延续南宋的历史,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

“朝廷还有这么一条退路……”

张准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下巴,慢慢的斟酌起来。

要是崇祯南迁,虎贲军倒是可以得到一些好处。明军南下以后,山东、北直隶、山西三省,就要出现短暂的军事真空,张准还是有信心控制这些地区的。即使朝廷在这里派驻军队,也完全不是虎贲军的对手。虎贲军控制了这些地方以后,无论是人口,还是地盘,都不算小了。只要发展起来,睥睨天下是指日可待的。

山东本身资源就相当的丰富,加上河北的铁矿,山西的煤矿,完全可以满足近代工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山西的煤矿,那可是随便用铲子一挖,就能够挖出来的,开采起来完全没有难度。朝廷不懂得利用这些天然的资源,张准却是懂得的。

此外,要是控制了北国,战马的问题也基本上解决了。北国的外面,就是广袤的蒙古草原。只要和蒙古草原接壤,张准就可以弄到大量的战马。届时,即使是和鞑子一对一的拼骑兵的数量,都是有可能的。只要近代工业出现,不要说遍地开花,只要出现雏形,虎贲军就算是绑着一只手,都可以轻易的打败鞑子。

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虎贲军需要考虑的,就不再是如何打败鞑子了,而是如何迅速的工业化,从而占领全世界,建立一个更加强大的日不落帝国。一旦近代化任务完成,气吞六合,横扫八方,完全不是什么问题。

当然,刚开始的时候,虎贲军面对的危险也不少。崇祯一走,蒙古人和鞑子的压力,都全部施加在自己的身上了。可以说,朝廷一退,风口浪尖就全部落在虎贲军的身上了。在北方,虎贲军要面对鞑子和蒙古人的进攻。在南面,也要防止南明的捣乱。甚至,还有可能和李自成等人直接掰手腕。

四战之地,四战之军啊!如果真的出现那样的局面,虎贲军就要面对来自西面八方的威胁。没有足够的兵力,没有足够强的战斗力,肯定会被被人的车轮战给干翻。北京这个地方太耀眼了,盯着它的人太多了。当然,从军事地理上来说,一旦控制了北京周围,那就是居高临下,虎视眈眈了。

说来说去,还得感谢崇祯一声。崇祯就个人而言,是有骨气的,不会轻易屈服。否则,一旦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个烂摊子,张准又没有来得及准备,搞不好山西和北直隶,都被蒙古人和鞑子抢先一步了。就算日后虎贲军能抢回来,大概也被夷为平地了。

未来,真的是充满了变数了。历史的发展,果真是有无数的可能。历史的轨迹,不经意的变线,就可以出来无数不相同的结果。历史是否变线,就在于崇祯的一念之间了。要是他拒绝南迁,历史的轨迹,就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要是他同意南迁,或者是默许南迁,那么,历史的轨迹,变化就大了。

张准的目光慢慢的回到朱大典的身上,缓缓的说道:“你的消息,是从哪里来的?”

朱大典急忙说道:“是从温体仁那里听来的。温体仁强烈反对南迁。皇上也拒绝南迁。但是,其他的阁臣,还有六部的重臣,还有辽东、宣大军镇的各个高官,私底下都同意南迁。”

张准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看起来,崇祯的压力很大啊!

阁臣和六部重臣要求南迁,压力还不是很大。辽东和宣大两个军团也要求南迁,压力就大了。高起潜和王坤等人,肯定是不想继续和鞑子打下去了,才会给崇祯施加压力,想要退守南京。这些人杀鞑子没胆量,也没有那个能力,但是在内讧上,还是很有经验的。

一旦崇祯承受不住群臣的压力,被迫“默许”南迁,又或者是将太子派到南京去,基本上就成为定局了。既然如此,虎贲军也要提前做准备了。北国既然有可能易主,就不能让鞑子破坏得太严重了。

沉吟片刻,张准沉声说道:“我和你去济南城!”

爱读书屋推荐阅读:重生大宋:白面包青天穿越隋唐:我李元霸要称帝三国:开局送灵帝一顶帽子!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烽火从壮士出川开始历史盘点:从王朝末年开始鹰酱独立,我在北美重建大明!明末之大国崛起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古代旱灾:官府献祭美女,我全收飘飞的残叶刺明前世今生未了情李钊的古代生活崇祯末年带妹征伐魂穿水浒:不做皇帝难道做山贼!我奸臣造反,被女帝这样翻盘?抗旨他都敢,还有什么不敢做?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穿越大唐之强兵变乱匪三国之再兴汉室大唐双穿:小兕子是我的!明末木匠天启落水后无敌三国:开局投董卓完成先帝遗愿重生隋末,开局就被瓦岗五虎包围大秦:开局一千白马义从三国:从农村小屁孩到千古一帝正德风华崇祯:30年不上朝大秦:政哥我不想学英语了重生武大郎:最强帝王系统冰冷王爷每晚要我哄睡长生不死:我是历史一根刺穿越秦二世胡亥,开局忽悠始皇帝三国之截胡赢天下反派女配要洗白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穿越重生从藩王开始争霸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对不住了朱棣,我假太监要当皇帝乞丐也有风花雪月时锦衣黑明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日月战旗绑定自残系统:三国第一寿星诞生我的戒指通北宋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都市夜战魔法少男(库洛牌的魔法使)和亲公主白发皇妃开局匪二代,创业当皇帝
爱读书屋搜藏榜:丹麦崛起1890日出海东大唐锦鲤小郎君谋士骗术大齐好男人田园空间:倾城嫡女玲珑五胡之血时代寒门出了个状元郎昌明民国响马乱皇兄,这个皇位我真不要大秦:治粟内史的狂想宏图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调别刺激孤,孤不傻了君临天下大秦:陛下快退位,不然公子反了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宫廷幽处孤芳难自赏从特种兵开始的军旅生涯江山争雄大明天仙谱忆昔大唐贞观世宋朝玩主三国争霸,最强六边形战士三国:武将拉满谁能拦我一统全球穿回元末闹革命一起当兵的日子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重生于红楼末年天骄狂尊大唐:开局迎娶李秀宁天幕视频,给古人亿点点现代震撼北宋:武大郎变成高富帅!重生之废材皇子缔造理想国度瑟瑟惊蝉永远的兵魂大秦神捕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秀才无双大唐太子爷我,怎么可能有很多娘子!幻之盛唐开局造反:女帝请自重枭风寒门枭士龙影战神成了八爷大唐:开局跟武媚娘流落荒岛束秦抗战最牛路霸
爱读书屋最新小说: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黑魔法三国传水源王烽火燃情山河虹重生逆袭:智谋登峰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穿越古代卷入皇室梦回春秋当大王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秦始皇荡平六国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祖龙蚌埠住,大秦皇子融合不良帅我不叫谢石头穿越大明朱雄英班超传奇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成州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我教原始人搞建设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星落门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水浒英雄传说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穿越大明做女皇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大秦:金榜公布,躺平竟成最强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戏说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