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秦王政被这句话逗得哈哈大笑,仿佛是听到了什么好笑的笑话般。
启依旧站在原地劝说秦王政:“大王!就是因为您,大秦才会变成今天这样,臣恳请大王,下野吧!”
秦王政止住了笑,此时的他面色红润,眼眶因狂笑充满眼泪,与平日威严的形象不同,倒是多了几分愠怒。
他缓缓从王座上站起身,用双手撑着桌子,居高临下的盯着启。
启此时竟然有点慌了,这种上位者与生俱来的威严,一时之间让他生出了几分恐惧。
“大王!到此为止吧!请您下野!”
启低下了头,或许是不敢再看秦王政的眼睛,亦或者是向这位上位者表达最后的敬意。
“下野?好一个下野!”秦王政又一次抚掌大笑。
启抬起了头,眼神中有些失望,也有些绝望。
既然大王不想体面,只能他来帮大王体面了。
“来人!”
启冲着殿外怒吼一声。
数十名甲士应声而入。
看到这场面,群臣皆大惊失色,一时之间,竟然无人敢言。
“启,你要造反吗?”
一个年轻的将军从武将行列站了起来对着启怒目而视。
启回神看了一眼这人,他坐在大殿的末尾,想来官职并不高。
启将目光收回,一个小将罢了无足轻重。
“大王,臣恳请您下野到雍城去陪伴太后!朝政今后就由臣和诸位同僚料理。”
启还想给嬴政最后一次机会,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想动用武力。
一旦动武把嬴政拉下来,那他们就不叫兵谏了,而是叫叛乱。
“启,难道你我君臣之间非得如此吗?”
嬴政话语中有几分妥协,但更多的还是悲凉。
一位三朝的老臣,居然带头站出来造他的反。
“大王,臣只是为了国家。”启目光坚定,为了保住秦国的基业,今天他说什么也不能妥协。
“既然如此…”秦王政长叹一声,一下瘫在王座上,用手扶着额头,好像是认命了。
启见此,便给了身后的手下一个眼神,示意他们上去把嬴政拉下来。
然而,后面的几个人却没有反应。
启转过身:“你们还在等什么?还不去把大王拉下来?”
这几人依旧无动于衷。
启只好把目光看向内史腾,因为这些人都是他安排的。
内史腾冲他微微摇头,无声的说出:“抱歉”两个字。
这一刻启方才反应过来,自己这是被他们出卖了。
启又慌忙去看昌平君,大殿中哪还有他的影子?
王绾这时跳了出来,喝道:“武士何在?还不速速拿贼!”
“嗨!”
大殿中的几十名武士应声而上,拿下了站在他们前面的启。
启被武士们牢牢的按在地下动弹不得。
秦王政从王座上站起身,走到他面前,居高临下的看着他。
“怎么样,想不到吧?”
启挣扎着将眼睛看向内史腾,他不明白,为何对方会出卖他?
这时,外面又响起凌乱的脚步声,又是一队武士进来。
领头的是个穿着甲胄的将军,正是昌平君。
昌平君一进来,不少大臣心中一紧,莫非事情还有反转?
然而昌平君只是单膝下跪向秦王政行礼。
“大王,遵照您的吩咐,宫城已经戒严。”
“善!”
“启,你刚才不是还说失道寡助,现在如何了呢?”
嬴政蹲下身,戏谑的看着启,那眼光就像是在看一条死狗。
启自知大势已去,不再多言。
嬴政见启始终不开口,顿觉意兴阑珊也不再与他多言。
重新回到自己的王座上坐下。
秦王政看着内史腾,道:“腾,这件事情你们做的很好!”
内史腾站出来,先是看了一眼地上的启,然后才看向秦王政:“大王对臣知遇之恩,臣无以为报!这些都不过是臣应该做的。”
秦王政吩咐人将启押了下去,一双锐利的眼睛,从群臣身上扫过,这些人实在太让他失望了,刚才启谋逆,居然无一朝臣站出来护驾。
忽然间,秦王政的目光停留在了那个年轻的小将身上。
刚才那么多大臣,就只有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站出来呵斥了启。
虽然这对大局并没什么用,但起码此人还是忠心于寡人的。
“你!”嬴政伸出手指着刚才那个为他说话的小将。
那小将应声出列,拱手应道:“臣在!”
嬴政看着他说道:“你是何人,是何官职?”
李信躬身应道:“臣李信,现任内史府都尉。”
嬴政点点头,内史府都尉,也就是一个咸阳附近统领一千人的将军。
果然只是个小将,难怪寡人不认识他。
“你,很好!”
秦王政指着李信说了这么一句。
然后,秦王政放下手,对赵高吩咐:“将此人的爵位升至五大夫,以后王宫的安全就交给他来负责!”
赵高一怔,这李信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大王居然一下子就要把王城的安全都交给他负责?
虽然觉得此举不妥,赵高还是很快应道:“唯!”
秦王政又褒奖了一下今日有功的内史腾三人,提升了他们的爵位,然后又训诫了群臣一番,这才宣布退朝。
朝会散了以后,秦王政换了身便装出了宫来到大狱中,在这里秦王政秘密的会见了启。
两人谈话时,所有人都被驱散,就连负责记录君王眼前的史官也不得入内。
两人到底谈了什么,无人知晓。
只是秦王政离开后就下了命令,一是诛灭启全族,其二勒令朝野今后任何人不得再议论启。嬴政又给史官下令,抹除了所有关于启这个人的记载。
就这样,启消失在了秦国的历史记载中 仿佛从未出现过。
但秦国发生的这场叛乱,实实在在的被其他几国记录在了他们的史书中。
……
馆陶渡口。
田秀正率领送葬队伍从此处准备过河。
此时,秦国的消息传来。
“启居然谋逆,真是意想不到啊!”
田秀在河边长吁短叹了一番,这才率众渡河。
启的叛乱来的太突然了,事先任何人都没有觉察到。
如果赵国这边早点知道他要叛乱的消息,或许还能给他一点帮助,但现在一切都晚了。
启事败身死,秦国内部只怕好长时间都没有人再敢反对嬴政了。
渡过黄河以后,送葬队伍进入齐国。
齐国早早的就得知田秀扶灵东归,齐王建老早就派公子假与此处接应。
公子假身着素服垂手站在道路中间,他的身后站着众多齐国的文武大臣,道路两旁还有许多自发前来迎接田单灵柩的百姓。
众人一同扶着田单的灵柩缓缓向即墨而去。
一路上越来越多的齐人前来为田单送行,短短几天时间,人数竟然就达到了十万人。
齐国官府又不敢阻挠这些来为田单送行的百姓,只能派出大军跟在队伍后面,防止这么多人生出事端。
二月初十,寒风凛冽,一场鹅毛大雪笼罩了整个齐国。
送葬的队伍顶着风雪,艰难的来到了田单浴血守卫的地方—即墨。
在即墨城门口,共望着那熟悉又沧桑的城墙,回忆如潮水般涌来。
此时,人群中走出一位老者,他正是当年跟随田单坚守即墨的老兵。
老者老泪纵横,抚摸着田单的灵柩,泣声道:“将军啊,您终于回来了。当年咱们一起浴血奋战,守住了这即墨城,如今您却……”
众人听了,无不悲戚。
葬礼庄重而肃穆,十万百姓自发前来,哭声震天。
田秀站在墓前,对着田单的墓碑轻声道:“父亲,您一生为齐国鞠躬尽瘁,如今您安心去吧!这个时代就要交到我们这些年轻人手里了。”
葬礼结束后,田秀收到了一则消息,蜀将司马南大破巴充联军,斩杀充侯。
秦军趁势攻灭巴充两国。
至此秦国再一次平定了整个蜀地。
“巴充两国,怎么会败得如此快?”
田秀觉得不可思议,司马南手中不过数万之众,居然能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覆灭两个国家。
这简直是匪夷所思!
共摇头解释:“这没什么奇怪的,巴充两国本来就是两个小国,挡不住秦军很正常。听说充侯还曾经派人去楚国求救。”
充侯将最后的希望放在了楚国身上,但非常明显,楚国并没有救他们。
这其实并不意外,楚国正深陷鲁国战争的泥潭,又哪来的余力去救充国。
更何况秦国和楚国如今是盟友,楚王于情于理都不会去帮助充侯他们抗击秦国。
合上手中的情报,田秀看向共:“先生,如今我父亲薨了,您今后准备怎么办呢?”
田秀是想把共留在身边的,这老家伙虽然上了年纪,却并不糊涂,而且办起事很利索。
共面对田秀的招揽,摇头拒绝了:“少君,你把老六带回去吧!臣想留在即墨为主君守灵。”
虽然田单去了,但在共眼中,田单依旧是他的主君,田秀永远都只能是少君。
田秀见此也不再强留。
二月二十八日,田秀率众返回赵国。
期间,齐国又传来一则消息。
魏信陵君统率三国联军于曲阜大破楚军。
楚将项燕再次折戟沉沙。
楚国想吞并鲁国的计划又又泡汤了。
楚王惊慌之下遣人入临淄、大梁意欲向齐魏两国求和。
对此,田秀感到时不我待。
一旦楚国与齐国停战。
那么接下来赵国与秦国的决战计划很可能将受到影响。
田秀加快速度,只用了五天时间就回到邯郸。
再一次返回邯郸后,田秀大肆封赏了匈奴之战之中的有功将士,全军上下皆有封赏,就连阵亡的将士也得到了一笔抚恤。
然后重头戏来了。
右丞相楼昌上表赵王,建议晋田秀为公爵。
赵王对此当然是不想同意。
这自古以来,封君就没有一个是公爵。
田秀要是封了公爵,下一步是不是就要准备当王了?
可是拒绝的话,赵王又不好说出口。
田秀这一战的功劳太大了,击破匈奴,赶走头曼,俘获数十万匈奴战俘,这么大的功劳,不封赏又实在说不过去。
但如果不给田秀晋爵,好像也没什么能再赏赐给他的东西了。
整个赵国都是人家的了,自己还能赏赐他什么?
总不能把太后赏给他吧!
哎!赵王只能用一种求助的目光看着田秀,希望他能像上次一样站出来回绝。
然而面对赵王投来的眼神,田秀却假装没看见。
对田秀来说,上次群臣上奏晋其为公爵,多半是出于无奈的妥协。
但这次不同了,这个公爵是田秀凭战功换来的,说什么也不能再推让。
赵王虽有百般的不情愿,又不得不妥协。“准奏,即刻晋丞相为公爵!”
田秀晋封公爵以后,赵国各地都有贺信送来。
齐王、魏王、韩王、秦王成蟜也都写信祝贺田秀受封公爵。
就在田秀沉浸在晋封公爵的荣耀中时,一封来自秦国的密信打破了表面的平静。密信中称,秦王政准备携大胜之余威,御驾亲征东秦。
“孤还没有去打他,他倒先来攻打孤了,胆子倒是不小。”
田秀冷哼一声,随手把信丢到了一旁。
李斯把信接过去读了读,道:“丞相,秦国要对我们动手了,咱们怎么办?”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这次,是时候为天下铲除暴秦这个祸害了!!”
田秀下定决心,这次要一战灭秦。
只要秦国一灭,接下来天下大势就要归于赵国。
……
三月中,秦王政在国内下达了战争总动员令,准备与赵国决战。
作为回应,赵国也进行了总动员令,两国都准备集合一切能集合的力量,向对方发动致命一击。
赵国上下都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准备时,月氏国的使者到了。
月氏王遣使将头曼人头送到邯郸。
田秀大喜,亲自接见了月氏使者,并与其敲定了众多贸易项目。
月氏承诺会将来自西域的各种瓜果蔬菜,以及先进的葡萄酒酿造技术及冶铁术传入赵国。
作为交换,赵国也承诺将本国的丝绸、瓷器、黄纸、肥皂等奢侈品输送给月氏。
田秀已经击败了匈奴,赵国和月氏之间的贸易来往将不受阻拦,两国的商路畅通无阻。
敲定了今后两国的贸易合作,田秀宴请月氏使者。
田秀希望派出商队与月氏合作,一同去西域探访,彻底打通中原通往西域的商路。
月氏使者对此也表示了支持,这顿饭吃的宾主尽欢。
相较于田秀府上欢乐的气氛,王宫中的气氛就要凝重的多了。
“大王,田秀已经是公爵了,他又准备向秦国开战,等他灭了秦国,恐怕就要行篡位之事了。请您早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