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郭嘉摇了摇羽扇,有几分漫不经心,又让人莫名的心安了很多。

“陈宫已经有几天没在成都露面,他很可能去了汉中。此人善从大处着手,又熟悉我大吴新政。以退为进,将我军诱入汉中作战,以试探我军极限,再自然不过。只不过公与要警惕,他虽然去了汉中,法正还在鱼复,蜀军冒险出峡的可能性还在。”

沮授眼神微缩。“陈宫去了汉中?”

“虽然还没有得到确切的情报,但大体无误。”

沮授眼珠转了两转,露出一丝浅笑。“久闻此人智谋出众,果然传言不虚。”他看向郭嘉,面带微笑。“奉孝曾主掌军师处多年,对各部军师都很熟悉,又了解陈宫的实力,此二者皆非我所能及。以奉孝之见,要不要增派人手?”

郭嘉瞥了他一眼,用手中的羽扇指指沮授,哈哈大笑,却不作答,转身看着孙策。“公与有所不知,最了解他们的不是我,而是陛下。想当年,徐庶与陛下一见,便得委任,赶赴武关。”

沮授恍然。“原来是陛下所擢,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孙策看着这两人一唱一合,忍不住笑了一声,随即又有些说不出的遗憾。人才越来越多,但相互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微妙。沮授以降臣而超擢为军师祭酒,很多人对此不满,背地里不知道动了多少心思,只是他不为所动,沮授本人也谨慎,让人抓不住把柄,这才没闹出大事。

现在汉中军情出现重大转折,沮授担心黄忠身边的军师力量不足,想要增派人手,以确保安全,却不能轻易决定,不得不兴师动众的请他和郭嘉,又主动向郭嘉问计,可谓是用心良苦。

黄忠的军师名义上是李严,实际上还有一个徐庶。徐庶是颍川人,汝颍系势大,沮授不能不慎重对待。

即使是孙策,此刻也不能轻易调动人手,以免扰乱军心,弄巧成拙。

临阵易将是用兵大忌,军师亦然。

孙策转头看着地图上的沔水(汉水),咂了咂嘴。由钖县到西城,黄忠的补给线拉长了一半,而这一段水路人烟稀少,连征发民夫都困难,只能从更远的武当、酂县一带征发,消耗会翻倍。加上吴懿、张鲁的降卒,还要再翻一倍。一旦黄忠的主力挺进汉中腹地,需要的补给更加惊人。

汉中有耕地,但能供养的户口有限。到目前为止,汉中的户口巅峰值只有五六万户,正常情况下,只能供养一万多兵。如今是战时,陈宫想必不会让他们如愿,很可能会将汉中作为战场,如此一来,黄忠部的补给几乎完全依赖于后方的运输。

不论是从襄阳逆水而上,还是从关中翻越秦岭,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能够顺水而下的凉州偏偏又无粮可运。如果黄忠不能迅速夺取汉中,汉中战场很可能是个溃疡,甚至可能演变成流血不止的伤口。

这应该就是陈宫的阳谋。所谓阳谋,就是你看得破也未必有办法破解。

“有速胜的可能吗?”

沮授摇了摇头。“兵力不足,没有速胜的把握,只能临机应变。若一意强求,反倒可能为敌所诱。”

孙策赞同沮授的观点。战略上不存在速胜的条件,只能依赖前线将士的战术。换句话说,要看黄忠等人能不能够创造战机,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将蜀军彻底赶出汉中。但他不能给黄忠压力,反而要给黄忠充分的时间,否则就有可能适得其反。

实际上,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黄忠等人贪功冒进,中了陈宫的计。

要杨在战略上取得全面优势,就要往汉中增兵。增兵就要增粮,负担更重。多路人马合作,谁主谁次又是一个问题。能够增援汉中的是鲁肃和马腾、阎行,马腾、阎行也就罢了,鲁肃却是安西大都督,让他听黄忠的将令,鲁肃未必心服,而让黄忠听鲁肃的命令,等于夺了黄忠难得的立功机会。就算黄忠愿意,徐庶、徐晃等人也会有意见。

除非再派一个能让他们都服气的,比如目前留镇洛阳的左都护孙尚香,或者干脆御驾亲征。可是那样一来,后勤补给的负担更加惊人。

不用仔细测算,孙策也知道目前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就他所知道的历史,对蜀作战向来都是在中原安定的情况下,积蓄多年力量,然后集中优势兵力,速战速决。一旦陷入僵持,就意味着战略上陷入被动,只能主动撤军,除非出现意外战机。比如曹操攻汉中时,张鲁军自溃。比如钟会攻蜀受阻剑阁时,邓艾由阴平道进军,奇袭成都,抄了姜维后路。

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意外,只能作为战术范畴的考虑,不能作为战略的有机组成。如果庙算的时候就寄希望于偶然因素,那就太荒唐了。

反复商量后,沮授、郭嘉的意见和孙策相近,目前不具备大举攻蜀的条件,应该维持当前的方略,以蚕食的方式围攻。考虑到黄忠等人的心态,孙策命沮授、郭嘉分别以官私的身份与黄忠、徐庶联络,提醒他们当前的态势,不可贪功冒进。当稳扎稳定,步步为营,不给曹昂、陈宫任何可趁之机。

快商量完的时候,一直没说话的刘晔忽然说道:“陛下,臣以为陈宫虽有诱敌深入之意,却还可能有另一层意思。”

孙策倒是有些意外。刘晔难得主动当众发言,今天这是怎么了?

“说来听听。”

“曹操身边谋臣虽多,最得力的不过陈宫、法正。陈宫善大计,用阳谋。法正有急智,好冒险。汉中纵使失守,尚有巴山、剑阁,蜀中暂时无忧。是以陈宫可以以退为进,有恃无恐。若我为其所诱,人力、物力尽集于汉中,疏忽了荆楚,则难保法正出奇,荆楚溃败。”

郭嘉赞道:“用兵重虚实,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变化莫测谓之神。子扬此言深得兵法奥义。”

孙策同意刘晔的观点,只是更加头疼。两路都不能放松,六七万大军枕戈待旦,这消耗可不是一般的小啊。曹操这一手可真是阴险,阳谋、阴谋一起上,让人防不胜防,稍有疏忽就中了他的计。

不可小觑老阿瞒啊。虽说双方实力悬殊,形势已定,可是一时半会的,他还真拿曹操没什么办法,一不小心还有可能吃他的亏。

然而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就连沮授、郭嘉都将注意力放在了陈宫、法正身上,没有对曹操予以重视。刘晔倒是有所警觉,但他却有所保留,不肯言无不尽。

这也难怪,曹操除了西征时剿灭宋建,还没有能让人惊艳的战绩,远远没有表现出真正的实力。

孙策沉吟良久,命人取来了与曹操手抄的《孙子兵法》。这部《孙子兵法》是曹操留给曹昂的,曹昂曾借给他一读,他命人抄录了一份,一直保留在身边。前世他就读过这部书,只是当时走马观花,没上心。这一世征战沙场,结合自己的用兵实践再读,感觉大有不同。

虽说这部书并不能代表曹操的全部实力,但至少能让他们清楚,曹操并非无能之辈。

沮授等人都是识货的,翻了几页,看了几条曹操的批注,神情就凝重起来。为了准备对蜀的战事,他们都将与曹操有关的战纪通读过,对曹操以往的战绩一清二楚,只是不够重视。如今读了曹操的手注兵书,他们意识到曹操比他们估计的更强,对兵法的了解远超绝大部分将领。

其实,从孙策的反应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能让孙策如此郑重对待的敌人,又怎么可能是等闲之辈。

沮授说道:“陛下,能否将此书抄录几份,急传诸将?”

郭嘉说道:“别抄了,安排书坊刻印吧,都尉以上将领人手一册。”他曲指一弹。“陛下帮他抚养妻儿,也花了不少钱,这稿费就不用给了。”

孙策忍俊不禁,哈哈大笑。

——

孙策将印行兵法的任务交给了汝南最大的印书坊——许氏印书坊。

许靖很高兴,将所有的业务暂停,抽调最精干的刻版工匠,又从其他印坊高薪借调了一些工匠,以最快的速度刻版。三天之后,第一批书就送到了孙策手中。

书印得很好,不仅刻工好、纸好、墨好,考虑到军中将士大多不是什么文化人,性子粗野,力气又大,许靖特地用厚实的皮纸做封面,又配了一个皮书套,方便携带,摔也摔不烂。

接到第一批样书后,孙策立刻命人送往汉中,并给黄忠下了一道亲笔诏书,让他们慎重对待,不要急于求成,被眼前的小利蒙蔽了理智。并以阮瑀为使,亲赴汉中,邀请卢夫人论道。

阮瑀是陈留人,与吴懿同县,有些交情。派他去,最重要的目的是安抚吴懿,化解吴懿的疑虑,将可能的假投降变成真投降,去除黄忠的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孙策传诏鲁肃,让他派人勘探通往汉中的道路情况,评测运输成本,寻找最经济的运输方案,准备为黄忠部提供运支援。又传诏孙尚香、陆逊,让他们赶到汝阳述职。

接着,孙策下诏,从各水师抽调精兵强将,赶赴鄱阳湖,悄悄组建右都护水师,以备不测。

准备的过程很顺利,但军师处推演的结果也很惊人。如果黄忠部进驻汉中,与曹昂对峙,即使不增兵,军费开支也会大量增加,对已经捉襟见肘的军费来说无疑是雪中加霜。初步估计,近三十万人马的全部支出将超过一百五十亿,占财政收入近七成。如果大规模开战,军费还会大幅度上升,财政赤字在所难免。

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虽然富有天下,孙策还是觉得压力山大。战线拉得太长,精兵战略的成本又太高,他实在有些支撑不住,体会到了美帝当年陷在中东的窘况。

国虽大,好战必亡。古人诚不我欺。当初的步子跨得有点大,扯着蛋了。

黄汉升啊,你一定要稳住,千万不要急。给我两年的准备时间,关中恢复了生机,压力就小多了。

——

腊月底,孙尚香、陆逊、徐节赶到汝阳,洛阳的军务暂时交给了吕蒙、高顺和辛毗。

孙尚香对高顺印象甚佳,将高顺提到了与吕蒙比肩的位置,倚为左膀右臂。这个决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高顺统领的旧部归心,全心拥护这个年轻的女都护,吕小环也非常感激,从五原、朔方招揽了一批女骑士,送到洛阳,补上了韩少英的空缺。

不仅如此,这还帮了沈友不少忙。得知左都护器重并州人,尤其是雁门以北的并州人,将并州女骑士作为近卫骑,刚刚归降的并州人深感荣幸,心里的疙瘩不知不觉的融解了许多,非常配合沈友的工作,积极推行新政,应征入伍,组建起一只拥有两万精骑的北疆骑兵。

在洛阳主政近一年,孙尚香沉稳了很多,没有像以前一样,一见面就扑上来撒娇。就连奉命去迎的孙权见了,都有些诧异,盯着孙尚香看了半天。

上了殿,行了礼,孙策走到孙尚香面前,伸手捏捏她的鼻尖,笑道:“好样的,总算有点大将气度了。难怪洛阳、弘农恢复得那么好。”

孙尚香红了脸,躬身道:“都是诸将协助得力,并非臣一人之功。”

“哈!”孙策很惊讶,转身对孙权说道:“看见没有,小妹居然知道谦虚了。”

孙权也笑道:“陛下所言甚是,左都护进步喜人,不愧为陛下手足。”

孙尚香白了孙权一眼。“看你这话说的,你不是陛下手足吗?也对,你现在不是手足,是心腹了。陛下作书,每次都夸你,说你为他分忧,是宗室中少有的施政之才,尤其是经济,颇有独到之处。”

“是……是吗?”孙权有些诧异,讪讪地看了孙策一眼,又道:“那是陛下鼓励我呢。我这点能力,也就是处理一些文牍,与施政可没什么关系,更谈不上经济。”

孙尚香不解。“经济有什么不好,你这么紧张作甚?”

孙权急了,涨红了脸,脱口而出。“我哪有?小妹,你不要乱说。”

爱读书屋推荐阅读:明末之大国崛起魂穿水浒:不做皇帝难道做山贼!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我在大明当暴君胡扯五千年福寿至三国:从农村小屁孩到千古一帝贞观清闲人大秦:政哥我不想学英语了龙腾美洲穿越秦二世胡亥,开局忽悠始皇帝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对不住了朱棣,我假太监要当皇帝乞丐也有风花雪月时锦衣黑明绑定自残系统:三国第一寿星诞生汉末少帝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崇祯末年带妹征伐穿越三国之众将云集降落在清初大唐逍遥侯帝王之名穿越兽世:兽夫太凶猛厨子也可以改变战国历黄巾张狂人在大明,我是朱瞻基香江1966,从九龙城寨开始崛起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综武:之大秦仙朝大明朱标重生女帝帝师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弃少:从种田开始发家系统再拉也得用着穿越异世界?我有军火系统!厚黑小县令,从驸马到皇帝崇祯窃听系统猛将三国之无限召唤重整汉末重生1840:从废柴到霸主三国:白毦陈到绝色至尊:邪王,放肆疼!大明:被迫登基我是个风流公子却被迫保持童子身重生成为刘秀,收小弟打天下天将任:百战英魂三国之小兵传奇琳琅幻境:穿越大唐重振家族荣耀
爱读书屋搜藏榜:丹麦崛起1890日出海东大唐锦鲤小郎君谋士骗术大齐好男人田园空间:倾城嫡女玲珑五胡之血时代寒门出了个状元郎昌明民国响马乱皇兄,这个皇位我真不要大秦:治粟内史的狂想宏图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调别刺激孤,孤不傻了君临天下大秦:陛下快退位,不然公子反了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宫廷幽处孤芳难自赏从特种兵开始的军旅生涯江山争雄大明天仙谱忆昔大唐贞观世宋朝玩主三国争霸,最强六边形战士三国:武将拉满谁能拦我一统全球穿回元末闹革命一起当兵的日子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重生于红楼末年天骄狂尊大唐:开局迎娶李秀宁天幕视频,给古人亿点点现代震撼北宋:武大郎变成高富帅!重生之废材皇子缔造理想国度瑟瑟惊蝉永远的兵魂大秦神捕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秀才无双大唐太子爷我,怎么可能有很多娘子!幻之盛唐开局造反:女帝请自重枭风寒门枭士龙影战神成了八爷大唐:开局跟武媚娘流落荒岛束秦抗战最牛路霸
爱读书屋最新小说: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