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当归不知道欧阳青今日在朝堂上也是处在水深火热中,毕竟赵祯是皇帝,下面的八王爷、六王爷还有包拯,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赵祯原本要封欧阳青为安和公主,并将先帝在民间留下遗珠之事昭告天下。六王爷一马当先站出来反对,还提出要滴血认亲,才能认祖归宗,否则谁又能说得清当年旧事。
赵祯听这话合理,当即命人去准备一碗水和一根银针。
不料这又遭到八王爷的反对。虽然当初是他把欧阳青推到公主之位的,但是他也不能拍着自己的胸脯打包票说欧阳青的确是皇室血脉。
“皇上圣体怎么能轻易损伤,而且此事关乎先帝颜面,还是秘而不宣为上策。”八王爷只想对死去的秦笙和欧阳千凝有所交代,至于谁是公主,只要没有昭告天下,问题也不算太大。
“若依皇叔所言,朕如何给小青名分?朕认为此举不妥。”
“不妨说是皇上的义妹,如此封号安和也说得通了。”包拯在八王爷的暗示下提出自己的见解。
“包大人说的不错。”八王爷马上抱拳附和说,“只要皇上有合理认义妹的理由,此举就行得通,而且还能维护先皇颜面,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那就随你们吧!”赵祯叹了口气,准备背手离去。
八王爷凑到包拯身边商量对策,六王爷见没他什么事也要离开,只有欧阳青一直无人理会,在朝堂之上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最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大喊:“求皇兄为臣妹做主。”
八王爷和包拯皆是一怔,六王爷来了兴致,小跑着从门口折返回来。
“皇妹不必如此,有何事直言便是。”
“皇兄,六王爷曾几次暗害臣妹,还请皇兄做主。”欧阳青哭喊着。
赵祯也终于想起来包拯就在查此事,他重坐回高堂,转而问向包拯:“包卿案子查得如何,可有证据证明是何人暗害朕的皇妹?”
“臣启皇上,日前有两位意图暗害公主之人的确是六王府的死侍。”
“那两人何在?朕要亲自审问。”
“一人在公堂上暴毙,另一人死在牢中。”
“包拯,你是如何看守的?”赵祯拍案而起,怒喝。
“臣有罪。”包拯撩袍下跪,不敢过多解释,实则在赌八王爷会为他开口。
“皇上暂且不要动怒。”八王爷虽然有意维护六王爷,可包拯也是肱股之臣,孰重孰轻,他还是掂量的过来,“臣那日正巧被包大人邀去旁听,当时六王爷也在,那人犯一上公堂便求六王爷救命,却没料到他一靠近六王爷就毙命了,臣想那人一定会后悔离六王爷太近了。”
“指间刃?”赵祯狐疑地看向六王爷,这事知道的人不多,他恰好是其中之一。
“臣也听说六王爷手上戴着指间刃,它与平常指环无异,而且牢中之人也是死于指间刃。后来臣按照他生前留下的线索去找零八作证,那零八也死于指间刃之下。”包拯有意强调指间刃,每说一次,语气就加重一分,这果然引起赵祯的注意。
“六王爷,你怎么说?”赵祯一眼怒意看着六王。
“臣自知有罪,愿自此常伴青灯古佛,以赎前愆。”六王爷心知赵祯和八王爷不忍处置他,于是他选择以退为进之法,到时包拯再说什么也是无用的。
“这……”赵祯不知如何决定,看着八王爷请教。
“小青你怎么说?”八王爷知道包拯严格执法的心思,故意避开他询问“当事人”的意见。
“我……也好,既然六王爷有悔过之心,那臣妹不追究此事也罢。”
赵祯舒了一口气,趁着包拯开口前下令:“来人,将六王爷送还府邸,抄诵佛经,没朕的命令,终身不得踏出六王府外半步。”
等殿前武士将六王爷带走,赵祯才问:“包拯你有何意见?”
“臣……”包拯回想起开封府因此事丧命之人,面色暗沉,“包拯不服。”
“包卿,六王爷再怎么也是朕的皇叔,此事还轮不到你过问,回开封府去吧。”赵祯没有听到想要的答案,直接下了逐客令,又怕包拯赖着不走,自己先一甩袖子离开,连欧阳青都顾不上理会。
包拯呆呆地跪在地上,知道赵祯心意已决,自己无力回天,起身重重拍打着衣摆,迈着四方步缓缓离去。八王爷唤来莫尘,交代他带着欧阳青回安和宫去,也急匆匆地离开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