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长安大明宫里,李隆基和叶法善天师一起从宣政殿里走出来。

姚崇和宋璟紧走几步,追了上来。

“叶天师,杭州一别,老臣不负长安之约,终于与您再次相聚了!”姚崇向叶法善天师行了个叉手礼。

“陛下得到你们的相佐,犹如添了鲲鹏之翼。今日在朝堂上,两位阁老和卢怀慎、郭元振、张说等人提出的种种治国之策,真可谓是丹凤朝阳!”

李隆基望着三人,眼神如春日流波,清澈干净,不染尘埃。

“你们建议提拔任用忠正贤良之士,贬黜斥退奸邪不肖之徒,整饬各项法度,行赏施罚依据公理,大大革除了旧朝弊政。相信不久的将来,贞观、永徽风尚又能再现了!”

姚崇含笑道:“太子和叶天师过奖了!当今陛下乃尧舜之主,新朝呈现一派桐生朝阳,凤鸣高岗的景象,这是大唐之福也!”

宋璟道:“几天前,宋某还是一位人微言轻、说话无人理会的洛州长史,今日却在圣君之下做了一位贤臣,世道变得如此之快!”

“姚阁老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宋阁老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你们二位,道不相同,却能在朝堂上相互唱和,逆鳞直上。大唐朝廷,又现骨鲠之臣了!”叶法善天师道。

“尊师说的对!”李隆基颔之,“太宗皇帝时期,朝中有房、杜之说。今后,史书中将留下姚、宋之说了。”

众人轩然大笑起来。

宋璟围着叶法善天师转了数匝,咕哝道:“听说,叶天师高龄九十有四,为何还是精神矍铄,一头青发乌黑如漆呢?”

“姚阁老不到六十岁,宋阁老不到五十岁,却已鬓发染霜,是因为你们心有天下,愁肠百结所致。而我,只是一位随缘道士,不求名利,逍遥自在,无荣无辱也无烦恼,一头青发根本没机会白啊!”

宋璟听了,啧啧有声,道:“听起来,当个道士挺不错。无奈宋某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这份逍遥,今生怕是学不会了。胸有刚方铁石心,宁辞白发满乌巾啊!”

姚崇会心而笑,跟着说道:“今朝须发白两鬓,明日大唐天地新!”

众人一边说笑,一边往丹凤门而去。

李隆基乘坐紫铜鎏金马车回到东宫,刚下马车,看见王毛仲跽跪在重明门外。

“毛仲,你来干什么?”他冷冷地问道。

“起事那夜,毛仲心里十分害怕,临阵脱逃了,请太子殿下降罪!”王毛仲猛地磕了三个响头,额头撞在地上,砰砰作响。

在他最需要人手的时候,王毛仲避之不见,李隆基心里很生气。

转念一想,唐隆之变之所以成功,万骑禁军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与王毛仲先前的布诚结纳是分不开的。

“起来吧,你给本宫丢脸了!”李隆基斜睨他一眼,目光中五味杂陈。

唐隆之变是他发展势力,成功登上太子之位的根本一役,王毛仲没有功劳,也该有一份苦劳。

李隆基选择了原谅,仍然破格提拔他为东宫左卫率副率,还将东宫驼马狗鹰等坊,交给他管理。

快到黄昏时分,李隆基正在丽正殿内休憩。

内给事高力士进来禀报:“殿下,谯王重福受人挑拨,不满陛下登基,在东都洛阳发动了叛乱。陛下令您和太平公主火速进宫,商榷对策。”

高力士因平定韦氏一党有功,进入太子内坊局,封为太子太保。不久,又被提拔为朝散大夫、内给事。

李隆基不敢拖延,马上起身整冠肃容,准备入宫。

高力士在九弘木施上拿了一件葵黄色的锦地万寿长庆纹袍衫,正要为他披上。

“力士,不要穿那件黄袍,就穿右边那件绛纱四角叶纹袍衫吧!”

高力士低哝道:“殿下似乎不爱穿黄袍,而爱穿绛纱袍。”

“每次看到黄色的袍衫,总会想起皇祖母。无论何时何地,她都穿着明艳艳的黄袍,或深或浅,绣着大朵大朵的牡丹,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所以,本宫不喜欢黄色的袍衫!”

“殿下肤色白,穿绛纱袍也挺好看的!”

高力士转身取了那件绛纱四角叶纹袍衫为他穿上,再取了一根金镶玉鞶革蹀躞带,围在袍衫外,扣好中间的黄金松鹿纹犀比。

“陛下改任谯王重福为集州刺史,他不是上表谢恩,表示马上赴任去的吗?”李隆基问道。

“天下总有不安分的人!谯王原本打算安心赴任去的,江州司马郑愔和洛阳一个叫张灵均的人,在他面前鼓唇弄舌,说他是先帝长子,应该继承大统……”

“郑愔原为吏部尚书,祖父做过县尉,父亲做过刺史,哥哥做过右拾遗。听说他文采出众,十七岁就中了进士。”

“才华是有的,但他长得臼头深目、貌丑多须,这样的长相,很难得到升迁。谁主宰朝廷,便依附谁,先后从属来俊臣、张氏兄弟、武三思、韦庶人,才得以升迁。”

李隆基叹道:“此人和武三思一样,不过是个投机客罢了!”

高力士道:“郑愔仗着韦庶人信任,与崔湜贪赃枉法,肆意妄为,在名额以外授官,严重破坏了吏制。去年,被中宗皇帝贬为江州司马。”

“一帮自命不凡的人凑在一起,总想干点大事。他们肯定认为,我们父子虽有讨平韦氏的功劳,不该越位居上!”

“在郑愔和张灵均的鼓动下,谯王对陛下即位,极为不满,于是,策划了这场起兵。”

郑愔赴江州就任,经过均州时,结识了张灵均。他们暗中撺掇李重福举兵反韦,未来得及动手,韦氏一党就被李隆基消灭了。

他们反对的目标又从韦氏转为李旦。

张灵均只是一介草民,名不见经传。

他献计说:“大汉时期,太尉周勃联合丞相陈平等人,诛灭诸吕,迎代王刘恒进京继位。现在,东都洛阳的百官士庶,都希望殿下前去,杀掉留守,拥兵西取陕州,东取河南河北,天下就可传檄而定。”

三人一拍即合。

郑愔自任为左相,掌管内外政事;张灵均为右相、天柱大将军,掌管军事,其余人分别授任官职,组成了一个小朝廷。

李重福先派户奴王道赶到东都洛阳,暗中招募勇士,然后和张灵均等人从均州乘驿,向洛阳进发。

景云元年八月十五日,他们抵达洛阳,假传敕旨,昭告天下,宣布自己奉先帝遗诏,登基为大唐天子,改元“中元克复”。

妄封李旦为 “皇季叔”,温王李重茂为 “皇太弟”。

他们在天津桥集聚数百人,持械待命。

侍御史李邕发现李重福率兵作乱,马上到左掖门,闭门拒守,又至右屯营,令其坚守御敌。

穿戴整齐后,李隆基和高力士一起骑马入宫。

李旦和太平公主、姚崇、宋璟等人,正在宣政殿中等着他。

登基后,李旦对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都非常倚重。

每逢决议军国大事,他都会反复询问宰相们:“此事,与太平公主商议过了吗?”“此事,与太子商议过了吗?”

没有经过他们的点头,好像事事都无法定夺。

太平公主因唐隆之功、拥立之功,食邑封户增加到了一万户,在新朝中的政治地位十分显赫。薛崇胤、薛崇简等几位子女或封王、或封县主。

无论待遇还是地位,都已达到大唐公主的巅峰。

太宗皇帝玄武门兵变的首功之臣长孙无忌和尉迟恭,得到的实封也只有一千五百户。

可见李旦对妹妹的认可和喜爱,凡是她提出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

宰相以下官员,只要太平公主一句话,立即可以任命。

朝中很多大臣见她权倾人主,说话比太子管用,纷纷趋附其下。

“三郎,来姑姑这里!”太平公主见李隆基来了,连忙招呼他近前。

李隆基走到面前,叉手施礼。

太平公主道:“谯王率叛军袭击了洛阳左、右屯营兵,洛阳长夏门和定鼎门相继被他们攻破。姑姑觉得,可以派安抚大使招安他们,三郎意下如何?”

李隆基听了,觉得十分不妥,心里想着该如何婉拒姑姑。

父亲登基后,姑姑坚持要将许州刺史萧至忠提拔为中书令,华州刺史崔湜提拔为吏部侍郎,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还要将自己的亲信李猷安插到中书省,任为中书舍人,遭到了李隆基的反对。

她气得半个月未和他说过一句话。

最后,是父亲遂了她的心愿,姑姑和他才冰释前嫌。

他略一思索,道:“姑姑,我们不需要朝廷派人去招安!”

“谯王和郑愔归顺大唐,招募为官,委以重任,总比多一个敌人要好!”

“谯王手中才区区两千兵马,东都留守裴谈手上有唐兵五万,他的这点兵马何足挂齿?何况,他是谋反逆臣,朝廷不仅不罚,还要委以重任,他日人人效仿,该当如何?”

姚崇与宋璟等人,都觉得李隆基言之有理。

宋璟道:“太子殿下说的在理,谯王手中的两千兵马,都是老弱病残,临时拼凑起来的,不足为惧!他已生大逆不忠之心,朝廷若不以威武为政,及时诛暴讨逆,江山社稷恐怕难以安定!”

姚崇亦道:“陛下,张仁愿将军年老致仕。老臣身为中书令兼兵部尚书,洛阳生乱,愿亲自带兵,前去平乱!”

太平公主面色苍白,艴然不悦地坐在席上。

她深深感到,自己亲手扶持的太子,并没有那么简单。

李隆基觉察到姑姑的不满,急忙道:“父皇,姑姑,你们不必担忧。谯王这一盂之水,泛起的只是涓埃之微。只要下令裴谈奋力抵抗,不出数日,便可将他捉拿归案!”

李旦听了,紧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松懈了下来。

“谯王密入洛阳,企图据东都,争天下,其心可诛!此事就委托姚卿、宋卿等人了,你们要全力督战,力保将伤亡降到最低!”

“是!”众人颔命而去。

太平公主也寻了个借口,讪讪地起身离去。

她带着两位婢女,远远地跟在李隆基后面,眈眈虎视着他们的背影。

熊熊怒火,在她胸腔中上下翻腾着,仿佛是一座正在积蓄力量的火山,随时都能一发惊天,声震四野。

太平公主曾经以为,李隆基年纪轻轻,没有多少从政经验,一切都会依照她的意图办事,所以,极力支持立他为太子。

很快,她就发现自己错了。

从小生活在明争暗斗的深宫,李隆基养成了城府莫测的能耐。他的心潜光隐耀,深藏不露,太平公主无法琢磨,也无法操控。

李隆基聪明果敢,为人处事自有一种龙起生云,虎啸生风的风范。

只要他认定的事情,一定会坚持己见,事事都不会屈居于别人的意愿之下。

拥护太子的一批大臣,如姚崇、宋璟等人,正以除奸革弊、去旧鼎新的姿态,活跃在朝堂上。

他们一致认为,中宗皇帝时期,朝政深受皇亲和外戚的干预,这些人依势用事,致使朝廷机构臃肿,冗官泛滥,铨官制度紊乱,强烈要求改弦更张,革除这些弊政。

在李旦的支持下,他们进忠良,退不肖,裁减冗官;纲纪修举,赏罚尽公,请托不行,严厉遏制向皇帝讨官的行径,朝政渐渐呈现出—派振兴气象。

“姚宋当国,邪不如正,朝政颇有贞观、永徽之遗风。”这是长安百姓对当下时局的盛赞。

他们推行的条条治国政策,正慢慢将太平公主推到权力的范围之外。

太子一党,极大地触犯到了她的私利。

李隆基和姚崇、宋璟等人往昭庆门内的中书省走去,太平公主一行人则往含耀门走去。

穿过含耀门的时候,她停下脚步,回头观望了一下。

他们的身影都已不见了。

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如就此分道扬镳吧,她暗暗下定了决心。

不出数日,洛阳就传来了好消息。

东都留守裴谈奉命,出动左右屯营兵攻讨李重福。那些乌合之众不堪一击,立刻溃不成军,四处逃亡。

李重福随着散兵游勇逃到洛阳郊外,藏匿在山谷中。

裴谈派出众多兵力,在洛阳城内外大规模搜查。眼看大势已去,李重福走投无路,投漕河自戕,时年三十一岁。

事败后,郑愔头梳发髻,身着妇人衣裳,躲在马车中,企图蒙混出关。可惜,他长得实在太丑,太引人注目,很快被唐军擒获了。

李旦命中书侍郎张说前往洛阳,负责审理此案。

仅仅用了一晚,张说便将案件查清。主谋郑愔、张灵均等人,斩于洛阳东市。其余误捕下狱者,一律无罪释放。

行事干练的张说获得李旦的赏识,命他和户部侍郎马怀素、国子司业褚无量等人,一同担任李隆基的东宫侍读。

李旦下诏,李重福图谋叛乱,自绝于天,但屈法申恩,念在叔侄之情,仍以三品官吏的礼节将其厚葬。

景云元年十一月,中宗皇帝下葬定陵。

大臣们上奏,韦庶人身犯谋逆大罪,不应祔葬定陵。

众人都想起了已故的英王妃赵氏。

她是中宗皇帝的元妻,理应陪葬。可是,谁也不知道她的瘗骨之地。

于是,李旦追谥赵氏为和思顺圣皇后,命叶法善天师以皇后袆衣招魂,覆以夷衾,祔葬定陵。

李重福事件尘埃落定,中宗皇帝魂归山陵,大唐朝廷渡过了一段难得的宁静时光。

爱读书屋推荐阅读:明末之大国崛起魂穿水浒:不做皇帝难道做山贼!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我在大明当暴君胡扯五千年福寿至三国:从农村小屁孩到千古一帝贞观清闲人大秦:政哥我不想学英语了龙腾美洲穿越秦二世胡亥,开局忽悠始皇帝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对不住了朱棣,我假太监要当皇帝乞丐也有风花雪月时锦衣黑明绑定自残系统:三国第一寿星诞生汉末少帝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崇祯末年带妹征伐穿越三国之众将云集抗战:从东北军开始全面战争降落在清初大唐逍遥侯帝王之名穿越兽世:兽夫太凶猛厨子也可以改变战国历黄巾张狂人在大明,我是朱瞻基香江1966,从九龙城寨开始崛起主宰江山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奇门宝鉴综武:之大秦仙朝大明朱标重生女帝帝师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弃少:从种田开始发家系统再拉也得用着穿越异世界?我有军火系统!厚黑小县令,从驸马到皇帝崇祯窃听系统猛将三国之无限召唤重整汉末重生1840:从废柴到霸主三国:白毦陈到绝色至尊:邪王,放肆疼!大明:被迫登基我是个风流公子却被迫保持童子身重生成为刘秀,收小弟打天下
爱读书屋搜藏榜:丹麦崛起1890日出海东大唐锦鲤小郎君谋士骗术大齐好男人田园空间:倾城嫡女玲珑五胡之血时代寒门出了个状元郎昌明民国响马乱皇兄,这个皇位我真不要大秦:治粟内史的狂想宏图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调别刺激孤,孤不傻了君临天下大秦:陛下快退位,不然公子反了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宫廷幽处孤芳难自赏从特种兵开始的军旅生涯江山争雄大明天仙谱忆昔大唐贞观世宋朝玩主三国争霸,最强六边形战士三国:武将拉满谁能拦我一统全球穿回元末闹革命一起当兵的日子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重生于红楼末年天骄狂尊大唐:开局迎娶李秀宁天幕视频,给古人亿点点现代震撼北宋:武大郎变成高富帅!重生之废材皇子缔造理想国度瑟瑟惊蝉永远的兵魂大秦神捕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秀才无双大唐太子爷我,怎么可能有很多娘子!幻之盛唐开局造反:女帝请自重枭风寒门枭士龙影战神成了八爷大唐:开局跟武媚娘流落荒岛束秦抗战最牛路霸
爱读书屋最新小说: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三国:开局酒馆老板,带曹操躺赢从质子到千古一帝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太子的位置给养子?朕不忍了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