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郑芝龙的府邸。
自从被朝廷招安之后,郑芝龙一般情况下都是在自己的府邸中。
泉州,是他的地盘。
郑家虽富可敌国,对泉州的老百姓不仅不会像其他海盗那样烧杀掳掠,甚至还加以资助扶持,在当地可谓是百姓心中的保护伞,威望甚至超过了官府。
这个时候,龟山岛已经完全落入了杨乐之手,有了岛上的铁矿石,杨乐可以在台湾尚未开发的海港内修建码头了。
刚刚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郑芝龙感到了一丝担忧,不过在他身边人的劝说之下,很快冷静下来,他们认为杨乐的水师不堪一击,就算是建立了商贸码头,恐怕也不及他们郑家的海上舰队。
因为要想拥有一个停船靠岸的码头,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的,需要若干年的积累才有可能建立起来。
再说了,杨乐的手里只有十几万两的银子,船只的维修和建造需要大笔的银子,杨乐从哪里搞来那么多的银子?
福建和台湾距离虽不远,但中间搁着一片海峡,来回不便,详细的情况,郑芝龙不是很清楚,他所知道的情况,都是从密探发来的邸报上得来的。
于得风等几位小海盗投降杨乐的消息,令郑芝龙坐不住了。若是郑家再不站出来说句话,恐怕大量的商船都要到杨乐的码头去了,因为杨乐承诺过,他们的船只可以直接在那里停靠,并且收取的费用十分低廉。
郑芝龙虽投降了朝廷,接受了招安,但在他的脑海里,对朝廷是不屑一顾的,主子这个概念,只存在于他的口头上面,不管是谁侵害了他的利益,他会毫不留情的翻脸,说到底,郑芝龙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所以,他是一个纵横四海的海盗,也是一个富可敌国的商人。
他接受了明朝的招抚,但很多时候,依旧是我行我素。
他控制着海上的霸权,目的是为了让郑家得到更多的收入,绝不是想着能够为朝廷做些什么。
对于朝廷的命令,他也执行,但很多的时候,是要得到好处的。
他的这种“一切以利益为先”的行为,和以前做海盗的时候,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就算后来,他投降了大清,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他认为明朝和清朝,不过是换了一个主子而已,没有什么区别。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他最终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也正因为自身实力的强大,再加上杨乐脱离了朝廷这面大旗,因此,郑芝龙对杨乐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郑芝龙今年已经三十二岁了,正当中年,精力旺盛,做什么事情都是胸有成竹,在家族里面,有着泰山独尊的气势,对于损害自身利益的事情,更是不容待见。
杨乐在台湾不断地发展实力,侵吞了郑家不少的利益,这些动作隐隐注定了他们之间将会有一场非同寻常的商业斗争。
郑芝龙需要一个信任的人来替他完成这件事情,而他最为信任的人,是他的兄弟――郑鸿逵,很多事情,都是他和郑鸿逵商议决定的。
其实,郑鸿逵和郑芝龙有所不同,对于明朝的忠心,郑鸿逵是发自内心的。
当初郑芝龙决定接受朝廷的招抚,郑鸿逵也是大力支持的。
不过,对于郑芝龙的有些自私的做法,郑鸿逵有着不同的看法。
只不过在郑家做主的是郑芝龙,他说话的权力不大,在这种情况下,他也就不会多说了。
随着郑芝龙的儿子郑森(郑成功)的长大,郑鸿逵感觉到郑森的见识,和他的“大义”思想是相符合的。
郑森,也就是着名的郑成功。
郑成功出生于天启四年(1624年),到今年已经十二岁了。
古人善早熟,郑成功很早就上了私塾,懂大事,明事理。
郑鸿逵和郑成功,两人之间虽然差了十几岁,但有些事情竟能说到一起,想到一块。
郑鸿逵担心郑成功可能走向他爹的老路,所以,有时间就教导他,在人情上要懂得礼义廉耻,在大事上要懂得民族大义,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
郑鸿逵真心希望,郑氏家族能够以正义的力量屹立在大明朝,而不是依靠财力和武力。
当郑芝龙坐在椅子上陷入沉思的时候,郑鸿逵推门走了进来,后面跟着郑成功。
看见郑成功的到来,郑芝龙有些不太高兴,他并不反对自己的儿子参与到家族大事情的商议之中,但也要看是什么事情,牵涉到朝廷和海外的事情,郑成功年纪尚小,最好不要参与进来。
“福松,你来做什么,我要和你四叔商议大事,你就不要凑热闹了。”
福松是郑成功的小名,郑芝龙一直都是这样称呼他。
郑成功听后,脚步踏进门来,拜见道:“父亲,我不说话,只是旁听。”
郑芝龙脸色一板:“大人商量大事,小孩子不要乱听,这是规矩!”
看见这样的情形,郑鸿逵连忙开口道:“大哥,福松已经长大了,我在福松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跟随大哥四处奔波了,要说家族里面的大事,福松也应该听一听,长长见识,要不然以后怎么能够担当大任呢。”
郑成功站在门槛,没有出去的意思,反而认真地听着他们之间的谈话。
郑芝龙看见后,没有继续要求郑成功离开了。
询问了水师和军队的有关事宜,郑芝龙直接奔向了主题:“老四,前些日子,国公爷在岛上建立了一个兵器坊,如今又要建立一个海港码头,这些事情,我们郑家都可以接受,只是,在我们的地盘上,任何人都要服从我们的规矩,哪怕是条龙,也要给我盘着,是只虎,也要给我卧着!何况如今杨国公成了一只下山的猛虎,矿税、租金一样都不能少了,另外,他答应我的事情,也要抓紧去办了!”
收复台湾这件事情,郑芝龙在冷静下来之后,不相信杨乐真的能成功,要是热兰遮城那么容易攻下来,他早就攻下来了,何必要等到杨乐出手?他现在只想借着这个由头,让杨乐食言,然后乖乖地离开他的地盘。
杨乐要赶走红毛夷,收复台湾,郑鸿逵是大力支持的。
这是民族大义,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不过从家族的利益出发,郑鸿逵也有些矛盾,包括郑成功在内,郑家不可能人人都有那么高的觉悟,银子谁不爱啊,如今,杨乐建立起商贸码头,眼看着哗啦啦的银子进了别人的口袋,郑芝龙没有提出来应对的办法,郑鸿逵就不敢开口说话,郑成功同样不会乱说,毕竟家族里面的大事,都是郑芝龙一人做主的。
郑芝龙看了看郑鸿逵和郑成功,道:“我决定了,郑家是时候站出来表个态了,这一次我们分为两步进行,一是加紧对沿海船只的控制,不管是哪里的船队,只要在杨国公的码头买卖,就要收取三成的利润。二是,逼迫杨国公尽快和红毛夷开战。所谓蚌鹤相争,渔翁得利,等他们两败俱伤之时,台湾岛就是我们郑家的了!”
郑芝龙说到这里,郑鸿逵终于忍不住开口道:“大哥,大家都是汉人,杨国公收复台湾也是从大义出发,我们如此做是不是不太合适啊?”
郑成功也准备开口,被郑芝龙用眼神逼了回去。
“有什么不合适的?这个世道就是弱肉强食,杨国公的威名你们都听说过,可我没见过,我就想亲眼见一见,他是如何攻破固若金汤的热兰遮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