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呢。”吴倩问道。
“对啊,后续发展呢?怎么那个杀人犯一点地下报道都没有,应该会有人,根据差点成为受害者的描述,画下嫌疑人的肖像特征吧。”
少女手指敲着冰凉的铁柱,床边的铁柱被敲的叮叮作响。
她撩了一下柔顺的长发,黑色的长发将她的脸庞遮盖住四分之一,显得她这一刻格外的神秘。
她停顿了一下,看着众人,继续说道:
只有一次,某地下写真月刊杂志为博人眼球刊登了一篇“雕男决战警察”的报道。
杂志社登出一张美国漫画般的照片,照片中一个相貌平平、看似普通上班族的中年男人,正从一个手持弹枪的高大警察面前逃离。
“中弹负伤的雕男好不容易才脱身,发誓向手持枪的男人复仇,至今一定还潜伏于W市内。”
杂志社的报道的结尾毫无新意,还故意恶作剧般地将“吓一跳吧?”这句话制作成了漫画对话框。
再加上刊登出的照片一团模糊,整个报道并未引起人们关注。
同时,当时全国性电视台竟扬言要对凶手做独家访谈,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据说起因是电视台收到一条密报,一个自称雕男的男人声称要道出真相。
起初电视台半信半疑,但随着交涉的深入竟愈发相信,还试图以不通报警方为合作前提将其请至演播室。
这种蹭热度的事情,导致底下的员工有些不满,但是高层决定的事情,也没有办法改变。
高层人员看中的只有电视台的收视率,这关乎着他们的钱包。
当电视台的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
一名底层的电视台的内部员工意识到这种行为的不妥。
她提前通知了警方,警方迅速的包围了电视台的大楼,将雕男迅速的抓捕归案。
这就导致自称雕男的人在节目即将播出时落网。那时候好多人们都围绕在电视台前,等着雕男说出他犯罪的事情经过。
不过,最后,结局显而易见,观众什么都没有听到,而那个人,也不是什么真正的犯罪人。
随后的调查表明,他与雕男并无任何关联,他只是想蹭这个事件的热度。
他只是想在全国人民面前出名罢了。对于他的这种行为,警方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将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拘留了三个月的他,终于认清了自己的过错,后来还给全国人民谢罪了的。
电视台出于收视率以及同其他台竞争的目的做出此种行为的受到了全国人民猛烈批判,最终电视台停播两个月,撤换全部高层才得以存活在人们的视野里。
到头来,雕男始终不明真身,市民每天都在惊吓中度日,恐慌不知所措,导致夜晚出行的人数骤减,夜晚的餐饮业的经营遭受直接打击。
终于有一天,当地某大型企业家的儿子也成了被害人,“以改善治安为目的监控设备投入使用”才被提上警察局高层的议会里。
后来,W市区和车站装有大量的监控装备,也与这个企业家儿子被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们后来因为有了监控装备,才敢夜晚出行,这就导致,夜宵摊子才多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