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柱邀请袁涛出去祛病,何雨水也跟在一旁,何雨水到轧钢厂上班已经三个来月了,这时期转正的时间是一年,未转正以前叫实习期,其实也是正式工人,就是待遇低一些。
三人从四合院出来,沿着南锣鼓巷转帽儿胡同向着什刹海方向走去。京城的传统是正月十六要走桥摸钉,还有的风俗是到了桥边扔硬币,代表着把一年的晦气都扔掉了。为此几个人还准备了一些硬币,当然在这个年代,硬币的最大金额只有五分。
一路之上何雨水都比较沉默,只有傻柱和袁涛在不时聊着,快到金锭桥时,何雨水忽然转过头来,问道:“涛子哥,你上次相亲怎么样了,成了吗?”
袁涛一愣,忙到:“成了,我们明天就要见家长了。”
何雨水自打上次何红英来四合院后,再看向袁涛时眼神总是有些闪躲,看见袁涛也不像原来那样自在,有点欲语还休的样子。袁涛也感觉到了何雨水的变化,但是袁涛对何雨水是没有半点非分之想,如果不是遇到了徐凌芸,大概他会一直这样单着。
何雨水听了袁涛的回答,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说道:“祝你们幸福。”
然后何雨水就继续沉默,傻柱大概知道妹妹的心事,他也希望妹妹和袁涛能走到一起,自打父亲和白寡妇出走保城后,傻柱独自将雨水抚养长大,兄妹二人相依为命,虽然都不善表达,但是感情是极深的。
傻柱感觉到气氛有些凝重,于是问袁涛:“下个月初二闫解成结婚,你知道吗?”
袁涛点了点头,这件事情他年前就知道了,闫埠贵还特地邀请他参加婚礼呢。
傻柱接着自嘲的一笑,“院里年纪差不多的都结婚了,就剩我自己老哥一个了,你说我这堂堂轧钢厂大厨,每月工资三十七块五,还有两间正房的,怎么就找不到媳妇呢。”
袁涛和何雨水同时看了看傻柱,又同时横了他一眼,那意思什么原因你自己不知道吗?
傻柱无奈的看了看二人道:“我跟秦姐真的没什么,我们可是清清白白的。”
袁涛说道:“这话你信、我信、雨水信,你看还有别人信吗?”
傻柱顿时语绝,只好讪讪一笑,不再言语。
因为几个人都未婚,也就没有去摸钉,几人没有在继续前行的意愿,只是在金锭桥上转了一圈,就返回了。
经此袁涛也感觉到了何雨水的淡淡疏离,二人再也回不到以前了。
过完了正月十六,也就意味着春节彻底结束了,学生开始上课,机关也正式进入工作状态,工厂也增加了工作任务。只有保卫科的工作似乎比春节期间还要轻松,至少春节期间,每天都有打架闹事的。
正月十七上班后,袁涛召集几个干事,开了个小会。
第一件事是调整了一下黑白班,这属于常规操作,每个月都要换一次班,不然的话长期值夜班谁都熬不住。
第二件事情是节后春季民兵训练的事情,这也是每年应有的项目,交给吴长有负责。
第三件事就是马上又到了3月5日学习雷峰做好事的日子,让大家提前收集相关资料。
中午许大茂找了过来,说放映站几个朋友想请袁涛吃饭,看袁涛什么时候有空。袁涛不想和这些人交往过甚,所以借口这几天准备民兵训练的事情,婉拒了。
下午,袁涛没有参加交班,提前半个小时离岗,去商业局接徐凌芸。在路上袁涛取出何红英给的烟酒,又取了点鹿肉出来,最后又去百货商店买了四色点心做为上门的礼品。
到了商业局等了没几分钟就到了下班时间,徐凌芸从大门出来时,远远的就看到了袁涛在那里等待,徐凌芸非常开心的冲了过来,看着徐凌芸开心的样子,袁涛忍不住伸手刮了她鼻子一下,这下把徐凌芸弄了个大红脸,有些娇嗔的对着袁涛道:“讨厌,弄疼人家鼻子了。”
袁涛有些尴尬,这是他前世养成的习惯,看到小颖的可爱的小鼻子就想伸手刮一下。
两个人经历了刚才的一点小尴尬,感情又进一步。等徐凌芸在后架上做好,袁涛就用力向前蹬去,只用了片刻就到了冶总大院。
知道袁涛今天过来,所以徐家一家早早就在家里等待了,看到徐袁二人进来,徐母赶紧起身欢迎。
袁涛进到徐家,看见一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单只看面容就和徐凌芸有八九分神似,穿着得体,举止优雅,岁月仿佛不能带给她一丝痕迹,反倒是留下了时间的沉淀,这位不用说应该就是徐凌芸的母亲了。
徐凌芸拉着袁涛,对着客厅里的中年男女道:“爸、妈,这就是袁涛,他今天特意来看望你们。”
接着徐凌芸又给袁涛介绍了自己的父母,徐家一家五口,大哥徐凌阳今年30岁,已婚,有一子,去年去西南支援三线建设去了;大姐徐凌霜,今年26岁,已经结婚,在陆军总院工作职业军队内科医生;徐凌芸是老小。
介绍完毕,袁涛向二老躬身问好,并递上带来的礼品。徐母看着袁涛,神色颇为满意,对袁涛有种丈母娘看女婿的感觉。徐父是冶总高官,与徐琛是同僚,两人私交甚好,因为常年身居高位,有点表情沉稳,不怒自威。
徐母拉着袁涛在客厅沙发上坐下,并且子给倒上一杯香茗。然后在茶几对面坐了下来,看着袁涛有点紧张的样子,笑着安慰道:“我可以叫你小涛儿吗?你不要紧张,我们让芸芸叫你过来,主要是想和你见个面,聊一聊。”
可能是徐母的安慰起到了作用,袁涛渐渐放下了紧张,开始和徐父、徐母攀谈起来。
徐母大概问了下袁涛的工作以及家庭情况,其实他们已经在聂副厂长和徐凌芸那里了解过了。徐父也大概问了一下秦守业的工作情况,又问了下袁涛在中印战场上的具体表现,当他听说袁涛立过一次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后,对袁涛的态度也是越来越满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