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是什么样的人?仗着一群手下欺压百姓,强行收取保护费,助纣为虐,你跟他有什么区别呢?”
朱庭是推手,而晏十一却是那个挥刀的人,他们之间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如果她不是穿越来的杨思思,那他又会对她怎么样呢?
“我......”晏十一哑口无言,他从未想过这个问题。
他一直都是随心而活,有人找他办事他就办,手底下那帮兄弟也都以他马首是瞻,没人教他怎么做人,他只知道,他需要吃饭,需要生存下去。
他只知道,他上街路上的人都畏惧他,不敢惹他,这就够了。
还记得八岁那年,他饿得不行,在街上讨了半个馒头,正准备吃,一条野狗出来抢走了他馒头,他硬是追了它几条街,最后他拼着一股狠劲,赤手空拳打死了野狗,才从野狗的嘴里把那半个馒头抢了回来,而路边的一群孩子却笑话他,说他连狗吃的东西都吃,他啃着染血的馒头,就像是一个从地狱里爬出来的恶鬼,将那群孩子吓跑了。
自从那次之后,他就发誓,他一定不要再挨饿,不要再受任何人欺负,狗也不行!
不知不觉,两人已经到了芙蓉镇,晏十一听了杨思思的话之后,便一路沉默,杨思思也乐得清静。
晏十一看着杨思思进了如意楼,这才转身离去。
杨思思一进如意楼,何掌柜已经在等着了。
“杨姑娘来了。”
一大早杨大兴就已经把柿饼给如意楼送来了,杨思思来只是跟他们谈谈价格的问题。
“何掌柜特意在这等我?”
何掌柜笑呵呵的道:“我们楼上说吧。”
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昨天的柿饼卖得不错。
还是昨天的包厢里,杨思思刚坐下,何掌柜就说道:“昨天我们如意楼第一次推出柿饼,收效不错,大家都觉得口味奇特,连老人小孩都十分喜欢。”
“那就好。”这么说来,她的柿饼不愁销路了。
“昨天我和东家商量了一下,你手里的柿饼我们以三十文一个全都收了,昨天的那两百个也算在里面,你觉得怎么样?”
杨思思昨天就算了一下成本,将加工费算在内,如意楼能给出二十文一个,就已经不错了,没想到比想象中的还多了十文,这如意楼还挺大方。
不过如意楼每天的进账都是上百两,他们卖出的柿饼起码一百文一个,这点小钱人家可能根本没有放在眼里。
何掌柜又拿出七两银子,“这是昨天和今天那四百个柿饼的钱,除去昨天给你的五两,总共七两银子,杨姑娘收好。”
“以后拿来的柿饼,你看是每日一结,还是最后一起结给你?”
何掌柜知道,每天来送货的都是杨思思的二哥,杨思思不会每天都到镇上,所以才有此一问。
“不如这样吧,过两天你们派人去我家把剩下的柿饼全都接来,我们一次性结清,怎么样?”
反正如意楼肯定也不在乎这些,不如就让他们自己去拿,还免得二哥每天一大早就要给他们送货。
“可以,不过,两天的时间够吗?不如多给你几天时间?”
何掌柜考虑到这柿饼要重新包装,所以想把时间宽限一下。
“两天的时间够了,我们一定会在期限内把所有的柿饼都包装好的。”
家里这么多人,还怕什么?
何掌柜看她这般有自信,便也没有多说什么,只说两天后会去杨家接货。
杨思思打开包厢门出来,便看到门外慌忙转身,装作无意间路过的杨大富。
杨大富也知道他被杨思思发现了,只是冲她笑了笑道:“我就是路过,路过。”
何掌柜听到杨大富的声音,也出现在了门口,见到杨大富出现在这,眉头一皱:“杨大富,你不好好做事,跑这里做什么?”
“掌柜的,我只是......”
杨大富有些心虚,正要解释,杨思思就对何掌柜道:“何掌柜,这是我家大哥,可能他是担心我,所以才会出现在这的。”
杨大富连忙点头道:“对对对,她是我妹妹,我就是担心她。”
“他是你大哥?”何掌柜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杨大富的岁数当杨思思的爹都绰绰有余了。
不过再一联想到之前来送货的杨大兴,这杨思思是杨大富的妹妹也就不那么稀奇了。
“那你们聊,我先去忙了。”
杨思思给如意楼带来了利润,而且何掌柜对她也挺欣赏的,所以便卖了她这个面子。
“掌柜的慢走。”杨大富一脸的谄媚,送走了何掌柜之后,他把杨思思拉到角落,“思思,昨天我们这卖的柿饼就是我们家的对不对?你跟大哥说说,掌柜的给你多少钱一斤?”
杨大富的眼睛里冒着光,昨天的柿饼何掌柜定的价格是五百文一盘,一盘只有四个,杨思思将柿饼卖给如意楼肯定赚了不少的钱。
“你问这个做什么?”
“既然柿饼这么赚钱,那你把昨天大哥给你的钱还给大哥吧。”
杨思思眼睛盯着杨大富,心说,这人是不是太天真了点?
“钱我都交给娘了,你自己去问娘要吧。”
“唉唉唉,我不是那意思,你能进来跟如意楼做生意,也是仰仗我给你搭的线,你不得那什么......”杨大富挑了挑眉,“给点劳务费啊,大哥不要多的,就一两银子!”
杨思思挑挑眉,“大哥,你的意思是说,让我把卖柿饼的银子给你?”
杨大富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娘那的银子就算了,今天掌柜的不是给你钱了吗?”
“给你也行,那小山明年的束修,大哥就不用找娘要了。”
杨思思作势要拿钱给杨大富,杨大富一听,连忙按住杨思思拿钱的手,“不,不用了,钱你拿回去交给娘吧。”
小山的束修一年就是八两银子,其中还有笔墨纸砚,一年下来花费巨大,要不是有那片柿子林撑着,他们家早就供不起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家虽然知道读书有好处,却又不读的原因,因为大多数人交不起束修,买不起笔墨纸砚。
杨大富深知杨老太不出小山的束修的后果,所以立马变成了乖宝宝,不敢再提起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