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青木神女
安顿好弟子后顾清从元神中取出了黄中李。
如今的灵根远非昔日可比,单主干就有三丈方圆。
其上星叶更是叠嶂如柏,仿若天凿神刻。
“漂泊了这么多年,也该让你落地生根了。”
顾清眸子清亮,此次突破后自身修为几近准圣,已无需黄中李时刻追随了。
加之存于元神的灵根是无法开花结果的,为了品一品神李的滋味,顾清决定将其种在太阴华庭。
因黄中李只需混沌精气滋养,又有女娲所赠的息壤存身。
是以不但不会争夺月桂气运,反而还会释放玄黄神力反哺太阴,可谓一举两得。
如此顾清不再犹豫,直接行到后院的幽静之所。
之前炼造华庭时他有意留出了黄中李的位置,此下也不用重新开辟,待将神树扎根在“望舒大阵”的阵眼上,太阴星外瞬间升起色彩浓重的山海绘卷,而后便消弭无形。
今后若无顾清允许,圣人之下再难行入太阴。
随着神树扎根,
本就距天外不远的太阴立时与混沌边界有了联系,继而丝缕精气被黄中李收摄而来,尽数填补自身。
顾清能感受到黄中李每增厚一丝本源,他都能得到半成的气运。
这就犹如一个不用操控的身外化身,不但能自主修炼,还能开花结果。
满意的点点头,顾清这才将不知所措的嫦娥叫了过来。
西王母的不死药虽不如老君的仙丹,但也仍将嫦娥推到了天仙的地步。
除了没有护道之法,仙子的本源还是相当扎实的。
这样的人才留在太阴当官家实在是浪费,凑巧刚刚才和天帝言及了花神权柄,现下看此人岂不正好?
不过这种事不能强求,且上任前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
故他没有直接提及,转而问起了上古往事。
“仙子并非离不得太阴,又是什么原因让你久久不愿离去?”
“这……”
嫦娥一时被问愣了,她还以为帝君会给自己安排什么活计。
不过上神在侧不好迟迟不应,沉吟少许后她终是将往事徐徐托出。
“不敢欺瞒帝君,当年大裔曾与婢子留有约定,待三界安稳就会来太阴接我回去。
奈何巫妖之战祸及天地,哪有什么人能真的活下来?”
神女叹了口气,这事不说出来便罢,一旦出口,心里的执念也就荡然无存了。
人死不能复生,她已经等不到自己的大裔了。
见她眸子暗淡,顾清反而眼尾含笑。
“仙子就没想过,去寻一寻转世后的他吗?”
“转世?”
嫦娥一怔:“巫族也可转世为人?”
可当年大战巫族杀了不知凡几的人族,又怎会得天道原谅化生为人?
“呵呵,仙子难道忘了,如今执掌轮回的可是后土娘娘,有她老人家庇护,为人为神又有何难?”
“真的!”
虽是疑问,可她已然明白了一切,不由暗骂自己愚钝。
这么多年竟就这么蹉跎了!
上首的顾清则不置可否,转而提起了花神权柄。
“大裔之魂或已轮转百世,促然要找却也艰难,所幸吾这里有一桩美差,可助你游走八方各处,寻找他的踪迹。”
“还请帝君赐法!”
嫦娥不是愚钝之辈,闻言就知大司命有事相托。
对于这种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她就是疯魔了才会拒绝!
如此叩首敬拜,俨然是一副誓死追随的模样!
“呵呵,莫要多礼。”
顾清偶有一笑,抬手将她扶起:“早年吾受天帝册封为三界花神,负责执掌草木节气,人间百态。
奈何今时俗业缠身再不得闲,这些事只能交由下面的小辈去做,致使群龙无首。
你若有意,可去人间帮吾寻来余下的十二花神,接过轮转四季节气的重任。
此一来众生百态皆在你手,或就有找寻大裔的契机了。”
顾清卸下青君之位后天帝自然将那些扩充的权柄收了回去,如今的花神只剩下统掌草木、轮转四季的职权。
再者他并不是以大裔为要挟,让嫦娥为他做事。
实在是众生轮回如天海常汇、雨落山河。
饶是他身为准圣,也无法单凭一个名字、一个密辛,去找寻大裔的痕迹。
是以他言明利弊,仅为嫦娥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选择。
所幸嫦娥果断叩首,竟无半点犹豫。
“婢子愿意!”
机会再渺茫那也是机会,若一直留在太阴,那才是一点儿机会也没有了。
“也罢。”
顾清微微颔首,此事宜早不宜晚,左右青君之柄还在己手,此下直接赐予就可。
当然对于嫦娥来说肯定是没有“青君”这样的称号了。
此号是青帝之位的前身,非大罗真境不可得。
是以顾清另册嫦娥为“青木神女”,又将花神殿改为青木殿,用以执掌四季草木。
这样大的动静天帝自然知晓,有大司命作保他当然不会迟疑,直接就让天官们拟好神册,勒封嫦娥为四品神官。
之所以是四品,倒不是天帝小气。
实际上花神本就不是什么高官,若非顾清身份特殊,此位绝不会被赋予这么多权柄。
而长久孤寂的嫦娥就更不会因此不瞒了。
之前的她不过是“鸠占鹊巢”的外来客,到了如今才算有了真正的位份,不会被天神驱赶。
待等天官将册封印令送来,此事也就落下帷幕了。
“权柄虽易,但人间纠葛如麻,在此之前先与我在太阴中修行几年吧。”
“小神省的。”嫦娥福了福身。
喜悦过后她其实是有些怅然的。
虽说太阴并非自己的道场,可知道今后就要离去,她难免有些伤感。
顾清看出了她的惆怅,不由轻笑一声。
“吾亦是草木一属,花神之位当然不会交给外人,今后你便算作太阴的外门弟子,辅佐吾掌管三界罢。”
“呃!是!”
讶然之后嫦娥连忙拱手,面颊羞的飞红。
还真是什么也瞒不过帝君啊……!
安顿好了“身前事”,顾清也就筹措起宴会事宜了。
说是三门相聚,但真正有资格来的并不会太多。
首先三代弟子就难有一手之数。
除了那些受宠的亦或是修为高的,基本不会被师尊带来。
毕竟身为师侄一辈,这个档口过来难免有要见面礼的嫌疑。
再者二代弟子也不尽是地位崇高的。
毕竟通天道人收徒广泛,教中弟子遍布三界。
真要是全都过来,怕是太阴也装不下。
是以除了亲传真传,顾清预备三十几个席位也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