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杨峥点了点头,三杨之中,若说对仁宗有拥立之功非杨荣不可了,永乐二十二年,成祖与第五次出兵蒙古的途中病逝于榆木川,随从宦官马云等人不知所措,与杨荣、金幼孜密商如何处置。杨荣指挥若定,与金幼孜商议,认为离北京尚远,为防止军心涣散,应秘不发丧。为处理遗体,两人命工部官搜取军中所有锡器,销熔后打造成一只圆桶,将遗体装置桶内,再密封桶口,而将承造的工匠杀之灭口。同时也命光禄官每天三餐照常进膳。军纪号令更加严明,直到入境,竟无人察觉成祖已驾崩。杨荣和少监海寿先回京师,向太子报告情况,决定处理方法。结果,朱高炽顺利地即位,这份从龙之功,杨荣当之无愧,所以但凡设计到功勋之事,大多以杨荣出面对仁宗说,赦免建文帝时的臣子就是最好的说明,当时满朝文武谈及建文帝时方孝孺等人莫不是扣上书生误国的帽子,唯独杨荣称赞建文帝登基四年,方孝孺等人为大明做出的功勋,建议仁宗对永乐一朝的有功之臣进行赦免,对此朝廷百官一片哗然,但仁宗觉得杨荣说得对,先赦免了建文帝旧臣和永乐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并允许他们返回原处,又平反冤狱,使得许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忠臣方孝孺的“诛十族”惨案,永乐朝解缙的冤案都在这一时期得到平反),并恢复一些大臣的官爵,算是做到了对有功之臣的肯定。

“至于在皇上私事上,三杨老夫不敢说,杨荣也不敢说,为何只因我们的情分比不上杨溥!”杨士奇并没有停下话头,想当年,成祖北归,仁宗只不过是迎架迟了些,被汉王乘机进谮,成祖一怒之下,下令将东宫官属全部逮治下狱。这成为继解缙入狱后,立储之争中的第二场大事变。当时只有兵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金忠因系成祖“靖难”旧人而幸未被祸。金忠是个敢于仗义执言的人,他不顾触怒成祖,以身家性命力保太子,才使太子未遭废罢,但是作为东宫宫僚的杨溥、黄淮等人却因此事件而被关入诏狱在狱中,家人供应的食物多次断绝,而成祖的心意也不可预测,随时都有可能死去。但杨溥却更加勤奋读书,从不间断。狱中十年,他把经书史籍通读了好几遍。十年之苦,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守得住的,当时的杨溥完全可以为了活命倒向汉王,可他没有这份操守,这份忠贞不二堪比宋之岳王爷,仁宗自是十分看重,所以但凡仁宗在私事犯了过错,杨溥所言,仁宗从没有没改正过的,所以在仁宗一朝,老夫、杨荣、杨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国事,家事都能走上正道。可如今却不同了,当今圣上从登基到执掌大明十年,十年都是平顺的,我三杨除在国事上略有微薄之功,与皇上恩情、功勋、情分上都难以与仁宗比拟了,这也是为何在国事上我等都可畅所欲言,唯独在皇上私事上三杨难以为继的应由了,宣德三年,皇上废毫无过错的胡后,三杨在此事上什么也没说,宣德元年皇上坏祖宗规矩,设置内学堂,授太监识文断字,三杨依旧是什么都没说,后人将这两件事归罪在三杨的头上,不是没有道理的!”

杨峥默默点了点头,这两件大事三杨的确负有一定的罪责,作为三朝老臣,明知道宣宗此举不当,却不置一词,有些说不过去。往日,杨峥也只是猜测,三杨为了抱住自己的内阁大学士的地位,才对新皇帝做出的一种妥协,如今看来,事实并非如此了,只因这两件事看似是国事,实则是皇上的私事吧了,大学士干预国事,那是应该的,没道理连皇上私生活也干预吧,退一步说,那会儿宣宗刚刚登基,朝廷局面并不好,可以说是百废待兴,这时候君臣关系不和睦,许多大事,难以解决的事情根本难以完成,从大局上看当初三杨选择了在宣宗私生活上妥协是正确的,只是这种风气一旦开了,就难免少了些约束,眼看着宣宗在私生活上越来越不像话,三杨纵然想说什么也是有力无心了,只有将希望寄托在自己的身上了。

这么一想,杨峥对三杨当年的选择也多了几分理解,只是三杨为何选中了自己去做这个说客还是有些难以理解,所以听杨士奇说了半天,仍是一脸疑惑的神情。

杨士奇倒也不慌,喝了杯酒汤,慢慢酝酿了一会儿才继续说道:“当年仁宗离世,汉王在侧,是你暗中相助当时还是太子的宣宗,才让宣宗得以顺利返回京城,继承了皇位,这份从龙之功,宣宗可不敢忘记,这十年,你为开创宣德盛世,先后讨伐汉王,整治江南,开海禁,下西洋,设内库,评定北方,开疆拓土毫不含糊,这是你对圣上最大的恩情,宣宗又岂敢忘,宣德元年,你深入乐安州,九死一生才换来了讨伐汉王的胜利,这是什么,这是情分,如今的你可算是集恩情、功勋、情分与一身,满朝文武最能获得宣宗信任的除了你还能有谁,这几年你为了朝局稳定,甘愿深入大漠,一去就是半年,几番生死,这些皇上可都是知道,记在心里的,圣人都说伴君如伴虎,那是因他们只懂得一个伴字,而不不懂得一个君字,天子天子,说到底也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是人就懂得谁好谁坏,是人就懂得冷暖了,这些年你一心为国,立下无数功勋,世人都说仁宣盛世,这里面你的功勋有多少,皇上岂能不知,就凭这些皇上对你就与我们这些老臣有所不同了,你这几年你也看到了,但凡你给出的建议,皇上什么时候反驳过,太子的老师这个头衔,满朝文武百官那个不想要,可皇上偏偏给了你,难道这还不明白么,如今皇上沉迷道术,沉迷女色,太子还小,朝局并不稳定,在这等非常时期,无论是大明的江山,还是我们这些鞠躬尽瘁的老臣,还是太子都需要你的来劝说皇上爱惜自己的龙体,以江山社稷为重……?”

话说到了这儿,杨峥还真寻不到话儿来反驳,这些事情的确是他做的,虽说有君臣合力的作用,也有老天爷帮忙的缘故,但不否认这些事都是在自己的手里完成的,要说功高盖主,那是在汉高祖,汉武帝、宋高宗,明太祖的时候,在宣德的这十年里,还真就没这事儿发生过,有的只有从底层不断被提拔重用的官员,可以说在宣德这十年里,百姓,官员甚至是皇帝,敌人都是最舒服的十年,只因这十年里,对于百姓来说,皇上励精图治,臣子兢兢业业,边疆安稳,对于臣子来说,这十年君臣和睦,太祖一朝的杀戮彻底不见,无论是地位,还是身份都充分得到了尊重,对于皇上来说,这十年里,一切想要的,一切想做的,甚至是祖宗没做的都做了,短短十年开创大明盛世,千古明君的声明流传千古,对敌人来说,这十年他们是奔波的,是不断见证大明强大的旁观者,最终能以和平的手段从旁观者变成见证者,十年他们不再厮杀,不在颠沛流离,所以这十年是让人羡慕的十年,让人怀念的十年,让人惊叹的十年,让人铭记的十年。杨峥庆幸自己参与了大明这十年的点点滴滴,风云际会的尽了些力道,让这个本就十分辉煌的十年,多了几分别样的光彩,如今十年到了尽头,是延续辉煌,还是走向没落,杨峥不得而知,但有一点他心知肚明,那就是尽最大的能力,尽量让这十年的辉煌走得长久一些,杨士奇的话儿听起来似有些不切实际,但细细想来却隐含着大道理,人心都是肉长的,皇帝也不例外,恩情也好,情分也罢都逃不过一个情字,自己与宣宗这十年恰好有这个情字,所以杨士奇看似不可行的话,其实是大有可为的,自己只是说几句劝慰的话,皇上还能杀了自己。

这么一想,杨峥也有些动容,冲着杨士奇点了点头道:“老哥都把话说到了这份上,小弟若再不答应,是不是有些不近人情了!”

杨士奇淡淡一笑道:“那也不尽然,这事儿杨小弟答应与不答应,老夫都不会这么想,伴君如伴虎是古人的偏激之言,但其警惕的作用还是有的,天下的心普天之下又能谁真正看得透彻呢,老夫出于对国事的担忧才来劝说小弟,这是出于公心,可私底下老夫还是希望杨小弟不要答应才好,因在老夫内心深处,着实不想让杨小弟去冒这个险,老夫既不想你去,又何来不近人情之说呢?”

“用不着这么煽情吧?”听着杨士奇如此真挚的话儿,不感动那是假的,一向自问心硬如铁的杨大人眼里已涌出了几分泪水来,为了掩饰才将酒杯举了起来,笑着道:“多余的话不多说了,在公在私,这事儿我都要去做的,这满朝文武百官,可不止杨大哥一人希望它走得更好,走的更远的!”

杨士奇道:“这是自然!”话音一落,两只酒杯便轻轻碰在了一起,玉杯在空气中发出“当”的一声清脆,杨峥与杨士奇各自将杯中酒汤一饮而尽。

“杨大哥,你觉得我这次能行么?”放下杯子的杨峥兀自担忧的问。

杨士奇道:“满朝文武百官再没有比你更行的人了!”

杨峥道:“若是皇上仍执迷不悟,又当如何?”

杨士奇定定望着杨峥轻叹了声,道:“不瞒你说,这也是老夫担心的!皇上的性子看似宽厚仁和,那是在国事上,在私事上却是固执得近乎不讲情理了,宣德三年的废后何尝不是皇上固执己见才酿成了这种局面,时隔多年,皇上亦感到后悔,曾自我解嘲道,这是我年少冲动所为,在大事上皇上可以做到井井有条,一切以为百姓,以江山社稷为重,可在私事上,皇上却极少能这么想,单说信任胡文这件事上,以皇上的聪明如何不知,道术给自己带来的危害,望云省气,推断好坏,有时似乎有些灵验。可是这类东西毕竟有些渺茫,高深玄妙,颇难探究,所以孔子不讲怪、神之类,很少谈到性命。有时提到结尾不讲其来源,有时转弯抹角说说大意,就是让人们照着做,而不让人知道其中的道理,可皇上却放着这些大道理不去想,竟凭那个臭道士给了一粒丹药,就对其重新有加,群臣的劝阻那一个他听进去了,就连张太后的话,皇上也很少理会了,老夫很担心皇上怕是沉迷其中难以自拔了,以皇上这身子骨,又如何经得起这等折腾呢?”

杨峥看了看杨士奇,迟疑了片刻,道:“杨大哥是不是觉得皇上……?”话儿虽没说出来,但两人相交多年,想要说什么,各自心知肚明。

杨士奇略带赞赏的看了杨峥一眼,古人常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忧一乐体现的是一种忧患意识,无数的先哲正是有了这份忧患意识,才不断的告诫后人要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老子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强调未雨绸缪,防患未然;范仲淹,强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任劳任怨;魏征忧国忧民,告诫后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强大的民族,离不开这种忧患意识,但凡有大成就的人都离不开忧患,比如,舜出身于农家,后来成为一国之君;胶鬲这个人遭遇战乱,以贩卖鱼盐为生,后来周文王提拔了他,为周朝做出了很大贡献;孙叔敖隐居在海滨,楚庄王推举他做令尹,有很大的政绩。对于一个有作为的人来说,如果没有“忧患”的磨练,没有失败教训的反思,是成就不了大事的,同样的道理,一个朝廷同样如此,难得可贵的是,宣德一朝非他有,杨荣、杨溥都有,如今就是眼前的这个看似什么都不在乎的年轻人,也有了忧患意识,毫无疑问这是值得敬重的。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爱读书屋推荐阅读:重生秦时之风云传奇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趣味三国传奇铁血丹心,明末的逆袭之旅我吕布要在三国插满红旗三国:最强谋士只手遮天之玩转朝堂前方高能龙腾美洲寒门书生,开局捡个便宜小娇妻骑马与砍杀从岛国开始拒嫁天王老公开着外挂闯三国大秦:开局祖龙先祖慈禧皇后与她的三个宠爱太监中州风云之霁月星辰亡命之徒大唐,我刚穿越,竟给我发媳妇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李二,我真不是你三弟!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抗战:从东北军开始全面战争我们还没毕业,辍学的你成战神了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极品大地主朕真的不务正业大唐:谁让楚王上朝的世公子,以华夏人杰掌控异世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首辅家的傻儿子抗日之浩然正气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谍战风云录:大宋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乱世,从三斤糙米打造世外桃源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医妃火辣辣大明:超神永乐时代红楼:重生贾环文武双全讨逆都市夜战魔法少男(库洛牌的魔法使)铁十字明末钢铁大亨被女帝退婚后,我捡走了她妹妹从赘婿到女帝宠臣继承三位皇嫂后,我无敌于天下超神大军阀
爱读书屋搜藏榜:丹麦崛起1890日出海东大唐锦鲤小郎君谋士骗术大齐好男人田园空间:倾城嫡女玲珑五胡之血时代寒门出了个状元郎昌明民国响马乱皇兄,这个皇位我真不要大秦:治粟内史的狂想宏图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调别刺激孤,孤不傻了君临天下大秦:陛下快退位,不然公子反了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宫廷幽处孤芳难自赏从特种兵开始的军旅生涯江山争雄大明天仙谱大明:我洪武爷亲弟!忆昔大唐贞观世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我,朱允熥带大明走向日不落,老朱直呼赢麻宋朝玩主三国争霸,最强六边形战士三国:武将拉满谁能拦我一统全球穿回元末闹革命一起当兵的日子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重生于红楼末年天骄狂尊大唐:开局迎娶李秀宁天幕视频,给古人亿点点现代震撼北宋:武大郎变成高富帅!重生之废材皇子缔造理想国度瑟瑟惊蝉永远的兵魂大秦神捕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秀才无双大唐太子爷我,怎么可能有很多娘子!幻之盛唐开局造反:女帝请自重枭风寒门枭士龙影战神成了八爷
爱读书屋最新小说:孤岛的崛起:穿越中世纪大航海之重生主宰开局捡漏美娇妻,乱世造反当皇帝三国:天下不容我,我重塑天下大奸臣当道寒光剑气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天命储君扫天下权征争霸,带众女从零开始我在原始社会大杀四方重生小丫鬟,只想安稳一生明末第一狠人:先灭建奴再抢崇祯我本农民,谁把我踢出来【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被抄家后,凶猛世子称霸天下穿越清朝造反我是认真的锦书难托:乱世情殇曹操,梦回赤壁,龙吟千年带着三国精英卡闯水浒大明!开局割据一个州!隋唐:项羽传承天生韩信我,顶级纨绔,太尉直呼宝藏女婿!大晋俏公子刚激活军火库,皇帝派人抄我家?从军赋我四叔是朱元璋农家子的赚钱科举日常穿成古代医仙,开局救下太守千金系统:我周天子,天下一统啦哈哈明末人民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创造的书竟然成为了历史明末之天下霸业三国渣男,开局捡尸华雄救驾之饼不就是无限粮食,为何给我披黄袍农家那小子古典白话合集红楼:重生贾环,修魔逆天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三国:我谋士mvp,刘备躺赢狗三国:穿越成典韦弟弟禁宫秘史:那些被史书屏蔽的吐槽重生1907:我必死守东北大明:世子堂弟太凶猛红楼大反派,我要摘贾宝玉的神经花荣打造忠义新梁山穿越架空:小公爷我真的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