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绥出身于东汉开国功臣邓禹之后,其祖父邓禹少时便与光武帝刘秀相识于南阳,两人关系莫逆,亲如手足,并一同在京游学。】
【彼时王莽篡汉,朝纲不振,天下大乱。刘秀趁乱而起,在南阳称帝,开创光武中兴,建号更始。】
想起往昔岁月,刘秀感慨万千,汉室微弱,让那王莽篡了权,而这也造就了他刘秀的天命,替老祖宗再续大汉。
如今天幕提到这位东汉的太后竟是故友邓禹的孙女,刘秀越发怀念他们那时的少年时光了。
邓禹微微一怔,不曾想她邓家也出了一位皇后吗?就不知是贤后?还是?
不过以他邓家的家风,当是贤后吧!
【作为刘秀的挚友,邓禹千里投奔,助他击退王莽暴政。而当刘秀夺回中原之后,邓禹作为他的谋士,不仅为其出谋划策,指点迷津,更是亲自统帅兵马,为其征战四方。】
【经略河东、上郡、北地、安定诸郡,收复关中,战功赫赫,最终被刘秀拜为大司徒。他的儿子邓训,也就是邓绥的父亲,虽然不喜欢读书,但是性情谦逊,总能以德服人,也算是家族中的佼佼者。】
经由天幕提起,邓禹似乎回到了那个战乱的时代,年少时的平和相处,而今却也是君臣有别。
当乾坤已定,刘秀终究不是那个与他一起在京游学,嘻嘻哈哈的刘秀了,而是至高无上的皇帝。
邓禹感慨着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而一将功成万骨枯,他又庆幸于当初正确的选择。
【当邓绥两岁的时候,她父亲邓训获罪,什么罪名呢?当时舞阴长公主的儿子梁扈获罪,邓训就被指控私下与梁扈通书信,于是被革了职回老家了。】
【邓绥也就随父回到老家南阳新野,然父亲虽然丢了职位,然他们家族声望还是在的,且文化底蕴深厚。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邓绥耳濡目染之下自然也是深深的喜爱上了诗书。】
邓训:“......”
天幕这话说的,先不管他获不获罪之事,谁说书香门第的人就喜欢读书啊!他就不爱啊!
不过他女儿喜欢读书,他也不阻拦,而且他女儿未来竟还成为了贤后,真是长他们邓家的脸啊!
【在邓绥5岁的时候,太傅夫人也就是邓禹的夫人因疼爱她,亲自为她剪发,可是老夫人年纪大了,眼睛也不太好使,一不小心就伤到了她的前额。】
【这若是换一般孩子,早已痛的痛哭流涕,那么,邓绥不痛吗?她又不是没知觉,她当然也痛,只是她不想伤了老人的心意,默默忍受了下来,且事后还宽慰老夫人。】
【这虽然只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但由此便能看出,邓绥儿时便已有了那种超乎常人的宽阔胸襟和睿智。】
邓禹笑呵呵,对着同僚一阵吹捧,“这是我孙女!”
刘秀默默点头,确实不错,是个当皇后的料,要不现在就给孙儿定下这亲事。
可刘秀却不知,邓绥啊不是他孙媳,而是曾孙媳。
【邓绥6岁的时候,6岁时,邓绥已能读懂《史书》。而到了12岁,她更是通晓了许多儒家经典着作,如《诗经》《论语》等等。】
【然她虽精通诗书,可却对女红纺织一类一窍不通,这不同于一般女红的行为,自是引起了母亲的不满,为此,母亲常常斥责于她,“难不成你还想当博士不成?”】
【面对母亲的训斥,邓绥依旧不气馁,她难违母亲之训诫,于是在白天,她就遵母命,学习女工,在夜晚,她就埋首于书本典籍之中。】
幼年邓绥志向远大,眼中满是坚定:“我为啥就不能当博士?”
世人皆言女子无才便是德,我却言女子有才才是国家之幸。
【好在邓绥的父亲邓训并非迂腐成见之人,对于女儿的这份非比寻常的才质,非常的欣赏。他不仅支持她读书识字,还时常与他谈道论事,这让邓绥在幼年便常常的接触到了一些政事。】
【令人遗憾的是,仁慈睿智的父亲在邓绥13岁那年便客死异乡了,这于少女时期的邓绥而言,无疑是一击沉重的打击。】
邓训:“......”
突然得知自己的死讯,不管怎么样,都是难受的。
可生死有命,他邓训也没有办法。
好在他的宝贝女儿出息,给他带来了不少慰藉。
至于女儿之才华,他满意都来不及,又怎会扼杀?
为此,他也告诫妻子,莫要强求女儿做不喜欢做的事情。
幼年邓绥心中难受,她没想到爱她疼她的父亲这么早就离世了。
她不愿,也不想,她急忙去找了邓训,让他保重身体。
长大后的邓绥,不由的怀念起父亲。
想起儿时父亲的谆谆教诲,父爱如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