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根据调查,从清乾隆四十四年到道光二年,这将近五十年的时间里,先后出现了以上五部小说,都是以杨、包、狄、呼等人的故事为题材。
也就是直接继承《杨家府演义》的创作道路发展,具有许多共同点。
像是第一,叙写边境战争与朝廷内的忠奸斗争相结合,外御强敌与内除奸佞并重,在反对外族侵略的同时,着重揭露皇帝昏庸,奸臣当道,朝政腐败,政治黑暗。
第二,小说情节互相模仿,公式化倾向严重。
像是从《杨家府演义》中穆桂英与杨宗保在战场上私结良缘开始,后来每一部小说都有这种情节,这其实是“公子落难,小姐养汉。状元一点,百事消散”的情节模式的翻版。
第三,英雄传奇与公案、神魔小说的杂糅,清官断案、神魔斗法和英雄豪杰济困扶危相结合。
此外还有《说岳全传》等民族英雄传记小说。
因为岳飞抗金的事迹,在民间喧腾众口。
在南宋就是说话艺人喜欢讲述的故事。
元明两代,岳飞故事被搬上戏曲舞台。
元杂剧中有金仁杰的《秦太师东窗记》、无名氏的《宋大将岳飞精忠》等。
明代传奇中有无名氏的《精忠记》、汤子垂的《续精忠》等,明中叶以后则出现了几部以岳飞为题材的小说。
最早的是熊大木的《新刊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又名《大宋演义英烈传》、《岳武穆精忠传》,八卷八十则,附李春芳编的《精忠录》后集三卷,刊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
从第一则《斡离不举兵南寇》,到末一则《冥司中报应秦桧》。
第二本是《岳武穆精忠传》,六卷六十八回,题“邹元标编订”,存明刊本,是熊大木本的删节改编本。
第三本是《岳武穆精忠报国传》,又名《重订按鉴通俗演义精忠传》,七卷二十八则,明于华玉撰,明崇祯十五年(1642)刊本。
第四本是《说岳全传》,八十回,题“钱彩编次,金丰增订”,成书于清乾隆九年(1744),钱彩,字锦文,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金丰,字大有,福建永福(今永泰县)人。
这本《说岳全传》是岳飞故事的集大成者。
《说岳全传》是以岳飞一生为主要线索的英雄传记体小说。
全书可分三大部分:第一回到第十四回为第一部分,写岳飞的青少年时代。
叙述岳飞神奇的出生故事和少年时代的坎坷经历。
这部分虚构成分很多,揭示了岳飞在艰苦磨炼中,经过名师指点逐渐成为栋梁之材的性格成长过程。
像是第十五回到第六十回是全书的中心部分,写岳飞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的危急关头,担当起拯救国家的重任,着重写他抗击金兵的显赫战功。
一直到大功垂成而惨遭杀害。
当然了,这其中也写到他征讨农民起义的情节。
这四十多回基本上是符合史实的,虚实相半。
第六十一回到第八十回,为小说第三部分。
写岳飞死后,岳家军将及后代小英雄在岳雷率领下一直杀到黄龙府,平定金国。
最后岳飞的冤狱得到平反,秦桧等卖国贼受到惩罚。
显而易见,这部分故事基本上是虚构的。
但是小说还是较好地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
作者尊重历史,岳飞故事也大体符合史实。
同时,作者对历史事实进行了精心的选择与集中概括,吸收了许多民间传说,创造了许多精彩的故事。
如“岳飞枪挑小梁王”、“岳母刺字”等,使英雄人物血肉丰满,闪耀着理想的光辉和神奇的色彩,整部作品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忠与奸、爱国与卖国、抗战与投降是贯穿全书的主线,全书爱憎分明,突出了“岳武穆之忠,秦桧之奸,兀术之横”。
歌颂爱国抗战的民族英雄,鞭挞卖国求荣的汉奸卖国贼,揭露了侵略者的残暴,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
作为中心人物的岳飞,作者从多方面展示他的性格,其中写岳飞的青少年时代尤为出色。
岳飞出生才三天,就遭到水灾,母亲抱着他坐在水缸里,漂到河北大名府内黄县,为王员外收留。
他少年时代家境贫寒,却刻苦学习,买不起纸笔,就用树枝当笔在沙地上练字。
后来得到名师周侗的培养,武艺出众。
又得到蟒蛇怪献出的神枪,更是英雄无敌。
后来经过许多波折,展示出英雄本色,成为抗金统帅。
作者着重写他精忠报国的优秀品质,大智大勇的统帅才能和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作风。
出色地写出这位抗金名将的大将风度。
围绕精忠报国这条主线,作者还写了岳飞对母亲的孝,对妻子的爱,对部下士兵的体贴,展示了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最后屈死风波亭,结束了悲壮的一生,慷慨悲凉,催人泪下。
《说岳全传》还塑造了一员“福将”牛皋的形象。
他是李逵、程咬金式的人物,贯穿全书始终。
通过“乱草岗牛皋剪径”、“藕塘关招亲”、“牛皋气死金兀术”等生动情节,把这个豪爽、率直、幽默的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特别是在他滑稽可笑的语言中,揭穿了皇帝昏庸腐朽的本质,表现了彻底的反抗精神。
并且《说岳全传》以《水浒传》的续书自居。
它写水浒英雄呼延灼又驰骋在抗金的战场上,岳飞的师父周侗也是林冲、卢俊义的师父,很多水浒英雄的后代也加入了岳家军,为抗金而浴血奋战。
岳飞大破连环马,又是使用徐宁传下的钩镰枪。
这些都说明作者对水浒英雄的敬仰。
历史上的岳飞曾镇压过农民起义,我们不能要求作者违背史实,“隐恶扬善”,回避这个问题。
值得赞赏的是,作者处理这个问题时,强调民族大义,联合对敌,共同打击侵略者,与全书爱国主义主题保持一致。
“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词。”
这是抗清将领张煌言行将就义时写下的着名诗篇,歌颂埋葬在西湖边上的岳飞与于谦两位民族英雄。
于谦的故事见于《于少保萃忠全传》。
《于少保萃忠全传》,又名《大明忠肃于公太保演义传》、《旌功萃忠录》,十卷四十传,明孙高亮着。今存清代翻刻本。
小说是围绕着于谦一个人的命运和遭遇来描写的。
从于谦出生写起,写他幼年时代的聪慧,青年时代的抱负与交游,进入仕途之后的刚正清廉,国家危亡时的力挽狂澜,直到他含冤而死以及死后冤案的平反昭雪。
作者怀着崇敬的心情,饱含感情地塑造了于谦这一爱国恤民、胆识超群的英雄人物。
刚正不阿是他性格的突出特点。
他早在少年时代就聪颖过人,为官后,清廉正直,敢作敢为。
在土木之变、英宗被俘的关键时刻,他“以社稷为重”,冒着“另立新君”的罪名,敢于承担起挽救国家的重任,后来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实行复辟后,却以“大逆不道,迎立外藩”的罪名将其杀害。
作者不仅通过于谦在土木之变等重大事件中的表现来刻划人物,而且通过他救济灾民、公正断案、生活清苦等方面,展示他的性格,人物形象比较丰满。
此外就是以帝王发迹变泰为题材的小说
像是《飞龙全传》,二十卷六十回,是清乾隆二十三年(1768),是吴璿根据旧本修改编撰而成。吴璿,字衡章,别署东隅逸士。
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曾在民间广为流传。
宋人笔记叶梦得的《石林燕语》就有记载。
赵匡胤的故事也成为说书艺人的热门话题,长篇讲史话本《新编五代史平话》中就简要叙述了他从降生到陈桥兵变的故事。
罗烨《醉翁谈录》也记载南宋有《飞龙记》的话本。
金代以后,赵匡胤故事进入小说、戏曲和说唱领域。在小说方面,流传下来的作品有《赵太祖千里送京娘》(见《警世通言》)和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南北宋志传》。
其中《南宋志传》中的主要人物和基本情节大多为《飞龙传》所吸收,可以说是《飞龙全传》的蓝本。
在戏曲方面,更为丰富。
现在完整保留下来的有元明间杂剧无名氏的《赵匡胤打董达》、无名氏的《穆陵关三打韩通》、罗贯中的《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以上这些作品对《飞龙全传》的成书都有一定的影响。
不少故事为《飞龙全传》所吸收。
《飞龙全传》从赵匡胤的青年时代写起,到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了皇帝为止。
起自后汉隐帝乾佑元年(948),止于陈桥驿兵变、北宋王朝建立,前后共十二年。
作品描写了这样一个从“潜龙”到“飞龙”的发迹变泰过程。前半部分,主要写赵匡胤浪迹江湖时,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种种豪侠行为,后半部分写他投奔周世宗柴荣后,南征北战,屡立功勋;柴荣死后,被将士拥立为帝,为宋太祖。
小说所描写的英雄人物赵匡胤,是一个市民阶层的理想人物,把皇帝市民化了。
同时又在这个市民理想人物头上加上了“天授神权”的灵圣光圈,把他神圣化了。
小说一方面多次强调:“‘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自从盘古至今,何曾见这皇帝是一家做的,”表现了日益壮大的市民阶层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他们不甘于卑微的社会地位而追求政治上的权力,追求发迹变泰。
可另一方面,作品又反复强调赵匡胤是“真龙天子”,是天上赤须龙降世。
每当他遇到危难时,不是“真龙出窍”加以保护,就是城隍土地前来“护驾”,使他“逢凶化吉”。
这正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脆弱性,反映他们还不能完全掌握自己命运的心理状态,反映了他们要掌握政权的欲望还停留在幻想的阶段,还不能变为实际的行动。
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它虽然给赵匡胤套上了“真命天子”的光圈,但主要展示了一个市井豪侠的有血有肉的形象。
和其他市井豪侠一样,赵匡胤也有大胆的反抗精神。
他因骑泥马被诬陷,发配充军,怒愤填膺,骂道:“无道昏君~我又不谋反叛逆,又不作歹为非,怎么把我充军起来,??”
他听到父亲因进谏受责,于是潜入御花园,杀了女乐然后逃走。
重信义,也是赵匡胤的性格特点。
作品里描写赵匡胤三次结义,写了他与郑恩、柴荣、张光远等人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友情。
抱打不平,也是市井豪侠的重要特点。
作品中“三打韩通”的故事,正是体现赵匡胤诛强扶弱的性格。
赵匡胤千里送京娘,则体现了他“救人须救彻”的豪侠精神。
作者并没有因为赵匡胤是“潜龙”就把他写得高大无比,而是在描写他的豪侠行为的同时,还写出他的诸多“劣迹”。
他上妓院,下赌场,争风殴打,输钱赖帐,一副无赖相。
以至汴梁城百姓说:“三年不见赵太爷,地方恁般无事;今日回来,只怕又要不宁了。”
同时围绕赵匡胤,作品还塑造了柴荣、郑恩、陶三春等几个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柴荣与历史上的柴荣性格上不太一致,真实地表现了小商人胆小怕事,吝啬小气的特点,以衬托赵匡胤的雄才大略。
郑恩是个李逵式的人物,流浪江湖,卖油度日,性格粗鲁爽直。
其妻陶三春相貌奇丑,力大无穷,豪爽奔放,一改过去小说中闺秀淑女形象,成为《飞龙全传》在戏曲舞台上影响最大的人物。
《飞龙全传》总体上写得通俗生动,具有可读性,但是艺术上比较粗糙,前后不够统一,神灵怪异描写过多,在中国古代英雄传奇小说中,只能算是二、三流作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