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郭暧这个有名的驸马外,另一个有名,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的驸马,就是陈世美了。
郭暧之所以出名,源自一出戏剧,《打金枝》,而陈世美之所以出名,也是源自一出戏剧,也就是《铡美案》。
只不过一个算是成就了美名,流芳千古,另一个则成了恶名,遗臭万年。
现在大家一提到古今以来最大的负心人,莫过于陈世美了。
也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这个故事,不过作者菌可以在这给大家简单的科普一下,这个故事发生在北宋年间,河-南陈家庄有一户人家。
丈夫名叫陈世美,妻子叫做秦香莲,堂上双亲,膝下一双儿女。
虽是小康人家,日子倒也过得去。
这陈世美是个读书人,自小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一心想赶考做官,于是把家务事全推给秦香莲,自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好一个贤惠的秦香莲,上敬父母高堂,下抚儿女一双,还时常关照夫君,一家重担挑在肩上,从无一点怨言,把这个家里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整理得井井有条。
公婆都夸她是个贤惠的好媳妇,陈世美也心喜有一个贤内助,儿女都说她是位好母亲。
一个家庭,在秦香莲的照料下,可以说日子是过得和和美美,恩恩爱爱。
但好景不长,很快就到了大考的年头,陈世美只得拜别双亲、妻子与儿女,来到京城应试。
而这陈世美上京赶考,一去就是整整三年,并且这期间一直杳无音讯。
秦香莲在家里含辛茹苦,穷耕苦织,奉养公婆和抚育儿女。
但令人伤心欲绝的是,不料连年灾荒,公婆都饿死了。
秦香莲草草埋葬了两个老人,然后带领着儿子冬哥和女儿春妹,一路跋山涉水,沿途求乞,到京城(汴梁)来找寻自己的丈夫。
再说陈世美的话,到也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的勤学苦读,还真让他考中了状元。
正所谓当年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下子,陈世美考中状元后,身价可就一下子变了,他的心自然而然也同时变了。
金銮殿上,皇帝见状元郎一表人才,就决定招他为驸马。
为了当上驸马爷,陈世美于是睁着眼说瞎话,眼都不眨的直接就编造了一套谎话,说什么自幼父母双亡,一直苦读诗书,并无婚配等等。
由此看来,真是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啊,陈世美一通假话,很是成功的骗过了皇帝,顺顺当当地做上了驸马爷。
住在豪华的驸马府,白天有数十名童仆丫鬟侍候,晚上有娇滴滴的金枝玉叶陪眠,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陈世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神仙般的生活,什么父母呀,妻子啊,儿女呀,统统都被他抛到爪哇国去了。
都说过了,陈世美一走,几年没有一丝音信,父母天天盼儿子,秦香莲也日夜望夫君早日回归,他们哪里知道,在陈世美的档案中,父母已是早死掉的亡魂,妻子也是不存在的幽灵。
接着出现两年大旱,陈世美父母相继去世,秦香莲安葬好公婆后,闻听陈世美在京城作了大官,家乡也实在活不下去了,只好带着一对儿女千里迢迢来到京城。
这一路的辛苦不用说了,秦香莲到京城的第一天,就从客店店主张元龙的口中打听到陈世美已经中了状元,并且被招为驸马。
香莲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又喜又惊:喜的是丈夫的下落已明,惊的是陈世美做了驸马。
秦香莲在京城举目无亲,只好硬着头皮,又气又恨地来到驸马府。
第二天早晨,张元龙带着秦香莲母子三人到驸马府——紫墀宫找陈世美,但陈世美却不让他们进宫。
一到门前,守门的狗腿子见秦香莲一身烂破,又听她说要见丈夫陈世美,就狗眼看人,认定秦香莲是冒认官亲,又是打又是骂,要赶走她们母子三人。
恰巧陈世美这时出府,一见秦香莲与自己的儿女,心中不由一惊。
秦香莲见到陈世美,忍不住大喊:“相公!相公!”
儿女一见父亲,一齐喊起:“爹爹!爹爹!”
可哪里料道,陈世美脸色一黑,直接气急败坏地大骂门差:“你们怎么让一个疯妇到驸马府来捣乱!马上给我乱棍打走!”
可怜的秦香莲,竟在亲夫唆使的狗腿子的棍棒下,被赶走了。
一霎时,真是天黑地暗,秦香莲似跌入万丈深渊,多想一死了之啊!但见一双幼小的儿女,秦香莲还得活下去。
后来,由于门官的帮助,秦香莲才闯进宫去。
在紫墀宫里,秦香莲见到了离别三年的丈夫。
陈世美不肯收留香莲母子,要把他们撵出宫去。
当时,秦香莲心中虽然很痛苦,但仍然向陈世美诉说家乡连遭灾荒和公婆双双饿死的不幸,希望陈世美能认下妻子儿女。
面对着父母恩、夫妻情、儿女爱,陈世美也稍有感动。
但当他一摸到自己头上戴的乌纱帽和身上穿的蟒龙袍,想到了与公主成婚后的荣华富贵,便又狠心地把秦香莲母子赶出宫去。
秦香莲被赶出宫后,在街上遇见了三朝元老、宰相王延龄朝罢回府,便拦轿控告陈世美。
王延龄很同情秦香莲的遭遇,便给她出了一条计策,叫香莲假扮做一个卖唱的,在陈世美寿诞之日入宫唱诉。
香莲到京的第三天,正是陈世美寿辰之日,紫墀宫张灯结彩,鼓乐齐奏,贺客满堂。
宰相王延龄亦借贺寿为名,带着香莲进宫去在筵席前卖唱。
尽管秦香莲一字一泪的哭诉自己的身世和家庭的苦难以至泣不成声;尽管王延龄在旁多方婉言相劝,但陈世美却是狗肺狼心,无动于衷,他不但数次想将香莲赶出宫去,并且出言冲撞了王延龄。
王延龄在盛怒之下,将自己的白纸扇一把交给秦香莲,嘱她到开封府府尹包拯处去告状。
陈世美见王延龄气冲冲走出宫去,怕对自己不利。
于是一面传话州司衙门,将香莲母子赶出京城;一面又派遣宫中武士韩祺去追杀香莲、冬哥和春妹,企图灭口。
在京城郊外的一所古庙中,韩祺找到了秦香莲母子三人。
但经过香莲的诉述以后,韩祺才恍然大悟:原来要杀的并不是陈世美的什么仇人,而是陈世美的妻子儿女!
韩祺左右为难:要杀香莲母子吗,不忍心下手,不杀吗,钢刀上又没有血迹做回证。
最后,为了不昧良心,不背正义,韩祺终于放走了秦香莲母子,自己则引刀自刎而死。
香莲悲愤交加,咬牙切齿痛恨陈世美的恶行,她拿起了钢刀,急奔开封府去告状。
这时候,开封府府尹包拯正从陈州放粮回来,一面让秦香莲去写状子,一面叫王朝去骗陈世美到开封府来。
陈世美带了上方宝剑,气焰千丈地来与包拯相见。
起初,包拯还正言相劝他认下香莲。
陈世美却全不领情,不但坚决不认,并且倚仗皇权欺人。
包公见陈世美执迷不悟,便传令击鼓升堂。
在公堂上,秦香莲理直气壮地控诉了陈世美忘却父母、不认妻儿、杀妻灭子三大罪状;铁证如山。
但陈世美却仗势不受开封府的审理,且想在公堂上行凶杀害秦香莲,包拯忍无可忍,便喝令刽子手打落陈世美头上的乌纱帽,剥去他的蟒龙袍,用法绳把他捆绑了起来。
跟随陈世美来的内侍见势不好,急忙跑回宫去报信。
公主闻讯大惊,连忙摆了车辇,赶到开封府来讨人;但包拯却坚持不放陈世美,一定要为民伸冤。
公主没有办法,只得回转车辇,去请她的母后。
国太到了开封府,用威胁利诱都吓不倒包拯,便蛮不讲理,强夺冬哥和春妹;并且耍赖:不放陈驸马,就坐守开封府不回宫。
包拯见国太变了脸,左右为难,无可奈何,只得捧过自己的俸银三百两赠与香莲,劝她与儿女回家。
秦香莲有冤无处诉,怨包拯也是个官官相护的人,并且退回银两。
包拯听了香莲的话,愧愤交加。
他宁愿弃官丢职,也要为香莲伸冤。
于是包拯不顾国太与公主的阻止,一手摘下头上的乌纱帽喝令开斩!这个贪图荣华富贵,狠心杀妻灭子的陈世美,终于死在铁面无私的包拯的虎头铡下!
………………
这个故事大概就是这样,虽然陈世美的结局不太好,但说到驸马的话,也不得不多插一句,因为驸马,顾名思义就是公主的丈夫,这一下就跟皇室沾边的了,在大家固有的印象中,能当驸马,可是人人抢破头的事情。
像是电视剧中演的那样,一旦皇帝赐婚,公主下嫁,那几乎便高兴的快要晕过去了,觉得天下间最好的事情莫过于此,无异于天上掉馅饼,可是真的这样吗?
其实并不然,需要郑重的给大家说明,这些并不是真实的历史,在古代,一般情况下,可是很少有人愿意做驸马的,这是为什么呢?
像是上文说过的,陈世美的案子发生在宋代,他为了想得到驸马这位置,冒了生命的危险,最后也果真付出了生命代价。
可这种事情,在唐代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唐朝人对于担任驸马这件事情,不但不羡慕,大多数还非常排斥,举一个唐代跟陈世美境遇相似可是结果却相反的例子。
在唐宪宗皇帝时,有一年,曾要求公卿大臣家中子弟来娶公主,结果公卿大臣纷纷托辞躲避,可见当时很多公卿大臣都很害怕娶公主,也害怕与皇室结为亲家。
不仅新科进士不欢喜娶公主,早在唐玄宗时,玄宗想把她妹妹玉真公主许配给方士张果(也就是民间传说中“八仙”之一张果老),张果便跟他两位朋友王迥质和萧华说:“娶妇得公主,平地生公府,可畏也。”
这句话意思是说:娶个公主过门,等于平白生出个官府来管你,这是多可怕的事啊?
张果在说这话时,刚好皇帝派的使者也来到,说要将玉真公主许配给张果,张果便大笑不肯接受。
方士,其实在唐代时社会地位并不高,但连一个区区方士都不肯娶公主,可见当时人对公主的印象实在不好。
既然社会上一般人都认为娶公主不是件好事而不愿跟公主结婚,所以,唐朝的世家大族就更不愿跟皇室结为亲家,是故,在唐宪宗之前,没有世家大族的子弟做过驸马。
所以,早在唐太宗时就曾经讲过:“我贵为天子,可是一般社会人士都宁愿跟门阀世族联姻,却不愿意跟我们皇室结为亲家,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唐太宗这点疑惑,一直延续了百余年之久,直到唐宪宗以后,才出现极为少数的士大夫、世家大族愿意与皇室联姻之例子,但也是极其少数。
但是“三品员外官”则不然,唐代所谓“员外官”,是指原缺以外的官,也就是正式编制以外的官,只是个编制外的虚衔,不是个正式的官,唐玄宗以后,员外官又改称为“检校官”,凡是任何一个官位,哪怕是上至宰相的大官,只要是加上“检校”两字衔头,就根本只是一个虚衔空位而已,即令是检校宰相,一样没实权、没薪俸,也不能去任何单位上班。
所以,驸马虽然有官衔,但也只是个虚的官衔而已,根本不能算正式官吏。
当然,如果皇帝对某位驸马有恩赏或有意提拔的话,他仍可以当正式的占缺官员,但是翻一翻唐代众多驸马历史来看,唐代一共有210位公主,结过婚的130位,这中间只嫁一次的有100人,有再婚也就是“二嫁”的有27人,至于“三嫁”的有3人,所以总共驸马人数该有163人。
但是,这163人最后能做到位极人臣的宰相,大概只有2人;其它能做到部长级的九卿级官员,不会超过10人;剩下的驸马,则多半是没有正式的一官半职,所以做为一位唐代的驸马,在政治仕途上其实并不是很顺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