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浩骑着电动车,雄赳赳气昂昂地慢慢走在最前面。
有些事情,想做是一回事,但真正实行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
张志浩是支持开夜宵摊的,他有个同学的父亲,去肉联厂批发来冻猪肉,然后每天拿到市场上去卖,收入还不错。
只不过,真正拿了钱给他做主去买食材,他就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小军,你说……咱们一晚上能卖出多少碗粉?要买多少斤米粉才合适?”
“一斤米粉大概可以炒出三四盘。一晚上三十碗总要卖出去吧,至少十斤米粉是要的。”
“你怎么算出来的?”
“我在董老头那儿,看到有本笔记上就是这么记着的。”
“啊?哦。”
张志浩不再怀疑,继续谦虚地问还要买什么。
一个大学,南北方的学生都有。为满足人们不同的喜好,买完米粉,又去买了几斤新鲜面条。
用餐的一次性碗筷也得买,还有塑料袋……
本钱少,做什么都得算计着来。
而且,买的东西数量少,价钱就还不下来。
董兴勇感到有些头疼。
路边有个卖糖葫芦的小贩,正在那儿吆喝。
张雪的眼睛盯着糖架上那一串串诱人的糖葫芦,舍不得挪开。
董兴勇碰了碰张志浩的手肘,示意他给买一根。
张志浩捂着口袋里所剩不多的钱,没答应。
“桌子凳子都还没钱买呢。”
现在他恨不得把一个钱掰成两个花。
张雪“哼”了一声,把目光收了回来。
害得人家小贩白高兴了一场。
余下来的钱,又去买了几张塑料凳子,以及其他要用的东西。
直到二百块钱全都用完,三人这才往家走。
米粉要事先在家里煮好、洗好,还有配菜等等事情要做。
一回家,张志浩撸起袖子开始做事,被董兴勇制止了。
“下午三点开始准备,你先去写作业。”
从书包里掏出两本化学、物理的笔记塞到他手里。
“在董老头那儿找到的,原来的有些破,我跟着抄了一遍。笔记上说,把这学通,分数稳上九十。”
张志浩很惊喜:“真的?”
董兴勇很肯定地点了点头。
把董老头那儿作为借口,这招真好用。
屡试不爽。
不过,张志浩可能只听进了“分数”两字,没把“学通”两字听明白。
还是得多准备些题,让他使劲多刷刷。
午饭后,王大妈把三轮车刷洗干净,带着桐桐给送过来了。
“你们头回做生意,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开口说。”
贺红霞心里很虚,不好意思地说:“我家两个小子闹着玩,还不知行不行,兴许明天就不摆了。”
在屋子里的董兴勇听到了,给她来了一句:“妈,万事开头难,等理顺了,后面就好做了。”
王大妈赞许地点点头:“小军说得一点都没错,我最先做生意也是这样。”
她从车把上拿下一个红色塑料袋,递给贺红霞:“这里好多人爱吃辣,你们把这酱拿去,看能用得上不。”
说到这里,语气变得得意了些。
“不是我吹,我做的这辣酱,能让人多吃两碗饭。炒粉炒面里放上它,保准他们立马会来第二碗。”
贺红霞双手接过,连声感谢。
“那……我就接下了,真是太麻烦你了。”
等王大妈走后,董兴勇打开辣酱罐子的盖,用手蘸了点酱放嘴里尝。
还别说,味道确实不错。
香香辣辣的,很开胃。
难怪她仅靠着卖辣椒酱,在城里待了这么多年。
大妈就是大妈,不服不行。
今天是第一天做生意,张志浩有些兴奋,静不下心做题。
频频抬头看墙上的时钟。
终于,快到三点了。
他飞快地把作业收起来,边催促董兴勇。
“可以开始了吧,十斤米粉要煮些时候的。”
张雪也迫不及待,趁机跟上。
“还要洗菜、切菜,这也是需要花费时间的。”
好像她很懂似的。
董兴勇默默地把手中正看着的书合上,站起身。
让张志浩去煮粉,告诉他需注意的事情,自己则去准备配菜。
贺红霞在边上看着。
也许她觉得“张小军”现在做事这么利索,完全跟她平常的赏识教育是分不开的。
于是,更加起劲地夸赞起来。
“啧啧,我家小军切出来的肉丝真好看。”
“还有这胡萝卜丝,根根细薄又均匀。”
“这孩子趁我不在的时候,没少下功夫。”
她忘了,家里从来就没有多余的菜可供人练手用。
“用肉丝和蛋炒出来的粉可好吃了。”
倚在母亲身边的张雪两眼放光,脑子里浮现出一大锅香喷喷的炒粉。
董兴勇忍无可忍,吩咐她俩去做事。
“妈,您带着小雪去借两张折叠桌过来。”
“好好,妈这就去。”
耳边终于清静了。
董兴勇把切菜的速度加快。
让她们再瞧下去,准露馅。
终于,出摊的时间到了。
五点半,这个点城管下班了,不会去抓在街边摆摊的人。
张志浩兴奋地跟董兴勇把东西搬上三轮车。
满满当当的,放了一车。
然后,张志浩弓背弯腰在前头骑,董兴勇则在后面推。
贺红霞和张雪分别走在车的左右,以免半道上有东西掉下来没人发现。
大家就这么浩浩荡荡地向中医学院走去。
一路上,张志浩昂着头奋力往前,脸涨得通红,也不知是不是太激动了。
贺红霞面上有些忐忑,活了四十多年,第一次出去做生意,有些新鲜又有些不安。
张雪则是一脸的兴奋,时不时地看着车上的东西,有个小晃动都紧张得不得了。
“大哥,你看着点前头的路,别把东西颠下去了。”
“知道了。”
张志浩嘴里应着,眼睛更加注意脚下的路了。
董兴勇微微眯眼笑了起来。
从今天起,他要带着全家奔小康。
不过,想象永远是美好的,而现实也永远很残酷。
中医学院大门两侧的行人道上,已经被各种小吃摊挤满了。
一直延伸到很远。
张志浩蒙了。
“怎么办?我们该把东西摆在哪里?”
这个问题,贺红霞回答不了,她比儿子更懵。
董兴勇指了指最边上的一块地儿:“没事,我们就在这儿好了。不光有路灯照明,还有地儿放桌椅。”
贺红霞很犹豫:“小军,要不咱们回去吧。你看前头的摊位挤了那么多学生,后面都没啥人来。”
董兴勇安慰她:“妈,来都来了,怎么着也得试试看。”
接着,招呼张志浩:“哥,我俩把东西搬下来。”
旁边的摊子是个烤烧饼的大叔,问董兴勇他们:“你们卖啥呢?”
张志浩边做事,边应了一句:“炒粉面。”
贺红霞小心翼翼地问烧饼大叔:“你瞧着会有生意不?”
烧饼大叔一副很老到的样子,用手往中医学院大门那边一指。
“前头,少说有五、六家卖粉面的,其中有两家还带门面,做了好多年呢。”
贺红霞听了,心里又开始有退缩之意,眼睛看向两个儿子。
其实,张志浩心里也有些着慌。
不由得瞧了眼董兴勇。
见他一脸平静,莫名地心里有了股踏实感,跟着镇定下来。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以前傻傻的、总需要人照顾的弟弟,突然变成了自己的主心骨。
这种感觉,挺奇妙的。
暗暗下了一个决心。
弟弟如此有信心做好这件事,自己这个当哥哥,绝对不可以中途掉链子。
他挺了挺腰,再次往董兴勇那儿投了个关注的眼神。
董兴勇侧着身子拿东西时,正巧对上张志浩的眼睛。
觉得他的眼神过于炽热,微微顿了一下。
这货,咋滴了?
吃错药了?
那眼神,怪瘆人的。
没空细琢磨,继续做自己的事。
用火钳把炉子中间的煤炭捅了捅,让火慢慢地旺起来。
烧饼大叔一见,笑了:“你们头回做生意吧?哪有人拿煤球炉过来的,别人用的可全是煤气罐。”
贺红霞脸上很难堪,嘴角勉强扯了扯。
“我们只是试一试,还不知道后面行不行。”
“那倒也是。”
烧饼大叔终于不再盯着他们,大声招呼路过的学生来买他的烧饼。
董兴勇一直懒得理会这些闲话,自己怎么做事,还轮不到别人来教。
把铁锅架在炉子上,用锅铲敲了敲:“小雪,你晚饭不是没吃饱吗?哥给你炒盘粉。”
张雪雀跃地跳到炉子边:“欧也,多放点肉,再加个蛋。”
董兴勇倒了适量的油在锅子里:“蛋炒粉九块,用肉丝炒十块。两样都要的话,十二块。不过……给你友情价,还收十块好了。”
张雪的脸沉了下来,气呼呼地瞪着他:“没钱。”
董兴勇挑了挑眉:“你不是藏了二十块在鞋子里……”
“嘘……”张雪竖起食指放在嘴前,禁止他往下说。
接着,又心虚地往贺红霞那里看了看。
还好贺红霞在帮着张志浩做事,没顾上听他俩在说什么。
张雪松了一口气,放下手指,轻声对董兴勇说:“那是舅舅给我一个人的。现在分你二块,替我保密。”
董兴勇微微笑了笑,继续手中的事情。
张志浩悄悄地向他靠近。
那模样,有些鬼祟,像是在跟接头人对暗号。
他把嗓音压低了些。
“小军,咱定的价可跟小吃店里的是一样,要不要……定低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