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翁太傅,宁泽天就想得开得多,眼看着翁太傅恨不得以死谢罪的样子,他将老太傅搀了起来,“太傅,敖氏之事也不争这朝夕。我们先来商议一下京城流民的安置吧。”
“圣上,流民之事由来已久,这些年天灾不断,赈灾……唉,一直无法杜绝。”翁太傅觉得自己伤口又被撒了把盐,流民之事悬置多年,也是他们朝臣们无能啊,“圣上,老臣无能啊!”
又来了!宁泽天抚额,“太傅,往日无能不要紧,知耻而后勇,为今之计,还是先安置流民为要。”
“圣上勉励,老臣遵旨!”翁太傅瘦削的身子都激动得颤抖了。
翁太傅为圣上悲愤,敖太师却也没有胜利的喜悦。
他扶着敖有期的手走出宫门,御林军的一个将军有些惶恐地守在宫门处。
这将军也是敖太师提拔的,今日敖太师让他带兵布防在勤政阁外,他还以为是有宵小作『乱』。现在一看,这是太师与圣上打擂台,让他当炮灰啊。
敖思寰拍拍这位将军的肩膀,“无需担忧,一切自有老夫担待。”有了今日这一出,这位将军就只能更死心塌地跟着他,“宫中守卫要加强。”
“是,末将遵命。”那将军只能抱拳领命。
几个尚书跟在敖太师身后,想到敖府商议,敖太师回头摆手,“圣上有命,你们先去各自办差吧。”
“太师,圣上明年就要亲政……”工部尚书王嘉仪有些忧心。
“无妨,老夫有分寸。晚些时候再请你们过府商议吧。”敖思寰还是镇定自若的赶人。
几位尚书看太师不想多谈,也只好先告辞。
敖有期扶着敖太师,勤政阁那一出,敖家与圣上是撕破脸了,臣与君斗,他们真要造反吗?
敖思寰心中盘算片刻,坐着马车回到府中,第一件事就是吩咐将敖玉珊送到敖家家庙去,“玉珊犯了大错,让她在家庙静心悔过,不得私自回家。”
“父亲!”敖有期喊了一声,“圣上都不怪罪了,就算珊儿不能……但凭我们家,为她选个佳婿又有何难?”
“『妇』人之仁!你要为了玉珊,让我敖氏族中所有女子蒙羞吗?”再说圣上真的不怪罪?勤政阁这一闹,他与圣上是真正撕破脸了,“让玉珊在家庙中,总好过丢了『性』命。”
“那二弟呢?”妹妹送到家庙,敖有信会如何安排?
“你回头找邓元起商议一下。有信到底只是受了蒙蔽,小惩大诫就是。”
敖家女儿不能在后宫得到立足之地,那他就不用白费心思,但敖有信是必须保住的。
敖有期一边听着父亲低声吩咐,一边将父亲扶上马车。
敖思寰靠在马车车壁上,“你再去请顺王爷过府一叙。”
之前敖太师想请顺王宁安将南夷人带回南边,可顺王在他府上被围墙砸伤,南夷人又死了。
敖有期有些犹豫,“父亲,顺王爷在府中养伤,闭门谢客了。”这样贸然上门去请,顺王爷肯来吗?
“你亲自上门去探望,请顺王爷过府一叙。你就说圣上宁愿赈济流民,也不愿发放藩王的俸银。君心难测,先帝时不愿分封皇子,曾议过藩王之事,我只怕圣上与先帝之意相同。”
顺王宁安看到敖有期,还有些幸灾乐祸。敖太师最近的倒霉事,当然瞒不过他们这些藩王。可听到敖有期说圣上与先帝都有撤藩之意,他没心思看笑话了。
在先帝登基后,他与祁王宁宣滞留京城,迟迟未得封地。兄弟俩私下议论时,也想过先帝是不是有意撤藩。若他一直未得封地也就罢了,如今他得了封地,听说还是可能镜花水月,这让他如何不恐惧?
敖思寰如今与圣上相争中落于下风,会不会是敖思寰的挑唆?
心中犹疑,顺王爷还是让人备车到了敖府。
顺王爷这次到敖府,感觉与之前来时大不相同。往日车水马龙,连下人都走路带风的太师府,今日却是分外安静。
敖有期亲自领路,将顺王爷请到花厅,敖太师坐在花厅正堂上,慢慢起身拱手,“王爷大驾光临,恕下官病体难支,不能远迎。”
顺王爷看了一眼,敖太师与上次见他时果然大不一样了,双眼浮肿脸『色』苍白,连坐下都得敖有期扶着,“太师,既然你身子不适,我们就长话短说吧。先帝与我都是太祖子孙,你若要我商议有害宁氏江山之事,就不必不多言了。”
这墙头草!敖太师心中暗骂一声,之前让顺王爷帮忙带人离京时,怎么不说有害你宁氏江山了?不过是见敖家如今势弱,不想亲近而已。
“下官受先帝临终托孤,对圣上忠心耿耿,自然不会危害卫国江山。”敖太师义正言辞地说道。
“那太师今日请我来……”
“王爷,圣上尚未亲政就受『奸』人蒙蔽,一意孤行,不顾军费吃紧,也不顾藩王剿灭流寇之功,不思安抚,一力要穷尽国库赈济流民。王爷也知道,流民,一帮刁民耳。西南流民成患,流寇肆虐。圣上却还想着藩王俸银……”
『奸』人蒙蔽?
藩王剿灭流寇有功?
顺王再次见识到了敖太师的不要脸,“敖太师,圣上尚未亲政……”朝廷中的政令,不都由你敖思寰所出吗?
“王爷,下官一力劝阻,无奈圣上朝廷上听翁同和挑唆,私下又听了林云晓的谗言,下官是无能为力了。”
“太师,云晓郡主只是一个女子。”顺王爷都听不下去了,谁见过一个小小郡主影响朝政的?
“云晓郡主是林家人,林家好武,当年镇南王爷就曾说藩王之设害国害民,云晓郡主虽是女子,但她身后有林家军,已不可视作等闲女子了。”
“那太师是想本王请宗亲们谏言,让圣上立后?”顺王想到之前敖太师的打算。
“王爷,圣上已经大了!”敖太师悠悠说了一句,“但是圣上外无建树,内有失德,偏听谗言。老夫虽腆为辅政大臣,如今却越来越力不从心了。当年太甲失德,周公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