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原本在史料上记载。
王宽是一位生活在北宋时期的将领,他在军旅生涯中表现出色,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后世因为一些挖掘考古发现,由此却是突然流传出了一种说法,说王宽是被时空漩涡带到了21世纪的一位穿越者穿越到了古代宋朝社会中。
而这个神秘的传说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大家开始寻找有关王宽的线索,并尝试去了解他经历。
于是,一些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开始了对王宽的研究和探索,他们在诸多历史文献和考古文物中,找到了一些和王宽相关线索。
这些线索表明,王宽在北宋时期确实是一名出色的将领,他曾经在同州、泽州、泉州、福州等地任职,表现出了出色的指挥才能。他精通水战和陆战,善于运用兵器和兵法,威震北方,被誉为北宋时期最重要的将领之一,但与此同时,他也在当时作出了许多不同于时代的发展事情
而关于他是如何被带到古代进行穿越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推测,这可能是因为某种神秘力量将他带到了时空漩涡中,跨越了千年时光。
因此当王宽这个21世纪的现代人来到千年前古代宋朝社会,自然会由此而对这个陌生的世界感到非常惊讶和好奇,同时他对于当时诸多事情也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并且他很快学会了古代诸多儒家学术知识,还对他们进行了现代化理解与创新。
不过与此同时王宽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他发现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与古代截然不同,他需要适应这种新生活方式,并学会与古代宋朝社会中的人们相处。
再有当时他也发现了,宋朝这个时期有很多问题和挑战,需要用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方法来解决。
当然了。
王宽在时空漩涡中穿越到千年前宋朝社会这个事情,大概率并不是一个真实故事。
但这个神秘的传说,还是依旧引发了人们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和探索,也让我们更加尊重和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说到这里,我们再说回当时宋朝社会的诸多事情。
我们知代华夏古代在写文字的时候是不能带有当时君主或者所尊之人名字的,而是要选择其他字眼进行替代,这也就是所谓避讳。
而关于避讳这个带有非常浓郁文化色彩我国风俗,它虽然盛行千年之久,但在宋朝却是最盛的,关于宋朝的避讳制度,最需要注意就是不能和皇帝的名字、年号等相冲。
为避免和皇帝的名字和年号等相重,即使是同音字也是绝对不允许出现,并且由于在宋朝对于这一避讳非常讲究,所以连同之前皇帝名字也需要进行代指,以免冲撞了宋朝历代皇帝们名讳。
为此,当时天下间如果出现了一些地名和皇帝名字有所相重时,当地官员就会马不停蹄的主动将那个地方名字进行修改。
为此,在宋朝时很多地方名字都发生了变化。
同时关于这个避讳对象,其不仅仅是我们知道的这些人名和地名,就是一些日常东西若是不幸和皇帝名讳有重复也需要进行避讳。
就比如说我们常用的镜子,就因为和皇帝的名讳读音上相同,以致于在宋朝时把镜子不叫镜子而叫“鉴子”。
同时另一个我们比较常用的东西“蒸饼”,其名字也在宋朝时候发生了变化,就是为了避免“蒸”字的读音,当时的人们将它改成了“炊饼”,由此可见,宋朝对于避讳非常推崇。
再有宋朝毕竟是一个对文化比较重视的朝代,出现了很多大诗人、大学者,所以宋朝历代皇帝们也都对文化事业产生了比较浓厚兴趣,在玩味文字方面更不让分毫。
其中就有一个宋朝皇帝为了独享一些代表皇权的字,就曾下令除了君王,其他人不可以随便使用一些字眼,而他的研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阶段的实施了一些用字禁令。
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若是皇帝对某一件事情非常关注时,那下面官员们也肯定是投其所好。
不过也正是因为宋朝历代皇帝如此胡乱作为,所以大宋的三百年间,情况也是江河日下。
当时宋朝社会那些普通百姓们,为避免和一些达官贵人产生冲突,不得不费尽脑汁想出一个不犯冲名字,并且这种事情在宋朝屡见不鲜。
当时官员们甚至还会因为自己的避讳不去赴任皇帝安排地方,可以说,这种避讳文化在宋朝官场当时得到了普遍认可,从皇帝到大臣再到贵族对于避讳都会保持足够尊重。
当然在谈到避讳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注意的是,避讳更多的是权贵们,普通宋朝百姓在这个方面是没有资格的。
毕竟当时的宋朝官场对于官员们各种要求以及限制还是十分严格,即便是宋朝法制相对与其余几个朝代来说比较宽容,但条例却也是更加完善。
当时在宋朝当官必须遵守三铁律,不然就有丢官风险,这三个规定分别是“凡属是朝廷官员则不可入酒肆”。
所以在宋朝,尽管京城开封餐饮业很发达,大酒店遍布大街小巷,可是那些大宋官员却居然不敢随便进这些酒店吃喝,因为此事一旦被发现则必然马上就会遭到御史的弹劾,不管是什么情况都不行。
他们只能是偷偷摸摸的去一些私人场所,尽量找那些安全性最高的地方聚会聚餐。
甚至于据后世书籍《归田录》记载,哪怕就连是宋真宗时代太子的老师鲁宗道,有一次老家来了客人,他因为家里酒具不齐备只好换了便装领着客人到仁和楼酒店招待,混迹于士绅豪客之间躲躲闪闪。
结果恰好这天宋真宗有急事召见他,当他迟迟赶到宫里时,宋真宗劈头就责问:“何故私入酒家?”还说:“卿为官臣,恐为御史所弹。”
如此倘不是鲁宗道实话实说,请罪态度又好,差点儿就丢官,所以在大宋朝这些事情当真是可以私底下干,但是明面上大家都避讳得很。
还有宋朝官场还有别的规矩,如宋朝凡是王公贵族官员皆不可随意取食味于四方,这其中的意思,你们这些我大宋朝廷的当官有权者切记不可以仗着自己手中权力而向各处地方索要特产、美味佳肴,意在防止横征暴敛。
毕竟即使是上位者身上的一颗尘,如果一不小心漂落下来,在凡间依旧能够砸死一大片百姓。
如当时的宋仁宗有一次病了,皇后想找江淮一带特产糟白鱼给皇帝补身子,但寻遍京城一无所获,于是这位皇后愁眉不展之际,恰巧宰相吕夷简的夫人到宫中给皇后请安,皇后想起吕夷简是寿州人家里也许有这种鱼。
于是心焦之下直接便对吕夫人说:“上好食糟淮白鱼,祖宗旧制,不得取食味于四方,无从可致,相公家寿州,当有之。”
结果吕夷简家果真有,吕夫人回去后,赶紧把糟白鱼送至宫中,了却了皇后的这桩心愿。
可见,在宋朝即便是权力至高无上如皇帝,那能够做到的事情依旧不算太多。
至于最后一条宋朝的铁律,那就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了,历经八年宋高祖赵光义说要与天下读书人共天下,所以这也是宋朝执行时间最长、执行效果最好的老规矩。
尽管这条誓词不过是一则祖宗家规而已,但却比任何政策法律都执行得好。
因为凡是有人敢违反这一条铁律,那他一定会被天下群臣共击之,毕竟这条铁路一旦有人公然带头违反,那接下来会造成的杀戮场景简直是无法想象,而这也是宋朝官员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忍受的。
而宋王朝前后三百余年,也的确鲜见对文人士大夫和批评朝政的人开刀,甚至多次因为这条老规矩而朝令夕改刀下留人。
比如前些年的苏东坡因反对宋神宗改革而几乎按罪当诛时,就在屠刀即将举起之际,宋神宗猛然想到“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祖训,于是最后只好是强压住自己内心怒火,主动说服御史把苏东坡贬官降级了事。
而苏东坡也是因这条老规矩,这才得意从黄泉路上捡回了一条性命。
再有当时宋朝因为足够富裕缘故,所以不论是老百姓还是当官的还是贵族,那其中都是吃货诸多。
另外宋朝的民风也比唐朝更加开放,当时商贸很发达,出现了大量杰出人才以及官员腐败。
不过即便是如此。
即便是宋朝朝廷会对官员的各种腐败有各种禁令,然而这些规定缺却也依旧难以完全防止住这些事情发生。
毕竟对于宋朝这帮子吃货官员们而言,想要他们完全不去酒馆吃喝玩乐,想让他们完全不去青楼潇洒自在,这简直就是比登天还难。
即便是关于这项禁令在宋真宗时期就已经让不少大臣们耳熟能详了,且贯彻执行力度很高了,但这依旧更改不了其中诸多问题。
不过即使是这些禁令这么严苛,但是这依旧阻止不了宋朝天下读书人想要当官的想法,因为在宋朝当官,福利待遇实在是太好了,远超其余各朝各代!
因为宋代的朝廷相当富裕缘故,所以宋朝官员不仅无实职者可以领俸,有实职者则可以另加钱,并且还种类很多。
如宋朝宰相、枢密使一级高官,他们不仅每月俸钱三百贯(相当于后世月薪30万往上),同时他们春、冬服还各有绫二十匹、绢三十匹、绵百两,禄粟月一百石。
至于宋朝那些地方州县官员,凡是人口在万户以上的大县县令,其每月二十千,小县县令每月十二千,禄粟月五至三石,并且正俸之外还有各种补贴,如茶、酒、厨料、薪、蒿、炭、盐诸物以至喂马的草料及随身差役的衣粮、伙食费等。
并且宋朝官府还负责给这些朝廷官员的家属足够赡养费,不仅月供米、面、羊等生活用品。此外还招待费可以使用。
如节度使兼使相公用钱可高达二万贯,而且上不封顶,“用尽续给,不限年月”,同时还会给予诸多田亩进行上赏赐。
所以宋朝文官不仅社会地位高、收入多之外,并且还没有下岗分流一说,只要你进入大宋公务员序列,就能够在不犯大错情况下拥有一辈子铁饭碗。
因此也是在这般情况下,宋朝的科举每年都能够有无数人报名,同时宋朝科举考试的录取率也是历史上高,每次都多达几百人甚至上千人,这个数目远远超过前后唐明几朝。
并且除此以外宋朝文人,还有一条入仕途径就是恩荫,恩荫制度使得大宋王朝的中高级官员们及其门客都有了入仕为官机会,他们可以轻轻松松就不通过科举考试而获得比较高官职地位。
而这也是宋太祖赵匡胤所制定的:凡应试15举以上未被录取的,可不再经过考试,特赐出身一说。
也就是只要是读书人,并且坚持参加考试十五次,哪怕每年都考不中也能就能混到福利非常好金饭碗,绝对不用担心将来养老问题,简直是对于退休福利待遇不要太好。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因为福利待遇如此高缘故,所以这种高福利待遇文官制度在宋朝初期取得了很好社会效果,全社会重学之风盛行,也造就了宋朝的辉煌文学成就,产生了苏轼、陆游等一大批后世着名学者诗人。
不过与此同时,这也埋下了宋朝发展隐患,到中后期宋朝士人重利之心也开始浮现,朝廷贪腐之风也逐渐盛行,高福利政策造就的“冗员”、“冗官”问题导致国家富而不强,在与北方游牧民族对抗中屡屡吃亏直至亡国。
关于这些方面,王宽是有自己的想法所在的。
他决定等到自己以后正式成为宋朝宰相以后,就对这些事情进行大规模限制与改革,由此以不辜负自己的穿越者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