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王宽:怎么所有人都抢着给我送女儿送钱?
话说进士到底有多么吃香呢?
正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在抵达京城后。
与等待殿试开始的前一小段时间里。
关于科举榜下捉婿的传闻、实例,柳安都实在是听了许多。
就宛如前不久。
因为科举第二轮省试的放榜
在放榜当日,越是靠近放榜地址国子监位置,街头行人也就越多越拥挤。
而等到看真步入国子监外的礼部省试放榜处时,人员更是拥挤到了一种极致程度。
这些人中。
不仅有从凌晨天还未放亮的三四更天开始,就特意跑过来这里坐守放榜名单的科举士子。
同时其中人数更多的,还得是那些准备榜下捉婿的大宋官员、富商。
不过这。
其实也是宋代的一种婚姻文化。
即在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那情景简直就是抢。
于是坊间百姓,便以此称其为“捉婿”,这其中之“捉”字,却是颇有妙味。
而这些天下官员、富商,整个宋朝社会的上等人们,他们之所以这么热衷于榜下“捉女婿”。
原因也正是因为宋代,正是科举制发展到最巅峰时。
在当今。
不比数百年前的唐代。
考试取士为宋庭朝廷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
在唐代之时,士人取得功名后还要经过考试合格才有资格担任官职。
然而在两宋三百年天下间,只要能够科举考上进士,紧接着便能被原地授官,而且升迁速度、未来前程都是极块极好高
司马光、苏轼二人共同恩师陈襄,就曾在他的《仙居劝学文》里如是写道:
“今天子三年一选士,虽山野贫贱之家所生子弟,苟有文学,必赐科名,身享富贵,家门光宠,户无徭役,休荫子弟,岂不为盛事?”
这其中原因正是如此。
因在宋代,宋庭高级官员中科举出身者数量最为庞大。
尤其是最高级宰辅职业,更是九成都是科举出身。
可以说。
在宋代,只要你会读书,只要你足够学霸,那么未来必然前程广大。
即便朱紫官袍加身,亦是寻常。
并且宋代文官们,因宋太宗一句“愿与士大夫共天下”,所以无论官俸待遇、日常福利,相比其余朝代而言都特别优厚。
科举为进士后。
不仅能荫及家人,差科全免,成为社会上享有特权的“官户”阶层。
甚至就算犯罪了,也可能用官位削减来降低身上罪行,乃至于直接以官位来抵罪。
所以在两宋三百年这个时期。
“士人”,那确实是宋帝国天下间当之无愧的真正核心主宰者。
不读书,不为“士人”,那无论如何都难以真正接近宋帝国权力核心。
就连宋真宗赵恒都曾特意作诗一首以劝学道:
“富家不用卖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直接在这首诗里面明白白的说明了,只要能够读书读得好,将来无论是豪宅美眷、金玉仆从都可以拥有。
至于另外一些此时代特有诗句,如: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
如此等等诗词,更是将读书博取功名赢得远大前途的美好未来性,彻底渲染得淋漓尽致。
什么唐朝诗人孟浩然在登科后写了那么几句诗: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如果他生在得了功名立马就能做官的北宋时期,恐怕这种“春风得意”之情,更要不知浓郁多少倍。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
因此当今整个宋廷天下间,天下人无不将赶考科举作为人生终极目标而前赴后继奋斗,只求有朝一日能科举成功,就此跳入宋官家瓮中。
在这般风气下。
宋士人之清贵,堪称历朝之最!
宋庭天下间,所有人都在争着做官。
同时当今判断自家家族是否兴盛、有无美好未来的最重要一点,亦是要看自家家族内有几人登科,以及有几位女子能够嫁给士子。
于是乎这样一来。
无论是为了让自己家族能够更加靠近宋帝国权力核心。
还是为了能够让自己家族长长久久的平安延续。
送儿子读书,送儿子当官,这自然是宋庭上层社会所有人都必然在做的。
可除此以外。
为防止出现自己麾下诸子皆无读书才能这种事情出现,诸多上流社会人士的目光便紧紧盯上了“女婿”这一身份存在。
毕竟女婿如半子。
既然自家儿子不争气,那有个如同半子班的会读书女婿,一样也能稳定维持住自家地位。
所以每年省试过后的金榜题名者们。
不管他们接下来殿试名次到底如何,既然省试一过,他们将来必成进士官员。
那他们这群羽翼未丰但却前途广大者们,自然也就成了宋庭高官、豪富之家择婿首选。
总之。
若是不算对外的软弱性,只论对天下读书人的吸引力,对天下百姓的顺从管理性而言。
两宋三百年,绝对是华夏五千年历史中御民御官最为厉害,同时也是读书人官员待遇最好的一个朝代。
在当今天下间,除了那些实在走投无路的百姓庶民外,但凡是稍稍有点能力的,无不想着做宋庭顺民。
甚至于哪怕就算起义造反,一时做不了顺民了,只要朝廷肯招安,这些起义造反者们往往也都会纷纷如若《水浒传》中那位及时雨宋江般瞬间满心期待的选择臣服。
………
“囊空不办行春马,眼眩行看择婿车。”
“临津艳艳花千树,夹径斜斜柳数行,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看绿衣郎。”
想着关于这些榜下捉婿的事情。
青楼里。
王宽摇了摇头。
只在身旁美艳歌姬的琵琶弹奏声中,心思愈发漂浮发散。
毕竟说到底。
对于绝大多数中榜士子,尤其是对于那种出身寒微者而言,那些让他们极其难以抗拒的商贾丰厚嫁妆,这根本不足以动摇自持有“龙王祖师”看重的王宽心思。
即便是那些高官亲自遣人过来招婿。
那具体是否答应,王宽依旧得在好好了解对方所供出嫁女子颜值、性格后,才会作出选择。
毕竟榜下捉婿者。
此事不仅是岳父在“捉”女婿,同样也是女婿在挑岳父。
像再过数十年,等到后来宋徽宗崇宁五年时。
就有一位名叫傅察的十八岁少年,他不仅相貌堂堂,才华也是非常出众,一举在解试、省试二轮科举考试中都取得了极其不错成绩。
为此,当时的宋庭宰相蔡京,也只将目光盯准了他,想要将其招为自己女婿及今后左膀右臂。
可等蔡京让自己的儿子蔡鯈带着聘礼前往傅察那登门求亲时,无论如何,傅察就是不同意成为蔡京的女婿。
而如果把目光放眼几十年前。
当时宋仁宗时期,同样也有宋仁宗宠妃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的“捉婿”行动差点失败,最后只能在皇帝帮助下,硬生生强硬完成。
由此可见,“榜下捉婿”此事虽然在两宋时期都极为盛行。
但其中竞争程度之激烈,激烈到便是连当朝大员也不一定能保证“抢”到如意佳婿。
固然
如眼下王宽这般既有颜值,又有才华,同时还年纪轻轻家无正妻的科举胜利者,其吃香程度简直夸张!
………
王宽终究还是被人“捉婿”了。
不过不是在省试榜下。
而是昨日王宽于酒楼吃饭时,他因一时起兴,故与几名旁桌才刚刚省试功成,被人榜下捉婿的士子拼桌喝酒、闲聊政事。
结果喝着喝着,一个不经意间,王宽当前才虚岁二十五、父母双亡、且家无正妻青楼就此不知觉便被他脱口说出。
于是才刚过一两个时辰。
等到王宽吃完喝完,回到自己所租住宅院内时。
出现在他眼前的,直接就是无数丰厚礼物以及乌泱泱一大片各家家仆亲眷。
而这些家仆亲眷们。
他们有些来自于豪富之家,有的来自于朝廷高官,还有的则是来自于宫廷外戚家族,身后所代表人物反正个个不俗。
见状不妙。
进门后发现情况不对的王宽,于是扭转身子就想施展轻功跑路。
可奈何房屋内人员众多,再加上毕竟来意是善非恶。
于是一个不留心间,王宽硬是没来得及走脱便又被这群人给团团围住了。
而在将王宽给围住后,这群分别代表着不同主家前来的仆从亲眷,也是晋级不妙赶紧纷纷开口道:
“听闻官人尚未曾婚配,吾代表礼部侍郎周大人前来登门求亲”
“我家主人麾下有小娘子,如今年方二八,貌美如花,性柔且惠,正是官人婚配良选!不知官人……”
然而这名代表礼部侍郎而来的家仆此言刚出嘴。
还不等王宽回应,其接下来话语声马上就被更多嘈杂人声给强行打断了。
就站在他身后的一名粗大汉子,文言直接开口道:
“官人,我家亦是侍郎,不过来自于工部,我家主人麾下同样有女年幼且貌美,且愿出钱万贯、东京城内大宅一间充当嫁妆!”
“啧……”
一万贯钱,还有东京城内一间大宅,而且还是工部侍郎家幼女千金。
这条件直接等同于后世有人招女婿,不仅直接当场给出一千多万现金、一间北京二三环大别墅当嫁妆,同时这位招婿者身份,那还是国家建设、交通、水利副部长级别。
如此豪横的招婿手段。
直接一下子,便将王宽给砸了个昏头胀脑。
虽然就在此之前王宽还有在吐槽那些被榜下捉婿者们,他们骨软扛不住诱惑。
可眼下当一位工部侍郎(国家副部长级别官员)亲自派人登门招婿,并且还愿意给出一千多万现金、一间北京二三环别墅做为陪嫁后,一时间就算心高气傲如王宽,也忍不住满面茫然。
不过幸好。
王宽虽然茫然了,但是那些被派来同样上门招婿者们,他们却是完全没有。
于是接下来王宽,就这么听着他们一个接一个的,只将口中条件越报越高。
等到最后,其中给出条件最优越者,直接就是当今官家后宫最受宠妃子之一的背后家族。
其对王宽,硬生生给出了钱三万贯,东京城外大宅庄园五处,田地三十顷的超优越条件。
对于其这般巨额嫁妆,王宽内心一时间,顿时也有些开始摇摆不定起来,就想着要不要干脆答应算了。
幸好在这时。
又有一辆巨大“招婿马车”停在了王宽所租住院子下。
并且这辆马车周围,还有足足十几个家丁一直骑马护卫,都穿着大红袍服,看起来好不威风气派。
“居然是宰执?”
在王宽目瞪口呆间,原来竟是有宋帝国最高级官员之一的宰执家遣仆从过来了。
因为在当今宋庭天下间,只有宋帝国最高级官员宰执家的仆从,才会被允许穿这般大红衣袍。
马车停下。
从车厢里,先是钻出来几个小丫鬟,紧接着然后就有一星眉剑目年轻男子从中走出。
这名星眉剑目年轻男子一走上楼来,直接抬手就朝王宽做了个礼节,然后开口道:
“我乃王雱,天章阁侍制兼侍讲,今日代小妹前来,特向官人提亲。”
“不知官人意愿,可否?”
于是一时间。
整个房间内声音落针可闻。
在眼见着当今宰相王安石王介甫都有遣人前来上门提亲,并且还是他那早在数年前就以登科成为进士,如今正为朝官的亲儿子王雱后。
眼下房间内除了少数几人外,其余人不由得纷纷失去熄灭了替主家招婿心思。
宰相家,实在是得罪不起。
除非是王宽这位香饽饽自己不愿意被宰相王安石给招婿,不然全天下间,还真没几个人敢明目张胆跟他抢女婿。
“宰辅既有意,王宽又岂会不愿。”
“接下来还请兄长回程告知王相公,明日王宽自会托人上门提亲……”
眼见当今宰辅王安石不仅遣人上门,并且派来的还是其极其看重的亲子王雱。
仅仅略微犹豫了数秒钟功夫,王宽终于朝着年前王雱一拱手,直接给出了自己答案。
毕竟要混官场。
能够有王安石这样一个大腿抱着,无论如何,这场交易总归是不吃亏的。
虽然仅仅是三年后,王安石这位百官之首的宰相就因政治斗争而被罢相,直到一年后才重新复起。
但王宽却很有信心,自己能通过这短短数载时间,一举接手过王安石麾下庞大政治生态圈。
就此逐渐接替王安石,一举成为未来二十年间天下百官权利执牛耳者!
乃至于问罪君王!